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四十三薩非王朝的介入

八萬對七十萬,從數字上來看,這絕對不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爭。但無論哪個時代的戰爭,都不會因爲人數上的優勢就能取得勝利,以弱勝強的戰役實在是太多太多了。況且在面對全部以火器武裝起來的明軍,人數,僅僅只能是一個數字而已!

完全可以預料的是,查古曼將軍和他所指揮的奧斯曼軍,很快便遭遇到了惡夢般的一天。他們遭到了一場永生難忘的潰敗。一天,只有一天的時間,在明軍近乎瘋狂的炮火攻擊下,奧斯曼軍徹底崩潰,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甚至還沒有看到敵人的樣子便已淒涼的死去。

這場之前似乎呈現出一邊倒,奧斯曼軍看起來將輕鬆取得勝利的戰爭,在戰後得卻是一邊倒,但最後取得勝利的,卻是人數只爲奧斯曼軍十分之一的明軍,完全讓人難以想像,但又完全在人的意料之中,只是,除了奧斯曼人以外…

十五萬奧斯曼人陣亡或者負傷,二十七萬人成爲了俘虜。並且查古曼將軍還丟失了他的幾乎全部輜重。當查古曼將軍帶着他的殘兵拼命逃到比瑞亞城的時候,他甚至還無法相信自己在這場戰爭中遭遇到了什麼,他也無法相信,自己的部隊竟然失敗得那麼徹底。

明軍並不急着進攻比瑞亞城,他們在那慢條斯理的清掃着戰場,消化着自己的勝利果實。二十七萬的俘虜,對於明軍來說是個不錯的戰果,起碼國內現在有很多需要勞力的地方。這對於大明帝國地建設來說,二十七萬的俘虜。的確是個不錯的補充。

有些好笑的是,當明軍的炮火才一展開的時候,那些纔剛剛被強迫應徵入伍,從來都沒有聽到過炮聲的奧斯曼地農民,還以爲天神正在發怒,將災難降於奧斯曼,他們蜷縮在地上,不停的在那禱告。在炮火轟擊結束後,絕大多數的奧斯曼人很自覺的跑到了明軍的軍營中。

當慘敗的消息傳到伊斯坦布爾的時候,奧斯曼的那些貴族們正在舉辦着酒會,等待着前方即將傳來的捷報,因爲在此之前,他們就得到了消息,明朝僅派出了八萬人地部隊。真主站在奧斯曼這裡,七十萬對八萬,他們根本想不出查古曼將軍有什麼理由不能取得勝利。

然而只有一戰便丟了四十二萬部隊。真主。一定是傳話地人弄錯了,怎麼可能發生這樣一場可怕的災難,不,查古曼將軍不可能如此的無能…

但隨後他們證實了這一令人沮喪的消息。災難,徹頭徹尾的災難。

幼小的蘇丹穆罕默德四世並不知道他的國家正在發生着怎麼樣的悲劇,他完全聽命於他地母親圖爾汗-瓦麗德。但做爲帝國的實際掌權者,瓦麗德終究是個女人,她完全不知道應該如果制止事態的進一步惡化。而在這個時候。帝國地另一個女人卻開始覺得時機到了。

而這個女人正是瓦麗德的婆婆,從女奴到執掌帝國權利近五十年的卡瑟姆。

卡瑟姆蘇丹娜是艾哈邁德一世的寵後,她也是奧斯曼帝國曆史上最有名的蘇丹娜之一。在她執掌帝國權柄近半個世紀中曾經先後五次參與蘇丹王位的繼承。

但卡瑟姆的幾個兒子。都因爲各種原因,比如精神病等等先後死去。一直到她最後地一個兒子易卜拉欣,也死於了軍隊地譁變之後,權利便開始從卡瑟姆的手中流走。因爲其後接任蘇丹位置地是她的孫子,穆罕默德四世,而他則完全聽命於自己的母親。

卡瑟姆並不想失去自己的權利,而帝國的戰敗則給了她最好的機會。

對權力充滿渴望的卡瑟姆拒絕搬到老宮居住。她要奪回屬於自己的一切。於是兩位蘇丹娜之間的戰爭開始了。卡瑟姆招來了真耶尼薩軍團的首領密謀。準備毒死她的孫子和兒媳,另立一位聽話的蘇丹。軍隊隨即包圍了皇宮。企圖解決掉穆罕默德四世。

卡瑟姆蘇丹娜是一位窮兇極惡的婆婆,但瓦麗德蘇丹娜並不是一個逆來順受的兒媳。何況,以大首相爲首的朝臣們對於再次擁立一個,和易卜拉欣一樣的瘋子作爲他們的主人完全不感到有什麼興趣。大首相深夜入宮,瓦麗底蘇丹娜被驚醒了。

在得知了卡瑟姆蘇丹娜的陰謀後,皇宮大門立刻被封閉,內外隔絕。真耶尼薩軍隊的首領明智的選擇了妥協,並宣誓效忠於穆罕默德四士。商議的結果是卡瑟姆蘇丹娜必須死。七歲的小蘇丹用穆罕默德,這位實際的傀儡,用顫抖的手在處死祖母的敕令上籤了名。

瓦麗德蘇丹娜的僕人們搜查了卡瑟姆蘇丹娜的寢宮,但卻一無所獲。最後,不幸的老婦人在一個狹小的衣櫥裡被發現了,立刻被揪出來。儘管蘇丹在敕令中要求尊敬他的祖母,但是老皇后華麗的衣服被撕得粉碎。她把錢撒落一地作爲誘餌,可是根本無人理睬!

瘋狂的人們拽着她的雙腳把她拖到皇宮的大門口,在那裡把她扼死。她的赤裸的、血淋林的屍體被陳列在真耶尼薩軍團面前示衆。而她的追隨者,不久之後也都被處決。

這場發生在奧斯曼帝國內部的動亂,進一步打擊了奧斯曼帝國。雖然穩固了自己的權利,但瓦麗德蘇丹娜不得不面對的,卻是一個嚴峻的問題。明朝的軍隊正在進攻比瑞亞,而查古曼將軍的部隊必將失敗。那麼,帝國又將何去何從?

奧斯曼已經損失了絕大部分的兵力,他們完全無法再在短時期內組建起一支新的軍隊。這樣的情況讓他們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了他們曾經的敵人:

在阿拔都大帝手中達到最爲鼎盛時期的薩非王朝!

在接到了曾經的敵人的求援之後,阿拔都二世經過長時間的思考,爲了共同的利益,也爲了薩非王朝不至於明軍在解決完奧斯曼之後,成爲下一個攻擊目標,他並不顧臣民們絕大多數人的反對,以沙阿的身份,斷然決定出兵援助奧斯曼帝國。

這是一個魯莽的決定,阿拔都二世完全沒有顧忌到薩非王朝目前的現況。

東西方之間的貿易道路,已經開始離開了薩非王朝,也就是現在伊朗的控制範圍,使得貿易和商業衰落,此外阿拔斯一世所建立的正規軍,雖然在短期裡獲得了軍事勝利,但是長期通過它所造成的繁重的稅收,以及對於各省的控制,嚴重削弱了國家的力量。

本來在這樣的情況下,薩非王朝所應該採取的是休養生息,並竭力於明朝保持良好關係,甚至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出兵協助大明,而不是選擇其做爲自己的敵人。

也許是阿拔都一世所創造的輝煌,嚴重刺激到了他的後來者,阿拔都二世終於在錯誤的時間做出了錯誤的決定,他徵調了超過三十萬的軍隊,大舉開往比瑞亞城,準備援救被圍困在那的奧斯曼軍隊,並積極尋找戰機,企圖一舉擊潰明

在得到了薩非王朝大舉增援的情報後,鄭天瑞火速調整部署,決意先擊敗那些貿然趕到比瑞亞城的由阿拔都二世親自指揮的薩非王朝的軍隊。

其實這對於明軍來說是一個天賜的良機,本來要想統一整個亞洲,薩非王朝是一個遲早都要面對的對手。既然它現在已經主動出現在了戰場上,並且主動於明軍作戰,那麼一切的繁文縟節在鄭天瑞看來,已經完全可以避免了,殲滅薩非軍已經到了最佳時候。

首先給予薩非軍沉重一擊的,正是來自於薩非軍自身內部。

在阿拔都一世時代,他聘請英國軍隊爲自己訓練軍隊,使薩非軍在英國軍官的訓練下成爲了擁有較強戰鬥力的軍隊。但大明帝國和英國的關係,是亞洲和歐洲的盟友關係,是不可動搖的朋友關係。想對於兩個國家,英國人迅速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他們毫不留情的拋棄了薩非軍隊!

只有傻子會選擇薩非王朝,而去和強大的明軍作對,更何況大明帝國的皇帝陛下,在雙方交戰的時候,正在出訪英國,難道英國人會去做這樣的傻瓜嗎?

付出總會有回報的,而正是在此之前大明做的一切,纔有了今天的局面。其實阿拔都二世完全不知道只有一樣,那就是在開戰之前,大明已經完全了軍事和政治上的準備。

在失去了英國人的指揮後,薩非軍變得慌亂起來,他們無法應對突發情況。同時在面對大明絕對的軍事優勢下,阿拔都二世的薩非軍最後命運,只能和之前的奧斯曼人是一樣的!

三百八十三縱橫盛京誰人擋二百五十七重奪京師一百零四用人三十五建昌之戰四百三十五炮擊盛京五百三十五大海戰上五百三十九波特蘭大海戰下三百九十一大明皇家法庭二百九十二大西國二百零三血染黃沙五十四安排三百二十五正紅旗四百六十三倭奴首級在此四百二十殺光滿狗方罷手二百零一外虜內寇四百零八千里迢迢的大援助四百七十五莫臥兒的終結中五十六八十八個兄弟八十一常州府二百十一斬將奪營五十七神秘的參客三百十三起義大軍五十七神秘的參客四十錦衣衛校尉二百三十四劍客之道五十五逛窯子七十一火炮間的較量一百一十大軍壓城五百四十六殲敵四百二十三仇恨十八賭博六十九馮長興五百三十八波特蘭大海戰上一百二十七招攬一百六十三絲絲四百九十一三十年三百五十三出征大軍一百九十五立傳五百十六海盜二百零五各懷鬼胎一百八十九占卦殺妻三百七十七針鋒相對二百八十八廣元城下攻心戰四百六十六金澤暴亂二百六十六大勝二百二十二臺灣九十八借錢三百零七定賊四令四百四十六收稅官九十七海鹽陶家四百六十九中英聯手五爲兵爲將之道一百七十四處處援兵八十九狗咬狗四十七初見崇禎三百八十親王還是大將軍三百十四倭島四百四十那些無恥的漢奸們四百二十五鉤心鬥角三百七十一是敵是友二百七十二山谷絕境二百三十四劍客之道三百八十二軍政大權一百七十三將星六十一條件四百四十八兩個縣令一百七十脫險三百二十三發放國債五十五逛窯子三百八十親王還是大將軍二百四十一平西伯一百五十五賺錢之策三百六十內亂漢陽城下四百八十一倭島之亡三七朱斌的過去四百三十一放了你好嗎三百二十一科舉一百二十二南京二百五十七重奪京師一百三十五奮死三百七十一是敵是友三百三十八殘忍的笑容五百五十五驕傲的扎薩克圖的汗王二百三十三僱傭軍五百十七大海盜時代五百三十二皇帝和臣子之間一百六十一天威難測二百四十七舉火自焚四百七十五莫臥兒的終結中二百五十從選擇到另一個選擇四百八十二倭島之亡四二百二十二臺灣五百三十三形勢突變二百零六江南軍二百九十二大西國二百八十九廣元大火四百十四急速變幻的世界局勢三百二十六孟養二百八十五敗逃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