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卷55章 【一舉兩得】

建文元年七月初四,燕王朱棣於燕王府擒殺朝廷派往北平的布政使張昺、都指揮謝貴,趁夜以早已藏在府中的八百勇士奪取九門,放邱福、火真等人轄下的軍馬入城,與都指揮張信裡應外合,悄無聲息地就控住了北平城。

北平城變的消息很快就傳揚開來。次日,通州衛指揮房勝率兵來歸。又過一日,謝貴手下悍將馬宣逃出北平後於薊州起兵,就要來攻。燕王朱棣派出朱能領三千軍馬,輕而易舉地就將馬宣生擒了回來。一時間燕山各處守將大驚失色,遵化衛指揮蔣玉、密雲衛指揮郭亨、永平守將趙彝、郭亮紛紛投奔燕王。

遼陽衛指揮葉大旺趁機與永平守將趙彝、郭亮裡應外合,奇襲朝廷派往永平的守將宋忠。燕王朱棣的原兩萬親軍在亂軍中將宋忠斬殺,重歸燕王府麾下。一時間燕王朱棣又重新掌握了北平、燕山各處關礙,轄下人馬增至十萬有餘。

偏在滿城歡慶之時,通州軍馬來報,長興侯耿炳文奉旨率三十萬大軍正殺向北平。衆將殺意正濃,得了消息,不僅不慌,反而高興,便要帶兵迎戰。燕王卻在此時犯起了躊躇,畢竟自己不願做亂臣賊子,便上書朝廷曰:“橚槫柏桂楩五弟不數年間並見削奪。雖其皆有愆過,未聞不軌之圖,萬歲可裁減護衛,輕可賜敕誡勵,則朝廷於厚親之仁懲過之義,兩盡其美矣。吾從張、謝二人口中得知,朝中奸臣齊泰、黃子澄欲害我一家老小矣,方纔起兵自保。望萬歲親賢臣、遠小人,誅殺奸臣,以保我天家骨肉不自相殘害,大明江山也可無虞。先皇在天有靈,也當欣慰矣!”

朱棣原想着自己的本章上去,朝廷必定重新徹查兵變起因。就算不查,也當遲疑用兵之事。豈料朝廷並不理會燕王奏摺,耿炳文長驅直入,已至滹沱河處下寨,以山東、河南、山西三省供給一軍之餉。

大軍壓境,燕王這才醒悟過來,趕緊以張玉、朱能爲先鋒,自領兵馬前去迎敵。到了中秋夜,朝廷軍馬不料燕軍來得如此之快,兀自在軍中飲酒作樂。張玉和朱能趁機領着五千軍馬殺了過去,盡克朝廷三萬先鋒軍。敗軍剛回滹沱河大營報信,燕王朱棣已是領着衆將又殺了過去。耿炳文三十萬人馬頓時亂作一團,自相踐踏者無數,大敗而去。耿炳文逃入真定城,閉門固守,不再出戰。

真定城易守難攻,朱棣率軍攻城三日不克,因擔心北平空虛,匆匆還師,也不戀戰。

耿炳文大敗的消息很快傳入京師,建文帝依黃子澄舉薦,以李景隆爲大將軍,代替耿炳文伐燕。又令駐守在遼東的江陰侯吳高等領兵圍攻永平。形成兩面夾擊之勢。是年九月,李景隆軍至德州,收耿炳文潰散兵將,並調各路軍馬,共計五十萬,進抵河澗駐紮。

朱棣得知李景隆用兵的消息,不僅不驚,反笑道:“兵法有五敗,這李氏全犯了,必敗無疑”。

衆將輕輕鬆鬆就擊敗老將耿炳文,心氣正高,如今聽燕王又下此斷語,氣勢更盛。邱福因問:“殿下,不知李景隆的五敗,是哪五敗?”

朱棣一笑,侃侃而言:“政令不修,上下離心,此一敗也;兵將不宜北戰,糧草不足,此二敗也;不計險易,深入趨利,此三敗也;求勝心切,以致剛愎自用,此四敗也;所部盡是烏合之衆,不能團結一心,此五敗也。試問如此大軍,別說五十萬,便是五百萬,本王又何懼之有?”

衆將聽罷盡皆大笑,安心備戰。燕王眼見軍士鬥志昂揚,也自滿意。次日,爲引南軍深入,燕王以姚廣孝助世子朱高熾,及五千軍馬留守北平,自己則親率大軍馳援永平。這還罷了,燕王臨走時更將南邊門戶——盧溝橋的三千守兵盡皆撤回北平。

李景隆聽說燕王率軍赴援永平,心中大喜過望,果然率師直趨北平城下。

燕王世子朱高熾依着道衍和尚的設計,在北平城內外嚴密部署。城內的婦孺也自發上城守護。李景隆幾次攻城,皆被擊退。燕軍趁夜於城牆潑水,因北邊夜寒,積水結冰。及至次日,朝廷的五十萬大軍面對這一座冰城,也自束手無策。

此時燕王朱棣率領手下精兵強將直撲永平,江陰侯吳高自知不敵,不敢應戰,退往山海關。燕軍解了永平之圍,卻並不急於回師北平,反而率軍直趨大寧。

大寧乃是寧王朱權的封地。說起這位寧王,可是洪武皇帝膝下皇子中極出類拔萃的一個人物,只是因爲年幼,沒有顯出來罷了。洪武十一年時,江南數月暴雨不止,災民數十萬流離失所、餓殍滿地,洪武皇帝險些下了罪己詔以求上蒼停雨。及至西宮楊妃忽然也誕下一位渾身冒着白光的皇子,暴雨方驟然停歇,一時間天下皆驚,奔走傳誦,說得玄乎其玄。洪武皇帝親往西宮查看,只見這孩子眉清目朗,隱隱透着仙氣,與神廟裡供着的太上老君竟然十分相像。朱元璋又是驚又是喜,竟動了另立儲君的念頭,給這孩子取名曰朱權,也便是如今的寧王了。而後又與功勳老臣不是太子派、便是秦王派、或是晉王派,怎麼也輪不到這位寧王,朱元璋方纔打消了念頭。

可這位寧王長成之後,果然聰穎異於常人,智計也很出衆,以善謀着稱。至就藩大寧之後,寧王很快便收編了泰寧、朵顏、福餘三衛,戍衛一方,元人聞其名則避之。

建文元年,建文帝因憂心寧王倒戈燕王,派人召朱權回京。朱權何許人,豈會不知朝廷的伎倆?情知自己一旦入京必定落得周王的下場,竟以軍事爲由斷然拒絕。自守了大寧,坐山觀朝廷與燕王二虎相爭,只等時機一到便要出來收拾局面,用的是黃雀在後的計策。

燕王和道衍和尚就是瞧準了這一個空隙,計議之下深覺自己兵力不足,難敵朝廷一再派兵來攻,身後又有寧王這麼一支雄兵窺視,總是大患。相較而言,如今李景隆攻北平,也只算得是疥癬之疾罷了。

燕王解了永平之圍,便率兵從劉家口走走小路直驅大寧,詐稱爲朝廷逼得走投無路,特來求救。朱權眼見是個機會,卻拿不準燕王是否真心來投,便只許燕王單人匹馬入城。燕王無奈,卻也只得從命,入內攜寧王手大哭,痛訴前番起兵無奈。朱權也附和,朝廷爲齊泰等一干奸邪小人把持,矇蔽了天子,這纔有了這許多骨肉相殘的事。因而二人計議之後,寧王以兄弟情誼,允諾出兵幫燕王奪回北平,再聯名上書朝廷請除奸佞。燕王又住了幾日,方告辭二處,就要率兵直驅北平城。寧王相送直至郊外,豈料這正是燕王設計的好計策,早有燕軍埋伏在兩側,一窩蜂地便衝了出來,挾持了寧王朱權。

燕王朱棣趁機收編泰寧、朵顏、福餘三衛精銳之師,兵力大盛,這才快馬奔回北平。燕軍內外夾攻,李景隆一干久攻不下的烏合之衆全然不是敵手,潰敗而去,曹國公李景隆竟乘夜率先出逃,退至德州。次日,尚在營寨的軍士聽說主帥已逃,也自一鬨而散,留下兵糧無數。

第十五章 【奇謀救朝】二卷10章 【慈雲禪寺】二卷33章 【金石彌音】四卷18章 【虛虛實實】第三十九章 【二王就藩】四卷38章 【燒鵝傳說】二卷10章 【慈雲禪寺】二卷39章 【滑稽千戶】二卷33章 【金石彌音】四卷25章 【燕王哭靈】第四章 【兄弟相爭】二卷12章 【仗義執言】二卷2章 【王府護衛】二卷25章 【隆福爲宮】三卷54章 【秦王背後】第四十二章 【小試牛刀】五卷37章 【燕王大捷】五卷第6章 【油壺茶香】三卷44章 【怪誕私邸】四卷41章 【郭恆案發】五卷37章 【燕王大捷】三卷23章 【口舌之爭】三卷26章 【短兵相接】五卷18章 【王官待客】第十三章 【人間地獄】五卷26章 【蹊蹺毒殺】第四十二章 【小試牛刀】四卷47章 【歷史之謎】第三十九章 【二王就藩】二卷26章 【暗謀乾坤】五卷50章 【託付王子】五卷38章 【百官跪迎】四卷26章 【爺孫情深】第四十四章 【燕王就藩】三卷49章 【一勞永逸】三卷39章 【紅市競價】三卷21章 【夜闖茹府】三卷49章 【一勞永逸】三卷53章 【太子搶功】五卷46章 【京師遇冷】四卷41章 【郭恆案發】二卷四十六章 【奉旨回京】二卷35章 【降職疑雲】五卷第7章 【西入臨潼】第三十章 【燙手山芋】三卷55章 【燕王請戰】三卷23章 【口舌之爭】五卷23章 【北平得信】五卷32章 【宮外雪人】二卷3章 【單刀赴會】二卷39章 【滑稽千戶】四卷47章 【歷史之謎】第五卷25章 【太子死因】第三十五章 【無端蒙冤】四卷25章 【燕王哭靈】第七章 【利誘御史】五卷第8章 【別宮鬥口】第十三章 【太廟重逢】五卷41章 【燕王謁陵】五卷54章 【設計擒王】第三十五章 【無端蒙冤】二卷4章 【硬闖行舟】四卷第2章 【返回北平】第二十三章 【離家出走】四卷41章 【郭恆案發】第三十章 【燙手山芋】三卷11章 【重查舊案】第四章 【兄弟相爭】五卷39章 【後起之秀】第六章 【丞相當朝】二卷4章 【硬闖行舟】三卷13章 【雪夜回府】五卷第12章 【偏妃鄧氏】三卷26章 【短兵相接】五卷13章 【臨水樓內】五卷44章 【召見燕王】五卷第8章 【別宮鬥口】五卷47章 【過眼雲煙】五卷第6章 【油壺茶香】三卷17章 【督察山陽】五卷48章 【建文登基】第三十二章 【天定良緣】四卷21章 【北征大捷】三卷49章 【一勞永逸】第十二章 【父子相疑】第十三章 【太廟重逢】五卷53章 【謀奪九門】第二十一章 【東宮論道】四卷46章 【理財奇人】五卷42章 【嫡爲生變】四卷32章 【同門情重】二卷9章 【秦王后招】四卷16章 【啓用舊將】第十章 【殺伐工匠】四卷18章 【虛虛實實】四卷38章 【燒鵝傳說】五卷第2章 【太子西巡】五卷23章 【北平得信】五卷20章 【夤夜陛見】四卷第5章 【國丈失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