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動了動了】

方長點點頭,人上了年紀,就最怕摔跤,氣急攻心時候再摔一跤,向來十分危險。眼前牀上的老者,若不是有柯城隍口中那位修行人出手,恐怕也難以活命,而且即便如此,對方也只能保住老者的性命,無力徹底救治。

旁邊柯城隍已經說完一番,見方長正和大夫搭話,於是將其介紹給方長道:“這位是李大夫,在城裡世代行醫,活人無數。更難得的是,他德行廣厚,對於窮人來看病,經常不收錢。”

被在陌生人面前如此誇耀,李大夫有些羞赧,他脫口而出:“濟世救民是天經地義啊,不算什麼的。”

方長道行深厚,自然能看出來,李大夫這句話並不是謙虛,而是真心如此想的。於是他轉頭對柯城隍說道:

“果然不錯,如此水平,不爲良醫,也可以爲良相啊。”

然後,在這位李大夫滿頭霧水的情形下,方長和柯城隍心有同感,哈哈笑了幾聲。

笑完後,方長走到榻前,輕輕拎起老者的手臂,輕搭了下他的尺、關、寸三脈,而後輕輕翻看了下病人的傷勢,他問了下老者跌倒時候的情形,說道:“這病我應該能治。”

柯城隍奇道:“方先生還會治病?”

方長點點頭正色說道:“在下曾經當過一段時間的遊方郎中,雖不敢說‘無不治之症’,但也往往能藥到病除。”

旁邊的李大夫,對方長充滿了不相信,但是想到旁邊的柯老伯總是能帶來些效果奇特的藥粉,也就保留了自己的意見,沒有出言阻止。

若是放在往常,他聽說有遊方郎中想接手自己的病人,定然會暴起阻止。畢竟遊方郎中這個羣體,總是充滿了不靠譜、庸醫、欺騙,小病治成大病、大病治進棺材都是常事。

當然,有總是比沒有好,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生了病能夠遇上游方郎中,總比自己在家裡苦捱強得多。畢竟這個年代,醫生是稀缺資源,鄉下不僅醫生少,也難以攢夠買藥的費用,遊方郎中恰好能夠彌補一點點這個缺口,讓很多人不至於在家等死,所以即使他們手下的治癒率不高,這個職業依舊興旺。

由於這間屋子裡面吵架的聲音消失,雜院裡的鄰居們漸漸開始放下手頭的事情,圍攏過來。鄰居們七嘴八舌又細聲細語的勸慰聲,終於讓爭吵的三人徹底冷靜下來,把注意力投向病牀這邊。

大家都是對生活見多識廣的聰明人,他們經驗豐富,知道對於爭吵這種事情,只有事後勸阻纔會更有效。相反,如果雙方正在爭吵的火頭上,旁邊人貿然闖進去勸架,大概率會變成火上澆油,反而壞事。

卻見李大夫輕輕收取了病人身上的銀針,在燈焰上烤過後,重新放進布包裡面,卷好貼身放着。而後他讓開病牀邊上的位置,站到一旁靜靜候着觀察,方長則端坐在旁邊,輕輕抖了下袖子,接着重複瞭望聞問切的步驟。

方長有心教授這個好心醫生一些東西,於是他講解的很詳細。

李大夫完全沒料到,面前人竟然對醫術如此精通,立刻便升起了崇敬的心思,小心地應對、打下手,並盡力地仔細記憶和學習着。有不懂的問題,李大夫說出來後,立刻便能得到方長的解答,這比當年自己學藝的過程,要舒服多了。

旁邊的人聽不懂方長說的什麼,不過見李大夫聽得鄭重,於是在講解告一段落之後,有些擔心地湊上前去,問李大夫道:

“李大夫,這位先生的法子……靠譜不?”

“當然靠譜!太靠譜了!”李大夫語氣急促地說道,“真沒想道,竟然還可以這樣,我今天可是受益良多。”

“就這樣,去熬藥吧。”他們說話間,方長已經寫好了藥方。

將寫好的方子遞給李大夫,李大夫十分高興地接過來,恭敬而迅速地說道:“我立刻去抓藥,這些在醫館裡面都齊備。”說完彷彿方長會讓別人頂替他一樣,他飛也似的跨出門去,幾息後便跑得遠了。

周圍圍過來的鄰居們中間,還有之前柯城隍所提到的那位同道,也不知道他是在體驗這種生活,還是正紅塵煉心,這位正用普通人老者的身份,租住在這片雜院裡面,也正是他出手保住了牀榻上老者的性命。

朝對方輕輕點了點頭,方長沒有過多詢問,而是默默等待着。

片刻之後,李大夫風風火火地跑了回來,還用黃紙和麻繩層層疊疊包着幾包藥材,他跨步進門,興奮地對方長說道:“藥我已經抓回來啦,我這就生火煎。”說着,他弄燃了爐子,便開始煎藥。

濃郁的藥味,很快便鋪在了小院中,剛剛方長將藥方交給他時,說明白了煎藥的步驟和方式。

長年累月從事此行當,李大夫對這些十分熟稔,僅聽一遍就記住了,而且沒有任何錯誤。他煎好藥,略微放涼後,以黃酒做藥引,輕輕給牀榻上的老者喂下。

“好苦啊。”老者喝着藥,泣道。

“藥似人生苦,再苦也得喝啊。”李大夫沒頭沒腦的說了這樣一句,老者倒是止住了哭泣,慢慢地將藥全部喝完。接着,他指揮着周圍人,小心地將老者放平,接着打開了自己的針包,取出銀針於燭焰上輕輕灼燒下,按照方長所教授的法子施針。

整個過程消耗了小半個時辰,衆人不敢大聲,也沒心情交談,都靜靜地看着李大夫動作。

待施針結束,李大夫輕呼一口氣,重新收拾好他的小針包。與此同時,有眼尖的鄰居注意到,老人的手微微動了下。

“動了動了!”

他興奮地指着老者的手,喊道。

於是衆人一齊看去,老人的手又動了一下。

“動了動了!”

大家一齊高興地喊道。

老者的女兒激動地湊上去,卻又不敢碰,又因爲激動一時間說不出話來,只是用乞求的眼神看着李大夫。緊接着,老者的女婿,還有照顧了老人許久的年輕人,也湊上前去,問道:

“大夫,您看這情況?”

29、【羊肉面小攤】165、【離開寧河府】596、【腳伕之後搞運輸】493、【自我管理意識】347、【寶藏】222、【南屏山上有神仙】365、【油煎大頭魚】367、【桃花尚未盛開的地方】362、【吃豆腐的小官】473、【棧道高且長】291、【百鳥崖】383、【故人醫官】466、【遍嘗皇城】430、【街邊偶遇】544、【破局之人】433、【毛賊方長】414、【賽人蔘】137、【事畢離去】299、【學堂裡的熟人們】390、【少男少女齊上門】216、【小狐狸的同學】248、【臥底】214、【相見又分別】221、【愈加走形的傳說】248、【臥底】162、【如何避災免禍】112、【所遇難事】56、【年輕人有詩和遠方】423、【黑暗亂燉】137、【事畢離去】422、【轉移】62、【夜深忽夢少年事】461、【不辱使命】406、【正面莽上去】206、【崖邊問道】339、【勇者】593、【故人之物】40、【白衣展望與葫蘆籽】70、【崖上的不速憨客】344、【怪病和海盜事】361、【烏篷船上】182、【靠海吃海朝雲港】144、【胡云的請求】395、【路遇】209、【老夥計歸來】547、【確切消息】456、【準備進城】332、【碼頭】453、【口號】70、【崖上的不速憨客】323、【單騎追蹤】175、【包廂還是那個包廂】467、【《天下太平》】38、【事了拂衣瀟灑去】439、【魏和的新朋友】567、【赴會】6、【火塘邊的竹筒鮮茶】212、【耕牛的理想】362、【吃豆腐的小官】298、【興慶府的學堂】473、【棧道高且長】508、【下山,再次下山】390、【少男少女齊上門】329、【奇怪的食客】547、【確切消息】456、【準備進城】297、【無題】92、【明顯而蹩腳的試探】498、【贈予】559、【靠自己纔是正道】289、【豆花】418、【被處決之後】157、【帶上小狐狸下山】392、【方長是啥妖怪】40、【白衣展望與葫蘆籽】520、【異域小鎮】338、【滄海寄餘生】274、【壺中仙】15、【專業事需要專業人士來做】60、【故地重遊】417、【見義勇爲】317、【順利且快捷】80、【兩隻紈絝】367、【桃花尚未盛開的地方】172、【唯盡人事而聽天命】212、【耕牛的理想】400、【像評書一樣的故事】596、【腳伕之後搞運輸】15、【專業事需要專業人士來做】184、【萍水相逢】489、【在山上瞎鼓搗】269、【打探】142、【百業待興】329、【奇怪的食客】18、【第一批陶器】216、【小狐狸的同學】81、【“遠大的理想”】239、【塵埃落定】522、【聘貓】356、【廢墟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