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

現代社會已經進入了“心時代”,這是一個重視情感和精神享受的時代。事實證明,一切外在的約束都不一定會起到積極的效果,究竟什麼才能成爲激發員工的內動力呢?感恩!

感恩是由內而外的主動表達,它能幫人們在遭遇壓力和挫折時,堅守積極的心態,樂觀地看問題,更負責地投入工作。因此,感恩能激發負責精神。抱有感恩之心的人,不會找藉口來搪塞自己的工作,他們會認爲負責工作是一種幸福。

有位傳奇的“推銷英雄”比爾·波特,他只是美國成千上萬推銷員中的一員。與其他人相同的是,他只是在做普通的工作。與其他人不同的是,比爾出生時,大夫不慎用鑷子夾碎了他大腦的一部分,他長大後,人們都認爲他的神志會有嚴重的缺陷和障礙,州福利機關將他定爲“不適於僱用的人”,專家也認爲他不適合去工作。

比爾去應聘工作時,幾乎每家公司都拒絕了他。但比爾沒有放棄,最後懷特金斯公司接納了他,讓他去波特蘭、奧根地區開展業務。雖然條件很艱苦,但畢竟自己被接納了,比爾立即答應了。

第一次上門推銷時,比爾猶豫了四次才鼓起勇氣按響門鈴,可這家人並沒有買他的商品,第二家、第三家也如此……但他並沒有放棄,比爾認爲既然公司僱傭了他,那麼,他就要對公司負責,這種責任意識推動他不斷去完成難以完成的任務。同時,比爾以對事業的必勝信心作爲精神支柱,即使顧客對產品毫無興趣,甚至嘲笑他,他也不沮喪。最終,他不僅僅取得了成績,而且成績由小到大,節節攀升。

比爾每天花在工作和路上的時間共14個小時,等他晚上回到家時,已經筋疲力盡了,他的關節痛、偏頭痛也經常折磨着他。每隔幾周,他都要找印一份顧客訂貨清單,可他只有一隻手是管用的,在別人看來非常簡單的工作,他卻要花去10個小時。

由於心中對顧客、對工作、對事業、對自己的必勝信心支撐着他,他什麼苦都能承受。他負責的地區越來越多的門被他敲開,且都樂意購買他的商品,業績自然也不斷攀升。在他工作了24年時,他已經成爲銷售技巧最好的推銷員。

1996年夏天,懷特金斯公司在全美建立了連鎖機構,比爾再也沒必要上門推銷了,但比爾卻成了懷特金斯公司的特殊“產品”。他是公司有史以來最優秀的推銷員、最成功的推銷員,公司向人們宣傳波特的事蹟,塑造比爾的形象,這些都彰顯了公司的實力,公司還把公司有史以來第一份最高榮譽傑出貢獻獎頒給了比爾。

比爾·波特能夠成爲“推銷英雄”,在於他感恩自己的工作機會,並用積極的負責態度投入工作中。他對公司和工作的熱愛,他的工作激情,彌補了他自身的生理缺陷造成的不足,讓他成爲最優秀的推銷員。比爾的故事說明了只有感恩和負責才能讓能力最大限度地得到發揮。

只有當我們熱愛、感激我們所做的工作時,才能夠讓自己每天對工作認真負責、全力以赴,從而獲得更大的成功。

李思林大學畢業之後在一家保險公司做業務代表。這是一項很讓人頭痛的工作,因爲很多人都對保險業務員敬而遠之,所以,李思林的工作開展起來很困難。

辦公室的其他業務員整天對自己的這份工作抱怨不停:“如果我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我肯定不會在這裡待下去。”“那些投保的人,太可惡了,整天覺得自己上當了。”當然,這些人只能拿到最基本的薪水。

唯有李思林和他們不一樣。儘管李思林對現狀也不是很滿意,薪水不高,地位不高,但是李思林仍然感恩自己的工作,因爲他知道,與其說是放棄工作,不如說是在放棄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沒人強迫你放棄自己,除非你主動爲之。因爲李思林還相信,努力是沒有錯誤的,努力還會讓平凡單調的生活富有樂趣。

於是,李思林主動去尋找客戶源。他熟記公司的各項業務情況,以及同類公司的業務,對比自己公司和其他同類公司的不同,讓客戶自己去選擇。雖然一些人很希望多瞭解一些保險方面的常識,但是他們對保險業務員的反感使他們在這方面的知識很欠缺。李思林知道這些情況之後,主動在社區裡辦起“保險小常識”講座,免費講解。

人們對保險有了更多的瞭解,也對李思林有了好印象。這時,李思林再向這些人推銷保險業務,大家沒有反感,而是樂於接受。李思林的工作業績突飛猛進,當然薪水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李思林的成功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感恩激發負責精神,對自己的工作負責,這也是爲什麼李思林能獲得成功,而其他人卻碌碌無爲的原因。

感恩是負責工作的動力源泉,感恩自己的工作,你就會發現,不知不覺中你正是在負責工作,而此時的你要比往常出色很多倍,會在平凡單調的工作中發現很多的樂趣,最重要的是自信心還會得到提升,因爲會做得越來越好。

無論是什麼工作,我們都可以保持着感恩的心態去做,因爲感恩激發你工作中的負責精神。當你嘗試着對自己的工作負責的時候,你的生活會因此改變很多,你的工作也會出現一個嶄新的局面。嘗試着對自己的工作負責,這是一種工作態度的改變,這種改變會讓你重新發現生活的樂趣、工作的美妙。

勇於承擔責任,感恩的人不會忘了自己的使命

蜜蜂的天職是採花造蜜,貓的天職是抓捕老鼠,蜘蛛的天職是張網捕蟲,造物主對每個物種都有職責上的安排。人,作爲萬物的靈長、天地的精英,同樣具有與生俱來的職責。人來到世上,並不是爲了享受,而是爲了完成自己的使命——擔負生命的責任。

每一個人從出生那一天起,就擁有了作爲社會和國家的一員應當擁有的權利,它不需要什麼前提條件。但同時,我們不能忽視的是,權利因爲責任而存在,在上天賦予我們權利的同時,也賦予了我們相應的責任,這也是不需要什麼前提條件的。只有在履行責任的前提下,纔可能充分享受權利,承擔責任是人的天職。

我們生活在一個由責任構建的社會中,親情締造的責任讓我們幸福,友情鏈接的責任讓我們感動,愛情構築的責任讓我們忠誠。其實,任何人都不會忘了自己的使命——勇敢承擔起生命中的責任。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對年輕的父母帶着他們可愛的孩子去遊玩,風景很美麗,他們也非常開心,一切都是美好的。然而他們不知道,災難正在一步一步逼近。

爲了欣賞更美好的風光,他們一家一起坐上觀光的高空纜車。正當他們爲美不勝收的美景而陶醉的時候,忽然纜車從高空墜落。

災難突然降臨下來,沒人認爲還有人會生還,因爲纜車離地面的距離太高了。然而,營救人員卻帶來唯一倖存者,一個兩三歲的小孩。

一位營救人員說:纜車墜落時,是他的父母將他托起,他的父母用自己的身軀阻擋了纜車墜落時致命的撞擊,這一擋真的將死亡擋在身上,孩子因此得救了。

所有在場的人無不爲之肅然,他們不只是感動而且震撼。這就是父母,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仍舊沒忘記保護孩子的責任,在危難的瞬間,用自己的雙肩托起了孩子生命的新起點。

這就是責任,這是對負責的最好闡釋。因此,負責也是一種使命,是人生最根本的義務。負責能讓一個人充滿信念地生活,能讓家庭充滿愛,能讓社會平安、穩健地發展。守住責任,就守住了生命最高的價值,守住了人性的偉大和光輝。

任何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他一定不會忘了自己的使命——勇敢擔負起生命中的每次責任!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要承擔責任,責任是上天賦予的使命。把使命感和責任心融入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事業和人生必將因此而變得更加輝煌和壯闊。

負責是一種重要的人生態度,同時也是一種可貴的職業精神,無論在什麼地方,無論做什麼事情,那些能夠重視責任和使命、堅守自己職責的人,都將贏得別人的尊重。

電影《青春製造》是根據一汽職工王洪軍的真實故事改編的。王洪軍是誰?他是中國一汽大衆汽車有限公司的高級技工,他和車間裡的普通工人沒有什麼兩樣。的確,王洪軍身材不高,貌不驚人,他參加工作10多年,一直在一汽大衆焊裝車間一線工作。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普普通通的工人,卻有令人想不到的一番作爲。

王洪軍畢業於一汽技工學校,1990年畢業後在一汽大衆焊裝車間做鈑金整修工。鈑金整修工作技術含量非常高,最初,公司的鈑金整修主要是由4個德國專家負責,中方員工打下手,遞遞工具,乾點小活。王洪軍一邊打下手,一邊練“手”。他跑圖書館翻閱相關資料,到書店買專業書,自學熱處理、機械製圖、金屬工藝等專業知識,對照書本反覆操練,經過幾個月苦練,終於修好了一臺車。經檢測鋼板厚度、結構尺寸等完全符合標準。王洪軍琢磨自己做工具,先後製作了Z型鉤、T型鉤、打板、多功能拔坑器等整修工具40多種2000多件,滿足了各種車型各類缺陷的修復要求。王洪軍在發明製作工具的同時,着手總結快捷有效的鈑金整修方法,創造出了47項123種非常實用又簡捷的轎車車身鈑金整修方法——“王洪軍轎車快速表面修復法”。

可以說,王洪軍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而這不平凡的貢獻來自於他認真負責的精神。一長串榮譽足以證明他的輝煌:2006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7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8年12月獲第19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的稱號。

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應認真對待,使自己樂在其中,那麼即便是最平凡的工作,也能帶給你成就感。只有踏踏實實地做好現在的工作,提升自己的含金量,將負責精神徹底融入你的工作當中,你才能贏得未來。無論從事什麼行業,只要你盡心盡力去做,最終一定會出類拔萃。

一個人所能取得的成就,完全取決於他對待工作的態度。一個人無論能力高低,崗位大小,只要能夠以一種負責的態度積極地投入自己的工作,就能夠做好自己的工作。相反,如果只是敷衍和應付自己的工作,再拿手的事情他會做得一團糟。

對工作負責,這是自己的使命。如果一個人希望自己一直有傑出的表現,就必須在心中種下責任的種子,讓責任感成爲鞭策、激勵、監督自己的力量。把責任融進偉大的事業,在平凡的崗位上一樣能做出不平凡的事。

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第1章 前言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1章 前言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1章 前言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第1章 前言第1章 前言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1章 前言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1章 前言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1章 前言第1章 前言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第1章 前言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1章 前言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1章 前言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