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卷10章 【慈雲禪寺】

中原連月暴雨,黃淮水漲,豫、蘇兩地受災最重,原本秋收的田畝無一倖免,被淹的宅院不計其數,一時間中原大地哀鴻遍野、災民流離失所。以徐州、商丘爲線,豫蘇兩地民衆或北走山東,或南下應天,沿途乞討,餓殍隨處可見,十分的悽慘景象。

山陽受災已重,加之宿遷、睢寧、溧陽、漣水等縣及河南的災民一道兒,順途南下必經山陽,一時間小小的一個山陽縣匯聚了近十萬災民,將原本狹窄的街道、破廟、屋檐,甚至縣衙都擠得密不透風。他們衣衫襤褸、臭氣熏天,哭聲、鬧聲、哀嚎聲彙集一處,攪鬧得烏煙瘴氣,令人望之卻步。

便在這麼一個地界,這日卻無端來了一艘小舟泊在了山陽縣西側的碼頭鎮。一行四人在碼頭鎮下了船,經小朱莊,過三元宮悄然進了山陽縣,沿着恆輝街往東踱了進去。

眼見着恆輝街漲水尚未退盡,混着街頭擠得滿滿的破衣爛衫的災民,發着陣陣惡臭,四個人中的那名少年不禁掩鼻皺眉道:“丘大哥,可有其他道路可行?這條道也忒髒亂了些。這些個災民凶神惡煞的,看咱們的眼神就像餓昏了的狼羣遇到羊羔子似得,只怕他們連吃了咱們的心都有。可別驚了燕王殿下的駕纔是!”

這少年不是別人,正是當今皇四子、燕王朱棣的貼身小太監鄭和,他口中的丘大哥便是掌管燕王府護衛的舊將、官至千戶的丘福。

丘福少年時便走遍大江南北,這山陽也不是第一次來了,聽鄭和如此說不禁歉然地瞥了瞥領頭的燕王朱棣,見他面無異色,這才稍稍放下心來答道:“這山陽乃是偏僻小縣,恆輝街已是山陽最大的街巷了。恆輝街尚且如此,其他街巷只怕更加不堪。”

朱棣不動聲色,卻悠然換了話頭,沉吟着問道:“這山陽西通淮水,東入東海,南接邗溝、北達通濟渠,乃是扼守中原漕運、鹽運、河工、郵驛的機杼要地。怎的如此不堪?便只需漕運一項,也足以令山陽成爲中原的要鎮纔是。”

丘福見朱棣看向自己,忙躬身答道:“前元時都是些馬背上長大的遼人,對江南水路只覺得新奇,並不知道里面的學問如此之深,更不知還可以換來銀子”,說着丘福嘿嘿一笑,又繼續道:“而且山陽位處機要之地,南來北往的客商都要在此轉運,可朝廷管束不力,反倒使得山陽成了三教九流聚集的地界。打架鬥毆的事十分常見,治安最是不好。因而一直貧瘠,未曾發跡。”

“元賊愚昧,不知善加利用方至於此。可如今咱們當今萬歲爺爲何也不加整治呢?”鄭和少年人心直口快,忽然插嘴道,唬得丘福、朱能心頭一驚,暗暗擡眼覷着朱棣。

朱棣仍舊一副深沉模樣,心頭卻暗暗苦笑:當今洪武皇帝如今正一門心思絞殺功臣,懲治權貴,爲太子朱標日後登基鋪路呢,又豈會留意到這小小的山陽縣?

丘福見朱棣不言聲,忙打圓場,朝鄭和嗔道:“你個娃娃知道什麼,自打當今萬歲驅逐了元兵,百姓的日子已好了太多了。聽說萬歲爺已經派了欽差賑濟蘇、鬆、嘉、湖幾處的災民每戶米一石,並黜免了幾處災民一年的徭役。這在元賊時候可是想都不敢想的天大好事啊。” Wωω ●TTKдN ●℃o

正當幾人說項時,前方忽然傳來“鐺鐺鐺”的鐘聲。

說來也怪,一聽鐘聲,原本窩在街道兩旁,餓得面無人色的災民頓時就來了精神,猛地從地上爬了起來往鐘聲的方向直衝了過去,前仆後繼的,唯恐落於人後。

眼見四面八方的災民蜂擁而至,朱棣一行四人忙躲到路邊,給災民讓出道來,暗暗詫異,不知前方到底發生了什麼,災民們又爲何涌了過去?

災民們手持破棍,一手拿着瓦罐,你推我搡地擠着。不少老弱站立不穩被撞倒地,可其餘人卻似視若不見,有的使壞的甚至直接踩踏上去。一時間,哀嚎聲、鬨鬧聲,孩子的哭泣聲夾雜一處,攪鬧得十分不堪,景象駭人。

便在這時,丘福跟前忽然應聲倒下一名面色蒼白、雙手拉着一男一女兩名孩童的三十歲上下的婦女,婦女身後的人羣如洪水般眼見便要踩了過來,丘福不禁皺眉,大吼一聲震得身後人羣一愣。趁着這時,丘福忙搶先一步將婦女及兩名孩童拉了過來。

眼見死裡逃生,婦女不禁摟着兩名孩子嚎啕大哭,便要來拜。

丘福連忙扶起,問道:“大妹子,你們是打哪兒來的?爲何一聽鐘聲你們便都拼命擠着要過去?那敲鐘之處是要做什麼的?”

婦女滿面污泥,衣衫襤褸,十分的悽慘,兀自抹着淚嘆道:“哎,大哥您是貴人,怎麼知道咱們的苦楚?咱們是從睢寧逃難過來的,原想着一路討飯到應天,萬歲爺也是窮苦出身定然會替咱們做主,賞咱們一口飯吃,給咱們指一條活路。可不曾想這一路過來,處處都在鬧災荒,討飯都討不到吃的,孩子他爹......”說着婦女已是泣不成聲,抽噎道:“孩子他爹領着我們逃到泗陽便撐不住了,僅有的兩塊窩窩頭也不肯吃,活活餓死了。嗚嗚嗚......留下我們孤兒寡母的,就靠着兩塊窩窩頭,走到了這山陽。嗚嗚嗚......”

聽她說得悽惶,丘福三人都不禁暗暗垂淚,朱棣卻冷着臉,皺着眉只是沉吟。

“那那鐘聲又是作甚呢?你們都往那兒擠是爲何?”丘福又問道。

“那是慈雲禪寺的大師們在施粥呢,都已經施了七天了,可災民越聚越多。哎,聽說寺廟裡的存糧都施光了,寺裡的大師又把所有的香火錢去臨近的幾個縣買了兩車白米。可災民委實太多,聽說這是慈雲禪寺最後一次施粥了。以後啊,哎,就連寺裡的大師都沒了吃食,聽說方丈要帶着全寺的大師傅們去雲遊,做行腳僧了。哎,真是菩薩心腸啊”,說着那婦人又復垂淚。

“朝廷不是賑濟每個災民一石糧米麼?你們沒有領到?縣衙裡也沒有施粥?怎的還要出家人拿出香火錢來行善?”朱棣忍不住問道。

婦人瞧了瞧朱棣富貴逼人,不禁冷笑:“這種事又豈是相公您這樣的人能懂得?哼,糧食我可是沒有瞧見。縣衙的粥場我卻是瞧見了,只是呀,哼哼,那哪是粥啊?不就是燒開了的淮河水麼?官家就是這麼糊弄咱們的,說來也真是太欺負咱們窮苦百姓了!天總會報應他們的,哼!”

說着已是滿面憤恨,抹着淚,頭也不回地拉着兩個孩童又復擠入了人羣。

二卷36章 【陰謀算計】第四十二章 【小試牛刀】五卷52章 【張信報信】四卷46章 【理財奇人】二卷30章 【羣匪奪寶】三卷14章 【佐證之人】第二十二章 【真相大白】第三十六章 【劈破旁門】三卷7章 【風月秦淮】第二十五章 【寺廟姻緣】二卷9章 【秦王后招】三卷37章 【暗入揚州】二卷25章 【隆福爲宮】三卷43章 【大雪紛飛】第二章 【剖析造化】三卷2章 【帝王心術】四卷24章 【皇子座師】第四十章 【師徒別離】五卷51章 【挾持在京】五卷46章 【京師遇冷】三卷54章 【秦王背後】四卷19章 【升帳點將】二卷31章 【繞道昌平】三卷第一章 【暗潮涌動】三卷12章 【才能出衆】第三十六章 【劈破旁門】四卷第5章 【國丈失禮】五卷53章 【謀奪九門】第四章 【兄弟相爭】第二十六章 【楊府滅門】第十一章 【夤夜返京】第八章 【中都鳳陽】第十六章 【棲霞私邸】第三十六章 【劈破旁門】四卷38章 【燒鵝傳說】四卷23章 【紀綱奏事】二卷19章 【天德將臺】第十三章 【太廟重逢】二卷33章 【金石彌音】五卷54章 【設計擒王】三卷38章 【大廳攪鬧】二卷17章 【殺官開倉】第二十四章 【智取擂臺】五卷第4章 【潑辣茶主】第十八章 【隔岸觀火】二卷18章 【奇招解困】四卷17章 【沐英平南】二卷4章 【硬闖行舟】第十六章 【棲霞私邸】四卷32章 【同門情重】四卷27章 【齷齪不堪】五卷第11章 【追查王府】第三十四章 【葉伯巨案】二卷36章 【陰謀算計】三卷36章 【據爲己有】五卷51章 【挾持在京】三卷18章 【監察御史】二卷37章 【巡視居庸】四卷第9章 【翁婿重逢】四卷42章 【猶豫不決】二卷32章 【風水寶地】二卷37章 【巡視居庸】二卷16章 【調兵遣將】第六章 【丞相當朝】五卷53章 【謀奪九門】四卷45章 【貪墨真相】三卷20章 【洪澤會合】五卷39章 【後起之秀】二卷34章 【二虎相鬥】五卷15章 【秦王惡行】五卷41章 【燕王謁陵】第四十二章 【小試牛刀】二卷35章 【降職疑雲】五卷38章 【百官跪迎】二卷35章 【降職疑雲】第一章 【古寺奇遇】五卷56章 【燕王大敗】三卷21章 【夜闖茹府】第二十二章 【真相大白】第二章 【剖析造化】第十八章 【隔岸觀火】四卷12章 【深謀遠慮】五卷54章 【設計擒王】四卷47章 【歷史之謎】二卷15章 【計議賑災】四卷17章 【沐英平南】三卷26章 【短兵相接】五卷47章 【過眼雲煙】四卷22章 【皇后薨逝】第四十四章 【燕王就藩】第六章 【丞相當朝】五卷26章 【蹊蹺毒殺】三卷39章 【紅市競價】五卷45章 【許以周公】第三十六章 【劈破旁門】三卷49章 【一勞永逸】五卷40章 【同胞兄弟】第三十章 【燙手山芋】四卷12章 【深謀遠慮】二卷32章 【風水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