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軍馬雲集

一匹快馬,如離弦之箭從齊國軍團陣出馳出,到了楚軍駐停之處,停在遠處東張西望。

來者是齊軍的斥候,不是來廝殺,而是來查探軍情的。

當他看到楚軍圍着一堆俘虜,而地上躺着一具服飾華貴的死屍時,大爲色變。

韓淮楚高聲向他吆喝:“來者可是齊軍斥候?”那人高聲應道:“正是,卿子冠軍宋公,可是爲你們所殺?”韓淮楚答道:“不錯。煩回去對田相國說,故人韓信在此。”

那斥候也不多言,拔馬轉身即回。

過不多時,數千騎兵追至。

只見他們藍衣藍甲,服飾鮮亮,每一匹馬都保持着同樣的距離,陣容齊整,一絲不亂。

這纔是田榮手中的王牌,自他在狄城起事以來創立的齊國輕騎。雖然其間被章邯,田角殺得大敗,但他手中這支騎兵,一直沒有打垮,人數控制在幾千之數。

訓練有素的齊騎,奔馳到楚軍駐地,也不廝殺,竟一分爲二,化爲左右兩隊,從楚軍兩翼繞行而過。兜了一個圈,再在前方集結,將楚軍團團圍住。

楚軍皆驚恐起來。看那架勢,齊軍要將他們全部包圍鯨吞!

項追擔憂道:“齊軍將我們包圍,難道想把我們就地殲滅?”韓淮楚微微一笑,說道:“殲滅五百楚兵,卻與十萬楚軍接下深仇,估計這買賣不划算吧。”

一聲號角吹起,又是大隊的騎兵涌來。

韓淮楚看那些騎兵,皆是甲冑整齊,裝備應有盡頭有。看來齊國雖剛剛復立國庫空虛,但亂世之秋,田榮對騎兵的建設卻捨得投下本錢。

那些騎兵到了楚軍陣前,一起停住。幾名軍士跳下馬,在雪地上撐起了一面碩大的杏黃色的傘蓋。又從兵車上取下摺疊的小椅,小几,撐開來佈置起來。

看來齊軍帶的東東還真不少,桌布,酒盅,酒壺,炭爐,美酒佳餚樣樣俱齊,佈置了一桌飲宴。

衆星拱月中,馳出齊國丞相田榮,下馬在那杏黃傘蓋下坐起。衆將皆立在他身後。

一人高聲喊道:“田相國請韓信韓將軍赴宴!”

楚軍交頭接耳,紛紛議論起來。

兩軍正處於敵對關係,那田榮竟要邀請對方赴宴。而楚軍的主將乃是項追,田榮邀請的對象竟是一個持戟郎中。

項追笑道:“信哥哥,看來被你說中了,那田榮並不想殲滅我們。他請你過去呢。”

韓淮楚微微一笑,一拍馬,馳了過去。

※※※

田榮一見韓淮楚,便笑呵呵說道:“韓將軍,沂水一別,咱們又見面了。快請坐下。”

韓淮楚跳下馬,一點也不謙虛,對着田榮大刺刺坐下了。

田榮寒噓道:“沂水一戰,將軍指揮若定,談笑間風捲殘雲殲滅秦軍虎狼之師數萬,是何等風采。至今想起,田某猶對將軍推崇之至。”韓淮楚淡淡道:“相國如今復立齊王,麾下重兵雲集,風采更勝往昔。”

田榮對左右道:“爲韓將軍斟酒。”便有侍者上前,拿起酒壺爲韓淮楚斟滿酒。

韓淮楚按盅笑問:“田相國不知宋義之死乎?爲何要請韓某過來飲酒?”

田榮笑道:“死一宋義,不過是死一豺狼耳。今有鳳雛在此,足抵宋義十倍。聞將軍在楚軍中並不得志,只做一個小小的持戟郎中。我齊國頻臨東海之濱,地大物博,人口衆多。將軍可願來我齊國執掌兵馬麼?”

這種話,韓淮楚也聽得多了,淡淡一笑:“多謝相國擡愛。韓某身在楚營,不願去往他方。”

田榮哈哈一笑,說道:“既然將軍執意不肯來投,田某甚感惋惜。不知將軍可願與田某結盟,做我田榮之友?”

韓淮楚吃楞道:“相國沒說錯吧。韓某隻是一個小小的持戟郎中,怎配與相國大人結盟?”

田榮搖頭道:“將軍此話錯矣。今日宋義死於此地,他那楚國上將軍印想必不會落到別處。將軍懷此印信,便可以此爲憑調動楚國兵馬,豈只是一個持戟郎中。不知將軍可有意做楚軍大帥乎?”

“原來田榮想把小生扶到那上將軍的位置上去。”韓淮楚恍然大悟。

他假意一笑,說道:“楚軍衆將皆服項羽,宋義身懷上將軍印,還不是一樣被項羽所誅。相國如何能立我爲帥?”

田榮聞言,心想韓信開了這口莫非心動,大喜。遂侃侃說道:“楚軍營中遭此兵變,必亂成一團。而我軍有備而來,突然打擊之下,又有韓將軍運籌帷幄,楚軍必招架不住。田某願提十萬大軍,助將軍得大帥之位。只要聲稱爲宋義報仇,殺了項羽一黨,何人不服?”

“這田榮真是老奸巨猾,與宋義的陰謀未得逞,又想來利用小生,竟想乘火打劫,攻打楚軍。”韓淮楚暗罵一聲,心想這等鉅奸,焉知他說的話是真是假,會不會擊潰楚軍之後,趁勢攻入楚國?

韓淮楚不露聲色道:“成事之後,相國要韓某如何答謝?”田榮伸出兩個手指,說道:“田某隻想向將軍討要濟北,薛郡兩郡。請將軍調開兩郡防務,田某自會引兵來取。”

韓淮楚朗笑道:“相國要置韓某背亂國賊子的罵名麼?”田榮嘿嘿一笑:“到時將軍手提重兵,就是做個楚王也不稀奇,還怕堵不住悠悠衆口?”

韓淮楚猛一拍幾,盅中酒皆跳濺出來。

“相國不知當今之世,秦軍纔是天下公敵麼?莫非相國忘了亡國之痛,要再一次奔走他方嗎?相國欲陷韓某於不義,韓某斷不敢允從。”

田榮哈哈一笑,說道:“上次亡國,是因我王兄不善用兵,又有奸黨背後捅刀,致使我軍大敗。而今奸黨已除,我齊國君臣一心,衆志成城,正是圖謀天下之機。本相麾下有大軍二十萬,戰將如雲,何懼他秦軍?”

韓淮楚聞言啞然。

“齊軍真是發展迅速,剛剛復國,一下子就膨脹到二十萬之數。看來那田榮的野心真不小,要不然盡傾國力擴充軍隊幹嗎。

這等亂世,只知道互相傾軋,謀奪他人地盤者比比皆是,又何止一個田榮?”

韓淮楚冷笑道:“相國莫非自以爲比故齊王田儋高明,你那二十萬烏合之衆能擋得住秦軍一擊?”

那田榮依然嘴硬,勃然道:“我堂堂齊軍豈是烏合之衆?”

韓淮楚道:“既不是烏合之衆,相國有雄兵二十萬,卻將心思盡用在欲抗秦除暴的鄰國。爲何那秦廷錦繡山川不敢去取,秦軍陳於鉅鹿不敢去廝殺?令師與爾王兄的殺身之仇,相國不敢去報?”

田榮被韓淮楚用話繞了進去,頓時語塞。

韓淮楚立起身,說道:“相國這酒味道好辛辣,韓某不敢受之。吾只爲相國可惜。”說罷便欲拂袖而去。

田榮變色道:“韓信,你可惜什麼?”韓淮楚道:“項羽除掉宋義奪回軍權,必聯合諸侯之兵與秦軍在鉅鹿決戰。可惜相國一葉障目,只看到諸侯聯軍與秦軍交戰的不利之面,卻未看到若一戰得勝後的巨大好處。”

田榮便道:“吾豈會不知?若秦軍戰敗,諸侯聯軍便可直取函谷,攻克咸陽,讓那秦國宗祠不存。關中富庶,咸陽秦宮所有,盡爲聯軍所得。”

韓淮楚笑道:“正所謂誰出力誰得利。齊軍遠避鉅鹿戰場,若是聯軍得勝,還會讓你齊國分一杯羹嗎?”

田榮哈哈笑道:“韓信你真會說話。章邯王離陳兵三十萬於鉅鹿,聯軍豈會有取勝之機?”

韓淮楚說道:“相國既然已引兵齊地,何妨在此駐留作壁上觀。秦軍勝則退守齊地,聯軍勝則隨聯軍一起殺入關中,也好分得一份利益。如此買賣,有百利而無一害,相國怎想不明白?”

對付田榮這等老奸巨猾,說別的沒用,只有把利害關係對他剖析清楚,他纔會心動。

田榮聞言,果然陷入沉思之中。

“就隨楚軍去鉅鹿如何,反正是高築壁壘觀看兩軍的動靜。萬一楚軍得勝,就跟在後面撿現成的便宜,不會有絲毫的損失。”

田榮心想看來還不是同項羽翻臉的時候。他關節一想通,立馬堆起笑臉,說道:“田某引兵到此,正是此意。還望將軍歸去後與項羽解說解說。”

“這個田榮,變臉比變色龍還快。”韓淮楚心中暗笑,便笑容滿面道:“這是當然。韓某回去便雲,相國引兵到此,只是爲楚軍盟友共同對抗秦軍,並無他意。”

項羽要信了這話才見鬼。這但眼下楚軍實不能多樹強敵,那項羽范增就算不信,也只有當作相信。

田榮便令撤去了對楚軍的圍困,說道:“田某恭送韓將軍歸營。”韓淮楚拱了拱手,一徑而去。

※※※

韓淮楚走後,從衆將中走出一人,說道:“韓信有經天緯地之才,此人既不爲我所用,日後必成大患。相國方纔該當將他除去,以絕後患。”說話之人,原來是軍師田顯。

田榮笑道:“本相何嘗不知韓信留他不得。只是本相要出戰鉅鹿,不便與楚人交惡。吾與宋義結盟,已犯諸侯大嫉。若殺了韓信,必遭衆譴。那韓信嘛,嘿嘿,就讓熊心那放牛娃去收拾好了。”

衆將皆是不解,問道:“相國此言何意?”

田榮道:“本相與宋義結盟之事,並無把柄落在項羽手中。單憑項羽一人之言,楚王必然心疑,認爲他恃勇犯上謀奪軍權。韓信先殺宋襄,後殺宋義,便是戕殺重臣的元兇,那放牛娃豈會坐視不理。縱楚王奈何不了項羽,也會要項羽交出韓信,懲治兇手。”

衆將齊贊:“相國之言甚是!此番楚國君臣必生嫌隙,內亂可期,我齊國便有機可乘也。”

※※※

卻說項羽殺入楚軍中軍大營,一番大砍大殺,擋之即死。

後宋義棄營而去,營中士兵無人主使,不敢抵擋,躲閃唯恐不及。

項羽便殺入中軍大帳,卻見宋義已逃。

щшш ▲тт κan ▲C ○

范增道:“被宋義這廝逃走,必引來大患。羽兒速提兵馬,追上將他斬殺,務必不能留此人活在世上。”

項羽便讓范增留下安撫營中將士,自提一路兵馬,出營追趕宋義。

正行路一半,忽見前方旌旗招展,卻是項追引兵而回。

項羽得知宋義已除,大喜。說道:“幸得妹子在此截擊,若被這廝逃過黃河投奔田榮,則後患無窮。”

項追道:“若非韓信提醒,便被這廝逃了。”項羽“嗯”了一聲,說道:“韓信此番功勞不小。”項追便樂滋滋道:“信哥哥,你得的上將軍印信呢?”

韓淮楚將印信納給項羽。項羽接過,說道:“韓信啊,你再做一個持戟郎中,確實委屈了你。等營中事諸事平定,便復你原職,讓你再次統兵。”

項追聽了項羽首肯,臉笑得如綻放的桃花。

於是衆人打馬回營。

營中早已平定。項羽割了宋義首級,挽在手中,大步出帳,招集衆將卒,出示宋義首級道:“宋義與齊私通,欲攘楚自立。項某奉楚懷王密招誅之。”

衆人皆拜服應道:“將軍爲國鋤奸,大快人心。軍中不可一日無主,請將軍暫領上將軍之職。”

項羽假意推脫一番。范增道:“羽兒就暫代上將軍之職。等奏明懷王,另派賢能,羽兒再辭去此位。”項羽便不再推辭,領了上將軍。

雖有印信,卻無懷王綬狀,這上將軍當得還不是心安理得。這兵變之事非同小可,務必要懷王安心。衆人商議,派虞子期回彭城,找他妹子長公主虞芷雅對懷王言明宋義謀逆之事,請懷王頒下綬狀,正式任命項羽爲上將軍。

※※※

虞子期既去,那項羽便拔寨起營,將大軍推進到漳水以南。另發飛檄召集天下諸侯兵馬,準備渡過漳河與秦軍決戰。

那飛檄由范增執筆,寫道:若能一戰擊潰秦軍,則與諸公入搗關中,平分關中富庶。從此天下大定,裂土封茅人皆有份。

天下諸侯接到項羽飛檄,紛紛出兵。

卻有哪幾路兵馬:

燕王韓廣,命上將軍臧荼督軍五萬,兵出上谷;

趙大將軍陳餘,領軍八萬,兵出常山,駐紮在鉅鹿以北;

趙左丞相張耳之子張敖,收代兵萬餘人而來;

魏王豹命大將軍周叔,領軍五萬,渡過黃河,直趨鉅鹿;

韓王成令平山侯韓闖,率軍兩萬,星夜從潁川趕來相助;

齊相國田榮返回臨淄,留下大將軍田都,領十萬齊軍跨過黃河,在鉅鹿以西紮營遠遠觀戰。

還有七八路小諸侯,也率軍趕來。

秦軍爲了應付諸侯的援軍,武成侯王離又從長城軍團中緊急調來五萬軍馬。加上收編的涉間五萬部屬,在鉅鹿城外佈下十八萬重兵。河東趙夕軍馬,兵陷葫蘆谷,全軍投降蘇角。章邯在鉅鹿以南的棘原也屯紮了接近二十萬的大軍,與王離軍互成犄角,打援兼顧。

兩路秦軍,就像兩隻虎鉗,牢牢地看死了諸侯的兵馬,誰來救援就打擊誰。

一時之間,趙地雲集了接近一百萬軍馬。戰雲密佈,一場殊死的大仗即將拉開帷幕。

第二十四章 高陽狂生第五十八章 望江興嘆第二十四章 魔君再現第二章 分油傳說第十八章 大兵壓境第七章 先倨後恭第三十七章 假詔合謀第一章 風雲突起第二十四章 東胡使者第十一章 心臟跳舞第十九章 呂四小姐第二十章 無米之炊第十三章 揭竿之義第三章 空降奇兵第八章 僞遊夢澤第二十四章 坐收漁利第五十一章 單于立誓第十七章 初戰告捷第三十三章 懷王立約第三十二章 大浪淘沙第三十五章 內部處理第四十三章 決一死戰第三十三章 師兄出馬第二十四章 夜探侯府第二十三章 冷槍戰法第二十八章 魂縈夢牽第三十三章 懷王立約第九章 最後一式第二十一章 勢同水火第三十二章 不治之症第七章 張良救主第十章 劍舞送君第四十六章 作壁上觀第四十三章 望梅止渴第二十章 斬首行動第十三章 揭竿之義第十一章 張良拾鞋第四章 身有隱疾第三十四章 請出高人第五十三章 天子之選第二十九章 神斧斬蛇第三十三章 芒碭起義第五十章 關門打狗第三十二章 嘔心瀝血第五章 子房歸來第十章 三劫連環第十四章 索築秦宮第二十章 背水結陣第三十八章 對牛彈琴第十章 三劫連環第五十章 大雁北歸第三十九章 目生重瞳第十九章 霸王上弓第八章 聖劍掌門第十四章 對天賞月第四十三章 喂以飽箭第三十章 彭城大戰第三十五章 討債而來第三章 青青子衿第九章 漢初四傑第二章 婚宴重逢第二章 天池驚變第十八章 成敗得失第一章 雲夢聖君第二十二章 天賜神斧第五十三章 拯救萬民第二十六章 字字璣珠第三十一章 放水決堤第二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十六章 衆魔之主第九章 生死未卜第四十一章 天方夜譚第四十二章 佳音傳來第二十三章 鳴鏑弒父第二十一章 勢同水火第二十七章 跨夫韓信第四十一章 元帥升帳第八章 鹿死誰手第二十五章 年少輕狂第三十六章 夜走寒溪第三章 周室少君第三十四章 狼子野心第十章 海市蜃樓第四十九章 望塵莫及第七章 儒門高手第二十三章 又有陰謀第二十二章 神兵天降第五十三章 兵行神速第二十一章 絕不言走第三十二章 劫後餘生第十三章 崤山三義第二十五章 九天玄女第二十章 易儲風波第十一章 南線烽火第四十八章 謀定而動第二十八章 老成謀國第三十九章 目生重瞳第四十三章 葉落歸根第四章 脣舌退兵第二十章 分而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