二卷29章 【瘋癲道士】

白雲觀坐北朝南,分中院、東院、西院以及後院。初建於唐代開元年間,原名天長觀,金明昌年間重修此觀,改名爲太極宮。而後全真派道長長春真人丘處機奉元□□成吉思汗之詔駐太極宮掌管全國道教,遂更名長春宮。至天會五年丘處機逝世,其弟子便在長春的宮東另建道院,取名白雲觀。而後長春宮毀於天火,白雲觀卻獨存了下來。

朱棣領着衆人拾階而上,只見山門前矗着石獅、華表,櫺星門外設一磚砌照壁,壁心嵌“萬古長春”字樣的琉璃雕磚,十分的古樸。再看那山門,卻是面闊足有三間,單檐琉璃瓦歇的山頂,漢白玉雕花拱券的石門,檐下額書“敕建白雲觀”幾個龍飛鳳舞的大字。

陳珪一路隨在朱棣身側,一邊笑着解說:“殿下,這白雲觀以山門朝北爲線,一字排開有靈官殿、玉皇殿、老律堂、丘祖殿、三清閣,兩側均有配殿、廊廡,規劃得十分齊整。山門內便是靈官殿了,這靈官殿原卻不叫靈官殿,而是稱爲四帥殿。”

說話間朱棣等人已是緩步踱了進去,只見這靈官宮面闊三間,進深一間,裡面供奉的卻是王靈官像。靈官殿後東西兩側有鐘鼓樓,東爲鼓樓,西爲鐘樓。再往裡走一處清涼處,名叫玉皇殿,殿面十分開闊,足有五間:三間列於月臺,灰筒瓦歇的山頂,殿內供着玉皇大帝。穿過玉皇殿的石板長廊,直通一處偏僻的小樓,樓門口的正樑上掛着一塊匾額,上書“七真殿”三字,七真殿比之玉皇殿卻要窄了許多,勾連搭的一個建築。朱棣等人四下看去,這才發現此處殿內供奉的竟是全真道祖師王重陽的七大弟子塑像,其中又以長春真人丘處機居中,惟妙惟肖,一副仙風道骨模樣。

穿過靈官宮,再往上便是一處千階石,直通白雲觀的正殿。

陳珪見朱棣興致勃勃,沒有絲毫回走的意思,便耐着性子一路解說:“殿下,此處便是喚作千階石,嘿嘿,名爲千階,可聽說有人數過,乃是三百三十三階罷了。想來是取三九大陽之意。沿着這千階石,便到了白雲觀的正殿,清閣、四御殿、丘祖殿便是在上面了。”

正當陳珪說話間,高處卻忽然傳來歌聲,聲音遼闊,似能通天。

仔細聽去,卻原來唱的是一首詞,詞曰:“大元飄遠客,拂拂髯如戟,一曲上天梯,可當飛空錫。回思訪道初,不轉心如石,棄官遊海嶽,辛苦尋丹秘,舍我亡親墓,鄉山留不得,別我中年婦,出門天始白,舍我丱角兒,掉頭離火宅,人所難畢者,行人已做畢,人所難割者,行人皆能割,欲證長生果,衝舉乘仙鶴。後天培養堅,兩足邁於役,悠悠摧我心,流年駒過隙,翹首終南山,對天三嘆息。天降火龍師,玄音參一一,知我內丹成,不講築基業,賜我外丹功,可憐諄告切,煉己忘世情,採藥按時節,先天無斤兩,火候無爻策,只將老嫩分,但把文武別,純以真意求,刀圭難縷晰,十月抱元胎,九年加面壁,換鼎復生孫,騎龍起霹靂,天地壞有時,仙翁壽無極”。

聽這歌中隱約有灑脫神仙之氣,朱棣等人不禁都吃了一驚,對望了一眼,便加快了步子攀了上去。但見三清閣門前的一處大銅鼎旁,一名衣着邋遢的中年道士拿着笤帚正若有若無地瞧着朱棣等人,嘴角透着一絲笑意。

朱棣細細打量那人,只見他瘦高個兒,無須,額上頭髮十分稀疏,黑得木炭似的皮膚,生着一張大長臉上生着短鼻頭、招風耳,嘴和鼻子都湊到一處了一般,面相十分的不雅,只淡眉下的那一對三角眼灼然生光,極爲銳利。

“不知歌聲可是道長所唱?”朱棣抹了抹額頭細汗,拱手問道,態度卻極爲恭敬。

那道士咧嘴一笑,卻答非所問道:“哦,貴人來了,嘿嘿嘿。”

朱棣不禁一愣,旋即淡然一笑,便順着他的話頭謙道:“在元始天尊前,何來貴人之有?我等都是凡夫俗子罷了。”

那人盯着朱棣許久,見朱棣敦實沉穩,態度甚恭,眼中卻喊着逼人的氣宇令人不敢直視,不禁點了點頭,嘿嘿一笑道:“嘿嘿嘿,貴人就是貴人,何必過謙呢?既是貴人,便有天命,豈可與凡夫俗子相提並論。貴人不可擅殘金軀啊。嘿嘿嘿”。

朱棣聽他話中透着玄機,正要在問,那道士卻嘿嘿一笑撇下衆人,拿起笤帚將個院落掃得灰塵漫天。

朱能一邊撫着朱棣往裡走,一邊朝那道士怒道:“呸,哪兒來的潑皮?好好的三清閣被你攪鬧得這許多灰塵,不長眼麼?小心老朱我一腳將你踢下這千階石,呸呸呸”。

朱棣見朱能作勢要打,不禁嗔道:“朱能不可對道長無禮!”

言罷轉身作禮,轉身領着衆人往三清閣踱去。

卻不妨那道士忽然在身後遠遠笑道:“貴人此行危矣,萬多珍重纔是,嘿嘿嘿”。

朱棣聽了一愣,忙駐足轉身要問個明白,卻見那道士已然拿着笤帚飄然走了。

“殿下,一個瘋道士罷了,莫與他一般見識”,陳珪覷着朱棣面色,以爲他心中氣惱,便轉開話頭故意笑道:“殿下,這白雲觀有三寶,不知殿下可曾聽說?”

朱棣正自沉思,聽了也不禁回過神來,好奇道:“三寶?本王未曾聽說。卻不知北平府的這偏僻西北一角能有何寶物?”

陳珪嘿嘿一笑,閃着小眼,掰着手指道:“白雲觀雖小,卻是藏着三寶。其一,唐代石雕的老子坐像;其二,大書法家趙孟頫的《鬆雪道德經》石刻;其三,《陰符經》。”

朱棣於老子石雕未曾聽過,可大書法家趙孟頫的名頭他也曾知曉,聽說這白雲觀居然藏着趙孟頫的《鬆雪道德經》石刻,也不禁來了興致。

四卷41章 【郭恆案發】第十三章 【人間地獄】四卷29章 【皇帝情深】五卷32章 【宮外雪人】第十八章 【隔岸觀火】二卷42章 【角山設關】二卷22章 【無雙力士】四卷24章 【皇子座師】三卷29章 【分頭行事】第二十章 【皇帝提親】二卷39章 【滑稽千戶】五卷53章 【謀奪九門】三卷54章 【秦王背後】四卷44章 【大慶壽寺】三卷32章 【大功得成】四卷19章 【升帳點將】三卷29章 【分頭行事】第二十三章 【離家出走】第四章 【兄弟相爭】五卷42章 【嫡爲生變】五卷45章 【許以周公】五卷48章 【建文登基】四卷15章 【算無遺策】第三十六章 【劈破旁門】二卷23章 【宮殿抉擇】三卷13章 【雪夜回府】四卷43章 【通州尋主】三卷11章 【重查舊案】五卷第1章 【費盡心血】五卷第10章 【一舉兩得】二卷7章 【行舟奇人】五卷19章 【太子回宮】第三章 【笑算姻緣】第三十九章 【二王就藩】二卷四十六章 【奉旨回京】第二十五章 【寺廟姻緣】四卷第14章 【燕王從軍】三卷12章 【才能出衆】第四十七章 【雌雄難辨】二卷23章 【宮殿抉擇】二卷32章 【風水寶地】二卷31章 【繞道昌平】四卷24章 【皇子座師】五卷15章 【秦王惡行】四卷第2章 【返回北平】第四十七章 【雌雄難辨】三卷17章 【督察山陽】第二十五章 【寺廟姻緣】五卷51章 【挾持在京】第二十章 【皇帝提親】五卷44章 【召見燕王】三卷34章 【胡攪蠻纏】四卷26章 【爺孫情深】三卷25章 【功敗垂成】五卷第3章 【潼關跋涉】三卷12章 【才能出衆】二卷30章 【羣匪奪寶】二卷29章 【瘋癲道士】第二十一章 【東宮論道】五卷26章 【蹊蹺毒殺】三卷13章 【雪夜回府】三卷28章 【重燃曙光】二卷12章 【仗義執言】三卷18章 【監察御史】四卷46章 【理財奇人】四卷22章 【皇后薨逝】第六章 【丞相當朝】五卷47章 【過眼雲煙】五卷39章 【後起之秀】二卷27章 【巧言設謀】四卷35章 【暴雨前夕】二卷四十六章 【奉旨回京】第一章 【古寺奇遇】三卷50章 【暗度陳倉】五卷13章 【臨水樓內】二卷18章 【奇招解困】第二章 【剖析造化】第十五章 【奇謀救朝】五卷36章 【冒雪探營】二卷23章 【宮殿抉擇】第四十七章 【雌雄難辨】第三十九章 【二王就藩】第十一章 【夤夜返京】二卷18章 【奇招解困】四卷45章 【貪墨真相】四卷37章 【真假流言】五卷38章 【百官跪迎】四卷39章 【御醫華中】四卷44章 【大慶壽寺】三卷46章 【情愫暗生】五卷30章 【殿內諫言】四卷第6章 【戲鬥陳亨】五卷55章 【一舉兩得】四卷32章 【同門情重】四卷19章 【升帳點將】三卷6章 【叔侄相見】二卷32章 【風水寶地】二卷25章 【隆福爲宮】二卷35章 【降職疑雲】三卷55章 【燕王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