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屠漢的心靈

你不是也在拜月嗎

一次次拜

一行行淚

真去那廣寒宮嗎

你不聽蘇軾已勸了千年

高處不勝寒呢

1.曼龍格日

阿甲,接着說!

一天,一個叫“曼龍格日”的瑜伽行者來到了涼州。這是西藏很有名的人物。據說證得了神足通,能瞬息千里地出現在任何地方。他令人羨慕地遊遍了二十四個空行母聖地,並寫出了叫人目瞪口呆的書。

在某個著作中,曼龍格日記載了金剛亥母洞中懸空的女孩。

原文如下:

從前腳離地面一尋,現在離地面一卡。

書上附了註釋:尋:八尺。卡,拇指中指展開後的長度。

曼龍格日的書中還記載了他和張屠漢的那次相會:

情節很簡單:曼龍格日邀請金剛亥母來會供,張屠漢也來了。享用供品後,曼龍上師想和屠漢談談。亥母說他會認不得去淨土的路,於是一同走了。

就這樣。

2.屠漢的心靈

後來,因沾了金剛亥母的光終於闊了的張屠漢也時髦地寫起了回憶錄。在時髦的回憶錄裡,他時髦地借鑑了意識流手法來袒露他的屠漢心靈。

節錄如下:

應曼龍格日大聖的邀請,我陪同金剛亥母,沿着心光織成的哈達似的大道,從奶格瑪空行聖地,向涼州飛來。

天邊飄過故鄉的雲。迎面撲來故鄉的風。風裡帶來故鄉的泥土氣息。它不停地向我召喚: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遊子。

久違了,我夢縈神繞的故鄉。

記得那天是農曆二十五日……彷彿是久遠的過去了,總在眼前閃……那些動物內臟真是好吃啊!嘿,香到腦子裡去了。金剛亥母愛吃。我當然也愛吃。

當屠漢那些年,怕是消滅了千十條豬大腸呢。

豬大腸固然好吃,但我總忘不了故鄉的山藥米拌麪。山藥米拌麪啊,你一直是我夢中的歌。“三天不吃山藥米拌麪,心裡就乾焦乾焦的。”可那個曼龍格日卻嘀咕了:“小神受不了大祭祀。鄉巴佬。”他以爲最好吃的應該是酥油糌粑。哼,那玩意兒,羶乎乎的。哪有山藥米拌麪好?你個老藏,纔是個鄉巴佬呢。

他還想請我留下,說是要好好採訪一下。我知道,是想打探佛國的秘密呢。當然,那是個美麗的地方,鮮花盛開,美女如雲。你個老藏,是夢都夢不到的。那可是個真正的自由王國啊,嘖!嘖!……噢,你是不是想叫我透露些亥母傳的修煉竅訣?成啊,就是米拉日巴給岡波巴悄悄傳的那兩個字:苦修。你想投個機?取個巧?沒門兒……哈哈。當然,我知道你是大成就師。法界的任何地方,你老人家還不是想去就去……開個玩笑,你玩啥深沉啊?

哈哈。哈哈。又該叫人間的那個魯什麼迅的罵了,又說我把屠夫的兇殘化爲一笑了。怪?!我爲啥不能幽他一默!?

我是屠夫,我怕誰?!

留下就留下!

可亥母說,那樣,你就不認識去佛國的路了。這就不能不叫“灑家”猶豫了。相府的丫環七品官哩。不管咋說,我總在上頭。吃香的,喝辣的,亥母吃啥我吃啥。天蓬元帥,跟了那猴頭,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腳板上磨了八萬四千個明晃晃的血泡,算得上千辛萬苦了,不也才弄了個淨壇使者的肥差嗎?

我有啥不滿足的?……成了成了,夠了夠了。往前瞭不如人,往後瞭人不如。人比人活不成,驢比騾子馱不成。雖然會供時吃不上個山藥米拌麪,但也總算沾亥母的光嘬了它一頓。總比那些整天用山藥米拌麪灌肚囊的草民百姓強……再說……這個……其實,山藥米拌麪那玩意兒,偶爾“體驗”它兩口成。常吃,嘿,頭皮都發麻了……不吃也罷。叫我再到那個窮坑裡受罪?沒門兒。於是,我便陪同亥母凱旋了。唱着那首我最喜歡的歌:“日落西山紅霞飛,屠漢肉飽把營歸……”雖說我知道,日後的某一天,我還會降臨在涼州城北鄉的一個叫陳兒的村莊,來踐我的宿命之約,但活一天是兩半日子。考慮那麼長遠幹啥?這年月,誰還考慮未來呢?真是。

到那時再說。愁啥?

請記住能讓我留名千古的名人名言:

我是屠夫,我怕誰?!

別糟踐我,成不?

3.民族大義

在張屠漢赴宴的那個歷史的恍惚裡,成吉思汗的鐵蹄已密雨般落滿地球。

離金剛家不遠處的一個叫肅州的小城被屠。

無辜百姓,被殺了三十萬。成年男子被攔腰砍斷,婦女都被姦殺。嬰兒在舞動的矛上慘叫“媽媽”。所經之地,燒殺一光。赤地千里,寸草不生。

北歸的燕子們啾啾啾地悲叫。它們再也找不到去年搭巢的那個屋子了,只好在一堆堆白骨上棲息。

《阿甲囈》中說,成吉思汗的鐵騎常用的戰術是:首次攻擊,強弓勁弩,發出箭雨,擋者披靡;接着,尖兵精銳,拍馬追射;最後纔是大部隊衝鋒掩殺。於是,“正氣”“寥落”,“丹心”“惶恐”。萬千百姓,化爲血污。

而南宋及其他地方的庸碌們,卻晃着或乾瘦或膩肥的腦袋,旌旗般揮舞一塊藏污納垢的抹布,上寫個莫名其妙的字眼,去哄騙老百姓寶貴的腦袋。

那喊聲理直氣壯,響了千年——

同志們,衝呀!向我們可愛的皇帝獻忠心的時刻到了。不要怕掉腦袋呀!萬一掉了,皇帝老子會封你個大大的忠臣,到廟裡吃鮮嫩的冷豬肉呀。衝呀!殺呀!人生自古誰無死呀!留取丹心照汗青呀!殺呀!衝呀!

——直衝出盈野的白骨和驚天動地的寡婦哭聲。

而那個披黃袍的,卻飲着“人頭馬”“喂死雞”之類的**,皺眉,聳鼻,抖黃鬚,晃腦袋,嫌那寡婦哭聲,是何等的不合音律。

庸碌們抹布做的旌旗上,那四個字卻陰險地笑。

阿甲說,那詞兒叫“民族大義”,跟“英雄業績”同樣噁心。

對那“民族大義”,三國時的魯肅註解得最妙:

“如肅等降操,當以肅還鄉黨,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降操,欲安所歸乎?位不過封侯,車不過一乘,騎不過一匹,從不過數人,豈得南面稱孤哉?”

後來,喜歡附庸風雅的阿甲把它意譯了出來,內容如下:

“老子降了那小子,還能有個座位,還能啃兩個豬蹄子,嚼三條豬尾巴,喝四盅二鍋頭。大王,你往哪兒擺?誰再給你老人家‘人頭馬’‘喂死雞’,還有那大大的漂亮小妞?至多,人家給你個粗使喚的丫頭,豬不啃的茄蓮,要多難看,有多難看。你不噁心,我還噁心呢。大王,你可要拿定主意啊,大不了多用些老百姓的人頭,不信還擋不住那個歷什麼史的車輪?”

披黃袍的於是說:“善哉,善哉。知我者,魯肅兄也。好好幹吧,用多少人頭也成,擋了那車輪。寡人把那個眼睛稍有點斜的美女賜給你——反正閒着也是閒着。那也是個半絕代佳人呀。再給你的車上掛個‘忠臣’的牌照,日後幹個啥的,也沒人擋你了。咋樣?”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當天下的老百姓握着鋤把在大自然裡遊哉時,一羣穿黃袍的卻愁着沒個放屁股的地方。這是多麼滑稽的事。

阿甲說,披黃袍的漢子便陰笑了,他抖抖山羊鬍須,給幫兇的庸碌們賜一個“忠臣”封號。在他的授意下,幫兇搜尋了所有角落,才找到了一塊藏污納垢的破布,再嵌個沾滿血污的咒字,就成招魂幡了。瞧,他們邊吶喊,邊搖晃,搖暈腦袋,搖去人性,百姓頭顱便滾成風中的石子了。

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

那個寫滿咒子的抹布舞了千年,舞出了許多血糊糊的英雄詩篇。好不壯觀!

4.兩隻對話的狗

一天,宋朝的岳飛做了一夢:他夢見兩隻對話的狗。

那個叫道悅的老和尚解釋爲“獄”字,預示着他此去的牢獄之災。後來,精通占夢術的阿甲說:道悅和尚錯解了夢。

阿甲說,那夢中對話的兩隻狗,其實是兩個岳飛。

白狗說:“打吧,這是千秋不朽的功業。”

黑狗說:“屁功業。浪費百姓的腦袋。去迎那個當狗屁藝術家的老子和敗家子的兒子,纔是地道的罪惡。”

白狗的岳飛於是想:就是呀。憑啥非要直搗黃龍?憑啥要浪費百姓的腦袋。偏安的,只是朝遷。百姓無所謂偏安不偏安。哪個狗坐了龍椅,百姓都得上糧。迎那兩個坐井觀天的混蛋幹啥?趁着十二道金牌,溜他孃的。於是幫兇們唏噓了千年,罵他“愚忠”

其實,白狗岳飛早打定主意了:犯不着爲那些混蛋去浪費百姓的頭了。他想,還是掉我的吧。佛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他便把腦袋伸進那個“莫須有”的套索。

白狗的岳飛,“莫須有”死了。黑狗的岳飛,當了宰相,叫秦檜。

此後不久,一個史稱“薩班”的人領導雪域的百姓投降了元朝。他因之成爲西藏曆史上的偉大人物。而那個叫秦檜的,卻在一個歷史角落裡委屈了千年,至今還在杭州的一個廟裡哭泣呢。

一天,他哭着來向阿甲請教“忠奸”二字。他委屈地說,忠奸本爲一體,對那個叫皇帝的玩意兒“忠”了,必然對老百姓“奸”。許多時候,對前者“忠”的體現方式,大多是後者的腦袋。

精通爲官之道並絕頂聰明的秦檜,自然明白那個會畫畫和不會畫畫的井底之蛙究竟是什麼玩意兒。更明白,是否值得用數十萬健壯百姓的腦袋,去換那兩個連鋤頭都不會拿的廢物。

因了秦檜的“奸”,南宋千百萬老百姓安享了天年。

於是,阿甲說,成了。成了。別哭了。秦檜萬歲!成不?

阿甲說,歷史上還有一個偉大的奸臣。他背叛了一個萎靡的朝廷,投降了一個鮮活的強有力的民族。用現在的時髦話說,他棄暗投明了。

他偉大的奸同秦檜不同。他阻擋了愛新覺羅家族的野蠻屠殺。因爲他的努力,成吉思汗似的屠城不多。“揚州十屠”之類,在他努力干預下,後來漸漸絕跡了。他利用自己的威望,寫了一封封信,說服那些昏頭昏腦舞着招魂幡的人停止抵抗,從而使許多女人幸運地沒戴上寡婦桂冠。

他的名字因之遺臭萬年,被穿黃袍的列入《貳臣傳》。

他叫洪承疇。

5.喑啞的嗓門

阿甲說,翻開歷史,唾星中瑟縮的,便是這類名字。他們的所有罪名,僅僅是沒強迫老百姓去愚蠢地爲一個混蛋供上腦袋。

在所謂的“汗青”中,耀武揚威的,恰恰是幫兇和罪人。

這種所謂的“民族大義”,其實是一個心胸狹窄的小部落對同類舉起屠刀時理直氣壯的嚎叫。小小星球上延緩了千年的慘叫和爆炸聲,都因之而起。

千年來的文人們謳歌的,便是這個了。

那種噁心的噴嚏,從人類產生了所謂“文明”的那時,一直響到了今天。

一代又一代的庸碌被招魂幡迷了,雀噪似隨喜着罪惡,拉拉隊一樣地讚美歷史的“皇帝新裝”。

一天,一個孩子的聲音會脆生生響起:“那皇帝,沒穿什麼衣裳呀?”

他就是後來的瓊。

爲了潤溼他喑啞的嗓門,他在人跡罕至的西夏巖窟裡痛哭了許久。

第52章 雞毛傳帖 (1)第87章 命運的空樂 (3)第64章 《夢魘》之五:阿甲的詛咒 (1)第23章 朝聖的僧侶 (2)第61章 金剛家的木驢 (3)第77章 瘸拐大遛皮子 (1)第75章 紅蝙蝠棲息的洞窟 (2)第67章 雪羽兒或是她媽的另一種死法 (2)第31章 《夢魘》之“剃度” (1)第88章 靈魂的歷程第7章 偷青 (1)第92章 談“打碎”和“超越”(代後記) (1)第32章 《夢魘》之“剃度” (2)第57章 寺門上的破鞋 (2)第47章 《夢魘》之“涅槃” (1)第50章 朝聖之旅 (2)第44章 《夢魘》之“怙主” (3)第24章 青龍煞 (1)第31章 《夢魘》之“剃度” (1)第63章 屠漢的心靈第78章 瘸拐大遛皮子 (2)第43章 《夢魘》之“怙主” (2)第44章 《夢魘》之“怙主” (3)第93章 談“打碎”和“超越”(代後記) (2)第55章 西夏的走水 (2)第31章 《夢魘》之“剃度” (1)第21章 憤怒的烏鴉 (4)第19章 憤怒的烏鴉 (2)第83章 施咒者第41章 護法神牛 (4)第14章 飛賊的來歷 (2)第88章 靈魂的歷程第12章 《夢魘》之“誅法” (3)第53章 雞毛傳帖 (2)第66章 雪羽兒或是她媽的另一種死法 (1)第19章 憤怒的烏鴉 (2)第46章 老山 (2)第63章 屠漢的心靈第75章 紅蝙蝠棲息的洞窟 (2)第2章 本書緣起 (2)第48章 《夢魘》之“涅槃” (2)第36章 落網的飛賊 (1)第77章 瘸拐大遛皮子 (1)第79章 初冬的陽光 (1)第92章 談“打碎”和“超越”(代後記) (1)第84章 尋根或是預言第66章 雪羽兒或是她媽的另一種死法 (1)第81章 菩薩 (1)第17章 天外的老山 (2)第62章 金剛家的木驢 (4)第77章 瘸拐大遛皮子 (1)第57章 寺門上的破鞋 (2)第88章 靈魂的歷程第55章 西夏的走水 (2)第16章 天外的老山 (1)第5章 阿番婆 (1)第81章 菩薩 (1)第78章 瘸拐大遛皮子 (2)第19章 憤怒的烏鴉 (2)第65章 《夢魘》之五:阿甲的詛咒 (2)第64章 《夢魘》之五:阿甲的詛咒 (1)第60章 金剛家的木驢 (2)第55章 西夏的走水 (2)第89章 來自亙古的禮儀 (1)第53章 雞毛傳帖 (2)第1章 本書緣起 (1)第55章 西夏的走水 (2)第84章 尋根或是預言第19章 憤怒的烏鴉 (2)第79章 初冬的陽光 (1)第46章 老山 (2)第51章 朝聖之旅 (3)第90章 來自亙古的禮儀 (2)第59章 金剛家的木驢 (1)第30章 罪惡第53章 雞毛傳帖 (2)第11章 《夢魘》之“誅法” (2)第90章 來自亙古的禮儀 (2)第85章 命運的空樂 (1)第15章 飛賊的來歷 (3)第43章 《夢魘》之“怙主” (2)第77章 瘸拐大遛皮子 (1)第17章 天外的老山 (2)第80章 初冬的陽光 (2)第53章 雞毛傳帖 (2)第27章 夜裡的蠶豆聲 (1)第87章 命運的空樂 (3)第57章 寺門上的破鞋 (2)第10章 《夢魘》之“誅法” (1)第59章 金剛家的木驢 (1)第26章 青龍煞 (3)第51章 朝聖之旅 (3)第52章 雞毛傳帖 (1)第90章 來自亙古的禮儀 (2)第82章 菩薩 (2)第26章 青龍煞 (3)第6章 阿番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