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有容乃大

馬邑,在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雁門關外。因前秦大將軍蒙恬北逐匈奴,圍城養馬,馬邑因而得名。地鎖三晉,勢控中原,爲漢民族抵禦外族侵略的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匈奴覬覦中原首先要啓開的要塞。

自從西楚霸王項羽死後,那野心勃勃的匈奴大單于冒頓打着爲結義兄弟報仇的旗號,撕下和平的面紗,向龐大的大漢帝國發出挑戰,邊境線上襲擾不斷。

幸而留侯張良有先見之明,勸說劉邦封藩韓王信雁門太原兩郡,在此繁衍人丁,修繕長城,積極整兵備戰。自韓王信遷都馬邑,那雁門一帶防禦加強,冒頓雖有南下中原之心,一直未有得逞。

“全民皆兵。”邊塞因其地理位置,中原文明受到匈奴文明的撞擊,民風格外彪悍。走在那馬邑城街頭,十個男兒就有九個帶刀配劍。

那韓王信“全名皆兵”的政策也是無奈之舉。楚漢之爭過後,男丁銳減,經過一年的休養生息壓根就增添不了多少人口。迄今爲止,那韓軍也只拉扯出五萬正規部隊,騎兵只有五千。憑那五萬軍馬,絕對擋不住能騎善射的匈奴鐵騎一擊。能依仗的只有城郭與關隘之險。

※※※

馬邑城的一座茶館內,人聲鼎沸,原來有一說書人在講評書。

在後世那評書已經淪爲沒落文化,對評書感興趣的人已經很少。而在古時娛樂活動實在少得可憐,能夠稱爲娛樂的只有兩件事——看戲,聽評書。

說評書能否吸引聽衆還要看他說書的功底,有的人說評書門可羅燕,有的人卻能場場爆滿。今日這茶館座無虛席,那說書者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說書人乃一中年漢子姓蔣名全,本是漢軍一普通士卒,卻在戰爭中瘸了一條腿,只好回到家鄉,仗着練得的說書本事,也能賺個盆滿鉢滿。

此刻他講的一回,便是那楚漢之爭的最後一幕:《烏江自刎》。

“且說那西楚霸王項羽與那二十六騎逃至烏江岸邊,只見江面白茫茫一片,岸邊卻無一艘船隻。項羽仰天長嘆一聲:‘莫非天要亡吾乎?’話音剛落,就見江面上駛來一艘小船。一位老丈鬚髮皆白,搖着槳緩緩而來。列位聽客,那老丈是誰?原來是烏江亭長鮑伯也。那烏江地面原是楚國屬地,鮑伯數日前就獲知訊息,楚漢兩軍近日要在九里山會戰,就獨自一人划着一條小舟到江北岸觀望相候,今早正好趕上霸王突圍逃到這裡。那鮑伯見了霸王,連忙搖舟近岸要霸王上船,並言道:‘江東雖小,然地廣千里。大王素有威名,雖鎩羽而歸然登高一呼必可得數十萬衆,亦足爲王也,願大王急渡草民爲大王操舟……’”

蔣全說得是抑揚頓挫,聽者是津津有味,獨有在那後座的韓淮楚啞然失笑,“那鮑伯如何知道楚漢兩軍近日要在九里山會戰?江東通共只有七八十萬人且十室九空,項羽縱能渡過江東,如何能像他所說聚起數十萬衆?”

遍尋項追不着的韓淮楚這幾日就逗留在馬邑城,每日聽那蔣全說楚漢之爭的故事。

那楚漢之爭他便是豬腳之一,爲何還要聽這些故事?一來是那蔣全說得精彩,二來也是閒來無事,聽聽緬懷一下戰火硝煙的過去。

蔣全也真是會說,竟將他佈下的十面埋伏陣改成了十支伏兵。那十支伏兵領軍的將軍還有名有姓,都是諸侯大王與軍中大將。韓淮楚卻知道他純粹是瞎編。

蔣全也是那戰爭中的過來人,真正的十面埋伏陣應該清楚,爲何還要瞎編?對此韓淮楚能夠理解。不靠瞎編,如何能吸引聽衆?

那故事也不全是瞎編。要是編得面目全非,只怕那聽衆手中的水果茶杯早就飛到蔣全的頭上了。三分真,七分假,外加一點煽情,蔣全編故事的火候拿捏得恰到好處。那《霸王別姬》一回,竟說得韓淮楚潸然淚下。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今日聽到蔣全說的這一回《烏江自刎》,韓淮楚竟然迷惑起來,“到底有沒有一個烏江亭長,在那烏江搖舟等候項羽?”

據參與過追殺項羽的士卒說道,追上項羽之時,曾經看見一條小船從岸邊離去。而那項羽最心愛的寶馬——烏騅馬也不在他身邊。項羽作戰是人不離馬馬不離人,最後死時沒有看見那匹馬,豈不是咄咄怪事?

只聽那蔣全又在講項羽如何神勇無敵,在岸邊殺死追兵數百人只如草芥。又說那項羽看見呂馬童,割下頭顱交給故人,聽得聽衆一片嗟嘆,隨即是雷鳴般的掌聲。

就有一聽衆問道:“那項羽一死,他那本《霸王神功》豈非失傳?”

蔣全望了那聽衆一眼,品了一口茶,慢悠悠說道:“當然不會。項羽自知會兵敗,垓下一戰之前將那《霸王神功》交給部將李述。不料那李述被燕軍所擒,那秘笈就落到燕王臧荼手中。臧荼得此秘笈大喜,說寡人若練成霸王神功,何懼漢軍?於是扯旗造反。當今聖上遂親領大軍伐燕,臧荼兵敗身死。據說其子臧擒龍攜了那本《霸王神功》逃亡,不知所蹤。”

也是匈奴消息閉塞,那臧荼造反的事韓淮楚回到馬邑方纔聽說,卻不知內中還有這等故事。

劉邦滅掉臧荼之後,將燕地封給了自己最放心的小弟盧綰。

在他想來,那同年同月同日生,一小玩到大的盧綰絕不會造反。

就在這一年之內,那臧荼成爲第一個倒在劉邦槍口下的異姓諸侯王。接着倒黴的就是那一心造反的楚王韓信,已經被貶爲淮陰侯,軟禁在長安淮陰侯府中。韓淮楚只聽說與那韓信窩贓欽犯鍾離昧有關,而那讀過的歷史書中,對這一段述說不甚清楚。而蔣全下一回就要說這故事。

驚堂木一拍,茶館內一片靜謐。蔣全吊起嗓門說道:“列位安靜,蔣某將對聽客說一回《僞遊夢澤》。”

“且說那開國功臣韓信被當今聖上削去兵權徙往楚地。聖上卻接到韓信圖謀造反的密報。那密報中講的兩條,一條是韓信沽名釣譽,一條是他陰蓄甲兵,收留楚軍逃亡之士。”

“大家知道,那韓信雖是韓國貴族之後,卻家道中落,連吃飯都吃不上,曾今乞食於南昌亭長。南昌亭長那位夫人李氏一位出名的母老虎,那韓信吃一餐兩餐還可以,天天這麼白吃白喝哪裡受得了?於是叫亭長這一日先吃了,早早撤去碗碟。韓信也是明白人,一見便知道李氏夫人不喜,於是再不上南昌亭長家門。”

“大家也知道,韓信曾受過胯下之辱。那侮辱韓信的,是淮陰城內一潑皮,名叫牛大賴。

按說那南昌亭長對韓信有饋飯之恩,而那牛大賴對韓信有胯下之辱。世人說有恩的報恩,有仇的報仇。這一次韓信封爲楚王,回到家鄉,以千金答謝漂母的一飯之恩,也該厚禮答謝南昌亭長,然後把那潑皮抓起來,狠狠打他一頓出氣吧?”蔣全說到這裡,故意一頓。

“對啊,正該如此!”聽衆和道。

“胯下之辱終究是韓信一生的污點,作秀洗刷那污點纔是那小子心中所想。”韓淮楚心裡說道。

果然那蔣全搖頭說道:“不然!韓信回到淮陰,就將那南昌亭長與那潑皮一起召來。南昌亭長心想漂母一飯得韓信千金相謝,而自家不知被他蹭過多少頓飯,那謝禮應該不菲,於是沾沾自喜。而那牛大賴曾經侮辱過韓信,現在嚇得直打哆嗦,連忙跪下求饒。”

“誰知那韓信親自下座而來扶起牛大賴,不僅沒有鞭笞他,反而封他爲中尉,派他去看守城門。牛大賴自然是意外驚喜。而那南昌亭長,只給他一百銅錢。想那南昌亭長,也是秦朝官吏人家,雖然不是顯貴人家,家境尚是可以。而韓信身爲一國大王,只給他一百銅錢,對他如侮辱一般。本不想受那一百銅錢,奈何是大王之賜,只得忍氣吞聲地謝了。”

“就有人問起韓信爲何如此?韓信笑道:‘其人壯士也。若非牛大賴對寡人有胯下之辱,寡人奮發圖強,何以有今天?而那南昌亭長聽信婦人之言,作善事不能善終,不配以厚禮相謝。一百銅錢,只當還他當年飯錢也。’衆人聞言,皆稱韓信恩怨分明。”

“列位聽客,那潑皮因禍得福,封爲淮陰城城門守官,每日出出進進,也不知多少人見到那牛大賴,都說楚王有容乃大,不念舊惡,爲一代賢王。”

“韓信沽名釣譽也就罷了,還不會犯天子之忌。哪裡知道韓信這賢王並不賢,而是懷有異志。”

“聽客知道,我大漢藩王,若非天子特許,蓄兵不得超過三萬。韓信初爲楚王,並未帶兵而去,身邊只有衛士三百。而他做楚王以來,藉口維持治安,大肆招兵買馬。雖明裡報朝廷士卒人數只有三萬,朝廷卻已查明楚軍在六萬以上……”

話說到此,就聽茶館內一片叫嚷:“天下已定,那韓信招這多兵馬作甚?”“莫非他嫉恨聖上削其兵權,圖謀不軌?”“韓信用兵如神,以三萬兵馬平定趙國。如今有六萬兵馬,那可不得了!”“楚軍軍馬超制,聖上作何對策?”

古時那說書是個互動的過程,那蔣全要的就是這種熱鬧的效果。

只聽蔣全輕輕一笑,繼續說道:“聖上體念曾削奪韓信兵權,想他招兵也是爲守衛藩國,也就不準備過問此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算了。”

“要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劉邦又何必派人秘密去查探?”韓淮楚心中竊笑。

蔣全接着說道:“韓信軍中多有齊軍舊屬,聖上也能容了。而另一件事聖上卻不能容忍,就是他暗地收留楚軍亡將。最讓聖上不滿的,就是那西楚右將軍鍾離昧居然藏在楚王宮中!大家知道,聖上在河北之時曾被鍾離昧追殺甚窘,對鍾離昧一直忌恨在心。陰陵一戰,鍾離昧生不見人死不見屍,聖上懸賞千金求鍾離昧下落。而韓信竟敢收留鍾離昧,視我大漢律法爲何物?”

那蔣全說到這裡,就有聽衆站起高聲議論:“或是韓信與鍾離昧是同門師兄弟。鍾離昧被朝廷緝拿無路可走來投靠師弟,韓信雖明知不對,不忍棄師兄於不顧,他也算是重情重義之人啊!”

自春秋戰國以來,最重的是一個“義”字。信陵君竊符救趙,那是叛國之大罪,卻博得世人一片讚頌;專諸爲報姬光知遇之恩,刺吳王僚,那是弒君大罪,卻被奉爲英雄。爲了朋友之義,可以視王法於不顧。這種思想,中國幾千年一直深受影響。

是故那韓信藏匿鍾離昧,有聽衆覺得那是很自然的事情,不以爲忤,反而稱讚。師兄窮途來投,那是將生命託付給你。你把他趕出家門,就是致他於絕路,於心何忍?

韓淮楚卻知道完全不是那回事。

要說同門之情,那也是他自己與鍾離昧之間的感情。那韓信沒有在鬼穀道場待過一天,與鍾離昧有何感情可言?

一定是那韓信覺得有很大的利用價值,能助他謀反,故而收留下鍾離昧。而鍾離昧以爲韓信便是自己,故而將性命託付給他以爲最值得信賴的韓師弟。

只可惜那韓師弟不是他真正的韓師弟。那韓信留下鍾離昧,以爲得到翼助,一定會要求鍾離昧聯絡舊部助他謀反。

鍾離昧會不會遂韓信之意?韓淮楚的結論是不會。

就是在河北鍾離昧追得那劉邦狼狽不堪的那一戰,韓淮楚與鍾離昧同門鬥法,曾經親口告訴他師傅鬼谷懸策相出劉邦是真龍天子,勸說鍾離昧叛楚。而鍾離昧礙於項氏叔侄兩世之恩,不忍背叛項羽。事到如今,項羽已死劉邦已得天下,那鍾離昧如何會明知不可爲而爲之,助韓信造反?

韓信見鍾離昧不從他謀反,一定十分失望。鍾離昧藏在他楚王宮的,絕對是個定時炸彈遲早要被劉邦知道。而收留他的冒險不能給韓信帶來任何好處。那鍾離昧在他眼中已成雞肋一般,食之無味。

而那劉邦聽說鍾離昧在韓信那兒,會作如何反應?請知那說書人蔣全繼續道來。

第四十八章 九陣破敵第十八章 借兵塞外第十四章 巴族女婿第三十二章 劫後餘生第三十四章 水上爭雄第五十一章 周勃奪軍第三十九章 政治陰謀第十二章 舌戰八方第二十六章 魏舒方陣第三十九章 瘋瘋癲癲第三十一章 亡命而逃第十五章 極樂之鄉第十九章 蛇母妖姬第四章 前車之鑑第二章 又生一計第十一章 徐福東渡第四章 前車之鑑第三十二章 不治之症第三十八章 垓下鏖兵第十二章 秦營下書第二十三章 小河淌水第二十章 鄰家小妹第三十二章 指天盟誓第二十四章 夜探侯府第十六章 黥首英布第三十二章 指天盟誓第二十章 無米之炊第五十二章 偃兵奇謀第八章 長途奔襲第三十六章 隱武軍團第四十一章 元帥升帳第三十七章 奸臣授首第三十四章 水上爭雄第五章 新婚之夜第二十四章 斷尾求生第十六章 冤家路窄第十五章 突破瓶頸第二十章 困獸猶鬥第十七章 鬥智鬥勇第二十七章 風雨飄搖第二十八章 老成謀國第六章 恩斷義絕第六章 一飯千金第三十四章 將軍歸來第三十章 佳人請君第二十二章 穿人之會第四十一章 趁火打劫第十四章 河堤殲敵第十八章 投鼎泗水第三十七章 先斬後奏第二章 婚宴重逢第二十八章 屠刀高舉第二十三章 小河淌水第二十五章 符合聽令第七章 燒斷天路第十三章 苦行頭陀第三十一章 放水決堤第三章 叛徒雍齒第十章 隱隱生痛第二十九章 飛燕掌門第十七章 大錯特錯第一章 水中一蛟第五十一章 守株待兔第五章 新婚之夜第二章 大切蛋糕第六章 不知好歹第三十八章 對牛彈琴第二十七章 心魔驟起第十八章 大兵壓境第七章 滅天見證第十六章 須彌幻鏡第十章 三劫連環第六章 敞開心扉第十九章 呂四小姐第二十八章 把臂同行第六章 不爭之爭第三十八章 對牛彈琴第十章 項軍驕女第十九章 成竹在胸第五十六章 約法三章第三章 叛徒雍齒第二十五章 年少輕狂第六章 舌吐蓮花第十四章 井陘古道第四十六章 失魂落魄第四十六章 大跌眼鏡第三十三章 保駕護航第二章 倒海翻江第六十五章 送頓大餃第四十八章 一個神話第五十五章 攻敵必救第三十二章 不治之症第十五章 天下結盟第三十六章 萬里相托第五十五章 大秦亡國第三十三章 斬斷情絲第二十八章 力拼英布第十一章 風雨欲來第三章 彌天大謊第二十二章 穿人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