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卷44章 【召見燕王】

在秦王、晉王和原太子三方勢力聯手上摺子的保薦下、加之翰林學士劉三吾的勸說,洪武皇帝朱元璋終還是打消了要立燕王朱棣爲太子的念頭,轉而要嫡長孫朱允炆繼承皇位。可朱允炆畢竟年僅十六,太過年輕,也太過柔弱,如何能鎮得住羣臣、如何能守得住大明的萬里江山呢?

一連數日,燕王朱棣進宮請見沒見着洪武皇帝,心裡已隱隱地覺得不妙。幾方勢力聯起手來舉薦朱允炆的消息,也不脛而走,朱棣更覺心慌。直到第七日,久不見人的洪武皇帝朱元璋卻突然下詔,召見了燕王。

朱棣料想是事情有了結果,按耐折心頭的慌亂趕赴奉天殿。因有旨意在身,加之燕王的威名在外,一路上並沒受什麼阻礙便到了奉天殿外,由樑民引着入得殿內。但見奉天殿內至高無上的須彌座上,洪武皇帝正伏案讀着章奏,不時凝眉沉思,不時又提筆寫着什麼批覆。朱棣看着似乎有些發愣,樑民忙趨步至朱元璋跟前小聲賠笑提醒:“皇上......皇上?”

“嗯?”朱元璋眯着眼,有些詫異地擡頭看了看樑民。

樑民見他似乎忘了召見朱棣這回事兒似的,呆了呆,又賠笑道:“燕王來了。”

“燕王來了?”朱元璋有些愕然似的,揉了揉有些發昏的眼睛,不住在殿內尋找。朱棣見狀忙跪了,喚了一聲:“父皇,兒臣奉旨見駕!”

朱元璋循聲這纔看見朱棣,由樑民攙扶着起了身來到跟前。朱元璋神情似乎有些恍惚,又似乎是在想什麼心事,呆看了許久方揮手樑民出去,彎腰一把扶起朱棣:“你來了,來來來,坐吧。朕原想讓你在家裡多休息幾天,可是最近朝中有些事兒,還是得找你過來商量商量。”

哪裡有皇帝有事還要跟臣子商量的?眼見洪武皇帝顏色出奇的好,朱棣心裡卻有些惴惴,反身扶住朱元璋坐了,方賠笑道:“父皇但有什麼事兒,吩咐兒臣去辦就是。兒臣自幼就喜動不愛靜,是個勞碌命。”

朱元璋聽了也是一笑,指着身邊的瓷敦兒示意朱棣坐了,方揉了揉手腕長嘆了一聲:“哎,你說你是勞碌命,朕又何嘗不是呢?都說做皇帝好,朕看吶,卻是一個苦差事”,說着指着須彌座前的奏章:“你看看,這才幾天功夫,就送進來這許多摺子。也不知六部衙門做什麼吃的,大事小事統統都送進來,光看這些奏章就看得朕眼花了。”

朱元璋瞟了一眼朱棣一邊又侃侃道:“朕平生最恨貪官污吏,如今治國也有數十年功夫了,可吏治呢,仍舊是不可救藥。想來真是沒法子的事。朕就不明白,這些人多是出身窮苦,以前也受過許多贓官的腌臢氣。怎麼自己做了官了,也是這副模樣呢?難道當官真能讓人泯滅人性,只知金銀珠寶?”

眼見朱元璋不耐煩地嘮叨、發泄着心中的不滿,朱棣雖覺得有些摸不着頭腦,也只能笑着勸慰:“父皇,吏治在歷朝歷代都是不能盡絕的問題。我大明一朝算是好的了。想要天下無貪官,用心之真之切如父皇者,雖堯舜之君,怕也是難做到的。”

朱元璋聽了這奉承話,不禁一笑,搖了搖頭道:“哎,吏治是國之根本,是第一等的大事,不可不慎啊。所以,朕想了許久,已經命戶部備錄了文武大小官員的歲給俸米之數,又以米計其用谷之數,計其田畝出谷之數與其用力多寡,編輯成書。朕看,這部書......就取名《醒貪簡要錄》吧。希望食祿者讀到此書,能知恤民之重。”

將天下官吏的俸祿治成書頒佈天下,令爲官者無所遁形,這也可謂是一個用心良苦的奇招了。朱棣聽了也爲之一振,喜道:“父皇此法端的好,《醒貪簡要錄》不僅可以絕了一些貪墨的路子,更能給天下官吏以警示,又能告知天下父皇的拳拳愛民之心,可說是一舉三得了。好,好啊。”

朱元璋不料朱棣舉一反三,竟能在瞬間窺探出自己的爲政之心,治國之能看來也是有的,心下不禁越發黯然。如此一個勇武、善政、威名赫赫的皇子,卻不能立爲太子,真真是可惜了。可有這麼一個叔叔在,長孫朱允炆能彈壓得住嗎?

想着朱元璋心裡也是一激靈,暗悔自己不該三心二意,便蠕了蠕嘴,接着說:“治國若只在治官那就好了。一國之大,事情千頭萬緒,要打理好,談何容易?這不,都勻和畢節等地聽說又有暴民反叛了。眼見夏天將至,黃河決口只怕又是在所難免,到時候陳州、中牟、原武、封丘、祥符、蘭陽、陳留、通許、太康、扶溝這些地方只怕都得被大水淹了。一條黃河,歷朝歷代都肆虐成災,卻從不能根治,想想都覺頭疼。還有周舍(沐英小名,朱元璋養子)前些日子也上摺子,說是身體不行了,想最後見朕,要朕預備着西邊防務,哎......”

沐英乃是大明西邊的屏障,才四十來歲的年紀,怎麼說不行就不行了?若是沐英薨逝,那這西南邊陲,又該交給誰去鎮守呢?

想想朱棣也覺棘手,正待要說,朱元璋已是又絮絮道:“哎,建昌降將月魯帖木兒也已經反叛了。朕原派了四川都指揮使瞿能去征討。可這瞿能呢,不禁讓月魯逃遁入了漠北,還有臉上摺子說俘了五百餘人,要給手下的將佐請功,討要朕的封賞。哼哼,真以爲朕老糊塗了,好欺麼?朕看他是打了敗仗怕朕責罰,便抓了五百個百姓冒充叛軍,還有臉來請功?朕真恨不得殺了他!”

冒領軍功在軍營裡確是常有的事,朱棣也知之甚詳。可這些事,歷朝歷代都有,也不好明說。想了想,朱棣已是起身請旨道:“父皇,月魯一個降將罷了,父皇就派兒臣去。十日之內,兒臣定能將他生擒了回來,聽父皇發落。父皇大可不需爲區區一個建昌降將憂心!”

見朱棣請戰,朱元璋欣慰地一笑,卻擺了擺手:“區區一個月魯,不需我們家燕王出手。朕聽說月魯已經逃至了柏興。藍玉正在征討罕東,朕隨後便下旨讓他轉戰柏興。”

說着朱元璋眼角閃了一眼朱棣,話鋒已是一轉:“朕說這許多,只是想說爲政之苦罷了。先前太子還在時,這些瑣碎事都交給了他。可朕呢,哎,當時並不能體恤他的苦啊。如今他去了,朕要獨自操心這些事,才知他的功勞......”

見朱元璋黯然落了淚,朱棣心下也是一酸,正待要說,朱元璋擺了擺手,拭了淚又道:“先前太子還時,也只有你,還能時常幫襯他。這一條,朕心裡明白,也稍感欣慰。”

朱棣沒想到朱元璋會突然說起這些事來,想起曾經朱標的音容笑貌,也自感傷,帶着哽咽道:“父皇,沒來由說這些做什麼?先前太子在時,他既是半個君,也是我的大哥。我這個做弟弟的,無論於公於私,爲了大明江山,爲了我們朱家天下,都理應爲太子分憂纔是。”

“好,朕就喜歡你這樣識大體,朕甚感欣慰,朕甚感欣慰”,朱元璋忽然起身,激動地來回踱着步子。朱棣忙也跟着起來,卻站在原地不敢挪動,心裡揣猜着老皇帝的心思。

朱元璋抑制着滿面通紅,轉身來到朱棣跟前,撫着朱棣的肩膀,神情有些嚴肅:“燕王,你幫過太子。朕現在要你再幫一個人。”

“誰?”朱棣有些愕然。

朱元璋咬着細牙,盯着朱棣的眸子,沉聲道:“先前太子的長子,朕的皇長孫,朱允炆!”

五卷22章 【太子暴斃】五卷49章 【朝廷設謀】第四章 【兄弟相爭】二卷2章 【王府護衛】四卷35章 【暴雨前夕】四卷第11章 【深夜來訪】第三十二章 【天定良緣】第一章 【古寺奇遇】二卷2章 【王府護衛】四卷37章 【真假流言】五卷40章 【同胞兄弟】第四十七章 【雌雄難辨】四卷第5章 【國丈失禮】五卷29章 【皇帝出迎】五卷28章 【入宮請見】四卷37章 【真假流言】二卷42章 【角山設關】四卷12章 【深謀遠慮】二卷16章 【調兵遣將】三卷24章 【別有他圖】二卷32章 【風水寶地】第三十六章 【劈破旁門】二卷25章 【隆福爲宮】第二章 【剖析造化】五卷34章 【二王選一】五卷21章 【坦誠相見】四卷第4章 【朝廷邸報】五卷38章 【百官跪迎】五卷17章 【夜宿潼關】第三十四章 【葉伯巨案】五卷第3章 【潼關跋涉】第十二章 【父子相疑】三卷32章 【大功得成】二卷17章 【殺官開倉】二卷7章 【行舟奇人】四卷第1章 【丞相被誅】二卷四十六章 【奉旨回京】二卷29章 【瘋癲道士】三卷54章 【秦王背後】第四十七章 【雌雄難辨】四卷47章 【歷史之謎】二卷4章 【硬闖行舟】第七章 【利誘御史】五卷36章 【冒雪探營】五卷39章 【後起之秀】二卷36章 【陰謀算計】四卷44章 【大慶壽寺】二卷9章 【秦王后招】第二十八章 【長堤告白】五卷46章 【京師遇冷】五卷38章 【百官跪迎】五卷52章 【張信報信】五卷第12章 【偏妃鄧氏】三卷42章 【鬼話連篇】三卷54章 【秦王背後】四卷34章 【重回北平】四卷23章 【紀綱奏事】二卷19章 【天德將臺】四卷第7章 【北征軍至】五卷15章 【秦王惡行】第三十一章 【夜審楊英】第三十三章 【朝中生變】二卷41章 【計議用兵】三卷55章 【燕王請戰】二卷44章 【計中有計】第二十三章 【離家出走】二卷3章 【借力打力】三卷33章 【晴天霹靂】五卷14章 【不似人間】五卷43章 【事成定局】五卷42章 【嫡爲生變】三卷41章 【鬥謀用詐】四卷第4章 【朝廷邸報】三卷35章 【忠心耿耿】二卷6章 【燕王請罪】三卷8章 【飄雪居內】二卷28章 【火德真君】五卷55章 【一舉兩得】五卷45章 【許以周公】五卷36章 【冒雪探營】三卷15章 【謀之以詐】四卷第9章 【翁婿重逢】四卷47章 【歷史之謎】第四十章 【師徒別離】三卷52章 【私邸被破】第三十六章 【劈破旁門】二卷17章 【殺官開倉】五卷19章 【太子回宮】二卷6章 【燕王請罪】二卷5章 【秦王酒宴】三卷18章 【監察御史】第二十三章 【離家出走】四卷第3章 【小人伎倆】二卷3章 【單刀赴會】三卷52章 【私邸被破】三卷第一章 【暗潮涌動】四卷第9章 【翁婿重逢】三卷34章 【胡攪蠻纏】五卷47章 【過眼雲煙】五卷48章 【建文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