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英雄還是屠夫?

0月中旬,在華北日軍遭受了史無前例的損失之後,日軍在山西的攻勢也停止了下來。

在原平縣,從日軍開始構築防禦工事的那一刻起,預示着,在山西中部平原的大戰,也將漸漸的落幕。

這給交戰雙方都有了一個喘息的機會。

5萬大軍的損失,這就是山西保衛戰開始以來,所有參戰部隊的總和。不擔任正面作戰任務的八路軍,也損失了萬人的部隊。

而日軍的損失雖然和晉綏軍、中央軍相比,小的可憐,但傷亡5萬人,其中陣亡3萬人,巨大的傷亡,還是讓寺內壽一大爲惱怒。在一天前,日本內閣和軍部聯名希望華北方面軍給天皇一個解釋。

在此之後,急火攻心的寺內壽一,在報紙上大肆宣揚,中**隊中出現了一個惡魔,那就是曾一陽。竟然向毫無抵抗能力的傷兵下手,違反了日內瓦公約,正是敵人的殘忍,才讓帝**隊損失巨大。

姑且不論,日軍是否有沒有允許士兵投降這一說?光在戰場上,看到那些垂死的日軍士兵,還一心求死,不惜拖上一個來救助他們的中國戰地醫生,這就足夠讓所有人吃驚了。

就在這種局勢下,40軍迎來了兩個美國人。

戰地記者馬克、和攝影師維克多。這兩個人風塵僕僕的從北平,路過平漢線上所有被日軍佔領的中國城市,才從井陘進入了山西。

又一路追着40軍的腳步,來到太原。

素來對國際影響有着敬畏態度的民**政兩界,都不知道,爲什麼他們一直壓制的40軍,連一片像樣的報道都沒有(除了西北三省之外,他們管不到那裡)。

一夜之間,就傳到了大洋彼岸,讓美國人都注意到了。

甚至,連閻錫山都放下了山西的防禦,開始琢磨起來,40軍的問題。如果在山西,有一支能夠在國際上都引起注意的部隊,對山西的防禦自然有着重大的意義。

屠夫還是英雄?

這就是兩個美國記者,琢磨了好幾天纔想出來的標題。這讓他們很幸福,美國人喜歡英雄,而且喜歡年輕的,平民英雄。這符合美國人的口味,而曾一陽的成長曆史,正好符合了這個條件。

兩個認真的美國人,在山西收集着大量的證據,所有的事實表明,日軍不僅在有在戰爭中使用毒氣的戰列,還有屠殺平民的事實。

當初馬克和維克多在北平,被寺內壽一的氣度所折服,但在大量的事實面前。用寺內壽一的話來說:他們叛變了,美國人根本就沒有認清到底誰纔是他們的盟友,誰纔是他們的敵人。

兩個富有正義感的美國記者,充分利用了他們手上大量的筆記和照片,連40軍繳獲的不少日軍筆記,都在翻譯的幫助下,揭露了一個事實。

日本人鼓吹的亞洲繁榮計劃,不過是一場騙局。

搶劫和屠殺,纔是這場戰爭背後最大的本質。

多次被美國人採訪,也讓曾一陽和40軍的幹部大爲緊張,深怕說錯了一句話。

曾一陽聽着羅榮桓的勸解,臉上卻是笑容燦爛:“政委,你也知道,屠夫不過是日軍對我的稱呼,值得慶幸的是,我們讓敵人害怕了,這是好事。”

“但事實上,我們確實沒有主動去抓俘虜,而且中央也希望能夠通過俘虜政策,來瓦解日軍的內部團結。在方方面面給予抗戰一定的支持。”羅榮桓顯然不打算放棄。

顯然,曾一陽把這一段給忽視了。

曾一陽決定開一場新聞發佈會,讓所有在太原的各國記者,和組織,來接受採訪。這讓羅榮桓大爲緊張,曾一陽捨棄了大部分軍隊高級將領使用的‘全國通電”而採用聞所未聞的新聞發佈會,這讓羅榮桓也一時轉不過彎來。

曾一陽想着所有人神色中,擔憂的樣子,不由得嘀咕,至於嗎?

不就是一場新聞發佈會,這要是在2世紀,這都是娛樂圈過家家的遊戲而已。

提高知名度?對於曾一陽來說,不需要,在軍界,曾一陽的大名還是很管用的。日軍視其爲在華北最大的敵人,在中國,他又是橫空出世才幾年的名將。

這讓他在和各種階層接觸的過程中,享受到了某些小特權。比方說,張學良覺得,讓40軍優先補給,是給東北軍找到了一個好盟友。而閻錫山的付出,很快就在山西戰場上,收到了他期望的報酬。

40軍的強勢,讓日軍佔領山西的願望落空,而且讓閻錫山有機會將本來岌岌可危的戰線重新加固。

南京,曾一陽要開新聞發佈會的消息,通過軍統二處的戴笠,送到了總統侍從室。

“新聞發佈會?以二戰區的名義,還是40軍的名義。”蔣介石揉着太陽穴,想不明白,一向對外國人畏如蛇蠍的閻錫山,在一夜之間轉性了,竟然允許外國記者能夠採訪他的軍隊?

國際輿論要是真的有用的話,日本人早就從東北退出去了。

當初,國聯一再警告日本當局,從佔領的東北各地退兵,不然會遭受英法兩國的制裁。

制裁沒有等來,反而是在不久之後,日軍在上海發動了一場小規模的戰役,讓英法大吃一驚,認清到了日本人的強勢之後,英法兩個老牌軍事強國,態度大變,開始對談判熱衷起來,談判的目的就是,無論中國還是日本,只要不損害英法在亞洲的利益就行。

遠東向來不是英國的根本,反而是富饒的南亞各地,出產黃金,礦石,橡膠等物資,纔是他們的福地。而法國在東亞的利益,更是小的可憐。能夠保留在中國的租借,和南亞的安南等地,就已經滿足了。

再說了,連美國、蘇聯都沒有說話,他們也沒有必要摻和。

就像日軍突然發動全本面侵華戰爭一樣,美國人樂的賣多餘的鋼鐵,從日本人那裡換來黃金;英國和荷蘭人賣石油給日本人,同樣獲得了很大的利益;即便和中日兩國都有接壤的蘇聯,也大有坐看中日大戰。

至於,蘇聯賣武器給中國,一方面可以獲得黃金等硬通貨,另一方面,就是中國太弱了,要是日本一下子就滅亡了中國,那麼蘇聯人就要倒黴了。

這是各國政府的態度。

但不是那些記者的觀點,歐美在亞洲設立的機構本來就不多,而被派來中國的,無疑是這些人中最倒黴的一部分。

因爲中國是戰區,中日兩國開戰3個月,無論哪一方都不願意在損失巨大的時候退讓,事實上,中國是沒有退路,而日本是覺得他們收穫的不夠多。

榆次,這個本來就不大的晉中古城,要想尋找一處既威嚴,而又寬敞的地方,真不容易。

縣衙倒是保存完好,但是召開記者會?真的適合嗎?

還有一處大一點的地方,就是晉中商業協會,低矮的平房,和狹小的院落,氣勢上比縣衙差了很多。

沒辦法,劉先河權衡之後,還是決定在縣衙召開這場,對40軍來說,是建軍歷史上首次記者會,隆重或許辦不了,但莊嚴肅穆也不錯。

上午八點之後,陸續就有記者從各處拿着邀請函,進入了縣衙。

記者會的時間定在九點,這讓40軍警衛團的戰士們大爲緊張,每個記者身後總會跟着一到兩個戰士,深怕這些記者是來搞刺殺的特務。

記者們都是走南闖北的人物,不少都是遠渡重洋,見到的人和事,早就將這些人各個練就了一身的閱人本事。

見被監視,大都是莞爾一笑,安靜的來到會場,找了把椅子先坐下來。

上午十點,邀請的三十多位中外記者,全都趕到了會場。

曾一陽、陳光、羅榮桓等40軍的主要將領,在軍樂聲中,步入了會場。

除了陳光有些緊張之外,其他人都是一副坦然的樣子。

“曾軍長,您這麼年輕,就擔任了第一戰區的參謀長,是否說明,任命上,是一種政治的產物……”法國記者提問道。

“感謝這位英國朋友的提醒,事實上,我一直爲自己擔任的職務,和我的能力上的差距而惶恐,並希望通過不斷地學習,來減小這其中的差距。幸運的是,我的戰友和同僚都很寬容。”曾一陽很坦然的回答。

“我補充一句,作爲曾一陽同志的戰友,我們從來都沒有對其有過絲毫的質疑,曾一陽的同志的能力是出衆的,他的意志是堅定的。是戰場上,讓敵人聞風喪膽的將軍,在生活中更是一個孜孜不倦的學者……”劉先河的話很多,謀殺了不少記者的膠捲。

從中國的抗戰形勢,說道了山西的抗戰決心,和日軍的殘暴獸行。言語生動,思路明晰,一個人就說了十幾分鍾,到最後,曾一陽不得不用腳在桌子底下,踢了劉先河一下。

劉先河意猶未盡的看了一眼曾一陽,對曾一陽在桌子底下用腳踢他很不滿,他還沒有說夠呢?

這是宣傳抗日多好的機會啊而且又能讓40軍的名聲大作,何樂而不爲呢?即便將40軍的軍史說上一遍也是值得的。

爲了讓記者會更正式,40軍高級幹部都換上了**的將軍軍裝,劉先河的身份也呼之欲出,40軍政治部主任。

主持會議的晉綏軍將領——魯英麟,也是一頭冷汗,這劉先河太能侃了,不愧是做政工的。

“您好,曾將軍,我是英國《曼切斯特衛報》的記者。我想問的是,日軍的侵略戰爭是不正義的,但是,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寺內壽一在最近的報紙上說,40軍將重傷的日軍戰俘殺死,違反了日內瓦公約,是否存在。”

曾一陽心裡大樂,終於有人問這個問題了,臉上的表情卻有些沉重:“回答這個問題,請允許我先說明一個事實。”

“日軍的戰鬥意志都是很強的,至少,40遇到的對手都是如此。即便在戰場上,只留下了一個倖存者,這個士兵還是會選擇反抗……”

這回,輪到劉先河着急了,不停的在桌子底下暗示曾一陽,可惜曾一**本就不爲所動。

一番讚揚日軍作戰勇猛的描述後,一轉,給自己問了一個問題:“我很疑惑,在失去了增援,甚至反抗的能力之後,爲什麼日軍士兵還能如此瘋狂?事實上,我們也抓住過俘虜,但這些日軍俘虜拒絕治療,拒絕進食,在被俘虜後不久,都相繼死亡,這也是我們所不願意看到的。”

“後來,我終於才一本日軍陣亡人員的日記上找到了答案。各位,這本日記我可以送給大家三天,上面記錄的都是一個投降者的悲慘下場。在日軍的軍規中,沒有投降着一說,而且一旦投降,他的家人將受到慘無人道的報復,加上日軍對軍人戰死,幾乎被神化,所以,我得到了一個答案。一個人死,總比一家人死要好的多,這就是日軍在戰場上瘋狂的原因。”

曾一陽將手中的筆記,遞給了地下的記者,立刻就引起了轟動。

“事實上,寺內大將不過是急火攻心,對士兵的忠誠有了一定的質疑,才說出了這樣不合常理的話。”曾一陽惋惜的說道。

之後的提問,一直圍繞着中日兩國的戰爭,中國能否有戰敗的可能?等問題上。

“中國一定會在戰場上讓狂妄的日軍屈服,不過這需要時間,或許三年,或許五年,也有可能更長一些八年。重要的是,文明一定會讓野蠻嚐到血的代價,這是任何一個侵略者都無法逃脫的厄運……”

讓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整個記者會被人記住的只有一點,寺內壽一對自己的士兵都開始懷疑起來。而且是日本國內的報道,讓這一事實浮出水面。

在日軍高層看來,士兵在戰場上戰死是本分,而投降則是恥辱。

一個叫囂着曾一陽屠殺日軍傷兵的大將,其實是在述說另外一個事實,日軍士兵失去了在戰場上投降的機會,難道帝國的士兵會在戰場上哀求投降而不被允許嗎?

40軍在接受採訪後,讓記者還參觀了一部分軍營。

不少士兵幫着老百姓修繕房屋的場景,讓很多記者都震驚了。

40軍的直屬醫院,不但傷兵都獲得了很好的治療,而且連周圍的老百姓,都能進入醫院接受簡單的治療,這幾乎是聞所未聞的新鮮事。

大公報上,一篇《人民的軍隊》,一時間將40軍的事蹟被放大了到了全國。

不過曾一陽和40軍的將士們已經收拾好行裝,準備渡過黃河,進入河南。

第三八九章 兇途末路的佐野第四二六章 一羣土包子第四九一章 戰爭不相信眼淚第三十五章 首戰告捷(3)第三零四章 好面子的鬼子!八第四八零章 衝城第三八三章 讓鬼子暴走的偷襲第十七章 時空戰第二十三章 刀出鞘,箭上弦第二三零章 鐵流?洪流?第三二二章 圍殲駐蒙騎兵聯隊(下)第六十五章 驕兵受阻第四二八章 缺少一股子巧勁第七十八章 謀取川軍指揮權(下)第二十五章 瘋狂的計劃(1)第四九六章 反攻1943(3)第一零六章 決心第三三八章 意外的會師(下)第四六九章 敵後制勝(上)第八十四章 初入湖南第六十二章 談心第二三五章 送上門的空城第六十章 大不了進山第三八三章 讓鬼子暴走的偷襲第二一五章 突破口第四七二章 古怪第六章 晉升中將第二十五章有我無敵第十章 莫斯科的冬天不太冷第六十八章 西北王第四十八章 消失的中央軍第一三四章 重裝出擊第一九三章 武器之爭第二十八章 全殲保定日軍第七十二章 劉紹先的計劃第二六三章 四字真言第九十八章 又見李湘敏第二十二章 血殺109師團(10)第十六章 希特勒的承諾第九十七章 磺胺(上)第五十三章 困獸猶鬥第四十三章 窮山惡水出刁民第二十二章 戰役升級第二七零章 戰役佯攻(下)第三三五章 疾風知勁草第六章 門口的惡狗第四二三章 表面下的暗流第一三零章 騎兵團,衝鋒——第五十六章 悲催的川軍第四 八二章 扭轉第二一九章 血染東京城(3)第二五零章 冒充紅軍的鬼子(中)第三零零章 肅清殘餘第二十七章 總攻(4)第九十章 闊論第三一六章 飛奪慶城(下)第七十六章 北方諸強第二五六章 捷報(上)第三五五章火燒白洲第三十五章 老虎營的孬兵(下)第三零八章 狹路相逢第六十三章 軍號嘹亮第七十七章 崢嶸之路第二三四章 一個不留八第四八零章 衝城第九十三章 謀劃湘西(五)第九十四章 莫使將士流血又流淚第九十九章 繳械第四十章 招俘(上)第三七二章 撲空第四十章 哀兵必勝第二三六章 釜底抽薪第七十九章 摟草打兔子第二零九章 女縣委書記第四二八章 缺少一股子巧勁第八十五章 雄兵漫關第一五三章 高奏凱歌戰北滿第三一七章 席捲綏化(上)第四十章 招俘(上)第四六三章 江南一葉第四十章 原來是你第一二一章 敗的太不甘心第一二八章 盛世才南下第八十章 苦難歷程第三十四章 首戰告捷(2)第一一九章 看似多餘的防線第五十四章 阻殺第四一五章 刀尖上的血(下)第六章 兵出陰山第七十五章 民國追星族第十五章 血殺109師團(3)第一九九章 瘋狂的波波沙(中)第二二四章 血染東京城(8)第四七一章 敵後制勝(下)第一八章 殺而不伐(下)第五十八章 成軍第五十六章 順勢取鷹潭第一O五章 坦克VS騎兵第四零零章 最漫長的夜晚第九十章 謀劃湘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