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虎視眈眈

田諾在山海關終於有確切消息傳回,在對外擴張上,皇太極遠遠超過了他的前輩。剛剛迎來他即汗位後的第一年,就派大貝勒阿敏、貝勒濟爾哈朗、阿濟格等統大軍徵朝鮮,在朝鮮土地上點燃了兩國的戰火。他提出此戰,一徵朝鮮,二討毛文龍,說是“兩圖之”。朝鮮責問後金無故興兵,遭到阿敏的反駁,並列了朝鮮不遣使吊努爾哈赤之死等七大罪狀。

在後金兵的武力進攻之下,朝鮮國王李倧棄京城,帶着妻子逃到了江華島,派其弟原昌君與後金講和,訂立了“江都之盟”。後金與朝鮮結爲兄弟之國,大掠三日而返。後金從這次勝利中,打破了朝鮮與明朝的同盟關係,緩和了它今後出兵可能出現的後顧之憂,又從納貢和開市中獲得了一定的物資利益。

而孱弱的李朝政府居然宣佈我大明統治,從此不再向我大明稱臣納貢。可惡啊,這個三姓家奴,一點骨氣也沒?那天日本打過去,估計他還得和皇太極斷交。哎,這狗也看主人,主人落魄就要換,想想也不完全怪他們,皇太極都打到家門口了,大明朝又暫時無力插手,那他不投靠皇太極難道等着滅國啊。

然而由於袁崇煥的存在,加上朱顯波及以前的皇上不斷向東北邊關,努爾哈赤是在寧遠吃了敗仗不久死去的,皇太極即位時,皇太極一上臺就曾致函寧遠巡撫袁崇煥,表示希望“彼此和好”。袁崇煥絕不示弱,回信提出,既然希望和好,就應說明後金如何從佔領的遼東地區退出。實際上雙方都沒有多大誠意講和,後金想爭取時間用兵朝鮮,明朝則時時不忘恢復一統天下。

後金有一名漢人生員嶽起鸞,力主與明朝議和,說不議和,人民就會逃亡殆盡,若和好,就應速行放還漢人,或歸其紳士。他的奏疏上達以後,皇太極就把他殺了。我們也並非坐等後金退兵,而是一邊要地,一邊修築塔山、大小淩河城及錦州城,加緊備戰。而徐光啓等人鑄造的火炮,朱顯波源源不斷的送往東北邊關。

繼徵朝鮮之後,皇太極親率大軍徵明。這時大明的忠臣袁崇煥正在實施“恢復之計”,即“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他修城屯田,以屯養戰,以“守爲正著,戰爲奇著”。他總結交戰以來的經驗教訓,築起了一道寧錦防線。皇太極想及早發動進攻,旨在使袁氏的防禦體系付諸東流。他一上去就是四面合圍。後金兵先打外圍,企圖迫使錦州城內的明軍不戰而降。但是平遼總兵趙率教和副將左輔、朱梅等堅守不屈。

皇太極下令攻城,整整打了一天,自己傷亡慘重,城卻屹立未動。繼續又攻十幾天,依然無成。後金只得分出部分兵圍攻錦州,主力由皇太極率領轉攻寧遠(今遼寧興城)。守寧遠的正是袁崇煥,他命令滿桂、尤世祿、祖大壽出城拒戰。皇太極督代善、阿敏、莽古爾泰、阿濟格等進擊。明兵吶喊抵抗。袁崇煥坐鎮指揮,放大炮,後金兵一排排倒下,遊擊覺羅拜山、備禦巴希等被射死,貝勒濟爾哈朗、薩哈廉、瓦克達俱傷。

大明將滿桂也負重傷,士兵死傷大半。寧遠不下,皇太極又返回錦州,再次攻城,城既不下,又趕上暑天來臨,將士中暑很多,皇太極知不可久留,第二天下令退兵,毀大小淩河二城。

寧錦苦戰,不勝而歸,皇太極遇到了新問題。這個問題就是,遼西不能攻取,便不能進山海關,如果要奪取北京,只有另找出路。但是不管走不走遼西這條路,這條路線卻非投入相當兵力不可,否則明朝就要從這裡反攻上來。再則,改變進攻路線,又不得不掃清前進路上的障礙。

皇太極在總的戰略上要與我大明爭衡,這是不可改變的。但在遼西受阻,一時不得不另找出路。他決定向蒙古進軍,一必須制服這個勁敵。

喀喇沁部落蘇布地杜棱古英等致書皇太極,報告“察哈爾根本動搖,可乘此機,秣馬肥壯,及草青時,同嫩阿霸垓、喀喇沁、土默特興師取之”。隨即後金既打擊了大敵察哈爾,也進一步鞏固了對已歸服的諸部蒙古的統治。不久,皇太極派阿什達爾漢到這些地方宣敕,以後如徵察哈爾,凡管旗諸貝勒年七十以下,十三以上,俱從徵,違者罰馬駝,不至約會之地者也罰馬。

皇太極從此改變了進攻明朝的策略和路線。他要大力利用蒙古了,並且繞過山海關,從長城各口入邊。從此雁門關一帶經常有金兵騷擾。

皇太極明確提出,征伐大明新的部署是:一、此次行師不能獨往,要諸蒙古合師並舉;二、爲保證供應,必先採木造舟;三、滿漢蒙古凡有善謀,各以所見入告,擇善而從。大軍出發前又遣使諭蒙古諸貝勒率所部兵來會。後金兵攻佔遵化。皇太極一直在遼西派一部分兵力以守爲攻,不斷騷擾,明朝不敢絲毫放鬆警惕,大兵皆集於寧遠,山海關以西很空虛。此時爲保衛北京,只得調邊兵入援。連袁崇煥、祖大壽也需要領兵進山海關入援了。

很快,皇太極可以騷擾北京了,李承宗和劉立洋等人雖然在直隸訓練新兵,但防不勝防,於是朝中有大臣建議撤換袁崇煥,理由有是,袁崇煥在東北守城不力,導致皇太極輕鬆繞過蒙古直襲我大明北方腹地。

不得不說皇太極的策略是高明的,袁崇煥守城其實功勞甚大,要說有什麼過的話,也就是聽任皇太極攻陷朝鮮,失去了犄角聯盟的優勢。這些當然不能足以治袁崇煥之罪,朱顯波也深知袁崇煥的重要。既然皇太極怕袁崇煥,那麼幹脆,皇太極在哪裡,就讓袁崇煥出現在哪裡。

於是吧李承宗找來,說明了自己的想法,並讓他致信袁崇煥,問問他的意思,對待這種武行出身的將軍,不能向文人那樣,萬一鬧起彆扭來不是鬧着玩的,袁崇煥其實對京中有人蔘他早有耳聞,對於皇上的信任還是十分感激,提出以祖大壽爲山海關總兵,接替他守東北。

建貞二年七月,袁崇煥調任大同總兵,駐開平衛。袁崇煥的內撤,外加中央不斷的增兵軍訓,北京的危險算是暫時解除了。但東北的滿清已經是養虎爲患了,而且這隻老虎的胃口越來越大,正朝着虛弱的大明和他們年輕的皇上虎視眈眈。還好這個少年皇帝不是別人,死朱顯波,只要掐住了皇太極的命門,大明朝的勝算還是比較大的。

但朱顯波心裡清楚眼下不是決戰的時候,必須先穩定政局,必須先剿滅各地農民起義軍,而穩定政局推行新政贏取民心更是刻不容緩。老一代的臣子已經迂腐透頂,想要推行新政,選拔新人也是必須的。

——————————————————

兄弟姐妹們,朋友們給力支持下!收藏、紅票!什麼都行!

你們的鼓勵就是我碼字的最大動力!

魔力在這裡拜謝了!

第165章 攻佔馬尼拉(2)第126章 出兵朝鮮(2)第58章 科技部第335章 狼入羊羣第25章 遭人陷害第118章 集權第96章 暗渡陳倉第351章 伏擊失敗第409章 視察澳洲第392章 重回德黑蘭第308章 烏雲來襲第182章 姚啓聖(3)第404 血腥亞丁灣第233章 猶豫不決第248章 蒙古統一第334章 是日月旗軍艦第184章 大將軍神炮第91章 單挑高迎祥第339章 攻陷議會大廈第283 文武合力第371章 意外之財第386章 遇到麻煩第371章 意外之財第481章 雅典遇刺第240章 文化強國第154章 皇恩浩蕩第420章 目標好望角第317章 攻佔卡里亥特第284章 兩手抓第34章 潛回京師第280章 大事化小第215章 日本人造反了第304章 以退爲進第308章 烏雲來襲第483章 赴宴第86章 鐵軍剿匪第72章 研製大殺器第240章 文化強國第485章 亂局中尋覓機會第369章 換位第125章 出兵朝鮮第373章 弒兄囚父第46章 恩威並施第24章 混在後宮第49章 巡視災情第478章 繼承了父皇的優良傳統第500章 成立海軍學院第498章 逼退荷軍第43章 清理後宮第171章 互作協議第330章 遭遇反擊第501章 莫臥兒叛盟第360章 商量對策第150章 清理門戶第37章 爭奪皇位(1)第248章 “偷渡”第14章 書生徐光啓(2)第471章 馬德拉激戰第9章 落紅不是無情物第372章 奧朗則布準備上位第6章 賣箱置業第136章 五年規劃(3)第56章 開科取士第148章 皇上吃醋第207章 安達曼海戰第381章 峰迴路轉第114章 猛攻錦州第160章 “天津號”戰艦第61章 鄭和傳人第137章 東征(1)第82章 二次科考第1章 超級夢想第218章 我有個條件第360章 商量對策第263 漢語高手第485章 亂局中尋覓機會第105章 武林大會第355章 山重水複第69章 升格錦衣衛第53章 募捐第419章 擊退土著第50章 巡視災情(2)第104章 冰雪魔女第169章 刺殺皇帝第192章 智取莎車第350章 林中飄血第57章 天子門生第371章 意外之財第465章 人家想研究下嘛第58章 科技部第27章 攜太妃逃亡(2)第236章 鐵匠鋪學徒第383章 波斯友人第362章 小事化了第426章 天賜良機第202章 目標:馬六甲第107章 武林大會(3)第315章 進退兩難第327章 部落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