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卷43章 【事成定局】

燕王朱棣剛剛回京不久,朝中無論是秦王派、晉王派,還是原先的太子派的舊臣,竟像事先說好了似的,一窩蜂地給洪武皇帝朱元璋上摺子,舉薦皇長孫朱允炆。原本鐵了心要將朱棣扶上位的洪武皇帝面對羣臣的來勢洶洶,一時間也不禁犯了躊躇,決疑不下。

這日辰時剛過,朱元璋一夜未眠,只看着堆積如山保奏皇長孫朱允炆的本章沉吟不決,忽然想起一個人來,忙吩咐門外的守候的近侍太監樑民:“樑民.......快去督察院請左都御史劉三吾進宮來。”

樑民剛剛升任近侍太監不久,看起有些木訥的一個人,卻博聞強識,而且極少歇息。洪武皇帝每每需要,無論晝夜,只要喚他名字,他總是能應聲出來。

此時聽洪武皇帝旨意,樑民心下卻是一愣,這才什麼時辰?宮門都還沒開?督察院哪裡會有人?雖如此,樑民卻不敢說,只穩穩地應了一聲便匆匆出得門去,也不去督察院,招呼端門外的一名軍校徑自往雞鳴寺外的劉府去請劉三吾。

劉三吾乃是湖南茶陵人,三世爲官,爲人慷慨,不設城府,聲望極高。明洪武十八年,年近古稀的劉三吾經茹瑺舉薦入朝,授左春坊左讚譽,後遷翰林學士,兼督察院左都御史。因其博覽善記,應對詳敏,朱元璋每有決疑不下,常向其請教。朝中治國安民之道、選賢任能之策,乃至刊定典章禮制、取士之法,多出自此人之手。

劉三吾爲官盡忠尚且罷了,此人閒時更是筆耕不輟,着有《省躬錄》、《禮制集要》、《寰宇通志》等書,盡皆收歸朱元璋的御用典籍。可以說,無論在朝在野,劉三吾的威望皆可謂舉足輕重。Li希顏歸隱江湖之後,世人便將劉三吾與汪睿、朱善二人,並稱當世“三老”。

劉三吾因年近古稀而爲洪武皇帝重用,而常懷感恩之心,爲政行事十分的勤勉,如今一得了旨意,也顧不得年邁,一溜小跑便往皇宮跑去,待至奉天殿時,早已是老汗淋漓。洪武皇帝正自沉思,見他這副模樣兒,也是詫異,忙起身去迎:“劉老夫子莫非是病了?怎得如此多的虛汗?”

劉三吾道學,聽了不禁尷尬,卻不好明說。還是一旁的樑民忍着笑道:“萬歲,如今剛到辰時,宮門還沒開呢。劉大人是在府裡接的旨意,因怕萬歲等得急,是從雞鳴寺一路跑過來的。”

“啊?哎呀,朕倒把時辰忘了”,朱元璋聽了不禁哭笑不得,撫額嘆道:“這事兒啊,怪朕,怪朕,是朕糊塗了,哈哈哈”,說着扶了劉三吾,按在瓷墩上坐了:“來來來,老夫子且先安坐歇息歇息再說,樑民去給老夫子泡一杯六安瓜片來。”

劉三吾皮膚黝黑,鬚髮皆白,看去十分慈祥,像極了三家村裡的老族長的模樣兒,見朱元璋如此,只笑了笑:“古人常雲,君有命,臣當萬死不辭。臣已老邁,沒什麼用處了。如今萬歲召見,臣豈敢懈怠?跑一跑,也並不礙事的。倒是瞧着萬歲氣色不怎麼好啊,莫不是昨夜歇息得不好?”

“哎,朕近年來每天都睡不足兩個時辰。上了年紀,都是這樣”,朱元璋在劉三吾跟前性情總似要比平日裡好了很多,一邊說着一邊從樑民手裡接過茶親自給劉三吾奉上,揮了揮手,示意樑民退到殿外去。

“哦,萬歲還是要以龍體爲重,大明江山可都繫於萬歲身上,不可不慎啊”,劉三吾一邊說着一邊瞟了一眼須彌座前案上堆積如山的本章,心念一動,已是瞭然。

朱元璋看着劉三吾的神色,指着本章苦笑道:“那些都是這幾日各部司官上來的本章,都是勸朕早立儲君的。”

“哦......”,劉三吾呆了呆,道:“百官所言與臣之所想倒是一致,不知......萬歲可定下了人選?”

“哎——”,朱元璋嘆了一聲,就近挨着劉三吾坐了,揉了揉有些發酸的眼角:“這些本章,大多都是保奏皇孫朱允炆的。朕看了,這裡面沒有你的本章。所以,朕把你叫進來,看看你是怎麼個意見?”

劉三吾抿着嘴,沉吟了半響,卻不答話,反倒問朱元璋:“萬歲,莫非您正是因爲此事而至夜不能眠?”

朱元璋一愣,還沒答話,劉三吾又道:“人之憂,多在兩難。想來萬歲也是如此吧?不知萬歲屬意何人?”

朱元璋情知此人思慮極深,卻也忠誠不二,是個俗語中所說的老實人,便也不再隱瞞,覷着劉三吾問:“燕王英武似朕,立他如何?”

劉三吾聽了一呆,旋即鬚眉一挺,霍然起身,面有怒色:“殿下立燕王,那置秦王和晉王於何處?”

朱元璋萬不料劉三吾如此態度,想了想,又是悠然長嘆:“哎......秦王和晉王......總是不如燕王的”。

“自古立太子,有立嫡、立長和立賢三法。燕王非嫡,亦非長。殿下撇下如今的嫡長子秦王,也不立嫡子晉王,反立偏妃所出的四皇子。看樣子,萬歲是想要立賢麼?”劉三吾絲毫不讓,追問道。

“既然立賢也是古法,那也未嘗不可啊?!”朱元璋似乎爲劉三吾的話所震,有些悵然若失,卻還有些不甘心。

“哼哼”,劉三吾忽然冷笑了起來:“立賢雖是古法,萬歲卻不見,自古以來有幾個君王敢立賢?立賢的又有幾個有好下場?秦始皇開天闢地之雄主,臨終不立長子扶蘇,反立二子胡亥,以至秦至二世而亡。漢武帝君臨天下、征伐四方、驅胡虜千里之外,雄霸一時,晚年廢嫡長子劉據,轉立幼子劉弗陵爲太子,以至釀成巫蠱之禍,爲後世所笑。唐高祖李淵在長子李建成和三子李世民猶豫不決,而成玄武門之變,草草退位。哼哼,這些教訓還不夠麼?萬歲且看看,只要不是萬不得已,後世裡有誰敢棄嫡棄長而立賢的?”

劉三吾的話可謂字字珠璣,像箭一樣直刺心田,朱元璋早聽得懵了。

劉三吾趁機又道:“太子早逝,卻留下了萬歲的嫡長孫。立他,存乎天理。皇長孫仁孝之名天下皆知,萬歲亦知之,如今百官保奏於他,可見皇長孫亦得了人心。天理人情俱在,萬歲又有何可疑慮的呢?”

朱元璋原本下定決心要立漠北立下奇功的燕王爲太子,這纔有了宗親出洪武門、百官跪迎的事,這本是在暗示天下,燕王將爲太子。可如今看來,最像自己的燕王,無論天理還是人情,竟是都不能繼承皇位的。

朱元璋知道,饒他如今再想立燕王也已是不能,此事已是由不得自己了。想着前些日子燕王覲見的欣慰場面,朱元璋也不禁黯然,忍不住便落下淚來。

第三十八章 【洪武變局】三卷41章 【鬥謀用詐】四卷22章 【皇后薨逝】二卷32章 【風水寶地】二卷9章 【秦王后招】四卷22章 【皇后薨逝】第三十九章 【二王就藩】五卷第12章 【偏妃鄧氏】四卷41章 【郭恆案發】五卷24章 【大變在即】五卷第6章 【油壺茶香】三卷20章 【洪澤會合】二卷22章 【無雙力士】四卷48章 【收攏民心】二卷18章 【奇招解困】第十九章 【名聲大震】二卷6章 【燕王請罪】二卷2章 【王府護衛】四卷46章 【理財奇人】第二十二章 【真相大白】五卷第9章 【夜宿飛霜】三卷54章 【秦王背後】二卷39章 【滑稽千戶】二卷17章 【殺官開倉】五卷13章 【臨水樓內】二卷10章 【慈雲禪寺】第四十章 【二人鬥法】五卷33章 【秦王出局】二卷4章 【硬闖行舟】二卷25章 【隆福爲宮】二卷12章 【仗義執言】第二十九章 【燕王大婚】二卷23章 【宮殿抉擇】第二十章 【皇帝提親】四卷38章 【燒鵝傳說】五卷29章 【皇帝出迎】二卷30章 【羣匪奪寶】二卷31章 【繞道昌平】第四十章 【二人鬥法】四卷13章 【灰白錦囊】四卷第6章 【戲鬥陳亨】四卷第2章 【返回北平】四卷27章 【齷齪不堪】第七章 【利誘御史】四卷39章 【御醫華中】第十六章 【棲霞私邸】三卷55章 【燕王請戰】五卷第8章 【別宮鬥口】三卷21章 【夜闖茹府】三卷33章 【晴天霹靂】第六章 【丞相當朝】四卷40章 【骨肉相殘】第十三章 【太廟重逢】五卷第3章 【潼關跋涉】三卷14章 【佐證之人】第四十三章 【相面安心】二卷11章 【書生意氣】三卷14章 【佐證之人】二卷38章 【關城翹楚】五卷14章 【不似人間】五卷35章 【大雪封山】三卷28章 【重燃曙光】四卷43章 【通州尋主】第九章 【於皇寺內】第三十二章 【天定良緣】三卷22章 【宦海老吏】第十五章 【奇謀救朝】五卷50章 【託付王子】二卷四十六章 【奉旨回京】四卷34章 【重回北平】二卷14章 【扶危救困】第十六章 【棲霞私邸】第十七章 【江湖奇人】第二十一章 【東宮論道】第一章 【古寺奇遇】二卷20章 【老將爭雄】三卷28章 【重燃曙光】五卷52章 【張信報信】第十九章 【名聲大震】三卷12章 【才能出衆】三卷25章 【功敗垂成】四卷41章 【郭恆案發】第三十七章 【天降靈兒】第四章 【兄弟相爭】五卷14章 【不似人間】四卷46章 【理財奇人】第四十一章 【柳莊居士】四卷第1章 【丞相被誅】五卷34章 【二王選一】三卷13章 【雪夜回府】四卷45章 【貪墨真相】五卷第4章 【潑辣茶主】五卷15章 【秦王惡行】四卷第10章 【國丈相爭】三卷7章 【風月秦淮】四卷20章 【大戰前夕】第三十五章 【無端蒙冤】三卷10章 【慧眼識主】三卷37章 【暗入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