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三月】

少年和方長實是當有此緣,他並未遲疑、更未懷疑,當即便抱拳,簡單而直接地向方長行禮道:

“師父。”

方長應了聲,卻見少年將肩上的竹筐扔在竈旁屋角,而後才說道:“師父,接下來我應該先學什麼?待我做些飯食,一起吃了後再開開始學罷。”

說着,他便要用撿拾回來的柴禾生火做飯。

“不急。”方長伸手阻止了少年的動作,然後才問道:“你叫什麼名字?今年多大了?是否識字?”

“我叫傅齊,今年十五,識一些字。師父,您的名諱是啥。”少年老實地回答,並說出了自己的疑問。

“爲師名叫方長,來自寧河府的雲中山。”方長笑道。

“我記得了,師父你餓不?我做飯給你吃。”少年準備繼續剛剛未完成的動作。

方長看了看少年準備烹飪的飯食,是一些粟飯,還有半小筐野菜,一點點油鹽。他拽過自己的揹包,打開繫繩,從裡面摸出塊滷肉遞與傅齊:“用這個。”

“是,師父!”傅齊應了聲,看了看這用油紙包着一半,色澤深紅誘人、表面油汪汪的滷肉,又看了看方長,嚥了下口水,然後高興地接過去做飯。

他將撿回來的柴禾略作整理,將屋裡一條火繩吹燃,而後用草葉和秸稈之類部分引着。在鍋裡將粟米飯蒸熟,而後傅齊將原本要炒熟的野菜焯水,用蒜末和一點鹽拌好,又把剛剛的滷肉切片裝碗,滴上幾滴醋。

“師父請慢用。”傅齊將粟飯盛好,端上已經有些坑窪的舊桌子,然後給方長遞上竹筷,說道。

…………

許久未這樣吃過葷腥,傅齊這頓飯吃的很有興致。

方長只是略略吃了些飯菜,便放下碗筷打量自己的徒弟,而傅齊就着粟飯,將碗裡的滷肉一掃而空,涼拌野菜也沒剩下。

收徒是個很嚴肅的事情,尤其是他所持這門修行之法,對於資質要求極高。不僅僅是根骨上,更多的是對心境的要求,若是不符,連入門都難。

所以說起來,修行之法無所謂輕傳不輕傳,若是沒有緣分沒有悟性,當面硬塞都塞不進去。這有點兒類似古籍中所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即若離,下士聞道大笑之”。

在感應到有與自己有師徒之緣的人出現時,方長跟隨着靈覺指引,準備齊全下山來尋。路上沒什麼波折,順順利利便找到了傅齊。而這傅齊也不愧是註定之人,沒有半分遲疑,便與方長定下了師徒名分。

將餐具刷洗完畢,傅齊恭恭敬敬地坐在方長面前,面帶好奇地看着這位新認下的師父。

傅齊一直在觀察,師父的衣着很普通,面容也不奇異,但就是讓自己有親近之感。再看師父背上,揹着一柄樸素的長劍,看起來當是真傢伙,難道會教授自己劍術?師父背上行囊的揹帶形制怪異,不過看上去揹着會很舒服。他還注意到師父腰間繫着個葫蘆,看起來是裝水或者裝酒的。

方長打開背囊,取出來兩本書,放在桌面上,對傅齊笑道:

“你且看看,這兩本書上的字,有哪些不認識,然後試着通讀一遍與我。”

“是,師父。”

傅齊拿起兩本書,先看了一眼封面,他還算識字,認得上面寫的是《修行道》和《修行法》,按照方長的指示,他從那本《修行道》起,磕磕絆絆地讀了下去。方長在旁邊看着,偶爾會出聲,糾正下傅齊讀錯的字,並將他不認識的字教授給他。

這少年極其聰慧,遇到不認識的字,方長只需說一遍兩遍,他就能記住。

兩本書只用了三天,傅齊便熟記於心,這時候方長才給他講解其中之義,這時候傅齊明顯是聽懂了,邊聽便笑,有時候興奮地手不知道放哪兒好。

對於這幾天的經歷,傅齊很有些宛若夢幻。

畢竟獨自一人生活的他,忽然有了師父,教自己學藝,甚至還管自己飯——師父的揹包裡似乎裝了許許多多食物,每到飯時便能掏出自己沒見過的美味食材來,他除了教自己修行,還教自己做飯來着。

不過傅齊的性格本就恬淡,他只是喜滋滋地面對這一切。

空閒時候,傅齊也問過方長:

“師父,合適的人那麼多,您爲什麼選我?”

卻聽方長哈哈大笑道:

“我以前聽人說過句話,雖然直白,卻甚有道理,卻是‘先問是不是,再問爲什麼’,你這句話也該如此。合適入門的人本就極其罕見,還要講究緣分,這麼多年來只有你合適,那便選你嘍。”

傅齊頓時無言,但他還是略帶疑惑地說道:“但是師父,我不覺得自己有什麼特殊的。”

方長正色道:“修行之路,最重修心,你可懂了?”

略一思索,傅齊便明白了師父的意思,連連點頭,心道原來是自己的心在哪兒合適修行。

卻聽師父欣慰地換了個話題,接着說道:

“我會在這裡待三個月,接下來的路,要你自己行走了,這便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修行路上沒有人能扶你多遠,只能自己趟路。”

“待我離開之後,你在修行上切莫懈怠,但也切莫執著。若是感覺人羣中太過喧囂,可以去山間尋個有緣之地,建個合自己心意的道場;若是感覺喜歡這熱鬧凡塵,也可以找個地方隱於市間。”

“但無論怎麼選,你都最好換個環境,找個陌生的地方,這於修行有不少好處。”

聽了這番話,傅齊眼中滿是不捨,待方長話音落下,他才低聲懇求道:“三個月屬實太短,師父可否多留些時日?”

看自己徒弟這番姿態,方長笑着安慰道:

“聚散乃世間常事,你入了修行,更應該看淡此節。不過不用擔憂,我們的師徒緣分長遠,日後定然少不了再見之事。若是想我了,你修行有成之後還可以來寧河府雲中山串門。”

傅齊這才點點頭,不過依然難掩他臉上的失落。

296、【又到洞盱江】370、【方長管閒事】92、【明顯而蹩腳的試探】295、【目標:回仙棲崖】471、【青史亦留名】432、【山頂小村】9、【山神廟前會山神】305、【雕鄰居的反應】449、【合圍敵軍總部】470、【尋仙】180、【路邊審訊】472、【指路】217、【江湖郎中方長開張了】323、【單騎追蹤】264、【前倨後恭】412、【河邊小路】461、【不辱使命】20、【借宿的行人】126、【僱船】451、【竟然沒有名字】12、【妖物興風雨】470、【尋仙】524、【主動邀請】324、【繼續追查線索】376、【進山】9、【山神廟前會山神】265、【歇腳時西面來客】129、【半生蹉跎前路茫】326、【祁福山上羣賢洞】204、【阿牛學會了用筷子】294、【鶴仙人】98、【他反應好迅速】262、【集市間又見故人】53、【人間風雨避復來】90、【和同道交流】589、【時過境遷】589、【時過境遷】278、【白虎堂】8、【後山雲海化橫骨】60、【故地重遊】84、【陰影角落的動作】462、【中軍帳外的竊竊私語聲】355、【女兒紅】347、【寶藏】498、【贈予】335、【海中妖和登上第一座島】584、【出巡途中君臣對】553、【入夢】194、【靈泉蕩邪】191、【爲山主準備貢品】451、【竟然沒有名字】399、【農村白事兒】468、【清理下揹包】125、【江邊風俗】384、【崖上浮生閒】79、【有人慾來擾】322、【求救】520、【異域小鎮】418、【被處決之後】406、【正面莽上去】513、【城隍曾經做的孽】518、【平安】111、【煩惱的齊知縣】440、【河東河西】55、【懷鳳府】71、【靈劍泉】154、【聯手】259、【羊羹店裡的罕見食客】9、【山神廟前會山神】28、【沽酒望氣】86、【方長病了】33、【阿黃與阿牛】349、【定波府】187、【洗白上岸的機會】172、【唯盡人事而聽天命】352、【妖怪們的教室】456、【準備進城】555、【審判】37、【水落石出,何去何從】179、【這番乃是回合制】570、【小小觀禮亭】536、【故事時間】250、【李代桃僵】221、【愈加走形的傳說】143、【串門與對弈】14、【上仙饒命】276、【泛舟居海上】555、【審判】289、【豆花】6、【火塘邊的竹筒鮮茶】581、【谷中迷霧】347、【寶藏】398、【捏碎,統統捏碎】552、【代爲引薦】232、【要種子】327、【伏擊】305、【雕鄰居的反應】233、【結伴出南屏】520、【異域小鎮】35、【寧河府城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