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卷4章 【硬闖行舟】

黃河佔道,淮水渾濁,滾滾而下。

北岸的船隊用手腕粗的鐵鏈前後相連,在如此猛地水勢下竟然穩若泰山,猶如平地。當中的一隻大船要比其他船高出一倍有餘,船廊上彩旗飄飄,當中插着一杆硃紅大旗,上書“秦王”二字,顯然是當今洪武皇帝朱元璋的二皇子,被封爲秦王的朱樉的行舟。

朱棣幾人站在岸邊擡眼看去,只見碩大船艙外掛着許多紅綢帶,透着溫婉秀美的韻味。

朱能心中怒氣未消,不禁撇了撇嘴:“一個堂堂男子,盡整這些玩意兒,算個什麼鳥啊?”

丘福見冷峻的朱棣橫目盯視過來,臉上陰沉得可怕,忙朝朱能做了個噤聲的手勢。卻在這時,只聽船艙上遠遠飄來琵琶聲,開始還不覺得有什麼,越聽下去才覺猶如天籟彌音,和着樂聲還隱約傳來歌女的唱詞。

“曉陰重,霜調岸草,霧隱城堞。南陌脂車待發,東門帳飲乍闋。正拂面垂楊堪攬結。掩紅淚、玉手親折。念漢浦離鴻去何許,經時信音絕。情切。望中地遠天闊。向露冷風清無人處,耿耿寒漏咽。嗟萬事難忘,唯是輕別。翠樽未竭,憑斷雲、留取西樓殘月。羅帶光銷紋衾疊,連環解,舊香頓歇。怨歌永、瓊壺敲盡缺。恨春去,不與人期,弄夜色,空餘滿地梨花雪。”

一曲終了,裡面頓時傳來陣陣叫好喧鬧聲。

朱棣皺了皺眉,嘴角吊着一絲冷笑,漫步踱了過去。

“站住!”

忽然傳來一聲斷喝,船下的岸頭竟有一隊兵丁埋伏在小樹林裡護衛,衝了出來。因朱棣幾人被歌聲吸引,事先並沒有發覺,鄭和更被嚇了一跳。

朱能瞥了瞥這隊兵丁,見只有十人,不禁冷冷一笑,心中怒火正沒處消呢,便不露聲色地漫步上前,來到跟前上下打量着幾個兵卒,十分不屑地笑道:“叫我們站住?看來你們幾個兵蛋子是活膩了吧?”

幾個兵丁打量着□□上身、一副村夫打扮的朱能,對望了一眼,不禁哈哈哈大笑起來,爲首的一名兵士橫了橫腰間的佩刀,又拍了拍,怒目罵道:“哪兒來的赤腳莊稼漢子?怕是瘋迷了罷?這是什麼地方知道嗎?豈能容得你在這裡胡鬧?沒見老子身上配着刀麼?信不信老子一刀劈了你?”

朱能聽他如此挑釁,不禁怒目圓睜,握着碩大的拳頭就要動手。

眼見兩邊一觸即發,丘福忙上前一步,威嚴呵斥道:“你們是秦王殿下的護衛?是誰人的手下?”說着又指了指一旁靜立的朱棣道:“這是燕王殿下,要來見秦王和晉王。你們擋在這裡是要作死麼?”

幾名兵丁被唬得一愣,側目打量朱棣,只見他裡面穿着一件青色圓領窄袖袍,腰間束着一根黑色鑲白玉帶,頭戴黑色六合一統帽,外面套着一件紫色絲綢披風,衣飾倒還算整齊。只是腳上蹬着的一雙烏黑皁靴沾滿了黃泥,紫色披風也被雨淋溼,眉角還兀自流着幾滴水珠也沒有擦拭。這人會是被封爲燕王的堂堂四皇子?

“嘿,你是燕王?說你呢,別是來唬人的吧?若是來招搖撞騙那你可找錯了地方,這裡可是秦王殿下的行舟。要行騙你得到大街上去嚇唬嚇唬那些個平頭百姓,哈哈哈。燕王?當老子沒見過王爺麼?我呸,我還萬歲爺呢”,爲首的兵丁上前走了幾步,極不恭敬地上下打量了半天,忽然朝朱棣嚷叫嘲諷道。

其餘兵丁這時便笑得更歡了。

朱能和丘福卻被這突如其來的大逆之言驚得呆住了,愣愣地望向朱棣,一時間竟是手足無措。

只見朱棣原本冷峻臉上忽然泛起一絲潮紅,鐵石一樣的眼睛盯視着這羣兵丁,嘴角吊着冷笑,咬着細牙冷哼了一聲,朝朱能、丘福淡淡道:“玷侮君上,在皇子面前無禮,這每一條都可以誅他們九族。看在二哥份上,留他們一個全屍!”

丘福和朱能二人臉都漲得通紅,就等着朱棣這句話,應了一聲獰笑着就撲了上去。二人雖然沒帶兵刃,卻都勇武異常,於萬人中取上將首級都是信手拈來的事,又豈會將這幾個夜郎自大的兵卒放在眼裡?一盞茶的功夫都沒到,十個兵丁連叫喚一聲都來不及便被一一放倒,朱能取過一個兵士的佩刀,一刀一個,挨個在十個兵士的脖子上剁了一刀,眼見着是沒有了一絲活氣,這才哈哈哈笑着收了手,不住叫道:“痛快,痛快啊,哈哈哈”。

丘福也自高興,卻不禁憂慮道:“殿下,這幾個人雖然該死,可畢竟是秦王的人。咱們把他們殺了,如何跟秦王交代?要不......要不下官把他們偷偷埋了吧,神不知鬼不覺的,也免得秦王多疑了。”

朱棣兀自踱着步子,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只冷冷道:“哼,這些人都是死有餘辜。大丈夫做事光明磊落,何須偷偷摸摸的?”說着又獰笑道:“若是秦王見疑,我們便是不殺人他也要疑心的。殺了便是殺了!見疑又能怎的?除了一些見不得人的小伎倆,他們未必便能耍出什麼把戲來!”

說着大踏步往秦王行舟走去。

丘福是燕王府的老臣,眼見着這位燕王隨着年齡見長,英氣愈盛。尤其近年來多了道衍和尚出入府邸,這燕王在朝中的進退越發老道深沉,聲名日盛不說,自信也越來越足,隱隱地在諸皇子中冒出尖來,朝中主動來結交的人已是絡繹不絕,早已不是昔年忍氣吞聲、獨立支撐的形勢了。丘福心中也是欣慰。

登梯而上,只聽船艙樂聲又作。

“晴嵐低楚甸,暖回雁翼,陣勢起平沙。驟驚春眼,借問何時,委曲到山家。塗香暈色,盛粉飾、爭作妍華。千萬絲、陌頭楊柳,漸漸可藏鴉。堪嗟。清江東注,畫舸西流,指長安日下。愁宴闌、風翻旗尾,潮濺烏紗。今宵正對初弦月,傍水繹、深艤蒹葭。沈恨處,時時自剔燈花。”

唱的曲子換了一種韻味,卻仍是周邦彥的輕詞。

朱棣等人撩開艙外的紅幔,正要踱進艙內,忽然又傳來一聲斷喝:“誰?你們是何人,竟敢闖秦王行舟?”

“這是燕王殿下,要見秦王”,見又是一隊兵士守在艙外,挺矛戒備,鄭和忙接口道。

“燕王?”兵士上下打量着朱棣,仍是有些不信。

朱能卻是按耐不住,嘀咕了一聲“哪兒來那麼多廢話”,便直竄了出去,左右兩拳,擡拳便打倒兩個,丘福趕忙上去幫忙。只片刻功夫,門口的這隊兵士便被一一放翻,躺在地上悶哼起來。

朱棣卻是看也不看,示意鄭和、朱能、丘福在門外等候,獨自挑起簾幔踱進艙內。

五卷21章 【坦誠相見】二卷37章 【巡視居庸】五卷37章 【燕王大捷】四卷29章 【皇帝情深】五卷17章 【夜宿潼關】三卷17章 【督察山陽】五卷15章 【秦王惡行】五卷41章 【燕王謁陵】二卷33章 【金石彌音】二卷23章 【宮殿抉擇】五卷27章 【明詔天下】二卷44章 【計中有計】五卷54章 【設計擒王】三卷43章 【大雪紛飛】二卷43章 【夜探灰山】四卷45章 【貪墨真相】三卷33章 【晴天霹靂】五卷48章 【建文登基】二卷34章 【二虎相鬥】二卷16章 【調兵遣將】三卷23章 【口舌之爭】第十三章 【太廟重逢】五卷32章 【宮外雪人】四卷42章 【猶豫不決】三卷8章 【飄雪居內】第二十一章 【東宮論道】四卷42章 【猶豫不決】四卷31章 【道衍隨行】三卷54章 【秦王背後】四卷31章 【道衍隨行】五卷42章 【嫡爲生變】五卷56章 【燕王大敗】四卷15章 【算無遺策】四卷35章 【暴雨前夕】五卷40章 【同胞兄弟】二卷37章 【巡視居庸】二卷9章 【秦王后招】五卷55章 【一舉兩得】五卷40章 【同胞兄弟】五卷37章 【燕王大捷】二卷17章 【殺官開倉】三卷21章 【夜闖茹府】五卷51章 【挾持在京】五卷41章 【燕王謁陵】三卷15章 【謀之以詐】二卷45章 【再襲朝陽】四卷15章 【算無遺策】二卷16章 【調兵遣將】五卷34章 【二王選一】四卷第2章 【返回北平】三卷50章 【暗度陳倉】五卷26章 【蹊蹺毒殺】第十四章 【夜入府邸】三卷15章 【謀之以詐】四卷16章 【啓用舊將】第十七章 【江湖奇人】三卷22章 【宦海老吏】三卷29章 【分頭行事】第三十章 【燙手山芋】第四十七章 【雌雄難辨】三卷44章 【怪誕私邸】三卷30章 【步步爲營】三卷44章 【怪誕私邸】三卷25章 【功敗垂成】二卷9章 【秦王后招】三卷第一章 【暗潮涌動】五卷第3章 【潼關跋涉】三卷14章 【佐證之人】二卷3章 【單刀赴會】二卷40章 【舊時淵源】五卷34章 【二王選一】二卷44章 【計中有計】五卷21章 【坦誠相見】五卷第2章 【太子西巡】第六章 【丞相當朝】四卷34章 【重回北平】四卷18章 【虛虛實實】五卷第9章 【夜宿飛霜】五卷16章 【忍辱負重】第四十二章 【小試牛刀】三卷6章 【叔侄相見】四卷第8章 【衆將出迎】二卷35章 【降職疑雲】第十二章 【父子相疑】四卷47章 【歷史之謎】三卷9章 【紈絝子弟】五卷41章 【燕王謁陵】四卷第2章 【返回北平】三卷36章 【據爲己有】四卷第11章 【深夜來訪】五卷14章 【不似人間】第三十四章 【葉伯巨案】四卷26章 【爺孫情深】第二十八章 【長堤告白】四卷38章 【燒鵝傳說】五卷32章 【宮外雪人】第四章 【兄弟相爭】四卷27章 【齷齪不堪】第五卷25章 【太子死因】三卷29章 【分頭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