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新的研究

廢舊回收場,其實就是依託着收破爛的人生存的中間商。

問題也很簡單,對於廢品的需求依然在那裡,只不過賣破爛的人沒有之前那麼多了。

利潤薄了,也就是沒有了生存空間,收破爛的少了,撿破爛的人,自然也就少了。

這年代,真正願意找份活幹的,還真不難,工資多少不說,至少餓不死人。

不是迫不得已,誰也不願去撿破爛,當然,有些勤儉的老人有他們自己的想法。

問題的根源在於,破爛不值錢,所以沒有讓消費者形成保存的習慣;

而單一個家庭的垃圾,裡面幾乎是什麼都有,反正都是要扔掉,肯定是怎麼方便怎麼來。

至於什麼垃圾分類,見鬼去吧!有多少人能做得到?

也許隨手拎瓶飲料,喝完了把空瓶子扔進可回收的桶裡,或者抽了支菸,可以把菸頭滅了放到專門的位置。

但是家庭垃圾分類....簡直就是個笑話!

廚房裡的垃圾一袋子,客廳裡的垃圾又一袋子,如果家裡還有穿尿不溼的.....一天不知道要提多少袋子——垃圾袋不要錢?

最適用的方法,也就是比如家裡有個快遞,快遞盒子拿來裝垃圾,裡面什麼都有;

有客人來了,喝了一箱啤酒,啤酒箱裡裝滿了空瓶子,然後,空餘的空間還要倒下不少食物殘渣,比如皮皮蝦或者螃蟹的殼,還有一些骨頭,用過的餐巾紙,牙籤之類的....

最終,把那一整箱捧到垃圾桶邊上放着,任由清潔工處理....

這些東西,其實有些還是有價值的,比如紙箱,還有啤酒瓶;

但是該如何把它們利用起來?

張一帆在考慮着,像王北北這樣的,再或者是自己,如果讓這種人去翻垃圾桶;

那基本上是不願意去幹的,這活又髒又累,賺不了多少錢,而且還丟人。

這是大多數人的想法,否則也不至於讓一個老牌的廢舊回收場沒什麼生意做。

以前撿破爛的都是些什麼人?大多是孤寡老人!

而現在,這些人可以住到收容所裡,或者有着一些五保戶,低保之類的保障...

甚至身體情況好一點的,還能當個保安,或者停車收費員,再或者做些零工....

誰也不稀罕來撿破料了。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要想說服這些人重操舊業,回來撿破爛,幾乎是比登天還難,除非廢品回收能漲價,而且漲的幅度還不能少。

張一帆想的是,即然人都在意臉面,這.....難道不能不用人嗎?

如果自己弄出一款機器人,它可以根據設定好的路線,尋找垃圾桶,然後在裡面翻找有價值的東西,再帶回來.....

那麼,幾乎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

唯一要考慮的,也就是投入與產出的比例。

這東西,沒有調查的數據,誰都搞不準,最好的辦法就是試一試。

可以完成自動尋找有用垃圾的工作,那就只能是機器人。

造機器人,對張一帆來說,並不是陌生的事情,腦海裡不知道怎麼冒出來的東西,即便是沒怎麼消化,也足夠他造出很多種機器人。

筆記本展開,然後自己想到的方案寫上去....

要實行獨立行走定位,然後尋的,GPS導航這是必備的,然後還有行進系統;

再接着,抓取物品,識別,判斷,這些要用到的是高清淅度的鏡頭和識別技術;

沒道理讓機器人弄一些沒用的生活垃圾回來,那就不是廢舊回收場了,那該叫垃圾回收站。

在張一帆的用心下,最初版的方案很快就弄出來了。

一款可以自己尋找垃圾箱,然後挑選有回收價值的物品,再把它運回來的機器人。

但是,這只是一個簡單的綱要。

大致是說明了需要的是什麼樣的東西。

可是,怎麼去實現,還沒有一個定論。

行走,可以通過驅動系統實現,尋找目標,可以通過導航實現。

但是,判定什麼東西有用,什麼東西沒用,然後,把它們分類放好,這個,還真是個難題。

通過攝相頭拍攝過來的照片判斷?

抓取物品時,往左偏一點或者往右偏一些,那都可能得來不一樣的結果。

塑料,玻璃,紙製品,其實讓人去分辨其實很簡單,一眼就看出來了。

但是機器不一樣。

它行動的能力,其實只能靠認知,也就是需要識別,對比,然後進行判斷。

有了智能學習芯片和程序,它可以慢慢積累,但是也需要一個過程。

簡單來講,也就是說,要有人教它。

然後,行走,定位,抓取物品這些功能,也都是需要一定的技術的。

張一帆的想法,那就是一個機器人,拖着一輛小車子,然後分幾個裝放區域。

也就是說,塑料製品,放一個地方,鋼鐵製品,又是另一個地方,最後什麼啤酒瓶的,再另外放一邊,然後還有紙,也是要分開放的...

實現的難度有點大,但是,張一帆就是想了,然後也開始考慮實施的困難。

縣城的垃圾桶,還沒有發達城市搞得那麼好,

一米五的垃圾桶,什麼東西都可以往裡面放,那也就意味着,張一帆造出的機器人必須在要在高於這個高度的垃圾桶裡翻東西。

再考慮,不可能每個垃圾桶都要翻,首先就是要判斷這個垃圾桶裡的東西到底值不值得翻。

鐵具還好說,用上個電磁感應器再編上一段程序就好;

可是玻璃,朔料,還有鋁製的易拉罐這樣的東西,一時半會根本沒辦法探測。

這些都是難題,都需要解決。

不過對於張一帆來講,總算是有了個東西要去研究。

第275章:和諧褲(1)第168章:千里之外的李冰(2)第十二章:爲玩遊戲走的後門第四十二章:陳智立的鬱悶第186章:戒菸神器(1)第一百零一章:暴底和誤會第三章:我讓你上學,你卻要餵豬第五章:多吃點第211章:財務會議(求票票)第二十九章:養豬場事宜(1)第373章:防僞(4)第270章:防僞(1)第144章:投產(2)第224章:總得做點什麼第242章:李磊的果第282章,另類富二代第150章:軍屬(2)第三十二章:王北北的老媽第233章:合影之後(3)第五章:多吃點第159章:北方兵器火了第四十章:自由軍團(2)第八章:驗瓜盒第十七章:包租婆(1)第164章:華強北(1)第133章:誤解第二十一章:遊戲那點事第二十五章:老張頭的想法第171章:打馬(1)第181章:泡茶機第280章:抵制一帆科技第二十三章:新的研究第202章:若水寒冰(3)第243章:想法第十三章:水果攤的陳立第135章:北兵的測試結果第七十七章:李強的鬱悶第十三章:報仇與陣營第114章:新的發現第198章:減肥神器的誕生(1)第八章:驗瓜盒第232章(正):合影之後(2)第213章:一個多億,怎麼花?第四十五章:來幫我拉屎第274章:推銷的想法第190章:安全帽定價第178章:女孩的心思(2)第九章:新用戶第234章:成見(1)第二十二章:廁所所長第一百零七章:思想的轉變第九十五章:合作,股份第十六章:電子市場(2)第134章:挑戰與機遇第230章:麗江之影(2)第八十二章:來客(1)第二十章:準備搏一把第200章:若水寒冰(1)第125章:水蛇的廣告片第140章:徐林的想法第219章:果蠅問題(2)第118章:電鰻(1)第八十一章:反應。第四十一章:拉着糞車的男孩第167章:千里之外的李冰(1)第三章:即將開服第三十六章:業務帶來的困擾第113章:一張名片帶來的第九十五章:合作,股份第九章:崩潰的王北北第373章:防僞(4)第三章:即將開服第243章:想法第二十五章:這不是遊戲第四十三章:侯剛的想法第十章:李玲的生菜第277章:吳大的想法第二十七章:我全買了第三十章:怪物攻城(2)第253章:共享走地機的困境第234章:成見(1)第161章:北兵困局2第276章:和諧褲(2)第十四章:矛盾的激化(1)第143章:投產(1)第246章:大理的晚餐第173章:面試第257章:計算機研究所的交談第174章:王北北買車(1)第四十六章:小帆的經濟第五十一章:誤會(2)第五章:當了帶頭大豬之後第239章:初戀的男人第158章:代工廠的春天第三十六章:業務帶來的困擾第九十九章:戰前第十九章:攻略第266章:扶貧工作(2)第182章:給我也來一個第232章(正):合影之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