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毒士李斯

“滅晉??此意何解??”對於李斯的提議,李顯不置可否。

他並不是一個不知道變通的人,雖然,在李斯之前,李顯一直都在致力於滅蜀之策,甚至於連董,舒二家,包括麻九,凡是李顯所能調動的外部力量也全都被調動了起來。

甚至於有見於蜀地多山地的現像,對於蜀地所用的步兵,李顯亦是都有完全的考慮。

對於那粗重的盾甲步兵,入蜀地自然是多有不合適的,反倒是那輕甲將士進入蜀地這種多山多丘陵的地段,纔是最合適不過的。

只是一直以來,秦國堅持訓練的人手,都是以盾甲步兵這種兵種爲主,輕甲的兵種,卻是以長槍兵爲主,所以,如今要入蜀之地,在兵種上的訓練配置就會要相對的要麻煩得多。

“斯之計,名爲‘借道’,大王且看地圖。”面對於李顯的質疑,李斯卻並沒有顯得半分的慌亂,卻是不慌不忙的從懷裡掏出一份絹質地圖來,仔細的把這地圖平攤於地上。

李斯以他那過份長的指甲,指了指地圖上的魏國,一臉自信的微笑道:“大王且看魏國,魏國共四州五十三郡之地,其中八成以上之地,皆遭遇了百年難遇的蝗災,而在國內民生一片危急的情況之下,周遭韓,晉,楚,吳,宋,魯,燕七國皆想在這魏國之地分上一杯羹,魏國情勢轉危,以魏太祖曹評之能,斯以爲,魏國如今所能走的唯一路線,必是合縱連橫之策。”

不待李顯說話,李斯接着道:“楚有蜀牽制,魯國後有齊,燕國後有趙,此六國曆來相互牽制,只需曹評能許得重利,此六國不足慮也,而韓,晉二國曆來又與魏國相交好,斯以爲,以曹評之能必能安住這二國之心,如此,魏國所要面對者唯吳國也。”

以手輕拍了拍地圖上的吳國,李顯繼續道:“然吳之地,世居於江東,中間又隔着個宋國,宋之地雖不過二郡,國小民貧,然宋國之小,卻是五臟俱全,那宋之獻公趙芝更是人中之龍,吳之太祖孫賁,想兵進魏國,亦不可得矣。”

“而大王,居關中之地,離魏又相隔晉,韓二國,此時大王若派一能言善辯之士赴魏,言明其中厲害於魏太祖曹評,並許若願以結盟共守,相信,魏之太祖曹評必欣然同意矣。”

“誠如此,又如何?”看着這一張老舊卻是畫得許多圈圈點點的地圖,又聽得李斯如此這般轉來轉去,卻是險些把李顯給繞暈了。

“如此,借或韓,或晉之道而盟魏,則二國之一當唾手可得矣。然斯以爲,韓之順公陸準比之晉之太祖司馬相如,多有不如矣,此之借道之計,可一而不可再,斯以爲,此計,當應於晉國之上。”

“借或韓或晉之道以盟魏,借道……借道……哈……哈哈,好,好一個借道也。若晉滅則韓,魏亦唾手可得矣。”此時的李顯,終是反映了過來,不由得哈哈大笑不已。

這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假虞伐虢之計,假虞伐虢之計出自於《左傳,僖公五年》,乃是晉國大夫荀息向晉獻公所獻之策,當時虞國與虢國二國當中任何一國,比之晉國的國力上都有所不如,可是這虞國與虢國二國之間卻是世代交好,晉國國力雖強於其中任何一家,可是真要同時吃下這二國卻也是不行的,所以,晉國大夫荀息就向晉獻公出了個主意,讓晉獻公賄賂於虞國重臣,說是借虞國的路,去攻伐虢國。

在受了晉獻公的重禮之後,虞國自然是大開國門,讓晉國大軍開赴入國去,可是,等晉國大軍一路奔入虞國大門後,晉國大軍卻是突然反殺,在虢國還沒反映救援過來之前,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個虞國給滅了,然後晉國收拾整頓一翻,轉身就領着大軍把個虢國也給滅了,通過這借道一事,而讓晉國輕鬆的收穫兩個小國。

如今秦國所處的形勢卻正好與這晉獻公差不多,秦國之國力,比之晉,魏,韓三個小國裡任何一個國家都要來得強大,可是奈不住這三個小國他們一直都是相依相靠着,只要其中一國遭難,其它二國必定派兵來救援。

所以,就算秦國再如何強大,一時半會間,秦國想要吃下晉,韓,魏三國,那也是不可能的。

而如今,這個能輕鬆吃下這三個小國的機會就擺在李顯的面前。

誠如李斯所說,如今魏國是四面楚歌之時,正是最需要結盟幫助的時候,而李顯的大秦國,是離得魏國最遠,是最不可能威脅到魏國的一個國家,因爲在魏與秦之間,還隔着個晉,韓二國。

如此情形之下,若有善辯之士去往魏國言明其中厲害,並提出願出兵協助於魏,相信,魏國是很樂意接受於秦國的結盟的。

而要派兵過去,這其中自然是要經過晉國,或者是韓國的道路。

以魏與晉,韓二國的關係,秦國想要借這二國中的一國而過去,自然是沒有問題的。

至時,只要等到秦之大軍深入到晉國或者是韓國的國中腹地之後,再來個鐵樹開花,在魏,韓,晉三國中其它二國還沒有反映過來之前,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而快速的滅掉其中一國。

如此,在魏國本身在受着蝗災不能派兵救援的情況之下,晉,韓二國當中,只要滅掉一國,另一國則跟着必滅,如此,晉,韓二國之國土,必可歸於秦之版圖矣。

“汝可願爲秦之侍郎,常侍於正德殿前。”看着此刻,那意氣風發的李斯,雖仍然是那般醜慘無力,然李顯亦是不會於計較許多,他不是那聞名於世的唐太宗皇帝,選個官兒還得看你長得怎麼樣。

顯然李顯不會如此,只要你確實有才,就算你是個死亡,李顯也照樣能重用之。

而諫議侍郎之職,雖然只能算是個從五品的小官,連一般性的郡長史都不如,然而,這個諫議侍郎之職,卻是給個三品大員,一般人也不會見得願意換。

所謂的諫議侍郎,那就是天家身後的智囊團,是天子的手眼,專門負責爲天家出謀劃策的,屬於天家的絕對心腹,如此近臣,只待熬出個頭來,絕對是個一二品的大員,那是怎麼也跑不掉的。可見得這侍郎之職的重要性。

“臣李斯謝大王厚恩。”邊上,李斯一揖到地,一臉鄭重地謝恩。

~~~~~~~~~~~~~~~~~~~~~~~~~~~~~~~~~~~~~~哈哈,大夥沒猜到了吧,是假途伐虢計哦……話說兵家三十六計,咱要一個個的把他給全用上來,嘿嘿,求收藏啊收藏!!!!到現在纔剛破三位數收藏啊……急眼了

第八十四回 李顯的狠第九十三回 年宴三敬第七十五回 三更四鼓擾陰平第二回 國之大喪第四十回 苦果第五回 吾有馬步軍三十萬,何懼他五國第七十五回 汝枉爲漢人矣第四十六回 鋒火遍韓城第九回 李顯的憤怒與無奈第七十六回 草原神鷹的隕落第四十七回 金明的逆襲第十八回 想要掙錢,官商合營纔是王道第二十三回 秦王詐城門,守株待兔擒段淳第二十四回 勢如破竹,排山倒海破晉軍第六十七回 論第一回 推行頒佈三省六部制第十七回 自創的變法序錄第五十七回 狂潮(補更)第五十回 少壯之爭第六十九回 呂氏不韋第四十九回 鎮威鏢局第四十三回 金明論秦王第九回 不成功,便成仁第三十九回 魏之謀乎?第一三一回 點鼓傳書第九回 李顯的憤怒與無奈第四十九回 鎮威鏢局第一三零回 驚世之言第五十三回 野戰第五十六回 勝利後的哀傷(補二更)第八十九回 李顯妙計詐廉頗第八十六回 因爲他是武穆王第九十五回 一力降十慧第二十二回 秦王一日破雄城,驚四方第五十二回 老人第七十六回 草原神鷹的隕落第二十五回 平秦地,凱旋而歸咸陽城第七十四回 孤龍麾所立之處,即爲秦土第十二回 借勢迫敵第十回 想當然的招賢納士第三十九回 魏之謀乎?第一二二回 密招之意外第七回 生死與共,榮辱相依第八十五回 孺慕之情第五十六回 吞韓城第三十五回 驍騎營之制第一一三回 李牧說秦人第九回 不成功,便成仁第三十七回 安州黃泰第六十九回 屠狗者第二十六回 立蒙學以徵天下之士第十七回 自創的變法序錄第三十四回 驍騎營的怒吼第二十四回 拜將第七十五回 汝枉爲漢人矣第一二一回 白公劍舞,意在桑槡第四回 何人敢與我一戰?第二十六回 民爲重,君爲輕第六十二回 三羊換奚第十一回 一片枯葉的故事第一一二回 計盟第二十九回 臣擇君,君亦擇臣第六回 能者上制第五十八回 再敗第三十一回 毒士的毒舌第三十三回 基石第四十七回 金明的逆襲第二十四回 拜將第四回 情何以堪(求收藏)第十二回 烏恆之痛第一零八回 千金換龍熬第一零八回 千金換龍熬第六十八回 天下何女可爲秦王后第七十回 荊苛刺秦王第三十五回 驍騎營之制第一零四回 開挖玄武湖第三十六回 擂第五十二回 老人第二十九回 董家,讓他有多遠就滾多遠第五十六回 吞韓城第二十六回 民爲重,君爲輕第二回 議西征上架感言第七十一回 蕭子離夜謀陰平關第一回 事急從權第六十二回 三羊換奚第五十一回 三鼓而下成皋城第三十三回 晉之鴻門宴第七十一回 蕭子離夜謀陰平關第七十四回 孤龍麾所立之處,即爲秦土第五十九回 三律第八回 甕中擒完顏第七十回 荊苛刺秦王求酒名啦!!急急急!!!第七十七回 一關一驚滅蜀軍第二十六回 立蒙學以徵天下之士第二十八回 董家二號人物第八十四回 老將血第五十六回 勝利後的哀傷(補二更)第六十三回 凱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