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四方雲動

公元二零二年三月,幷州晉公呂布,率十萬大軍出壺關,直擊魏公曹操領地魏郡。半月間,橫掃披靡,連下三十餘城。

及至攻至鄴城時,鄴城守將李進,率城中軍民堅守不退。奈何衆寡懸殊,最終戰死城頭。三十日,鄴城失守。

在將城中物資搜刮一空後,呂布軍縱火焚城,數萬百姓慘死,十餘萬人家園被毀。千年古城,至此毀於一旦。

隨後,呂布軍馬不停蹄,挾大勝之勢,直入朝歌,三日而下牧野。大軍兵鋒直抵黃河岸邊,與官渡遙遙相望。

兗州太守曹仁,急調大軍嚴守濮陽,沿河密佈防線,提防呂布軍侵入兗州。一邊連發數封文書告急。

許昌留守曹丕,遣剛剛徵調而回的曹真率大軍十萬前抵官渡,原本歷史上曹操與袁紹大戰之地,這個時空,舞臺未變,登場的角兒之一,卻由袁紹變成了呂布。

然而就在此時,曹操費勁心機,割地相讓才達成同盟的劉璋,忽然再次傳檄天下。這次檄文倒是中規中矩,沒像上次那般,令人一看便有吐血的衝動。只是,旁人不吐血,曹操卻要大吐特吐了。

檄文中歷數曹操罪責,從其挾持天子,役使大臣起說,直到後面因其保衛不利,致使天子蒙難,終喪賊人之手,而後爲了逃脫罪責,卻諉過晉公呂布,挑動諸侯紛爭,使得無數黎民百姓深遭塗炭等等。

文中稱,劉皇叔早已明察秋毫,先前假意答允與之結盟,不過是因軍資匱乏,一時不能保證供給,這才虛與委蛇,換取些時間準備罷了。

如今,經過數月竭力征調,各郡民衆大義相助,現已然備齊所需。在思及高祖、光武創業艱難,不敢有負祖宗基業,爲保黎庶安定,誅奸佞以安社稷,除國賊以扶漢室,劉皇叔決意奮起一戰,不日揮軍而進,討伐國賊曹操。號召天下忠義之士,齊齊響應,爲國而戰,爲民而戰,爲君而戰雲雲。

此文言詞犀利,用句華美,卻是出自大家陳琳之手,端是稱得上文筆如刀。

檄文發出,四方響應。幽州公孫續派軍三萬,併入冀北張合軍團聽用,併發民夫三十萬,負責大軍糧秣物資運輸之事。

荊州周瑜起馬步軍十萬,水軍兩萬,再次進伐扶風郡,水路大軍出江夏,徑取義陽、平春一線。

江東則由名將賀齊爲帥,沮授爲軍師,起兵八萬,跨過黃淮,自安風津而出,往汝南之東而進。

而劉璋本軍則分成三路,分取東阿、山陽,另一路則出蕭關,取祁鄉,三路人馬成合圍之勢,目標分明,便是兗州治首——東郡。

再加上已經深入魏郡的呂布軍,各方人馬磨刀霍霍,殺氣騰騰。整個大河以北,風起雲涌,人馬如潮,鋪天蓋地而來。

四方雲動,曹魏所轄各州,齊齊報警,告急文書雪片般飛

入許昌。

此時,魏公曹操遠在華陰,年僅十六歲的魏公世子曹丕接報後,一邊派人急報父親,一邊召集衆臣商討應對措施。

曹操麾下原四大謀主,在郭嘉死後,程昱、荀攸正隨曹操在西北,尚書令荀彧,卻因前時諫阻曹操稱公一事而遭忌,已被髮往豫州汝南主政。

而因獻帝薨逝,眼下許昌城中,原獻帝時一班朝臣告病不出者大半。各部政務,便唯有劉曄、陳羣、滿寵等人主持。武將中,則由夏侯惇領防務之責,曹真爲副將,毛玠、呂虔爲左右衛。

及至曹丕升帳議事,衆人目光便都望向這幾人,隱隱間便以他們馬首是瞻。只是面臨眼下這種局勢,情勢實在危險複雜,衆人商議良久,也是不得結果。

正自鬧哄哄議論不休之際,時有魏公府主簿司馬朗,忽然出列進言道:“殿下,臣推舉一人,必可解眼前之危。”

這司馬朗其人,於昔日董卓作亂時,受家族之命,帶領部分族人遠走黎陽避難。在成功安頓後,被曹操徵辟爲司空屬官,曾歷任成皋令、堂陽長、元城令等職,後升調爲兗州刺史。直到前不久,曹仁接手兗州後,又被調入魏公府,任主簿一職,其人之才曹操亦多有讚賞。

這司馬朗按原歷史上所記,死的比較鬱悶。是在其後曹魏攻伐東吳之時,因感染時疫而死。年不過四十七歲,生平所記也不算多。

但他有個兄弟,卻是大大有名。那便是後來的魏國大都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的祖父,司馬懿。也是這個時空,劉衙內極爲忌憚的人物之一。

劉衙內打從來到東漢伊始,首先生出殺機的,除了一個劉備,便是這個司馬懿了。後來在遇到師兄王越,更是再三交代過尋找其人,以便早早下手除之。

只是,劉衙內學史不精,只記得司馬氏乃是京都世家,給王越火部的查詢方向,也就定在雒陽、許昌以及潁川之地。

卻不知當日尚有司馬朗攜部分族人,避難而遷黎陽之事。而司馬朗自己,也一直在京師之外任職,從未進入過火部眼線之中。是以,王越等人搜尋至今,也沒能完成這個任務。

而今天,司馬朗在剛剛踏入中樞不久,正準備大展手腳以展抱負之時,卻沒成想趕上的,卻是曹魏岌岌殆哉的時刻。

眼見衆人束手無策,他尋思良久不得其計的時候,卻鬼使神差的想到了自己的那位兄弟司馬懿。

自己那位兄弟之驚才絕豔,早在年幼時,便曾被當時以知人善任著稱的前南陽太守楊俊稱道。而後,自己的好友崔琰,也曾私下對其有過“君弟聰亮明允,剛斷英特,非子所及也。”的評論。

正是因着這些緣故,司馬朗這一刻忽然想到,若說當此危急關頭,或許只有自己這個兄弟,纔有解決之道。而若能

趁此推出兄弟,並解決這個危機,以後司馬氏必然將在魏公麾下,得到莫大的利益。

由此,這纔有了他方纔出班舉薦之言。只是他哪會知道,也正因這一念之間,非但沒能就此達到光大司馬氏門楣的初願,反而將自家兄弟,就此推上了黃泉不歸路。

對於司馬朗的舉薦,雄才大略幾不下於乃父曹操的魏世子曹丕,便在這少年之時,便展現出其超人的才華胸襟,當即便喜而問之,隨即遣人往黎陽急調司馬懿來見。

只是,誰也沒有發覺,便在魏公府軍議暫停,派往黎陽的使者前腳出發,沒半刻功夫,後面便多出了幾個詭譎的身影。

縱觀古今中外,無論和平時代還是戰爭年代,細作諜探的身影便屢屢閃現其中,發揮着極爲恐怖的破壞力。今日在這古時空的漢末許昌,終於再一次露出其兇戾的獠牙。

司馬懿這幾天總是感到莫名的心驚肉跳,總感覺將要有什麼事兒發生。思來想去,終是歸於近在咫尺的呂布大軍身上。

大漢朝已經徹底完蛋了,司馬懿對此有着堅定的認識。而名爲漢丞相的曹操,在他看來,一統華夏原本是極有希望的一方。

哪知道,先是西北告急,隨即許昌大亂、獻帝薨逝,接着又是青州異動,這讓他敏銳的捕捉到其中的詭譎之處。對那位一直表面上蟄伏的青州之主,他忽然有種毛毛的感覺。

及到後來曹操回防,遼東在當時看似艱難的抵擋,卻在曹軍一退便即高歌猛進,肆無忌憚的攻掠幽州,絲毫不顯疲態之時,他心中的疑念便更趨加深。

而後,傳出與青州結盟,曹操放棄冀北揮軍而進西北,司馬懿悚然而驚。他身在局外,靈臺清明,又在對青州起了疑心之際,放眼全局,頓時便察覺到其中若隱若現的蛛絲馬跡。

從這些痕跡中,他壯着膽子一番推測後,當即便面色大變。結論證明,越是面上看似不可能之事,其實越是接近真實的事實。那位青州之主,佈局之宏大,目光之精準,竟然猶如預知一般。

一些前幾年看似不經意的事件,如今演變至此,不經意間已是連成一片大網,形成了布控天下的絕對優勢。

這種手段眼光,要是真的像自己大膽推測那般,確是那青州之主有意識的推動,那可真是如神如鬼,近乎妖孽了。饒是司馬懿自負極深,卻也知道,倘若換做自己,那也是絕對做不到的。

等到再後來,呂布忽然攻入魏郡,隨即劉璋傳檄天下,不但荊州、江東齊動,幽州那邊竟不但出兵出糧,竟爾直接將己方大軍併入青州軍團,司馬懿終是斷定,自己一切的猜測,必然不是虛妄。

而就在此時,他先是接到兄長的手書,隨即,便迎來了許昌的徵辟使者。一邊是家族的徵召,一邊是幾成死局的事實,他將如何選擇呢?

(本章完)

第168章:老關係第275章:見面了第13章:故人第22章:危機暗隱(上)第20章:火雲駒(上)第166章:兄弟重逢第112章:你非俗吏第255章:公孫瓚的弟弟第294章:連鎖反應第220章:約筵第103章:劉璋很豪爽第281章:正位第200章:毒士說謀第345章:通羅之盟(十)第16章:野馬(下)第195章:漢中之變第261章:怒火第26章:戰鬥吧,阿巴爾(上)第207章:天使軍團第10章:劉璋的心思第325章:我來了,我看到了,嗯,我拿走第59章:亂起(上)第224章:盟誓第297章:江東之變(一)第332章:藤田之野望第41章:好大一羣蝦米(上)第17章:安琪兒的心事(上)第318章:絕處逢生第109章:變異了的張飛第222章:暴露第293章:雪崩(下)第225章:收網第35章:有女吳莧(上)第216章:治蜀之論第98章:有內幕第226章:隱藏的危機第338章:通羅之盟(三)第155章:驚現紅臉人第34章:晨練偶遇(上)第398章:四方雲動第115章:大婚第112章:你非俗吏第303章:百口莫辯第14章:論將第399章:絕殺,跨越輪迴之宿命第81章:喜得人才第280章:窮途末路第147章:把諸葛家一鍋端了第333章:日本小弟的誕生第327章:驚悚第84章:常山攻略第37章:趙雲回來了(上)第264章:驚天之局(二)第392章:漢祚終滅上架感言第66章:秘辛(三下)第95章:定計第311章:比比誰人多第245章:各方之謀第333章:日本小弟的誕生第352章:戰荊州(二)第236章:入主徐州第245章:各方之謀第77章:顏良文丑的創意第302章:間第292章:雪崩(上)第337章:通羅之盟(二)第308章:朱儁之死(二)第173章:埋下一根刺第217章:拐兩個小弟當導遊第191章:檄文到了第243章:袁術覆滅(三)第319章:奇怪的甬道第171章:酒宴風波起第130章:他爲毛不笑呢第54章:單戟換飛刀(下)第365章:我不怕正文_第356章:戰荊州(六)第29章:劉焉升官了(下)第139章:移師東郡第11章:神駒第351章:戰荊州(一)第351章:戰荊州(一)第226章:隱藏的危機第52章:賣馬(下)第179章:你去殺董卓好不好第350章:你想個地兒,我帶你去玩第32章:大商(上)第135章:張角之死第357章:程、郭論謀第131章:我看好你第9章:兄弟第355章:戰荊州(五)第257章:大耳朵犀利的出招第70章:計取南皮(上)第335章:聯合商會第133章:軍事改革構思第253章:皇室一家親第233章:田桑,還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