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2)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追逐財富,不應以犧牲健康、家庭、幸福爲代價。

有一次,一位大商人乘專機到以色列參加一項商務談判,到達的那天恰好是週六。在美國備受交通堵塞之苦,因而對這裡街上汽車稀少、交通暢通無阻感到很奇怪。他問:“你們首都的車輛這麼少嗎?”

“你們有所不知。”有人解釋道,“我們從每週五晚上開始,一直到星期六的傍晚爲止,是禁菸、禁酒、禁慾的時間,一切雜念皆摒除九霄雲外,一心一意地休息和向神祈禱,人們大都待在家裡,所以街上來往的汽車比平日起碼減少一半。從週六晚上起,纔是我們真正的週末,便是我們盡情享受的時候。”

“你們真懂得休息和享受。”那位商人羨慕地說。

“因爲我們知道只有健康的身體,才能享受快樂的人生。”這人不無得意地說,“健康是商人最大的本錢。要想有健康的身體必須吃好、睡好、玩好。我們猶太人雖然亡國達2000年,長久浪跡天涯,遭人歧視和迫害,但並沒有因此而絕滅,這與我們注重養身之術是分不開的。”

健康不僅是商人最大的本錢,對每一個人而言,都是如此。有一個好身體,纔有精神做事,纔有精力去開創屬於自己的幸福路。

追逐財富,是爲了更好地休息,在成功人士的心中,解放自己的日子,纔是真正的假日。如果一個人在工作之餘還在爲工作煩惱,或者把工作帶回家來做,他是很不幸的,因爲他隱性地犧牲了陪家人和休息的時間。

追逐財富不過是爲了生活得更幸福一些,如果因爲這個賺錢的過程,而把生活的過程給忽略了,那就是很不合算的交易。那些終日忙於賺錢,雖然腰纏萬貫,但卻失去了享受人生的機會的人,是非常可悲的。

財富是爲了享受,知道如何休息,纔會擁有一個豐富的人生。

弱者等待機會,強者創造機會

拿破崙·希爾曾經說過:“自覺自願是一種極爲難得的美德,它能驅使一個人在不被吩咐應該去做什麼事之前,就能主動地去做應該做的事。”他說:“這個世界願對一件事情贈予大獎,包括金錢與榮譽,那就是自覺自願。”一個人成功的原因是自動自發地做事,失敗的原因是被動地接受做事。

戰國時期,一次秦國攻打趙國,把趙國的都城邯鄲圍困起來。在這危急關頭,趙王決定派自己的弟弟平原君趙勝,代替自己到楚國去,請求楚國出兵抗秦,並結成盟約聯合抗秦。

到了楚國,平原君獻上禮物,和楚王商談了一天抗秦之事,楚王還是猶豫不決。

這時,站在臺下的毛遂手按劍柄,快步登上會談的大殿。楚王喝令他退下去。毛遂不但不害怕,反而勇敢地走近楚王,大聲說:“你們楚國是個大國,理應稱霸天下,可是在秦軍面前,你們竟膽小如鼠。想從前,秦軍的兵馬曾攻佔你們的都城,並且燒掉了你們的祖墳。這奇恥大辱,連我們趙國人都感到羞恥,難道大王您忘了嗎?再說,楚國和趙國聯合抗秦,也不只是爲了趙國。我們趙國滅亡了,楚國還能長久嗎?”

毛遂這一番話義正詞嚴,使楚王點頭稱是,於是就簽訂了聯合抗秦的盟約,並出兵解救了趙國。平原君回到趙國後,把毛遂尊爲賓客,並且重用他。

毛遂爲趙國贏取了同盟,也爲自己創造了成功的機會。成功人士和平庸之輩的區別在於,前者凡事都主動;後者凡事都被動。

“沒有機會”永遠是那些失敗者的託辭。當我們嘗試着步入失敗者的羣體中對他們加以訪問時,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會告訴你:他們之所以失敗,是因爲不能得到像別人一樣的機會,沒有人幫助他們,沒有人提拔他們。他們還會對你嘆息:好的地位已經人滿爲患,高級的職位已被他人擠佔,一切好機會都已被他人捷足先登。總之,他們是毫無機會了。但有骨氣的人卻從不會爲他們的工作尋找託辭。他們從不怨天尤人。他們只知道盡自己所能邁步向前。他們更不會等待別人的援助,他們自助;他們不等待機會,而是自己製造機會。

偉大的成就和業績,永遠屬於那些富有奮鬥精神的人們,而不是那些一味等待機會的人們。

不斷學習是成功人士的終身承諾

想在這個社會上贏得一席之地,就必須不斷地學習新知識,必須居安思危,不斷進取,不然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被人淘汰了。

清代咸豐年間有個武官叫張曜,因苦戰有功,被提拔爲河南布政使。他自幼失學,沒有文化,常受朝臣歧視,御使劉毓楠說他“目不識丁”,因此改任他爲總兵。張曜從此立志要好好讀書,使自己能文能武。

張曜想到自己的妻子很有文化,回到家要求妻子教他念書。妻子說:要教是可以的,不過要有一個條件,就是要行拜師之禮,恭恭敬敬地學。張曜滿口應承,馬上穿起朝服,讓妻子坐在孔子牌位前,對她行三拜九叩之禮。

從此以後,凡公餘時間,都由妻子教他讀經史。每當妻子一擺老師的架子,他就躬身肅立聽訓,不敢稍有不敬。與此同時,他還請人刻了一方“目不識丁”的印章,經常佩在身上自警。幾年之後,張曜終於成爲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後來,他在山東做巡撫時,又有人蔘他“目不識丁”。他就上書請皇上面試。面試成績使皇上和許多大臣都大爲驚奇。張曜在山東任上,築河堤,修道路,開廠局,精製造,做了不少利國利民之事。因爲他勤奮好學,死後皇帝諡他爲“勤果”。

張曜好好讀書,勤奮好學,不僅彌補了自己的能力短板,也贏得了他人的尊重。過去如此,當今社會更是需要不斷學習。在知識經濟時代,我們必須改變觀念,依靠知識創造財富。“活到老,學到老”,已成爲這個時代的主旋律。

美國成功學家格蘭特納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你有自己繫鞋帶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的機會!”同樣,如果你有不斷學習的能力,你就有成功的機會。

學習,不但要多還要精,“如果你能專注地製作好一枚針,應該比你製造出粗陋的蒸汽機賺到的錢更多”。對某個領域百分之百地精通,要比對100個領域各精通百分之一強得多。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已經不能侷限於一句口號,而應讓它變成一種習慣。

學不到新知識,就等於失去了社會的生存競爭力。

臨淵羨魚的心動,不如退而結網的行動

一位哲人曾這樣說過:“我們生活在行動中,而不是生活在歲月裡。”要改變你的生活,你就要行動起來,誇誇其談、高談闊論的人是永遠不會成功的。理想可以不要言語的表達,但需要行動來驗證。

古時候,有兩兄弟看到大雁就在眼前,兄弟兩人彎弓欲射,但偏偏這時兩人卻擡起槓來,一個嘀咕着射下來要這樣烹着吃,另一個嚷嚷着射下來要那樣煮着吃,卻忘了放手射箭,大雁就這樣在兩人的爭論不休中飛遠了。

坐而論道的心動,不如舉手射箭的行動。行動可以使看起來困難的複雜的事情變得簡單。行動可以讓遠在天邊的成功變得觸手可及。即使心動的理由有千萬種,卻沒有實現願望的決心,沒有任何去實施的行動,一切也都是鏡花水月。

行動是打開幸福之門的鑰匙,只要自己認爲是可行的,就大膽去做,用行動來證明。每當我們憧憬美好的成功時,每當我們希望自己徜徉於夢想成真的現實之中時,就要提醒自己,成功,不僅要心動,更需要行動。沒有行動,也就沒有夢想之花的綻放,沒有行動,也就沒有成功的甜蜜與滿足。

要成功,光有夢想是不夠的,還必須擁有一定要成功的決心,配合確切的行動,堅持到底,方能成功。只有下定決心,歷經奮鬥,纔有資格摘下成功的甜美果實。很多人喜歡做白日夢,在夢裡逍遙自在。其實人生幾十載,如白駒過隙,經不起等待,要想成就一番霸業,就必須立刻行動起來。無論工作好事生活,需要的不僅僅是起跑,還要一個結果,這纔是對我們自己負責。要知道,100個空想家抵不上一個實幹家!

現實是此岸,夢想是彼岸,中間隔着的湍急河流,需要行動這個架在河上的橋樑。

不捨棄黑夜的溫馨,就得不到朝日的明豔

曾有人寫過這樣一首小詩:

不捨棄鮮花的絢麗,就得不到果實的香甜;

不捨棄黑夜的溫馨,就得不到朝日的明豔。

自然界是這樣,人生也是這樣。在漫漫旅途中,有捨棄“絢麗”和“溫馨”的煩惱,也有獲得“香甜”和“明豔”喜悅,人生就是在捨棄和獲得的交替中得到昇華,從而到達高層次的大境界。

拉斐爾11歲那年,一有機會便去湖心島釣魚。在鱸魚釣獵開禁前的一天傍晚,他和媽媽早早又來釣魚。安好誘餌後,他將漁線一次次甩向湖心,湖水在落日餘暉下泛起一圈圈的漣漪。

忽然釣竿的另一頭沉重起來。他知道一定有大傢伙上鉤,急忙收起漁線。終於,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條竭力掙扎的魚拉出水面。好大的魚啊!它是一條鱸魚。

月光下,魚鰓一吐一納地翕動着。媽媽打亮小電筒看看錶,已是晚上十點——但距允許釣獵鱸魚的時間還差兩個小時。

“你得把它放回去,兒子。”母親說。

“媽媽!”孩子哭了。

“還會有別的魚的。”母親安慰他。

“再沒有這麼大的魚了。”孩子傷感不已。

他環視了四周,已看不到一個魚艇或釣魚的人,但他從母親堅決的臉上知道無可更改。暗夜中,那鱸魚抖動笨大的身軀慢慢遊向湖水深處,漸漸消失了。

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後來拉斐爾成爲紐約市著名的建築師了。他確實沒再釣到那麼大的魚,但他卻爲此終身感謝母親。因爲他通過自己的誠實、勤奮、守法,獵取到生活中的大魚——事業上成績斐然。

拉斐爾的母親,放走了一條魚,也教會了自己的兒子怎樣做人。有一個古老的諺語說:一個人講了一個謊言,就不得不講更多的謊言。就像一個變質

的蘋果一樣,總是先有一個小小的斑點,然後慢慢擴大,最後整個蘋果都爛掉。劉若宰無疑是誠實的,他當時如果說了個謊,很可能那次的狀元就是他了;但是,問題在於如果他那次說了謊,以後他就不得不說更多的謊;正因爲如此,在誠實與狀元這二者之間,他選擇了誠實,這是難能可貴的

該舍就舍,捨棄也是一種智慧。精彩的世界裡充滿着誘惑,要捨棄的事情有時很美麗,捨棄談何容易?社會發展的速度很快,誘惑隨之增多,很多人在誘惑面前停下了自己的腳步,忘記了自己的方向,也只能在漩渦中糾纏不止、平庸一生。

人生在世界上,不如意的事情佔十之,獲得和捨棄的矛盾時刻困擾着我們,明白了捨棄之道和獲得之法,並運用於生活,我們就能從無盡的繁難中解脫出來,在人生的道路上進退自如,豁達大度。有捨棄纔有獲得。

學會捨棄,才能在誘惑面前堅持原則。

第9章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2)第24章 品一杯人情茶,悟一堂捨得課(1)第22章 :簡單生活,只取你所需的(1)第26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1)第26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1)第2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1)第4章 在一拿一放中修行平衡的藝術(1)第13章 得失人生,無欲則剛(2)第28章 擁抱自然,揚本色之美(1)第22章 :簡單生活,只取你所需的(1)第22章 :簡單生活,只取你所需的(1)第10章 人生中最艱難的是選擇(1)第17章 幸福在自己心裡,而不是別人眼裡(2)第28章 擁抱自然,揚本色之美(1)第5章 在一拿一放中修行平衡的藝術(2)第14章 放下是一種智慧(1)第4章 在一拿一放中修行平衡的藝術(1)第7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2)第17章 幸福在自己心裡,而不是別人眼裡(2)第31章 信念,守得雲開見月明(2)第40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2)第15章 放下是一種智慧(2)第3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2)第23章 :簡單生活,只取你所需的(2)第39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1)第4章 在一拿一放中修行平衡的藝術(1)第36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3)第20章 取捨,在決定寬容的那一刻被詮釋(1)第9章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2)第14章 放下是一種智慧(1)第35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2)第40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2)第37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1)第36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3)第7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2)第29章 擁抱自然,揚本色之美(2)第31章 信念,守得雲開見月明(2)第26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1)第27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2)第37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1)第38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2)第7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2)第8章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1)第9章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2)第41章 好好地,愛生命,愛自己(1)第1章 前言:選擇與放下的相對論第26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1)第28章 擁抱自然,揚本色之美(1)第14章 放下是一種智慧(1)第38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2)第21章 取捨,在決定寬容的那一刻被詮釋(2)第2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1)第31章 信念,守得雲開見月明(2)第9章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2)第39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1)第32章 變通:在省思中航向成功的彼岸(1)第30章 信念,守得雲開見月明(1)第12章 得失人生,無欲則剛(1)第16章 幸福在自己心裡,而不是別人眼裡(1)第31章 信念,守得雲開見月明(2)第20章 取捨,在決定寬容的那一刻被詮釋(1)第38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2)第31章 信念,守得雲開見月明(2)第33章 變通:在省思中航向成功的彼岸(2)第39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1)第6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1)第37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1)第38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2)第39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1)第14章 放下是一種智慧(1)第31章 信念,守得雲開見月明(2)第3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2)第16章 幸福在自己心裡,而不是別人眼裡(1)第38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2)第4章 在一拿一放中修行平衡的藝術(1)第31章 信念,守得雲開見月明(2)第2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1)第14章 放下是一種智慧(1)第2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1)第30章 信念,守得雲開見月明(1)第1章 前言:選擇與放下的相對論第9章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2)第33章 變通:在省思中航向成功的彼岸(2)第26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1)第19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2)第2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1)第32章 變通:在省思中航向成功的彼岸(1)第9章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2)第28章 擁抱自然,揚本色之美(1)第1章 前言:選擇與放下的相對論第25章 品一杯人情茶,悟一堂捨得課(2)第14章 放下是一種智慧(1)第13章 得失人生,無欲則剛(2)第22章 :簡單生活,只取你所需的(1)第34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1)第15章 放下是一種智慧(2)第15章 放下是一種智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