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變通:在省思中航向成功的彼岸(2)

對於一些暫時拿不定主意、找不到最優解的問題,可以先將其擱下,讓其處於“待定”階段,待頭腦輕鬆、清醒時再由一些主客觀因素引發出創新性的念頭。這類引發因素很多,隨時間、空間、地點的不同而異,也因人而異。總結起來,諸如自我發問、誤會、惱怒、刷牙、夢幻、洗澡、旅遊、散步、釣魚、臥病在牀、失眠、打鞋油等都可能成爲創造性思維的觸發因素,調動潛意識的作用,誘發直覺和想像。

爲了調動潛意識的作用,有經驗的成功人士大都主張在遇到難題不解時,暫時把工作停下來,讓頭腦獲得休息,再用觸發因素,從而把創造性火花點燃,也就是激發潛意識,獲得啓示。

走自己的路,選擇一種全新的方式,才能將問題解決得幾近完美,實現對原有模式和條件的超越。

思考是變通的源頭

一個人如果想在某領域獲得成果,除努力工作外,還必須勤于思考,必須在百忙中把思考的時間留出來。所謂天才,就是平常人把自己的注意力專注於某一特殊的方向,日積月累地苦苦探索追求。當然,這裡的常人必須是那些全身心追求自己目標的人。一個人只要致力於追求自己的目標,他總會找到屬於他成功的“偶然性”或機遇,而“偶然性”和機遇也只會光顧這樣的人。

懸索大橋的發明者開普頓·布朗先生之所以能發明懸索橋,就得益於他勤于思考。他當時受託設計一座大橋,爲了設計一座造價低廉而又新穎的大橋,在較長一段時間裡他一直在潛心研究橋樑的結構問題,並畫出很多效果圖來反覆比較,認真思考,但卻遲遲沒有滿意的方案。爲此他吃飯不香,睡覺不寧。在初夏的一個早上,晨露未乾,爲設計問題所困擾而無睡意的他便起牀在自家的花園裡一邊散步,一邊思考。當他無意間看到一張蜘蛛網橫在路上時,他突然靈感大發,一個美好的方案涌上心頭:鋼索和鋼繩不正可以像蜘蛛網一樣連成一座大橋嗎。結果舉世聞名的懸索大橋就此問世了。

沒有普頓·布朗的積極思考,或許就沒有了如今舉世聞名的懸索東大橋。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人與人之間的資質是差不多的。聰明的人常常只是在工作中採取了正確策略的人——他們勤于思考,善於思考,仔細琢磨之後,纔會採取正確的行動。一個所完成的事業和取得的成功,都是正確思考的產物。學會正確地思考即一個人在生活與工作的關鍵之所在。正確的思考方法從理論上講有兩種:

其一是過程歸納法:

即把整個事情的過程按順序排列,明確從開始到終結都需要哪些過程,哪些事情是必須去做的,哪些問題是容易發生的,哪些環節是必須嚴格注意的,尤其要考慮到計劃外容易發生的事情。

其二是邏輯演繹法:

即按事情的發展規律去設定目標,按照這個規律去一件一件地處理事情,直到取得結果。這兩種思考方式在應用時雖然不同,但二者常常不容易截然分開,很多時候都是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

成功人士的經驗表明,學會正確地思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積極思考

積極思考是一種智慧力量,如果一件事不經過思考就去做,那肯定是魯莽的,除非你特別地幸運。但幸運並不是時時光顧的,所以,最保險的辦法是“三思而後行”。但“思”也並不是件簡單的事,思考也有它的特點和方法。成大事者都有自己良好的思考方法。

思考習慣一旦形成,就會產生巨大的力量。19世紀美國著名詩人及文藝批評家洛威爾曾經說過:“真知灼見,首先來自多思善疑。”你一定要從心底裡堅信,你的精神力量、思想力量能夠幫助你實現自己決心要做的任何事情,就是這種滿懷信心的期待能使你集中全部的精神力量去努力成就事業。換句話說,你所有的精神力量會與你的期待保持高度一致。

(二)理性思考

理性思考一般分爲以下4個步驟進行:

1.提出問題。

“發現問題”是整個思維過程中最困難的一部分。要知道,在你提出問題之前,你不可能知道你要尋找的是什麼解決方法,更不可能解決這個問題。

2.分析情況。

一旦你找出這個問題後,你就要從所處環境中發現儘可能多的線索。在分析情況的過程中,你尋找的是具體的信息資料,你不要被一開始就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和答案所誘惑,而漏掉了別的辦法。你應該強迫自己去尋找有關的信息資料,直到你覺得自己已仔細並準確地分析了這種情況之後,再做出判斷。

3.尋找可行解決方法。

在這一步驟中是很需要創造性的。除那些一眼就看出似乎有道理的解決辦法之外,你還要尋找其他的辦法,尤其在採納現成的方案時要特別留心。如果別人也探討過同樣的問題,而且其解決辦法聽起來也適合於你的情況時,就要仔細判斷一下那種情況與你的情況究竟相同在何處。注意,不要採用那些還沒有在你這種情況下檢驗過的解決方法。

4.科學驗證。很多人到了上一步就停止了,這其實是不完整的,因而也是不科學的。

一旦解決辦法找到了,你就要對其進行檢驗和證明,看看這些辦法是否有效,是否能解決提出的問題。在檢驗之前你是不可能知道這些辦法是否正確。在這個過程中,你所要做的就是尋找這種情況的原因,並加以解釋,你要回答諸如“爲什麼”、“什麼”、“怎麼會”這類的問題。

(三)走出思維誤區

人的思維能力是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形成的,隨着年齡的增長、生活閱歷的增加,這種思維能力也就會漸漸減弱,取而代之的常常是不加認真思考地按慣性行事,思維能力反而容易被一些無形的東西所拘束,在思考過程中也就容易走進誤區,形成一些錯誤的結論。

做個帶着思考工作與生活的人,你就能慢慢靠近幸福,走向成功。

想人之未想,見人之難見,爲人之不能爲

“永遠不可能靠着盲目而成爲世界第一名,想要成爲世界第一名就得要立異、要創新。”BMW汽車公司總裁曾如此說。確實如此,盲從他人,往往會給自己帶來損失或傷害。要想在生活中、事業上有所成就,就必須開動腦筋,思考問題。

“美國MIT多媒體實驗室主任尼葛洛龐蒂說:“我們在招人時,如果有人大學畢業時考試成績全都是A,我們對他不感興趣。如果有人在大學畢業時考試成績中有很多A,但中間有兩個D,我們才感興趣。因爲往往在大學裡表現得很好的學生,與我們一起工作時,表現得並不那麼好。我們就是要找由於個性與衆不同,在大學學習時並不是很用功的,不循規蹈矩地做事情的那些人。這些人往往很有創造性,對事物很警覺,反應非常機敏。遇到問題,他們往往能夠主動思考,找辦法去解決它,這樣的員工纔是推動企業發展的關鍵力量。”

善於思考,據不盲從,就需要有“換地方打井”的理念。這個理念是由著名思維學家、有“創新思維之父”之稱的德·波諾提出來的,他打了一個通俗的比方:

在一個地方打井,老打不出水來,以縱向思維法思考的人,只會嫌自己打得不夠努力,於是加大力度,不停地繼續打下去,一定要打出水來。而按平面思維法思考的人,則會考慮自己選的地方可能不對,可能根本就沒有水,或者要挖很深很深纔可以挖到水。與其在這樣一個地方往死裡努力,不如另外尋找一個更容易出水的地方打井。

從這個比喻可以看出,縱向思維法總是不停地在一個思維模式中僵持下去,而平面思維法則不斷探索其他的可能性,所以容易找到另一個出口。面臨問題,需要運用平面思維法解決問題,如果你不能積極思考,那麼問題就會成爲你工作的負擔,這樣,不只是你本人的不幸,更是企業的不幸。

作爲公司的一員,你要想讓自己贏得老闆的器重,就應當在工作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思考,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將工傷口問題妥善解決。在規則之下,人們往往形成一種思維定式,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要學會打破常規思維,看到事物的關鍵之處,認清控制整個事件的核心處,然後對其發動全面而迅捷的攻擊,便能令其整體迅速折服。

因循守舊,踩着別人的腳印前進,只會使你陷入思想的沼澤地。但只有掙脫思維模式的桎梏,才能欣賞到別人看不到的風景。

思維革命,讓你每一個細胞都躍躍欲試

在工作中,我們常常陷入思維的枷鎖中,就像一條小魚,在一條小池塘生活久了,視線變得狹窄而短小,縱使廣闊的海洋就在隔壁,也看不到那片碧藍。這時,我們需要打開思維的枷鎖,就像小魚要突破池塘的界限,遊向海洋。日本推銷之神原一平先生的“革命”經歷可以給你一些啓示:

原一平先生年輕的時候,有一天,他來到東京附近的一座寺廟推銷保險。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向一位老和尚介紹投保的好處。老和尚一言不發,很有耐心地聽他把話講完,然後以平靜的語氣說:“聽了你的介紹之後,絲毫引不起我的投保興趣。年輕人,先努力去改造自己吧!”

“改造自己?”原一平大吃一驚。

“是的,你可以去誠懇地請教你的投保戶,請他們幫助你改造自己。我看你有慧根,倘若你按照我的話去做,他日必有所成。”

原一平接受了老和尚的教誨,他策劃了一個“批評原一平”的集會。起初,他覺得自己就像是砧板上的一塊肉,等着任人宰割,很不舒服,然而,讓他興奮的是,大家誠懇的批評使原一平的毛病一一暴露:

“你的個性太急躁了,常常沉不住氣。”

“你的脾氣太壞,而且粗心大意。”

“你太固執,常自以爲是,這樣容易失敗,應該多聽別人的意見。”

“對於別人的託付,你從不知拒絕,這一缺點務必改進,因爲‘輕諾者必寡信’。”

“你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人,所以你必須有豐富的知識。你的知識不夠豐富,所以必須加強進修,以成爲別人的‘生活指導者’。”

“待人處事千萬不能太現實、太自私,也不能耍手腕或耍花招,一切都應誠實。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只有誠實才能維持長久。”

……

他把這些寶貴的逆耳忠言一一記下來,隨時反省自己。與此同時,他總結出了含義不同的39種笑容,並一一列出各種笑容要表達的心情與意義,然後再對着鏡子反覆練習。原一平批評會按月定期舉行,他發覺自己就像一條蟬正在“蛻變”。每一次的“批評會”,他都有被剝一層皮的感覺。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批評會”,他把身上一層又一層的劣根剝了下來。隨着他把身上一層又一層的劣根剝了下來,他逐漸進步、成長。他把在“批評會”上獲得的改進用在每天的推銷工作中,業績直線上升。

原一平用他的行動表達了“革自己的命”的決心,他之所以能夠成爲日本的推銷之神,也正是因爲他敢於革自己的命,積極改正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給自己進行了一次真正的“換腦”。

生活中,思維的框架讓人容易產生怯懦的心理,終究沒有勇氣去嘗試而流於平庸。創新無論對組織還是對個人都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它會影響企業的生存境況,會影響個人的職業發展。每一個人都不想落入被淘汰的境地,每一個企業都不想被市場大潮吞沒,那麼,就要求我們在工作中不斷地更換自己的頭腦,持續地進行創新。然而,一個人能否真正“換腦”,讓自己在工作中充滿活力,關鍵是看有沒有自己革自己命的決心。

一個人,只有勇於革自己的命,敢於給自己換腦,才能成長,不斷強大,這與生物界龍蝦與寄居蟹的情況有點相似。如果你想擁有一個智慧的頭腦,那麼就從現在開始,給自己來一場思維革命吧。

爲人循矩度,而不見精神,則登場之傀儡;做事守章程,而不知權變,則依樣之葫蘆也。

第28章 擁抱自然,揚本色之美(1)第32章 變通:在省思中航向成功的彼岸(1)第41章 好好地,愛生命,愛自己(1)第26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1)第1章 前言:選擇與放下的相對論第14章 放下是一種智慧(1)第36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3)第41章 好好地,愛生命,愛自己(1)第20章 取捨,在決定寬容的那一刻被詮釋(1)第23章 :簡單生活,只取你所需的(2)第8章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1)第16章 幸福在自己心裡,而不是別人眼裡(1)第8章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1)第30章 信念,守得雲開見月明(1)第15章 放下是一種智慧(2)第3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2)第6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1)第15章 放下是一種智慧(2)第7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2)第19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2)第21章 取捨,在決定寬容的那一刻被詮釋(2)第29章 擁抱自然,揚本色之美(2)第31章 信念,守得雲開見月明(2)第35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2)第6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1)第33章 變通:在省思中航向成功的彼岸(2)第3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2)第33章 變通:在省思中航向成功的彼岸(2)第19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2)第40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2)第8章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1)第39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1)第9章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2)第11章 人生中最艱難的是選擇(2)第6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1)第19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2)第26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1)第23章 :簡單生活,只取你所需的(2)第5章 在一拿一放中修行平衡的藝術(2)第15章 放下是一種智慧(2)第13章 得失人生,無欲則剛(2)第11章 人生中最艱難的是選擇(2)第15章 放下是一種智慧(2)第33章 變通:在省思中航向成功的彼岸(2)第32章 變通:在省思中航向成功的彼岸(1)第3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2)第27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2)第2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1)第24章 品一杯人情茶,悟一堂捨得課(1)第41章 好好地,愛生命,愛自己(1)第35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2)第9章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2)第30章 信念,守得雲開見月明(1)第36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3)第16章 幸福在自己心裡,而不是別人眼裡(1)第3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2)第20章 取捨,在決定寬容的那一刻被詮釋(1)第17章 幸福在自己心裡,而不是別人眼裡(2)第25章 品一杯人情茶,悟一堂捨得課(2)第33章 變通:在省思中航向成功的彼岸(2)第27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2)第17章 幸福在自己心裡,而不是別人眼裡(2)第25章 品一杯人情茶,悟一堂捨得課(2)第3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2)第41章 好好地,愛生命,愛自己(1)第30章 信念,守得雲開見月明(1)第39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1)第14章 放下是一種智慧(1)第2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1)第18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1)第2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1)第1章 前言:選擇與放下的相對論第22章 :簡單生活,只取你所需的(1)第32章 變通:在省思中航向成功的彼岸(1)第13章 得失人生,無欲則剛(2)第10章 人生中最艱難的是選擇(1)第16章 幸福在自己心裡,而不是別人眼裡(1)第31章 信念,守得雲開見月明(2)第29章 擁抱自然,揚本色之美(2)第7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2)第40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2)第21章 取捨,在決定寬容的那一刻被詮釋(2)第6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1)第27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2)第22章 :簡單生活,只取你所需的(1)第31章 信念,守得雲開見月明(2)第40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2)第2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1)第1章 前言:選擇與放下的相對論第21章 取捨,在決定寬容的那一刻被詮釋(2)第14章 放下是一種智慧(1)第34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1)第37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1)第2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1)第39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1)第7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2)第35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2)第20章 取捨,在決定寬容的那一刻被詮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