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復興會會議

在當時的社會中,西人瞧不起中國人,中國人對西人、西物也是排斥的。△↗,順帶着,混血兒便成了最可憐的一羣人,處在夾縫中,備受歧視,被篾稱爲“雜種”。

“那個新藥——”寶隆的手在空中比劃了一下,“就是現在正研製的,估計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成功?”

按照合作分工,法蘭克福實驗室負責異煙酸,強卓實驗室負責水合肼,這兩種化合物進行縮合,便是抗結核藥——異煙肼。按照現在的進度,強卓實驗室的工作進展很快,估計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製出水合肼。而法蘭克福實驗室起步晚,還沒有什麼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

陳文強不敢確定,只好比較保守地估計道:“最多一年,興許更快一些。嗯,好消息是注射型的砷凡納明已經有了眉目,幾個月內就能進行臨牀試驗。這個效果更好,稱之爲一針靈也不過分。”

“一針靈。”寶隆伸出一根手指,笑得暢快,“太好了,注射正是西醫所長,病人想治療,就不得不來。希望西醫也能象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過的:所有的真理都經過三個階段。首先,爲人諷刺;其次,爲人強烈反對;最後,被人當作事實接受。”

“說得很有道理。”陳文強若有所思,贊同地連連點頭,“不錯,不錯,我記住這話了。”

……

以陳文強編寫的文稿爲框架,中華革命復興會的第一次會議在法租界的一處樓房內召開了。雖然不敢說是真理,但陳文強的主要理論,還是在經歷着類似真理的三個階段——質疑,反對,接受。

陳文強坐在房間內,通過一套簡單的傳音系統,聽着隔壁人們的爭執、辯論,不時把自己寫的紙條交給趙大義,由趙大義送至會場,交給蔡元培和楊篤生。

蔡元培、楊篤生、章士釗、鍾憲鬯、俞子夷、易本羲、張繼、王小徐、孫毓筠、俞大純、萬福華、陳自新、李茂楨、吳春陽,再加上幕後的陳文強,第一次大會共有十四人蔘加。

而能來參加會議,事先便已經被蔡元培等人爭取說服過,在大的問題上雖然有保留意見的,卻也能保證遵守執行。只是在一些小問題、新問題上,分歧和爭論在所難免。

“旗幟必須要有,發動起義時高舉衝殺,方能使人皆知我會威名。”

“發動會黨實爲成功捷徑,只要能購買到足夠槍彈,明年上半年便可舉旗反清。”

“暗殺團雖爲本會下轄,但成立至今,迄無一滿人服誅。聞滿酋鐵良即將南下巡查,可殺之祭旗,以壯聲勢。”

“上海總部,東京、南洋支部,這是要先期建立的,然後再在國內其他省份建立支部。”

“當務之急是選出幾個主要的代理領導,使本會能夠先運行起來,一年之後再召開全體大會正式確定。”

…………

顯然,復興會雖然成立了,但衆人從暗殺團這個目標狹窄的團體一下子便有了更宏大、長遠的目標,有了更多的工作,都有些不適應。等到爭執辯論了一陣子,先是宣誓入會,再選舉出領導團體後,會議纔有了正式的模樣。

復興會的臨時領導班子就此誕生了,代理總理蔡元培;執行部庶務孫威(陳文強化名);執行部下又有會計科、內務部、宣傳部、暗殺部、發展部等。宣傳部部長章士釗;暗殺部由庶務孫威直接負責,部長萬福華;發展部部長俞大純,副部長李茂楨;東京支部執行庶務楊篤生,宣傳部部長鄒容……

雖然不是很完善,但領導班子建立起來,便可以有條不紊地開始佈置工作,向前邁進了。接下來的兩天時間裡,會議繼續進行。在討論和分析了現階段國內、國際的形勢後,終於確定了近階段的《革命方略》。

“東京支部除要改《二十世紀之中國》爲復興會機關刊物,在留學生中廣泛宣傳外,主要任務是在東京發展並掌握士官學校畢業的留學生,使之心向革命,回國後積極向新軍滲透……”

“國內各支部需要儘快建立並尋找合適據點,然後將主要精力放在發展新軍上,選擇性的聯絡會黨武裝,並進行改造,改造的基本內容是從思想上和組織上把一部分會黨置於復興會的領導下,設法把會黨的鬥爭,納入到革命運動的範圍中來………

“宣傳鼓動,啓迪民智,要派出相當一部分會員奔赴基層,辦各種學校、補習所,力爭將革命思想傳播到社會底層……”

“南洋支部建立後,要大力聯絡華僑,並在南洋各地建立分會,宣傳革命。同時要組織發動起心向革命的華僑青年,以強身健體爲號召,秘密進行軍事訓練……”

“發展並挑選忠誠、可靠之堅忍會員,鼓勵或協助其買官、捐官,靜待大變,也使革命工作在某一縣或某一地有更爲寬鬆的環境……”

“上海總部負責協調處理各支部關係,積極在國內發展拓展,並在經濟等方面爲各支部提供儘可能的幫助。同時,各支部可適當進行經營,以減少經濟上對總部的依賴……”

“暗殺滿清官吏先進入計劃和準備,當首選保守、陳腐或窮兇極惡之滿人官僚;思想開明、作風洋派的滿清官吏,留之對復興會之經營確有好處,暫時不予考慮……”

“復興會會旗暫定爲鐵血旗,由紅底、黑五角星和五顆黃圓星組成。紅底、黑五角星寓意‘鐵血精神’,意爲革命必須以熱血推翻、振興中華;五顆圓星意爲五族共和,即合漢、滿、蒙、回、藏諸地方爲一國,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爲一人,是曰民族之統一……”

事實上,會議上通過的決議並不是所有人都贊成,不少都是激辯後的妥協產物。比如暗殺滿清官吏,俞大純和李茂楨等便反對不分青紅皁白,而提議有選擇地進行。

這與兩人的出身很有關係,俞大純出身高貴,其父俞明震是曾國藩的孫婿,亦是晚清名吏,在蘇報案中恂情放過了章士釗等人;李茂楨呢,與章士釗交好,乃是兩江總督李興銳的長孫,李興銳已年逾古稀,以其一貫開明作風曾在江西、福建推行新政,成果斐然。

第7章 暴力和事佬第27章 身跨青紅第85章 黑吃黑的可能第1章 奮鬥的意義第293章 狼羣戰術,反攻第140章 巧舌如簧,遊說第268章 收手,談判第49章 茶樓比試第218章 都是二號人物第99章 刮目相看的“一盤散沙”第198章 兵貴神速,不戰而勝第6章 新藥,說和第58章 安排託付第72章 南洋,軍火第135章 商談,忽悠第50章 建廠立基,醜惡近在身邊第91章 官屠接見,投其所好第250章 總統入京,國會多數第115章 冰冷現實,感觸第206章 你拿我沒轍,軍火販子第111章 立威,將計就計第90章 無間道設想第295章 戰爭暫時的結束第175章 激勵的目標,在人不在槍第30章 暗殺非正道?第101章 馬上見分曉第268章 重創,英法的態度第82章 各有感慨第147章 教誨,搶別人的成功第182章 海上,領獎,抵德第121章 切身經驗第253章 日美濫觴第260章 詐降?真降!第206章 人心恐慌,大戰難免第68章 謹慎應對,取巧之法第113章 兵匪,伏擊第229章 以戰促和第85章 熟人再遇第226章 狂風暴雨的清鄉第235章 無題第34章 猶太人第39章 新思路第262章 澳葡驚慌第243章 革命根基穩固第189章 亡也忽焉,北洋第五鎮第273章 訪德第28章 壓抑,渲泄第194章 建設與革命,籌錢第264章 挑拔,發動聲勢第102章 一槍第150章 瑣事,歡樂夜第233章 第一輪和談第221章 逼宮,中英會談第91章 官屠接見,投其所好第171章 法越衝突第40章 打響聲名,談妥生意第271章 自強,抵英第16章 廣東路濟羅生第175章 激勵的目標,在人不在槍第178章 將以有爲?當頭棒喝第25章 勒索投資,強買強賣第152章 先機,北辰的設想第82章 革命指南,以人試藥?第164章 越南基地,考察歸國第26章 只要一個第213章 編練新軍,再謀官職第27章 身跨青紅第73章 佈局,人販第92章 天涯海角第290章 陰你一把,戰爭爆發第210章 手段多樣,海外華僑第251章 招商引資,軍人責任第265章 朱爾典的分析第34章 轉變,查理宋求助第257章 政黨轉型,挑釁的想法第82章 革命指南,以人試藥?第27章 身跨青紅第231章 東北局勢第275章 中德會談二第15章 煽風點火第168章 長期方略,爆發第263章 洞悉其虛第151章 大家來跳舞,新藥第80章 徐錫麟的見聞第139章 行難,綜合考慮第45章 革命起航第236章 重擊,敗得不冤第183章 開闢滇南,首個突破第212章 軍心之勝,暗殺影響第222章 最後一擊第20章 紅頭阿三,阿貓跟蹤第183章 底線?第106章 連鎖計劃第83章 人生轉折,操練第109章 攀丹羣雄聚第216章 北辰歸來,同盟會決議第225章 不和諧的聲音,陳袁再會第73章 南洋之行的收穫第178章 主場設想,地方自保第221章 逼宮,中英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