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經濟、金融戰爭

推進新政的關鍵其實是統一財政,沒有集中管理的財政,清政府要想發展新式教育、建設新式武裝和推進憲政的努力便缺乏現實的財力支持。

但金本位遭到了地方督撫的強烈反對,隨後中央與地方又在“廢兩改元”,還是採用以兩爲計價單位的銀幣這兩個方案之間爭論不休。

以張之洞和袁世凱爲首的各省督撫傾向於前者,而度支部(原戶部)則支持使用國際上銀本位國家通行的銀元。張之洞的主要理由是全國上下仍然以兩爲單位進行納稅,改用銀元會造成擾民,而且可能無法與現已流通的外國銀元進行競爭。

1905年,清政府決定暫時以銀兩作爲標準硬幣,並在天津開設造幣總廠和四個分廠行使“壟斷”鑄幣權。然而由於缺乏回收之前市場上流通的各種銀幣的行政能力及財政資源,銀元的發行不僅沒能帶來一個統一的貨幣,反而等於在原有的貨幣叢林中植入了一棵新樹,這意味着貨幣亂象更加劇了。

此外,雖然各省鑄幣廠不再鑄造銀幣,但銅幣的私鑄仍在繼續。這造成了新的銅賤危機,而由於使用銅錢的主要是底層民衆,所以與銅有關的通貨膨脹給他們的生活也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最後一個亂源來自地方官私銀行和錢莊濫發的紙幣。爲了遏制濫發紙幣的情形,清政府於一九零五年成立了戶部銀行,以發行有高度信譽的鈔票。然而,類似銀元式的困局再度出現。只有一千萬資金的戶部銀行沒有能力回收數億已經在市場上流通的紙幣,舊的紙幣依然流通,新發行的鈔票不過是加劇了混亂而已。

混亂是弊端,可也是機會。身爲合資銀行的董事。陳文強雖然沒把銀行看成是自己的,但卻倚其爲後盾,也希望日後能爲革命軍提供財政支持,爲新政府提供財政幫助。

而到現在爲止,合資銀行的資本越來越雄厚,股東不僅有國內的。還有南洋的,又有德國資本的附股,令人刮目相看。且業務發展也非常迅猛,營業網點已建立起幾十個,發行的鈔票不僅在上海、寧波、溫州、舟山等沿海、沿江城市廣爲流通,更因爲陳文強的努力拓展,在湘鄂粵滇等省也逐漸受到民衆的信任和歡迎。

不要求在全國廣泛流通,但在南方,合資銀行的“興華”鈔票還是具有驅逐其他貨幣的實力和可能的。這個其他貨幣。自然指的是地方官私銀行和錢莊濫發的紙幣,也包括清廷戶部銀行。

儘管有格雷欣法則,也就是劣幣驅逐良幣;但同樣也有反格雷欣法則,也就是人們通常樂意接受走勢堅挺、含金量較高的貨幣,即“良幣”,而不願意接受走勢疲軟的“劣幣”。而且,回顧世界貨幣歷史,能夠充當國際貨幣的基本都是成色好、信譽好的貨幣。並非劣幣驅逐良幣。

所以,合資銀行資本雄厚。經營規範嚴格,又與德華銀行達成互助協議,所發行的鈔票被人們認可,並不出乎意料。換句話說,“興華”鈔票就是良幣,是人們喜歡持有。並能安心持有的貨幣。

藉助於合資銀行衆股東和上海總商會的影響,以及總商會成員的各種社會關係,合資銀行越來越成爲其他各地商家和百姓儲蓄存款、規避風險的選擇,“興華”鈔票也因此而越來越成爲普遍的各種交易的結算貨幣。

陳文強與合資銀行的董事們,以及聘請的專業顧問屢次商議過這件事情。再加一把勁。是的,只要再加一把勁,合資銀行確立在南方的老大地位應該是可以預期的樂觀。

再看與會的憲政會成員,不是有名望的,就是有資產的;不是實業家,就是工商巨頭,殷富士紳。且幾乎是分佈於全國各地,有他們的支持和幫助,這個大計劃實現起來便是事半功倍。

當然,這種事情是不方便在慶祝酒會上商談的。當天晚上,憲政會的一班高層便被陳文強請到了一處,其中還有合資銀行的幾位首腦和顧問。

“當一個政府依賴銀行家的金錢時,他們(銀行家)而不是政府的領導人掌握着局勢,因爲給錢的手始終高於拿錢的手……羅斯切爾德家族在滑鐵盧戰役中一舉奪得倫敦金融城的主導權,從而掌握了英國的經濟命脈……通過操縱公債市場,羅斯切爾德家族使路易十八丟下了高傲的頭……哈布斯堡高大的圍牆終於被所羅門越過了,成爲奧地利金融和經濟的主宰者……德國,意大利……神聖的君權終於被神聖的金權所取代……”

諾依曼依然是滔滔不絕,熱情洋溢,終於引經據典地講述完貨幣及發行的重要性後,棕色的眼睛熠熠放光,直視着陳文強。

陳文強翻了翻眼睛,不理這個傢伙,而是轉頭對憲政會的高層人物說起話來,“經濟實力,足以令朝廷不敢忽視的經濟實力,我想是比較容易做到的。因爲不是直接涉及政治、軍事,朝廷是不大會注意,並提前予以打壓的。而且,相對統一的貨幣,也會對全國性市場的發展提供很大的助力。”

“文強——”張老狀元應該是沒完全聽明白這個猶太人所說的重點,略帶迷惑地詢問道:“我們,嗯,這個,應該說是與你有交情的,都挺支持合資銀行的。還有很多的華商和民衆,也比較信任這個中國人辦的銀行。存款啦,商業往來啦,都是儘量用‘華興’鈔票。”

“是啊!”湯化龍也點頭稱是,“華興鈔票在湖北也是比較受歡迎的,雖然是官府在提倡,可湖北憲友會的同仁也是頗爲助力的。”

“當然,諸位,以及原來憲友會的同仁,文強都是足感盛情,非常感激的。”陳文強笑着抱拳一圈致謝,接着說道:“現在呢。憲政會成立,可謂是今非昔比,勢力大張。所以,文強腆顏還要請諸位多多幫忙。說白了,就是想通過憲政會,使興華鈔票流通得更廣。使用得更多。而合資銀行呢,這幾位董事可都是咱們憲政會的會員,是斷然不會讓同志們吃虧的。”

虞洽卿點了點頭,開口說道:“投資入股、儲蓄存款、交易結算、融資信貸,只要本會的會員都儘量通過本行辦理,並儘量持有、使用興華鈔票,便是對本行最大的幫助。本行呢,將繼續嚴格規範地運作,全力保持幣值的穩定和堅挺。並對本會會員要辦的銀行業務給予方便和優惠。當然,合資銀行也願意爲本會的發展壯大提供一定的財政支持。”

“也就是說,本會與合資銀行將是互利雙贏。”陳文強斟酌着字眼,緩緩說道:“憲政會壯大了,合資銀行也發展了;合資銀行實力雄厚了,自然也是咱們憲政會的經濟實力增加了。”

“文強的意思,我似乎是明白了。”庶務長雷奮試探着說道:“合資銀行呢,也是支持立憲的。就算不是憲政會的銀行,可也是立憲派的力量。憲政會諸位同志的產業和資金。再加上不斷髮展的合資銀行,這經濟實力就可能使朝廷更加重視,使本會能更好、更快地推動憲政。”

“沒錯,正是如此。”陳文強衝着雷奮伸了伸大拇指,讚道:“比我強多了,道理講得簡顯明白。還十分透徹。”

“這樣就清楚了。”張謇點着頭,笑道:“合資銀行資本雄厚,貨幣堅挺,又是國人辦的銀行,就是文強你不說。大家也會支持的。當然,如果發動本會,應該更加有力。這事呢,我覺得可以,你們怎麼看?”

“我贊成。”

“我也同意,幫咱們憲政會同仁,應該的。”

………

私交是私交,總不會範圍太大。發動憲政會就不同了,每人都有朋友,一下子就把覆蓋面兒不知道擴大了多少。

合資銀行因爲一下子能得到幾乎全國範圍內的實業家、商人、士紳的支持而振奮,憲政會也覺得拉上合資銀行作後盾,實力大爲增長。這樣,一個雙贏的合作協議便達成了,兩方都感滿意。

作爲此次大會的最大讚助者,合資銀行覺得物超所值,所得大大超過所出。協議達成,虞洽卿代表合資銀行又慷慨出資,支助憲政會在上海的憲政研究會擴大規模——一個爲憲政會會員補習憲政知識的學校。

賓主盡觀而散,陳文強送走憲政會諸位首腦,又返回與銀行衆高層進行了一番商議,纔算是結束了這一天的事務。

“金融帝國?你想成爲中國的羅斯切爾德?”諾依曼藉故留了下來,眼睛熱情地直視陳文強,“怎麼樣,剛纔的那番講述很有蠱惑力,也很令人激動振奮吧?”

“老實說,有些過了。”陳文強略顯疲憊,轉動着手裡的茶杯,“我都擔心你把他們嚇着。”

“我覺得恰到好處。”諾依曼搓搓手,眼睛放着光,“生意,生意,我正在撮合一樁買賣。當然,他們不喜歡我,但我要價最低。”

“你特意留下來,不會是要用這種小事來打擾我休息吧?”陳文強打了個呵欠,?這幾天他確實有些累了。

“是的,你如今是中國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我當然有重要的事情要和你商量。”諾依曼哈哈大笑,又習慣性地拉住陳文強的胳膊,“你一定會感興趣的。”

“你錯了。”陳文強輕輕搖頭,拍了拍諾依曼,也使自己的胳膊從他手中不露聲色地掙脫開,“別以爲只有你們猶太人知道金融的力量,我不是崇尚,而是利用這種力量。所以,你要清楚這一點,也會明白我可是有原則的。即便是貌似慷慨無私的資助,我也會很謹慎。”

諾依曼認真地盯着陳文強的眼睛,似乎沉思了一會兒,說道:“我可能理解你的擔心,你的知識面很廣,做事的謹慎態度也令人驚訝。但在中國,在上海,你幹什麼都行,只要你做得隱蔽。”

“爲什麼要隱蔽呢?”陳文強似笑非笑地說道:“特別是這種政治資助,我說得沒錯吧,所要謀求的利益早晚是要暴露的。猶太人財團,資本實力太雄厚了,手段也太高明,我有幾分凜懼之心,難道不對嗎?”

“如同引進德資一樣,商借商還,並且沒有附加或秘密協議?”諾依曼並不需要陳文強回答,自顧自地說道:“這樣如何呢?你的事業,很龐大,也很有風險。而明知這些,還要資助你,這本身就證明了誠意。”

“共濟會,猶太復國運動,我不知道以後會有如何的回報,也不知道以後他們會要我如何回報。”陳文強挑了挑眉毛,沉吟着說道:“如果只是正常的投資,我當然沒有拒絕的藉口,也很需要資金的幫助。但我想——”

“想那麼多幹什麼?”諾依曼驚異的神情一閃而過,又變得快活起來,抓住陳文強的胳膊,似乎要把他拉走似的,“我早知道你會答應的。而且,光有銀行還不夠,還要有證券交易所,你以前有過的想法,現在可以付諸實施了。”

早在1882年,中國第一家股票公司——上海平準股票公司宣告成立。在此之前,大清國的股份制企業剛剛冒頭,前景看好。其中,官督商辦的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起到了示範作用。

這兩家股份公司獲利甚厚,激發了人們的投機狂熱,以後一有新公司出來,都有千百人爭購股票。往裡投錢吧!只要投進去,就能生出更多的錢來了!

這個似乎不合常理的說法,就是眼前的事實,無數老百姓怎能不信?這股大衆投資熱,也深刻影響到錢莊的業務,各錢莊無不捲入其中。

誰也沒想到,就在這“衆手澆開幸福花”的大好時刻,一場金融風暴卷地而起。

投資過熱——股票跌價——公司破產。幾十家商號倒閉,幾十家錢莊停業清理,上海平準股票公司也在風潮中煙消雲散。

第18章 候選,華人的稱呼第129章 身處其境的改變,籌款競爭第81章 秘密會議第199章 陳袁會第57章 辣手摧磨第97章 同性*愛,抵美風潮第218章 誘惑,朱爾典的困難第235章 改組政黨,籌邊第228章 和談策略的調整第245章 忽悠第47章 利劍閃電第36章 禮物,不知所措第149章 長遠結交,舞會?第85章 熟人再遇第164章 越南基地,考察歸國第70章 雙花洪棍第207章 大戰第184章 不可留,倒逼清廷第259章 計議不定第223章 退位第259章 戰端開第79章 點評《革命軍》第205章 清廷應對,排兵佈陣第222章 最後一擊第22章 青幫會集第153章 領先的革命,買古玩第5章 刮目相看第262章 澳葡驚慌第68章 同樣的迷惘者第161章 不撈好處誰幹哪?第23章 破紅袖閣第145章 低估,再加條件第207章 憲政會第78章 拒法拒俄第282章 提前準備的中日戰事第174章 感同身受的龍濟光第216章 北辰歸來,同盟會決議第118章 競爭,避實擊虛第231章 風風火火來改革第15章 煽風點火第244章 革命光復區的招商引資第194章 建設與革命,籌錢第245章 忽悠第73章 佈局,人販第156章 拉打結合第51章 無題第222章 最後一擊第118章 競爭,避實擊虛第157章 殺伐果決,栽贓陷害第89章 少年,去東京戰鬥吧!第165章 國內社會的感觸,起事佈置第76章 商團的前景第61章 任務第259章 戰端開第72章 準備第79章 朋友?第128章 天馬行空的聯繫,入門難第24章 制服金三爺第65章 海上第77章 商團的聯合與擴展第261章 強硬背後第101章 馬上見分曉第107章 競賽選拔,弟兄第160章 起事推後,初識黎元洪第197章 猛烈展開,北上會袁第7章 暴力和事佬第47章 利劍閃電第14章 衝突起第71章 互動,造勢第23章 破紅袖閣第16章 廣東路濟羅生第123章 大革命家,刺殺,伏擊第217章 最後的全力支撐第73章 佈局,人販第219章 撒手不管,討價還價第27章 身跨青紅第235章 改組政黨,籌邊第64章 生日邀約第41章 親熱第37章 悠閒,幫派無處不在第129章 身處其境的改變,籌款競爭第169章 革命領袖的選擇,反攻在即第244章 革命光復區的招商引資第259章 戰端開第255章 凝聚,打壓第232章 剿匪清鄉,新督似不滿第37章 悠閒,幫派無處不在第54章 攤牌第56章 急切,原則第50章 建廠立基,醜惡近在身邊第146章 遇舊識,痛飲?第8章 遭罪,青樓第55章 攤牌(二)第204章 獨立,獨立……第85章 黑吃黑的可能第91章 官屠接見,投其所好第109章 攀丹羣雄聚第273章 訪德第17章 觸痛,招聘第137章 正當防衛,雷厲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