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四十四亡國

這時聚集在比瑞亞一線,奧斯曼軍和薩非軍的總兵力,再一次超過了五十萬,而明軍的規模,依舊沒有超過十萬人,五倍數量於敵,薩非沙阿阿拔都二世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出聯軍有任何失敗的理由,儘管,查古曼將軍一再告誡他明軍的火器有多麼的可怕!

鄭天瑞一改之前對比瑞亞圍而不打的的戰術,在薩非軍尚未徹底展開的時候,即以最精銳的火突騎對薩非軍進行了兇猛的攻擊。當然,這時候的火突騎,已經不再僅僅是唯獨龍默寒一家而有的了。在當時的明軍中,絕大部分的部隊都已經有了這種兇猛的騎兵。

阿拔都二世和他的薩非軍根本沒有反應過來,其先頭部隊已經在火突騎的衝擊下,迅速的遭到了崩潰的命運。這種能在馬上發射火槍,並給予敵人打擊的新式騎兵,讓阿拔都二世感到了極大的震驚。甚至,他已經開始有些擔憂起自己和薩非軍的前途了。

之前他就曾經多各個途徑,聽說過明帝國的強大。而在他執意出征之前,英國軍事顧問也一再告誡他,貿然與明帝國爲敵將有可能遇到的後果。但自信的阿拔都二世,卻並沒有把這些話認真的聽進去。現在再回想起來,也許自己做的着實是有些草率了…

但事情已經發展到了這步,就再也沒有回頭的可能性了。在和查古曼進行了詳細的商量後,決定以比瑞亞吸引明軍的注意力,查古曼和奧斯曼軍將竭盡一切可能負責拖住明軍。而阿拔都二世的任務,即爲率領薩非軍,自側翼包抄明軍以企圖創造奇蹟。

做爲大明軍中身經百戰,最爲優秀的軍事將領,鄭天瑞很快便識破了敵人的這一陰謀。兩萬明軍被其陳列在第一線,六萬餘明軍張開了一個大大的口袋,安靜的等待着薩非軍的自投羅網。一場徹底地殲滅戰。即將在比瑞亞一線展開。

戰鬥地過程並沒有什麼值得述說的地方。以絕對優勢之炮火,不敗傳奇之明軍,在面對數量上佔據絕對優勢的敵人之時,取勝本來就是一件情理之中的事,失敗才值得探討而已。

從側翼氣勢洶洶壓上來的十九萬薩非軍,很快就領教到了熱兵器戰爭的殘酷和可怕。當他們想要從戰場脫身的時候,卻很快發現已經來不及了。明軍延伸地炮火。就好像有千軍萬馬包圍了他們。一陣一陣兇猛的炮聲,將他們淹沒在了死亡的陷阱之中…

比瑞亞之戰側翼包抄明軍的薩非軍地十九萬精銳,大約損失了超過一半,而在正面戰場。與奧斯曼軍一切協同作戰的薩非軍,則更加損失慘重,在這場雙方的決戰中,明軍以最微弱的損失,徹底殲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面前已經沒有力量能夠阻止明軍前進步伐。

在喪失了最後的希望之後,奧斯曼軍的總指揮查古曼宣佈投降,殘餘的奧斯曼敗軍走出了他們再也也不願意回頭的比瑞亞城,在明軍威嚴的火炮下,放下了他們地武器。你能夠聽到很多奧斯曼人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畢竟,他們起碼現在還都活着…

薩非軍卻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了。顯然鄭天瑞和他地明軍,並不想放過他們,這個時候是殲滅薩非王朝軍隊最好的時機,只要在這吃掉了阿拔都二世指揮的軍隊,薩非王朝將再也沒有辦法,阻擋明軍的進入,一直到這個國家最終滅亡爲止。

阿拔都二世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想要把他的殘兵帶回到自己的國家。在這一刻沒有人比他更加後悔。草率地做出了這樣地決定。如果薩非王朝因此而被滅亡的話,毫無疑問他將是此事件最大地罪魁禍首。但面前步步進逼的明軍。他真的能夠把薩非軍帶回去嗎?

事實證明了阿拔都二世最害怕的事情終究還是發生了。

明軍毫不留情地予以了薩非軍以沉重的打擊,幾乎每天都有大量的士兵陣亡、俘虜、逃跑,損失在一天一天的增加着,而軍中的厭戰情緒和不滿情緒也在與日俱增。

其後一個噩耗傳到了阿拔都二世的耳中,留守在都城的,阿拔都二世所最爲信賴的大臣,本克留將軍發動了政變,在宣佈廢黜阿拔都二世的同時,由他自己登基爲新的沙阿,這也就意味着,阿拔都二世和他的軍隊,甚至都沒有地方能夠容身了…

就在阿拔都二世焦慮不堪,爲了如何能夠重新奪回政權而神傷的時候,一場更加可怕的事情正在絕望的薩非軍中逐漸形成。

軍隊中的將領和士兵們,已經不再信任阿拔都二世,他們認爲這個沙阿帶給自己的,只可能是流血和死亡,只要他存在的一天,明軍就不會放棄追擊,在薩本阿將軍的策劃下,針對阿拔都二世的兵變,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於薩非軍中突然爆發!

甚至連阿拔都二世的衛兵都參與到了兵變之中,當那些暴怒的兵變士兵衝進阿拔都二世的帳篷之中的時候,阿拔都二世很快明白髮生了什麼事情,他並沒有哀求,也沒有怒罵那些背叛自己的士兵和將軍,他只是微微笑了下,請求他們給予自己一個光榮的死法。

但早就對他喪失信心的士兵們,居然連這樣的一個機會也沒有給他,他們用刀槍兇狠地刺進了阿拔都二世的身體之中…

曾經,阿拔都二世的前任者,阿拔都一世一手將薩非王朝帶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輝煌時代,他們打敗過不可一世的奧斯曼帝國,阿拔都一世也因此被稱爲“阿拔都大帝”,但當他離開人世之後,曾經強大的薩非王朝,卻迅速走向了崩潰的邊緣。

這並沒有什麼值得驚訝的地方,僅僅靠軍事武裝起來的國家,並不能夠保持永遠的強大。在阿拔都一世時代,這樣的隱患就已經存在了。阿拔都一世完全忽略了政治和經濟的發展。而這樣悲劇性的苦果,卻只能由他的繼任者,阿拔都二世來承擔了…

戰爭就這樣結束了,便如同查古曼將軍一樣,薩本阿將軍也明智的選擇了投降。

全部的薩非軍再一次和奧斯曼軍走到了一起,只不過,這一次他們是在戰俘營裡相逢的而已…

通往薩非王朝和奧斯曼帝國的大門已經打開了,鄭天瑞選擇了相對弱小的薩非王朝當做了自己的下一個犧牲品,在前線薩非軍慘敗,以及明軍強大的軍事壓力之下,本克留將軍在經過痛苦的抉擇之後,終於,選擇了打開國都的城門迎接明軍的進入。

當年奧斯曼帝國不斷擴張,佔領了整個安那託利亞,通過迫害什葉派奧斯曼帝國試圖穩定被佔領地區。其後奧斯曼帝國禁止什葉派。明孝宗弘治十四年對奧斯曼不滿的阿塞拜疆和東安那託利亞民兵,與薩非教團聯合佔領了大不里士,推翻了當地白羊王朝突厥遜尼派君主。

隨着大不里士的攻克薩非王朝開始了。明孝宗弘治十四年五月伊斯邁爾一世立大不里士爲首都,自稱爲阿塞拜疆沙阿,他繼續向伊朗西北擴展他的領域。次年他自稱伊朗沙阿。此後他擊退了奧斯曼帝國的進攻,消滅了白羊王朝的餘黨,並且繼續擴張。

由於大不里士多次被奧斯曼軍隊佔領,伊斯邁爾一世將首都遷往內地的加茲溫。後來阿拔斯一世將首都再次內遷至伊斯法罕,在古代波斯城市邊上建造了一座新城。從這個時候開始他們開始恢復過去波斯的特色。最後,薩非王朝建立了一個古老波斯帝國的繼承民族王朝。

阿拔斯一世漫長的統治時期薩非王朝達到了其頂點,它包括今天的伊朗、伊拉克、亞美尼亞、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以及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部分。

可惜的是在阿拔都一世死後,他留給後來者的財富,僅僅是一支想對於其它國家而言,還算比較有戰鬥力的軍隊,但是國家的整個經濟和政治,卻正在急速下滑,甚至在和明軍開戰之前,就已經到了無法收拾,行將崩潰的邊緣。

薩非王朝的敗亡,並不僅僅是失去了一場戰爭,它的滅亡只遲早都會發生的事情。只不過,明軍扮演了一個推動的角色,加速了它的死亡而已。

鄭天瑞這位一生之中,充滿了傳奇色彩的將軍,再一次爲大明立下了功勳。而薩非王朝可憐的悲劇角色,只不過是在鄭天瑞的軍事色彩中,添加了濃重的一筆。

隨着薩非王朝的亡國,明軍的下一個軍事目標,很快對準了奧斯曼帝國。這個苟延殘喘中的龐大帝國,已經失去了和明軍對抗的資本,它們最終的下場將是另外一個薩非王朝!

二百一十鬥智三百零九擴軍三百三十五發明五百四十四亡國七十七清算下第565章 - 百年歐洲戰爭一百七十二潛龍四百九十八佈置六十二天子之師虎狼之師一百三十七走狗的下場一百三十九大路小道一百五十三入城一百十九處置一八六生擒高迎祥上二百二十九大戰前夕四百九十一三十年三百四十二民間五百二十八並肩作戰五百四十五準噶爾二十一剿匪任務七十二絕境四百七十七計取鶴丸城上九十六趕赴海鹽二百十六破圍濟南二百五十九僞君子和真小人一百六十二入籍三百八十六紅圈和黑圈的區別四百三十九戰旗招展瀋陽三百二十八可怕的象兵第480章 倭島之亡(二)七十一火炮間的較量五百一十章 上帝保佑國王九十七海鹽陶家三百六十內亂漢陽城下七朱斌的過去三百七十三孔聖人和讀書人四百二十殺光滿狗方罷手一百十三浴血城牆一百四十七解決四百三十三三月二十六日四百四十二我是吳三桂五百五十神射手一百十一太平城一百七十四處處援兵二百二十七大勝五百十七大海盜時代四百六十三倭奴首級在此九十七海鹽陶家四百三十六滿清皇帝一百五十八侯爺成婚一百九十一徵稅二百二十一罵天六十五刀名鐵血六十七娘娘腔的千總三百六十八老兵們的資歷二百七十四大順軍的末日二百二十八開炮三百八十二軍政大權十八賭博五百四十海盜艦隊一百六十一天威難測三百二十三發放國債一百七十九洛陽會戰一四百三十九戰旗招展瀋陽五百零五征戰英國九十三青場嶺之伏三百五十九內亂漢陽城中二百四十寧遠孤軍一百八十一洛陽會戰三四百三十八大明的瀋陽四百八十七倭島之最後一戰三百三十滅國二百五十一借兵九十三青場嶺之伏三百五十七孝子和逆子七十四完勝二百十三亂戰五百三十一盟友三百四十收心三百二十六孟養五百零四新的征程四百二十四議和四百六十九中英聯手三百一十廷議四百四十三布木布泰四百四十八兩個縣令六十杖責立威四百零九奧博羅七十五撫帥凱旋一百零八軍民皆兵四百七十六莫臥兒的終結下二百八十一定計太平府五百二十三處決二百九十六宴席之變二百七十一獻計二十六激勵士氣二百零九斬殺嶽託五百五十神射手二百四十二決斷一百二十八孫家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