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

一個有責任心、榮譽心和職業良心的人,即使在沒有社會監督的情況下,也能自覺地履行自身職責,積極熱情地爲完成職責多做分外事。如果離開了良心的支持,沒有內在強烈要求,只是在外在壓力下和紀律約束下,不情願甚至是被迫去履行職責,是很難做好自己工作的。

一名優秀的員工,一定是能夠擔當責任、時刻心存榮譽心和職業良心的員工。他們總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無愧於企業,無愧於他人,更無愧於自己。

沒有卑微的工作,只有不懂感恩的心靈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覺得自己能力不夠強,能成就一番事業的機會和概率微乎其微;有些人抱怨自己的工作得不到他人的重視,或者覺得自己的工作很瑣碎,很微不足道,無法給自己帶來金錢,更無法實現自己所謂的人生價值。

這是因爲他們沒有正確地看待工作的緣故。對於一個飢餓的人來說,如果有人給他哪怕一小片乾麪包,他也會充滿感恩之情,而不會挑剔這麪包不是山珍海味。麪包解決飢餓問題,而工作能解決生存和發展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講,二者並無本質區別。古羅馬斯多葛派哲學家們曾經說過:沒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態度。

曾經有這樣一個經典故事:

兩個年輕人一同尋找工作,一個是英國人,一個是猶太人。

一枚硬幣躺在地上,英國青年看也不看地走了過去,猶太青年卻激動地將它撿起。

英國青年對猶太青年的舉動露出鄙夷之色:一枚硬幣也撿,真沒出息!

猶太青年望着遠去的英國青年心生感慨:讓錢白白地從身邊溜走,真沒出息!

兩個人同時走進一家公司。公司很小,工作很累,工資也低,英國青年不屑一顧地走了,而猶太青年卻高興地留了下來。

幾年後,兩人在街上相遇,猶太青年已成了老闆,而英國青年還在尋找工作。

英國青年對此不可理解,說:“你這麼沒出息的人怎麼能這麼快地‘發’了?”

猶太青年說:“因爲我沒有像你那樣紳士般地從一枚硬幣上邁過去。你連一枚硬幣都不要,怎麼會發大財呢?”

那些看不起自己工作的人,實際上是人生的懦夫。如果一個人輕視他自己的工作,那麼他就會將自己的工作做得一團糟。如果一個人認爲他的工作辛苦、煩悶,那麼他也絕不會做好工作,在這一工作崗位上也無法發揮他內在的特長。其實任何一種工作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否保持一顆感恩的心。

“如果一個人是清潔工,那麼他就應該像米開朗琪羅繪畫、像貝多芬譜曲、像莎士比亞寫詩那樣,以同樣的心情來清掃街道。他的工作如此出色,以至於天空和大地的居民都會對他注目讚美:‘瞧,這兒有一位偉大的清潔工,他的活兒幹得真漂亮!’”這裡是著名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說過的話。無論你貴爲君主還是身爲平民,都不要看不起自己的工作。如果你認爲自己的勞動是卑賤的,那你就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

某小區有一位年輕帥氣的清潔工,他每天早晨拉着垃圾車經過小區樓下時,都會晃動手上的搖鈴,當樓裡的居民提着垃圾袋走向他時,他總是微笑着,站在垃圾車旁,優雅地做個“請”的姿勢,就像在說“歡迎光臨”。

他總是打扮得很整潔,甚至時髦,乾乾淨淨,像是在做一件很體面、榮耀、驕傲的事。有時,人們會看見他用掃帚對準地上的菸蒂,擺出打高爾夫球的姿勢,一“杆”把菸蒂揮入距離兩三步遠的簸箕內,還一臉微笑……

大家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正值青春年華。原先他在省城一家賓館裡當迎賓先生,後來因爲老父病重,便回老家照顧病人,同時兼職做了一名清潔工。

許多人都被他優雅、自信、有禮的言行所感動,每次倒垃圾時,都不忘說“謝謝”。對此,他很激動。他說他永遠不會看輕自己,但仍然在乎別人的尊重與肯定。

他不僅幫人們帶走了生活垃圾,也淨化了人們日漸蒙塵的內心。

工作好比是在栽種一棵蘋果樹,我們每天爲它剪枝、修葉、澆水,等到了秋天,望着被果實壓彎的枝條,我們在品嚐酸甜的蘋果時,應當去感恩那棵樹,而非去感恩我們的辛勞。因爲是樹給了我們收穫果實的機會,如果沒有了蘋果樹,那麼我們想去澆水也無處可澆了,也不可能去吃到蘋果。

林清玄先生去朋友家做客,朋友說:“今天沒有好茶招待先生了。”林清玄說:“現在喝的這壺茶也很不錯啊。”朋友又說:“假如今天連茶都沒有怎麼辦?”林先生笑笑說:“喝白開水也是一種享受啊。”

好茶與白開水、高雅和平凡的工作是一樣的,都是要先學會滿足再去參悟感恩的。感恩自己的工作,無須像拜佛還願一樣感激流涕,只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哪怕只有一點點,都能使我們受用終生。要明白,我們在工作中的付出只是在回報工作帶給我們的幸福,僅此而已。

每天抽出一點時間,爲自己目前所擁有的一切而感恩,爲自己的工作而感謝上司,真誠地爲身邊的每一個人祝福。感恩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它會增強你的個人魅力,讓你擁有神奇的力量,使你在人羣中出類拔萃。當然,你要做的並不僅僅是感恩,你應該發揮出自己全部的潛能,把工作做得更出色。

履行責任:發自內心的感恩行爲

企業是由每一個人組成的,大家有共同的目標和共同的利益。企業裡的每一個人都負載着企業生死存亡、成敗興衰的責任,因此,無論職位高低都必須具有很強的責任感。然而進一步歸結起來,責任感本質上來自於感恩之心。

在一些企業中,之所以有不少員工沒有盡心盡力工作的精神,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將工作當成一件養家餬口的、不得不從事的差事,談不上什麼榮譽感和使命感。甚至有很多員工認爲,我出力,老闆出錢,等價交換,誰也不欠誰的,誰也不用過分認真。對於能夠參與這份工作,沒有心存感恩,那麼必然衍生不負責任的工作態度,因爲,他始終沒有給自己找到一個認真負責的理由。

心存感恩的人則完全不同,他們把工作看成一種恩典,一種饋贈。因爲接受了恩惠而感恩,所以更加負責任,因爲更加負責任,可以使身邊的人感受因爲他們負責而帶來的成果。他們也投入到“感恩—負責—感恩”這樣的循環中來。如此良性循環,工作中就會充滿愛,從而營造出和諧、美好的氛圍。

這樣的人,往往對於升職加薪不抱太多的奢望和苛求,但是又往往無求自得,成爲職場中真正的勝利者。

李剛是一家大型滑雪娛樂公司的普通修理工,也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做什麼事情都是盡心盡力。這家滑雪娛樂公司是全國首家引進人工造雪機,能在坡地上造雪的大型滑雪娛樂公司。有一天深夜,李剛出去巡夜,看見有一臺造雪機噴出的全是水,而不是雪,知道是造雪機的水量控制開關和水泵水壓開關因爲不協調而出現了這種毛病。他趕忙跑到水泵坑邊,用手電筒一照,發現坑裡的水快漫到了動力電源的開關口,若不趕快行動,將會發生動力電纜短路的問題,這種情況將會給公司帶來重大損失,甚至可能傷到許多人的性命。在這種情況下,他不顧個人安危,跳入水泵坑中,控制住了水泵閥門,防止了水的漫延。又穿着全身是水的衣服,把坑裡的水排盡,重新啓動造雪機開始造雪。當許多同事趕過來幫忙的時候,他已經把問題處理妥當,這時候,他渾身顫抖得走不動路了。老闆聞訊,連夜把他送入了醫院,他纔不至於落下身體上的傷殘。

他的英勇行動,爲公司避免了大量損失,他因此受到了公司的表揚和嘉獎。

事實證明,對於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來說,履行責任只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每一個員工都有義務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這種履行是發自內心的感恩,這種員工才能夠得到企業的信任,才能夠獲得事業上的成功。

有一個學習計算機的年輕人大學畢業後,四處求職,暑假過去了,他依然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眼看身上的錢就要用完了。

有一天,報紙上登出一則招聘啓事,一家新成立的電腦公司需要招聘各種電腦技術人員20名,但需要經過考試。年輕人感覺到機會來了,他在報名後就潛心複習,後來終於在200多名報名者中脫穎而出。

在走上工作崗位後,年輕人才真正認識到自己的知識欠缺太多。公司每晚要留值班人員,家住本市的同事都不願意值班,他就索性搬到單位住,包攬了所有值班任務。每晚9點關門後,他就在辦公室拼命鑽研電腦知識,比讀大學的時候還勤奮十倍,工作兩個月後,他就已經成爲公司的技術骨幹了。

這時,年輕人的生活依然是艱難的,試用期3個月每月只有幾百元的工資,勉強夠吃飯。可是這份工作來之不易,他懂得知足常樂的道理。他努力工作,表現得相當優秀。兩年後,他考取了國際和國內網絡工程師資格證書,成爲一名網絡工程師,得到公司領導的器重和同事們的好評。幾年過去,隨着公司的發展壯大,不到30歲的他就憑藉出色的業績在這家公司擁有了很高的職位,並擁有一定股份,前景看好。當人們問起他的成功經驗時,年輕人謙虛地說:“其實也沒什麼,就是我懂得感恩。我知道這份工作來之不易,於是我每天都用幾分鐘時間,爲自己能有幸擁有眼前的這份工作而感恩,爲自己能進這樣一家公司而感恩。這樣,我便有了前進的動力,再苦再累的活也難不倒我了。”

感恩就意味着責任,沒有責任感的學生是不懂感恩的學生,沒有責任感的老師是不懂感恩的老師,沒有責任感的員工是不懂感恩的員工。學習就要承擔學習的責任,工作就要盡心盡責。感恩讓人的內心萌生責任意識,責任意識讓每一個人表現得更加卓越。

在承擔責任的過程中,員工會把個人的得失看淡,而將精力放在應盡的責任上。責任就像一根繩子,拉着放任的心,歸入正位。沒有責任的人生是最危險的人生,也是最痛苦的人生。人生因責任而充實,因責任而幸福!

因爲我們感恩,所以負責,因爲別人負責,所以我們感恩!

越感恩越負責,感恩激發無限的工作能量

德國古典哲學家費爾巴哈說:“同情心、感恩心、愛心,使你成爲一個人。”可見,感恩是人的基本情感。它滲透在生活的各個方面,拿工作來說,上級體恤下屬,而下屬爲企業發展盡心盡力,就是感恩的一種體現。

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1章 前言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1章 前言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1章 前言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1章 前言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1章 前言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1章 前言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1章 前言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第4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1)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1章 前言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1章 前言第2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1)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1章 前言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第3章 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人生的必修課 (2)第7章 感恩·責任·成長: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6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3)第5章 責任沉澱在感恩之人的靈魂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