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刑馬立約

蕭何被赦免之後,劉邦身體愈來俞差,多日不朝,政事由皇后呂雉代攝。

人逢喜事精神爽。從南越歸來的陸賈帶回來的消息讓久病的劉邦突然振作了不少。

有道是脣舌之利也能當千軍萬馬。這次南越武王趙佗願意歸降大漢,全仗了陸賈的縱橫家弟子本色。

且說陸賈持節出使南越,那趙佗心存傲慢,“束髮箕踞”,穿着百越人的服飾接見。

陸賈見之大笑,也不行禮,說道:“大王本真定人氏。而汝久居蠻夷之地,竟着此奇裝異服來接見天使。陸某以爲,大王以區區嶺南三郡而與吾天朝抗衡,禍不遠矣。大王願父母昆弟之墓被掘宗族被夷乎?”

一驚一乍就是縱橫家弟子慣用的手段。趙佗自立爲王以來哪聽過這種話,聞言大怒,喝道:“汝不畏死乎?”

拿死來嚇唬說客,自古以來從無效果。

“某乃中國一書生,生死自可由大王裁決。然大王自思,汝又將身歸何處?”陸賈昂首問道。

趙佗聞言臉色緩和下來,又譏道:“素聞漢帝本沛中一亭長耳,何以封寡人?”

陸賈長笑道:“吾主雖起身細微,然起於亂世,入關中,據咸陽,當先亡秦。項氏背約自立爲西楚霸王,諸侯皆爲從屬,一時強盛無貳。吾主起巴蜀,揚鞭縱橫天下,五年夷平強楚,平定海內,推爲天子。此乃天之所授,天下豪傑衆望所歸。吾主封授諸侯數不勝數,有何人敢言藐視?而大王裂土僭號自立,只圖避禍化外之邦,無誅暴之功。天朝將相思華夏須歸於一統,本欲興兵加伐。然吾主憐天下黎民久經戰亂之苦,不願再起干戈,又思曾得大王資助,故而遣一使臣。授大王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迎旨於郊,北面稱臣,方爲見上使之禮。然大王高居上座,傲慢出不敬之言。若是天子聞之,使一偏將將十萬之衆南來,滅爾百越易如反掌。”

趙佗聞之,蹶然起身謝罪道:“寡人居蠻夷中久矣,殊失禮義。上使莫怪。”令人賜座。

待陸賈坐定,趙佗問道:“聞漢之興,全賴三傑之力。以君看來,寡人與韓信張良蕭何誰賢?”不過戴頂高帽,陸賈拱手道:“大王似乎稍勝一籌。”趙佗乘興又問:“寡人與當今天子相比,誰較賢能?”

陸賈冷眼看了看趙佗,正色道:“天子起豐、沛,討暴秦,誅強楚,爲天下興利除害,成就三皇五帝之業。今統天下,理中國,人口以億計,地方數萬裡,所居之地土地肥腴,人衆車輿,萬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以來,天下未始有也。今大王不過數十萬人口,皆蠻夷之衆,居崎嶇山海之內,只如漢地一郡,以何與皇帝比賢?”

趙佗大笑,趾高氣揚道:“只因寡人身不在中國,故只能據此一隅之地。若寡人居於中國,尚不知而今天子誰當。”

陸賈峻色道:“聞項氏剛起,大王麾下兵馬甚多。然大王塞關絕道,不敢出陽山與項氏爭雄。欲圖夜郎反損兵折將鎩羽而歸。大王自比與西楚霸王如何?”

趙佗氣沮,站起,拜道:“嶺南無足語者,至先生來,令寡人聞之未聞,言之不盡也。寡人願爲先生受漢家之封。”

陸賈大喜。於是陸賈登上座,宣高帝旨意,冊封趙佗爲大漢藩王,依舊稱爲南越武王,賜趙佗南越王璽綬,統領百越之屬。

陸賈對了趙佗的胃口,趙佗也想了解這些年中原發生的事情,留他一月,共飲交談不倦。到他臨走時,以千金相送。

陸賈不辱使命,搖搖口舌就說動南越來降,南方從此安定。劉邦龍顏大悅,加封陸賈爲太中大夫。

※※※

該收拾的諸侯都已收拾,匈奴南越也被搞定。劉邦該心情如此之好,健康好轉,應該不像張良預料的那樣命不長久吧。

結果他最信賴的燕王盧綰的背叛又讓他深受刺激,剛剛有所起色的病情又急劇惡化。

“連盧綰也反,天下再無相信之人!”劉邦在病榻上箭創迸裂,聲嘶力竭地大叫一聲,昏迷不醒。

與劉邦同年同月同日生,從小玩到大的跟屁蟲盧綰爲什麼要反?

跟屁蟲只能跟屁,不能委以大事。事情要從陳豨謀反說起。

※※※

話說那陳豨出任趙代兩國丞相,十萬重兵在握,權傾河北。突然自立爲王,連破常山十五座城池,兵鋒直指趙都襄城。燕王盧綰聞之,惶惶不可終日。

盧綰爲什麼害怕,看看地圖就知道。燕國北接匈奴,東接朝鮮,唯一的出路就是西南代趙兩國。陳豨只要攻下襄城,等於是把燕國與朝廷的聯繫割斷。燕國經臧荼謀反之事,國小力微,而陳豨手中是“天下精兵”,若是陳豨兵鋒一轉來攻打薊城,他只有束手就擒。當初韓淮楚吞滅趙國,派蒯通輕易說降臧荼,便是同樣的道理。

襄城乃燕國門戶,那就該出兵救援襄城啊!

只會溜鬚拍馬混飯吃的盧綰絕對沒有那個膽識。只將兵馬屯紮在燕趙邊境,防備陳豨入侵。

陳豨貌似將盧綰看穿,並沒有吞下燕國的意思,而是派一使者提着重金來慰問盧綰。

反賊的禮只要收下,那就是暗通反賊與反賊同論,日後皇帝大哥問罪起來,夠他盧綰受的。可是若不收禮,陳豨把臉一抹出兵燕國,盧綰只有淪爲階下之囚。

皇帝大哥問罪那是日後的事,先保住自己這一畝三分地再說。結果盧綰收下了陳豨的禮,並派使者去向陳豨還禮。一來一往,睦鄰友好得很。

轉眼之間皇帝大哥傳檄天下諸侯,共伐陳豨。派給盧綰的任務就是“擊賊東北”。

有把柄在人家手中,盧綰哪敢把事情做絕。在劉邦那次討伐叛賊的戰役中,燕軍只是虛張聲勢,出工不出力,並沒有打過一場仗。

“燕軍勢微,能搖旗吶喊足矣。”對小弟的表現,劉邦表示理解,並沒有責怪盧綰。

等到陳豨兵敗被聯軍包圍,看似走投無路之時。叛賊的使者突然出現在燕軍軍營,要求盧綰讓一條道放陳豨逃亡。不答應就將盧綰昔日送陳豨的禮物敬獻給劉邦。

被人要挾,盧綰這時候腸子都悔青了。

“請轉告你家大王,寡人只幫他這一次,從此與他再無瓜葛。”只配混飯吃的盧綰很天真地說道。

害怕皇帝大哥降罪,盧綰就硬着頭皮安排了一回,讓叛軍從自己這一廂突圍。

當然,演戲是必須的。過程中燕軍與叛軍打得乒乒乓乓熱鬧無比,最後燕軍抵擋不住,只好任由叛軍衝出重圍。

“快逃吧,逃到天邊去吧,再不要回來。”盧綰望着叛軍的逃亡,就好像那一切骯髒的往事都會隨之而去,能夠還其玉潔冰清一般。

叛軍並沒有逃向盧綰希望的匈奴,而是在代郡站穩腳跟,繼續與周勃軍頑抗到底。盧綰的心又懸了起來。

“那陳豨若是被擒,會不會將寡人招供出來?”

盧綰終於鬆了口氣——那陳豨並未被擒,而是被部將暗殺,沒有機會將暗通反賊的陳豨供出。

“天下無事了!”聽聞陳豨的死訊,盧綰與當初放走陳豨的一幫心腹在薊城好好慶祝了一把。

※※※

在江湖混得久了,欠下的債總是要還的。

這一日,有叛軍亡將被周勃擒到,供出燕王盧綰曾與反賊暗通款曲,並幫助叛軍逃亡之事。

涉及到皇帝大哥最信賴的小弟,周勃不敢自作主張,秘密將這些供詞送往劉邦裁決。

劉邦這時還在東征英布的途中,接到周勃的奏章實在不敢相信。

“會不會是擒到的反賊爲了活命,亂咬一口?”

“會不會有人看着朕與盧綰感情深,心生嫉妒造謠生事?”

劉邦採用的辦法是將盧綰招回親自審問。

“盧綰被人誣陷。這次他回來,朕一定要還他清白。”那使者被派出,劉邦望着北面的天空,想着那孩提時二人之間的點點往事,喃喃自語。

※※※

那使者就是審食其,皇后呂雉昔日的情人。

先插播一下。

風流倜儻文采出衆的審食其,曾與呂家大小姐花前月下海誓山盟。審食其也算家境富有,與呂家小姐門當戶對。偏偏呂老爹鬼迷心竅,要將女兒嫁給豪門貴族。結果棒打鴛鴦散,呂雉嫁給了無恥的流氓劉邦。

事實證明呂老爹是有眼光的。流氓劉邦混到了漢王,審家卻因戰亂家道中落,審公子落難在外,乞食在楚地。

一場彭城大戰,漢軍大敗,漢王妃呂雉被擒,關在彭城大獄。

“這是翻身的好機會啊!”審食其聽說後,穿着那乞丐服,就去投軍。

“你能打乎?”

“不能。”

“能做力夫乎?”

“不能。”

楚軍招兵的將爺望着審食其那麪條身材,有點不知如何安排。

“這軍營裡也不是誰都能來混飯吃的,你回去繼續做你的乞丐吧。”將爺回絕道。

“聞城中廣興大獄關押漢軍俘虜,現在缺少看守。小人不才,做個獄卒燒些炊飯應該做得。”爲了自己的理想,審食其仍然在堅持。

心軟的楚將被審食其央求,就安排他去牢獄燒火送飯。

※※※

“審公子,真的是你麼?娥姁莫非在做夢吧?”呂雉看見提着飯籃的審食其進來,意外驚喜。

“噓!”審食其將手指在脣邊一豎,止住呂雉的激動。

“你我的關係,千萬不要被人知道。這籃裡的飯,是我偷偷扣下其他犯人的份子,爲你多裝了一碗。快吃,別被他人看到。”審食其催促道。

“娥姁身陷囹圄能得遇公子,真是上天垂憐也。”呂雉感激地流下眼淚,也不敢多說,趕緊依着審食其之言扒飯。

就這樣,審食其攀上了呂雉。

當然這種環境產生不了私情。呂雉一心想着他那漢王夫君,也不會將渺小的審食其放在眼裡。只是感激他對自己的照顧而已。

等到楚漢兩軍交換戰俘,呂雉回到劉邦身邊,那審食其就辭去獄卒這差事,靠着賺下的一點餉銀,不遠千里來到廣武山。

“這是審公子。臣妾在獄中多蒙他照顧,這才能活到今天與夫君相見。你隨便安排一個職司給他吧。”

婆娘的老情人已成往事,劉邦也對多年患難與共的呂雉十分信任,很大度地封審食其爲闢陽侯,答謝他對呂雉的照顧。

這次爲什麼要派審食其出使燕國,原因就是審食其與盧綰認識。派個熟人去,讓盧綰安心不要多想。

※※※

使者派了個熟人,皇帝大哥夠爲小弟作想了。“只要你來辯解一下,什麼都好說。”

可是那盧綰聽說朝廷派使者來,嚇得魂飛魄散,居然玩起了詐病,不見審食其。

玩詐病要有本錢。你盧綰在革命鬥爭中並無尺寸之功,造反又無能耐,居然也敢玩詐病。

審食其在驛館等得不耐煩,就衝到宮門外。對門衛說要探望大王病情。

老朋友來探病,這下你盧綰該讓人家進來了吧。可是那盧綰越發恐嚇,對心腹道:“從前異姓分封,共有七國。而今非劉氏而王者,獨寡人與長沙王耳,所餘皆滅亡。朝廷往年族殺韓信,醢誅彭越,均皇后之計。現皇上抱病不起,大事由皇后代攝。今審食其來,這是皇后欲效誅殺韓彭之故事而害寡人。且待皇上病癒,寡人再自去謝罪,或許尚能保全性命。”

劉邦派審食其出使,本意是安撫盧綰。他萬萬沒有想到,居然就是這審食其把盧綰嚇到。

有什麼樣的大王,就有什麼樣的臣子。那盧綰自己是個跟屁蟲,手下也是一幫子跟屁蟲。皆道:“現下只得如此。”

於是關起大門,繼續裝病,謝絕見客。

審食其吃了閉門羹,只好悻悻返回。

盧綰這話一說出,那燕國朝野俱知。

“呂皇后欲拿大王治罪,大王大禍臨頭。吾等還在這裡,將禍及自身也。”那燕國文武爭相逃亡。

既然害怕砍頭,你就拿出造反的行爲拼他一把。偏偏這個盧綰除了裝病什麼都不會做,糟蹋了燕王這個本錢。難怪底下人要逃跑。

這話被審食其聽到,也是驚恐。

“盧綰對皇后心存不滿。吾乃皇后之人,此地不宜久留,遲則必爲盧綰所殺!”

那審食其急急忙忙收拾行裝,也不與驛館中人通報,星夜逃出燕國地界,回到長安稟報劉邦。

“燕王拒臣不見,燕國文武如鳥獸散。此必是反情敗露也。”審食其跪在劉邦的病榻前奏道。

※※※

且說劉邦聞審食其稟報在病榻上昏迷,衆太醫急忙撫胸掐脈,搞了半天劉邦方舒醒過來。又大叫一聲:“恨殺朕也!”

於是起身擬詔,廢盧綰燕王之位,改立七歲皇子劉建爲燕王,封太尉樊噲爲燕國丞相,令樊噲舉帳下二十萬軍馬,去薊城緝拿盧綰。

※※※

次日,宣室大殿後殿百官雲集,都候在劉邦寢宮之外。

只聽劉邦宣衆臣入內,百官魚貫而入。只見劉邦身着冠冕,正襟危坐在牀前。

衆臣站定,劉邦這便高聲說道:“衆位愛卿皆興漢功臣。朕冒遺禍子孫之險,捨身除暴,得天下以爲天子,子孫自當盡受富貴,分王疆土。然如今朕所封異姓諸侯,先後七反其六,天下紛紛,擾亂不甚。故朕以爲,既然天下已歸劉氏,異姓若得爲王,必生貳心。”

說到這裡,劉邦一舉手,令內侍將自己所乘白龍牽入。衆臣面面相覷,不知劉邦意將何爲。

“錚”的一聲,寒光出鞘,劉邦高舉龍泉劍,厲聲道:“此馬隨朕征戰多年,朕心愛之。今殺此馬,以示朕堅決之意。”

話音一落,一劍斬下,白馬一聲嘶鳴,倒在血泊之中。

劉邦擎起龍泉劍,莊嚴立約道:“從今以後,非劉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若違此約,天下共擊之!”

羣臣望着劉邦手中的利劍,個個不寒而慄。

裂土封王是那時每個英雄豪傑的夢想。劉邦這一劍,就讓天下人的夢想成爲泡影。

開歷史之先河,將天下視爲一家之私,非自己兒孫不王。劉邦這句話在心中憋了多年,一直沒有出口,只因那心中的七道陰影——七個異姓諸侯。等到異姓諸侯紛紛收拾,蠶化爲蛹,終於到了破繭而出的時候。

馬兒何辜?

大家還在癡呆,劉邦冷眼向羣臣一掃。

這是要大家表態啊。羣臣頓時清醒過來。

於是爭相流涕,歃血爲諾,誓言匡扶漢室,永不背約。

第十章 愛莫能助第六十三章 死說成活第三十六章 心如刀扎第十二章 劫數難逃第十一章 心臟跳舞第九章 漢初四傑第七章 苦命鴛鴦第八章 韓信佈陣第四章 領袖羣倫第十八章 大蛇吐丹第二十九章 無邊誘惑第二十三章 陷身魔門第三十五章 陷身賊窩第三十五章 見醢而反第二十九章 君臣之道第四十二章 三才劍陣第四章 陳平獻策第十一章 風雨欲來第三十九章 霸王出山第四十八章 謀定而動第三十九章 終極決戰第六十二章 徹夜難眠第三十九章 目生重瞳第三十三章 保駕護航第一章 天子之氣第十三章 情深意重第四十章 魚麗九陣第四十九章 大將軍印第十八章 異姓兄弟第九章 不白之冤第九章 不白之冤第七章 滅天見證第三十章 修武奪軍第三十章 英布求官第八章 投身義軍第二十四章 同門論智第二十六章 勝利會師第二十六章 一念之間第二十九章 因人而異第四十五章 邪惡到底第一章 水中一蛟第三十三章 馬踏紅都第二十四章 高陽狂生第二十二章 白狐奪舍第二章 大切蛋糕第五十二章 偃兵奇謀第十三章 揭竿之義第十九章 不解之術第五十三章 下一個套第四十章 魚麗九陣第二十二章 白狐奪舍第四十三章 葉落歸根第十六章 冤家路窄第二十七章 以身飼蛇第七章 風月迷魂第四十九章 望塵莫及第四十九章 望塵莫及第二十三章 冷槍戰法第一章 千年倚夢第二章 樊氏一刀第六章 恩斷義絕第十五章 極樂之鄉第七章 滅天見證第五十六章 決勝千里第二十七章 分頭並進第十章 海市蜃樓第三十二章 手刃淫賊第二章 倒海翻江第三十六章 雖遠必誅第三十八章 十大罪狀第四章 墨俠援軍第二十一章 大打出手第二十七章 神仙妹妹第二十三章 黎山老母第十七章 匈奴王庭第四章 身有隱疾第四十二章 三才劍陣第二十六章 千鈞重擔第三十二章 劫後餘生第五十九章 瞬間白頭第三章 空降奇兵第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二十章 易儲風波第三十三章 師兄出馬第四十三章 望梅止渴第十二章 舌戰八方第二十四章 坐收漁利第十二章 資兵救難第二十七章 分頭並進第十二章 秦營下書第二十四章 藤杖圈嶺第三十章 魔劍入世第十七章 鬥智鬥勇第四十章 秘密武器第三十五章 內部處理第十三章 風起雲涌第二十六章 千鈞重擔第四十五章 邪惡到底第三十一章 學萬人敵第二十八章 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