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福建事變

時光如電,歲月如梭。一轉眼就到了33年年底,在33年的11月20日的時候,又發生了一件舉國震驚的大事。

這就是由陳銘樞、蔡聽廷鍇發動的“福建事變”。

他們在福建發表通電,宣佈成立“中華共和國”,並邀請各界愛國人士,來福建共商救國大計。

一二八凇滬抗戰以後,西方列強都知道了揹着斗笠、一身灰軍裝的19路軍,在西方列強的眼裡,他們成了中國優秀軍人的化身。

而蔣委員長卻對這支不受節制的軍隊感到了頭疼,蔣介石以19路軍“違令”抗日爲由,下令給19路軍,讓他們1個師調江西,一個師調武漢,一個師調安徽,19路軍總部暫留南京。

顯然,這是蔣委員長要**19路軍。蔡廷鍇堅決的抵制了蔣介石的命令,使蔣介石吃掉19路軍的陰謀未能得逞。數日之後,蔣介石下令,19路軍全軍即刻調往閩南,參加剿共。

19路軍從上海撤退到福建以後,由蔡廷凱兼任了福建省主席,負責從福建向紅軍發起攻擊。19路軍在福建與紅軍作戰,最初取得了一些勝果。佔據了部分的紅軍根據地。可是後來在紅軍彭德懷部的拼死搏殺下,遭受了極大的損失。

蔡廷鍇不得不坐下來與紅軍展開談判,商量雙方的停火事宜。

11月18日,由陳銘樞提議在廈門召開了19路軍的緊急秘密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國民黨元老李濟深、陳銘樞、蔡廷鍇、蔣光鼐、陳友仁等,19路軍各軍的軍長、參謀長也列席了會議。

他們一致通過了共舉義旗反蔣抗日的決定,只是在發難的時間上爭論不休。以蔡廷鍇爲首的軍官們主張,把發難的時間往後推遲一兩個月。

理由是:一、19路軍不少軍官的態度還十分曖昧,除了大部分對事變保持緘默外,還有少部分人是持反對意見的。

二、部隊尚未調集,防務尚未調整。

三、軍隊內暗藏的蔣系內奸,還沒有來得急肅清。所以蔡廷鍇堅持不急於豎旗反蔣,造成不利於19路軍的局面。而陳銘樞則認爲現在是豎旗反蔣的最佳時間,如今蔣介石正在組織嫡系中央軍,對紅軍進行第五次圍剿,根本就抽不出兵力來對付19路軍。

最後在陳銘樞的極力勸說下,蔡廷鍇表示願率19路軍將士豎旗反蔣。

福建事變爆發後,蔣介石立即停止了對紅軍的第五次圍剿。他緊急發佈了針對19路軍的《討逆令》,抽掉了10大軍撲向福建。

19路軍在蔡廷鍇的指揮下,與10萬討逆軍發生了激戰。12月4日,蔡廷鍇給紅軍發去了電報,希望於紅軍竭誠合作,共同抵抗蔣介石的圍剿。

可是此時的紅軍在公產國際的指揮下,根本就不屑與這些地方軍閥合作,致使19路軍的日子更加的舉步爲艱。

1934年1月4日,經過一個月的艱苦激戰,延平、古田、福州先後失守。蔡廷鍇率領19路軍主力退守漳州和泉州,這時的19路軍已經是兵無鬥志,將無戰心了,一些人偷偷的開始私下裡和蔣介石聯繫,爲自己謀求後路了。

蔡廷鍇對目前的戰局感到了十分的沮喪,他把自己關在屋子裡,苦苦的尋找着扭轉戰局的辦法。

1月13日,中華共和國政府宣佈停止辦公,遷都福建漳州。蔣光鼐、李濟深等福建事變的領導人先到漳州,途徑龍巖進入了廣東,試圖和兩廣取得聯繫,希望他們加入到反蔣的陣營裡來。

就在福建事變的前夕,廣東的陳濟棠和廣西的李宗仁,還與19路軍保持着密切的聯繫。就在中華共和國宣佈成立的當天還發來了賀電,表示極力的支持19路軍反蔣抗日的舉動,他們聲稱將爲19路軍提供援助,必要時可出兵支援。可是如今兩廣的態度卻急轉直下,對19路軍的求助不與理睬。李濟深在廣州遊說了多日,也未曾取得任何的進展。

1月16日,廣東的陳濟棠發表通電,表示支持國民政府的平叛行動,並敦促19路軍將士不要與中央爲敵,儘快的放下武器接受中央的改編。

1月17日,廣西的李宗仁也發表了通電,再次敦促蔡廷鍇放棄反蔣抗日的主張,不要與中央和人民爲敵,採用和平的方式結束福建事變。

李濟深等人發現兩廣已經完全被蔣介石收買了,已經從反蔣抗日的盟友,轉變成了擁蔣討逆的敵人。他放棄了與兩廣合作的想法,從廣州逃往香港,以躲避蔣介石的追殺。李濟深逃亡之後,蔣光鼐、陳銘樞、陳友仁也化裝潛入廣東,然後也輾轉逃到了香港,他們在香港給蔡廷鍇發來電報,希望蔡廷鍇繼續率領19路死守漳州和泉州。

接到電報的蔡廷鍇對他們感到了極其的失望。

1月20日,蔡廷鍇在泉州召開軍事會議,認爲繼續抵抗下去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爲了保存19路軍的實力,希望各部分散進入閩西山區,如不願退入閩西山區,就由各部自行決定去處,並宣佈由19路軍副總指揮毛維壽代理指揮全軍。

1月21日,毛維壽等19路軍軍官發表聯名通電,宣佈脫離中華共和國的指揮,接受中央國民政府的指揮。敦促李濟深等福建事變的主要領導人,儘快的宣佈通電下野,解散中華共和國。

1934年2月3日,19路軍在敵我力量懸殊的劣勢下,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19路軍主力被中央軍擊潰,部分軍隊向中央投降。李濟深、陳銘樞、蔡廷鍇、蔣光鼐通電下野,“中華共和國”被國民政府宣佈解散,19路軍的番號也被取消了。

這些日子以來,龍風一直在密切關注着福建的局勢。他不斷的從三叔那得到了福建事變的最新消息,這些消息讓龍風感到了心急如焚。

因爲他在上海與19路軍並肩戰鬥過,所以對19路軍懷有很深的感情。可是他現在只是個普普通通的學生,除了關注事態的發展,無法爲19路軍提供任何的幫助。龍風在苦悶的情緒中度過了新年,他對國民政府更加的感到失望。

如今強敵入侵,虎視華北。可此時的國民政府卻在做着同室操戈的事情,這實在是讓人感到痛心疾首。全國的輿論也對這次事變褒貶不一,上海大公報首先發表了評論,在評論中指出雖然福建事變試圖建立的抗日反蔣政府遭到了失敗,但對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對全國民衆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起到了推進的作用。這篇文章在民衆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得到了民衆的熱烈擁護。

國民政府的喉舌《中央日報》卻發表了針鋒相對的評論,指責李濟深等人企圖以抗日爲藉口,悍然發動分裂國家的行動,是極其可恥的行爲,只會爲國家帶來負面影響,破壞國家對抗日的統一部署。之後許多的報社也加入到了爭論當中,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了輿論戰。

1934年3月8日,蔣介石再次恢復了對紅軍的進攻,國共兩黨在中國的南方展開了浴血搏殺。紅軍在公產國際特派員王明和軍事顧問李德的錯誤指揮下,與蔣介石指揮的數十萬軍隊展開了激戰。

10月26日中央軍攻佔了江西瑞金,蔣介石宣佈第五次圍剿取得了圓滿的成功。紅軍在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後,被迫放棄了江西根據地開始了長征。

就在國共兩黨還在江南的土地上做着浴血搏殺的時候,遠在東北的日本人做出了一個更加令國民政府蒙羞的舉動。那個已經被趕出皇宮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再次的坐在了象徵皇權的寶座上。

只是這回他不是以大清帝國皇帝的身份坐上寶座的,而是在日本人的扶植下,當上了僞滿洲國的皇帝。64

1934年2月8日,僞滿洲國宣佈成立,末代皇帝溥儀在日本人的扶植下就任僞滿洲國皇帝。將國都定在了吉林長春,並將長春改名爲新京,採用康德元年開始紀年。

僞滿洲國領土範圍包括遼、吉、黑三省全境,此外還有內蒙東部和熱和省全境,全國劃分爲14個省和兩個特別市。日本人爲永遠的佔據東北,在僞滿洲國全國範圍內強行將日語定爲官方用語。

僞滿洲國皇帝溥儀任命前清遺老鄭孝胥爲國務院總理,負責組建僞滿洲國內閣。

大漢奸臧式意、謝介石、張景惠、熙洽等人,分別在僞滿洲國內擔任了部長職務。而日本人駒井德三則出任了國務院總務廳長,實際上是這個日本控制着國務院的運作。日本關東軍是僞滿洲國的太上皇,任何政令都要由關東軍批准後,才能在僞滿洲國內實施。

僞滿洲國外交部向南京國民政府提出了外交照會,要求南京國民政府承認僞滿洲國的合法地位,要求國民政府與僞滿洲國簽定外交條約。這個消息一經傳來,全國民衆一片譁然。

第125章 血染大武漢(二)第242章 無恥的合作第56章 再戰上海(八)第138章 “領袖”叛國第11章 江橋抗戰(上)第52章 再戰上海(四)第193章 誓與長沙共存亡(下)第137章 南昌整編第8章 北平學生的愛國運動(上)第162章 訓練新兵(上)第212章 四戰長沙(三)第159章 崑崙關上的軍歌第21章 報考中央軍校第119章 中條山之戰(四)第144章 閤家團聚第172章 巧遇熟人第222章 兵敗衡陽第215章 四戰長沙(六)第12章 江橋抗戰(下)第124章 血染大武漢(一)第91章 晉南戰事(上)第209章 回家(下)第3章 痛打日本浪人第96章 徐州會戰(一)第121章 中條山之戰(六)第91章 晉南戰事(上)第205章 鐵血孤城(五)第19章 長城抗戰(上)第3章 痛打日本浪人第49章 再戰上海(一)第246章 最後一戰第243章 南京受降第52章 再戰上海(四)第71章 浴血山西(十二)第81章 南京!南京!(四)第163章 訓練新兵(下)第114章 敵後游擊戰(十三)第224章 勾心鬥角第118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101章 徐州會戰(六)第46章 盧溝橋上的槍聲(二)第239章 茶山坳大捷第197章 浴血叢林(三)第239章 茶山坳大捷第19章 長城抗戰(上)第247章 手刃仇敵第107章 敵後游擊戰(六)第62章 浴血山西(三)第200章 浴血叢林(六)第243章 南京受降第219章 兵敗衡陽(二)第204章 鐵血孤城(四)第247章 手刃仇敵第51章 再戰上海(三)第198章 浴血叢林(四)第140章 江南戰火第71章 浴血山西(十二)第89章 南京!南京!(十二)第197章 浴血叢林(三)第104章 敵後游擊戰(三)第202章 鐵血孤城(二)第80章 南京!南京!(三)第126章 血染大武漢(三)第186章 新牆河畔的鮮血第122章 中條山之戰(七)第75章 大撤退(三)第240章 圍殲日軍第167章 鐵打的1營第22章 夢想破滅第115章 敵後游擊戰(十四)第65章 浴血山西(六)第48章 盧溝橋上的槍聲第97章 徐州會戰(二)第220章 兵敗衡陽(三)第116章 中條山之戰(一)第42章 西安事變(六)第202章 鐵血孤城(二)第174章 終身大事第109章 敵後游擊戰(八)第17章 白山黑水間的抗日烽火第222章 兵敗衡陽第68章 浴血山西(九)第11章 江橋抗戰(上)第186章 新牆河畔的鮮血第230章 徵兵令第202章 鐵血孤城(二)第138章 “領袖”叛國第226章 可笑的桂林保衛戰第242章 無恥的合作第39章 西安事變(二)第21章 報考中央軍校第82章 南京!南京!(五)第243章 南京受降第64章 浴血山西(五)第195章 浴血叢林第32章 一二九學生運動(下)第125章 血染大武漢(二)第26章 南京夫子廟(中)第30章 一二九學生運動(上)第229章 1944年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