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卷第7章 【西入臨潼】

“君未睹夫巨麗也,獨不聞天子之上林乎?左蒼梧,右西極。丹水更其南,紫淵徑其北。終始灞滻,出入涇渭;酆鎬潦潏,紆餘委蛇,經營乎其內。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乃是司馬相如《上林賦》中的詩句,說的則是八水繞長安的奇景。

所謂八水,指的是縱橫於古城西安的渭、涇、灃、澇、潏、滈、滻、灞八條河系。其中以涇水爲首的灃、澇、潏、滈、滻、灞等河匯於渭水。渭水東流,至潼關而入黃河。因沙土不同,涇水清澈,而渭水渾濁,二流於西安西北的高陵相會卻不相融,於是東流的渭水成半清半濁、順流而下,此即所謂“涇渭分明”的由來。

太子朱標一行人自在潼關下了船,見了渭水也覺得新奇,便一路沿着渭水往東,經華陰、華縣、赤水、臨潼,直奔西安。

待到臨潼時,以備邊陝西爲名接管了西安兵權的李景隆早已青衣小帽、換着便裝,帶着數十名近衛等侯在了臨潼的東城門下。

李景隆乃是曹國公李文忠的次子,身材頎長,眉目疏秀,顧盼間十分偉然。曹國公在世時,每遇朝會,因見李文忠舉止雍容,洪武皇帝都不禁爲之側目良多。故而李文忠薨逝後,洪武皇帝朱元璋特旨擢拔身爲次子的李景隆承襲了曹國公爵位,並多次遣其赴湖廣、陝西、河南等地練軍,如今已是掌管京師左軍都督府的大將軍了。

李景隆與其父李文忠一樣,都是鐵桿的太子派,遠遠地見朱標一行人迤邐而來,忙緊走了幾步迎了上去,含笑躬身就要行禮。太子朱標見了他也自高興,笑着一把攔住了:“我這次是微服於江湖,可不許張揚”。

黃子澄人宮較晚,加之李景隆今年來常被派往各地練兵,並不在京師,因而黃子澄並不認得,待見此人風姿如此,卻也不禁暗暗驚訝——竟然有這等人物,自己入京師多年卻不能識,也真是一件憾事。御史胡延平卻認得李景隆,只因自己位卑品低,歷來只能仰視,更別說結識了。

幾個人裡頭,稍微能與李景隆說得上話的,也就一個年輕新進、兼着工部右侍郎和刑部侍郎兩職的張昺。張昺因上前一步笑道:“公子一路輕車簡從,更不入府進廟,從山東到河南,都沒人知道我們的行蹤。嘿嘿,你可是個大忙人,如何就能知道在這裡等我們了?莫不是我們這一路都有你的眼線不成?哈哈哈”。

李景隆波光只是一閃,穩穩地笑了笑:“景隆也是知道規矩的,哪裡敢做那些事?只是我料着公子從東邊入西安,必從潼關一路過來,那就必過臨潼無疑,因而算着日子在這裡候着呢。不瞞諸位,我可是在這裡侯了有半個月了呢。嘿嘿,原想着要去潼關等的,可又怕我走了,這西安城裡出了什麼亂子可不得了。嘿嘿,也怕冒失地闖出來,會壞了公子的事兒。所以啊,只有按捺着想念公子的心思,苦巴巴侯在臨潼了。哈哈哈。”

衆人見他神色自如,談笑間既擺了苦勞又表了忠心,話說得在情在理,十分動人,語氣卻很淡然,心下也暗自佩服,不愧是世家子弟,氣宇畢竟不凡啊。

“九江(李景隆,因生於九江,便以九江爲字)身負重任,已是辛苦,何必如此?”朱標頷首笑道:“我也只比你長個五六歲,少年時常帶你一處玩耍來着,如今大了,怎的就生疏了?還是公事緊要些,不必拘禮”,言下瞧着神情,朱標卻是對這位既忠心又聰穎、更氣宇軒昂的李景隆是極爲滿意的。

黃子澄早爲李景隆的氣度談吐傾倒,此時也插口玩笑道:“我們如今是到了九江公的地面兒,不知九江公這位地主要如何鋪排我們啊?”

李景隆擡眼閃了黃子澄一眼:“這位想必是洪武十八年的探花郎,如今的太學東卿,坊間與方孝孺並稱爲‘南北二家’的黃子澄吧?真是久仰你的大名了,如今能在這西安得見,真是景隆之幸,豈敢怠慢呢?”

黃子澄自覺出生寒微,入宮後的品級也低,這位皇親國戚的李景隆定然是不認識自己的,不想他一口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而且對於自己才封的“太學東卿”的官職也瞭如指掌,甚至坊間的說法都清清楚楚,不禁對他大起好感,臉不覺地已是一紅,慌忙擺手:“豈敢豈敢?真是折煞了子澄也。”

朱標見二人客氣,一笑,截住了道:“子澄說得是,既然我們到了你的地面兒,你這地主兒不鋪排鋪排可是說不過去的。領略一下這秦晉之地的好處,可也是我此行的題中應有之意啊。說吧,預備着帶我們去何處啊?我們從潼關上岸,一路上也算見了些世面,你可別想拿出上不得檯面的東西來糊弄啊。啊?哈哈哈。”朱標似乎見了李景隆心緒十分的好,一路上都溫文爾雅的人也開起玩笑來了。

黃子澄卻心裡清楚,太子朱標一路都心不在焉,想着旨意。自己和張昺雖說都是太子的近臣,可畢竟涉足朝局太淺,權勢也太微,參贊勸慰的事可以,可若真要做什麼事,只怕十個黃子澄和張昺都比不得一個李景隆呢。如今與李景隆會合一處,太子的安危也不用全繫於不明底細的錦衣衛手裡了,朱標又怎能不心情大好呢?

“我守在這臨潼便有此意呢”,李景隆仍舊一副穩穩當當、滴水不漏的氣度:“這西安自西周,歷秦、漢、西魏、北周,至隋、唐,歷來都是都城之地。就連宋時,趙匡胤原也是要遷都於此,只礙於諸多功臣舊部在開封置了許多產業,纔打消了念頭。因而從秦之咸陽宮,漢之未央宮、長樂宮,隋之大興城,到唐之大明宮、興慶宮,可都留下了不少遺蹟古城呢。若是要都看個遍,只怕沒有一兩個月是看不完的。”

衆人聽他說起留存此地的前朝殿宇如數家珍一般,也都被惹得心癢難耐。黃子澄是讀書人,最愛看這些前朝古蹟,忙問道:“那今日帶我們去何處?是咸陽宮,還是未央宮?”

李景隆卻神秘地搖了搖頭,許久方從齒間蹦出幾個字來——“華清池!”

二卷17章 【殺官開倉】三卷44章 【怪誕私邸】三卷44章 【怪誕私邸】三卷34章 【胡攪蠻纏】第三章 【笑算姻緣】第九章 【於皇寺內】第八章 【中都鳳陽】二卷34章 【二虎相鬥】第二十二章 【真相大白】五卷46章 【京師遇冷】三卷15章 【謀之以詐】二卷43章 【夜探灰山】三卷4章 【父子重逢】四卷第1章 【丞相被誅】三卷17章 【督察山陽】三卷42章 【鬼話連篇】二卷7章 【行舟奇人】三卷55章 【燕王請戰】四卷24章 【皇子座師】四卷第10章 【國丈相爭】三卷12章 【才能出衆】四卷29章 【皇帝情深】第四章 【兄弟相爭】三卷33章 【晴天霹靂】二卷1章 【邗溝遇阻】四卷28章 【計議離京】第五卷25章 【太子死因】四卷35章 【暴雨前夕】第十六章 【棲霞私邸】四卷46章 【理財奇人】五卷第3章 【潼關跋涉】第二十七章 【客棧惡鬥】五卷20章 【夤夜陛見】三卷36章 【據爲己有】四卷第9章 【翁婿重逢】四卷33章 【敕立世子】二卷16章 【調兵遣將】三卷51章 【紀張會合】四卷23章 【紀綱奏事】第十二章 【父子相疑】第十九章 【名聲大震】三卷13章 【雪夜回府】五卷13章 【臨水樓內】二卷29章 【瘋癲道士】二卷31章 【繞道昌平】第五卷25章 【太子死因】五卷20章 【夤夜陛見】五卷44章 【召見燕王】三卷54章 【秦王背後】二卷5章 【秦王酒宴】三卷35章 【忠心耿耿】四卷42章 【猶豫不決】第十九章 【名聲大震】四卷19章 【升帳點將】三卷44章 【怪誕私邸】五卷40章 【同胞兄弟】五卷34章 【二王選一】三卷32章 【大功得成】五卷48章 【建文登基】四卷47章 【歷史之謎】四卷39章 【御醫華中】三卷第一章 【暗潮涌動】第十二章 【父子相疑】三卷11章 【重查舊案】三卷15章 【謀之以詐】二卷14章 【扶危救困】第四十七章 【雌雄難辨】第十八章 【隔岸觀火】二卷30章 【羣匪奪寶】第四十章 【師徒別離】四卷33章 【敕立世子】四卷47章 【歷史之謎】四卷39章 【御醫華中】四卷44章 【大慶壽寺】五卷34章 【二王選一】三卷31章 【甕中捉鱉】五卷16章 【忍辱負重】三卷52章 【私邸被破】二卷1章 【邗溝遇阻】第四十章 【二人鬥法】第二章 【剖析造化】四卷17章 【沐英平南】五卷43章 【事成定局】三卷53章 【太子搶功】五卷56章 【燕王大敗】五卷14章 【不似人間】五卷56章 【燕王大敗】三卷42章 【鬼話連篇】四卷15章 【算無遺策】五卷16章 【忍辱負重】四卷29章 【皇帝情深】四卷25章 【燕王哭靈】四卷47章 【歷史之謎】四卷第4章 【朝廷邸報】第二十九章 【燕王大婚】三卷21章 【夜闖茹府】第三十四章 【葉伯巨案】四卷45章 【貪墨真相】四卷45章 【貪墨真相】三卷15章 【謀之以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