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與衆不同的光明】

方長聽了之後,點點頭說道:“既然準備開校舍之事,乾脆在旁邊的林溪村算了,我看那裡這幾年愈發興旺,定然對於教育一事有需求。你上過寧河府的私塾,多年來又不停學習,教些孩童綽綽有餘。”

胡云略一斟酌,讚道:“方先生說的不錯,我確實應該先去林溪村試試,畢竟那裡離着雲中山最近,而且足夠興旺。按照章程,若是在林溪村開課,我除了教授林溪村和周邊村莊的孩子之外,還應該教授山中新近化形的妖獸。”

他解釋道,這屬於朝廷制度化解決妖族問題的一部分,將妖獸們儘早融入人類社會的秩序,讓他們明事理、知規矩,無論對人還是妖,都有着無窮好處。

聽了胡云的講述,方長心道,朝廷這個策略的走勢,倒是和當年大劫終末皇都一役時,衆人對未來的設想相差不大,算是個好事。也不知道千百年後,是否還能順暢的執行下去,那時候又會出現什麼變數。

接着,胡云說的話,讓方長愣了下:

“方先生,您如今也是名滿天下了,百姓們紛紛傳頌着你的故事,只不過多有謬誤不實之處。”

“哦?”方長對此倒是未曾想到,在他看來,自己應當不至於被口口相傳。

“還是上次大劫的事兒。”胡云解釋道,“新朝起來的過程,被百姓們編成了評書、故事,添上許多構想的神仙妖怪,加了許多大家喜聞樂見之事,弄得光怪陸離。我聽了一些,裡面對新朝起家的路途描述差的不算多,別處都很詭異。”

“在裡面,也有方先生您的戲份,說是有個雲中山來的老神仙,穿着白衣揹着劍,拎着酒葫蘆下凡救人。每當人皇和手下的將帥們,遇到對面妖軍擺出難以破解的陣法後,便會出現,用各種法寶與妙計破陣。”

方長聞之大笑不止,沒想到自己竟然被編排成這個樣子,待哪天下山,一定要找來聽聽,看看與《封神演義》比起來會如何。

“怪不得這些年,來雲中山求仙問道的人多了不少。”他對胡云笑道:“不過我崖下有個陣法,無緣之人根本就進不來,所以仙棲崖上依然清淨。”

對此胡云完全沒有察覺到,他並未感覺到崖下有什麼陣法,只是在心裡讚歎方先生的修爲高絕。

片刻後,方長又給壺裡添了水,對胡云夫婦說道:

“你們先在這裡歇息,若是無聊可以在崖上轉轉,我屋裡架上也有書可以看了解悶,我去準備午飯。對了,杆子上那些線不要碰,會傷人的。”

說着,他便起身離開,去廚房忙碌。

面對方長,胡云要大方自如許多,他輕攜自己妻子,便起身在崖上轉悠。他們特意走到玻璃大棚那邊看了看,見裡面並沒有種植東西,倒是旁邊菜畦裡面,蔬果種類很是豐富。胡云在藥田旁邊待了一會兒,裡面的一些靈藥他能夠感應到不凡,看個稀奇。

靠近後山處有個山洞,不過兩人沒敢進去,他們折向了有許多爐子的地方,見沒什麼看得懂的東西,便準備回無名殿參觀。

“誒,方先生是點了燈燭麼?”宋瑤忽然說道。

“好像?”胡云看過去,見廚房裡面很亮堂。他明明記得,之前廚房裡面光線並不會好,因爲上面的窗戶不大。

“過去看看方先生怎麼做菜罷。”宋瑤說道。

胡云點點頭,帶着妻子走過去。

廚房裡面竈臺不少,形態高低各異,他們看到方先生啓用了好幾個,正在同時蒸、焯、燉、炒,香味撲鼻。從牆壁上有根竹子伸出來,嘩嘩地往外流着水,水濺在下面一個槽裡,順着孔洞不知道流到何處去。

但最讓二人驚訝的,還是廚房裡面的採光方式。

屋頂上掛着個用陶瓷和木塊固定的玻璃球,上面連着線,裡面正發出穩定的光來,與燭火完全不同,而且明亮的多。宋瑤看了兩眼,感覺有些受不了,便轉開了目光,胡云仗着體質好,仔細看了看,發現裡面的光源,像根彎曲的線。

“方先生,這是何物?”胡云問道。

“電燈,我新做的物件,比燈燭方便許多。”方長說道,“只是做起來很是繁瑣,先要將玻璃燒成合適形狀,再將碳絲放進去,還要用水銀抽出其中氣體,才能用特製的噴燈封口。”

見兩人沒怎麼聽懂,反而疑惑更甚,方長笑道:

“你們去我書房,書架上面第三層有套書,名曰《電之力初談》,若是有疑惑可以去簡單看看。不過記得給我放回原位,因爲尚未寫完。”

…………

兩人下山時候,胡云拎着個用麻繩編的大網兜,裡面放滿了玻璃瓶。

那是方長贈予他們的豬肉罐頭和水果罐頭,不過做的很簡陋,只是將食物烹煮好後,裝在深色玻璃瓶裡,上鍋蒸透,趁熱將一起蒸好的軟木塞蓋上,而後蠟封。這樣弄一下,食物的保質期瞬間有了數量級的提升。

同樣,方先生也將製作這罐頭的方法寫成了冊子,並送給了宋瑤一本。

這本冊子兩人就看的很明白了,那套電力相關的冊子,看的夫婦二人云裡霧裡。不過他們還是知道了,方先生所用的那個“電燈”,乃是用水力藉機關轉換爲雷電之力,而後將碳絲燒紅來照明。

兩人並不是很理解,但對此充滿了敬畏。

胡云告訴妻子,修行人習得雷電之能並不罕見,只要修爲到了極深之處,莫說捉雷捕電,便是移山填海也有傳說。但像方先生這樣,以機巧之能馴服雷電之力的修行人,從未有過。更何況,他還將相關的學識都寫成了書冊,看描述,竟然無需修爲也可用得。此中知識,莫非普適之大道耶?

所以,對於方長拜託他們尋找有緣人的《瓦罐丹方》,兩人也很是上心,仔細地包好放起來。

“接下來我們去哪裡?”宋瑤說道。

“天色看起來還早,不如去林溪村看一看。”胡云說道。

100、【方長下山先吃麪】138、【新年將至氣象新】143、【串門與對弈】200、【崖上凡間遠】508、【下山,再次下山】138、【新年將至氣象新】157、【帶上小狐狸下山】533、【幼童指路】226、【小小竹渠】165、【離開寧河府】477、【碧玉塘將有新名字】128、【月夜行】151、【劍吟如鳳鳴】442、【李悅留下的傳說】262、【集市間又見故人】507、【落在桌子上】455、【陣前商議】20、【借宿的行人】78、【新客暫居】312、【一場騙局】328、【初冬的雪】381、【圍攻朱雀堂】481、【無事練攤取樂】169、【向着朝陽升起的方向】101、【化妝偵查一下】(求首訂)137、【事畢離去】219、【小路前方又一城】16、【梳理水脈】171、【囚車中的故人】365、【油煎大頭魚】278、【白虎堂】308、【暖玉牀】372、【無法避免的命運】407、【繼續向北】468、【清理下揹包】257、【一網打盡】535、【猴包餃子】561、【回到平靜生活】78、【新客暫居】544、【破局之人】552、【代爲引薦】12、【妖物興風雨】478、【串門】63、【曙光中的飛刀】7、【山洪與山神】178、【車隊面前耍大錘】570、【小小觀禮亭】428、【井】342、【再次突破】131、【清江岸邊亦繁華】396、【天時地利人和】391、【年輕真好】303、【消費降級】125、【江邊風俗】130、【我可不一樣】88、【待客】124、【洞盱江邊尋渡船】215、【探望】313、【旁聽者與指數】129、【半生蹉跎前路茫】76、【說天下人間】107、【順風耳裡得緣跡】249、【兜頭悶棍】53、【人間風雨避復來】484、【暴雨】411、【傳聞】134、【興慶府書館】526、【忙碌與悠閒】504、【技術水平升級】247、【兩“小妖”覲見洞主】15、【專業事需要專業人士來做】593、【故人之物】528、【溫室大棚與瓦罐丹方】436、【再臨利州】59、【成語不能亂用】588、【壯闊的施工現場】35、【寧河府城隍】387、【鐵鍋與炒鋼】495、【街角煎餅】224、【同行者與新情報】285、【走完蜀道】386、【鍊鐵小高爐】432、【山頂小村】373、【思鄉】258、【進入西域前最後一座城】258、【進入西域前最後一座城】447、【姓名錯位】226、【小小竹渠】410、【蘑菇屯】350、【好客的妖王們】104、【夜宿縱斷山】228、【贈薯】122、【對線彩娘子】387、【鐵鍋與炒鋼】541、【遊記手稿】588、【壯闊的施工現場】370、【方長管閒事】137、【事畢離去】226、【小小竹渠】580、【老領班心態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