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黃塵百戲多】

伴隨着年輕路人嘖嘖驚歎,他的三叔又換了話題,開始給他講述遠方城裡各種美食,聽得年輕人不住嚥唾沫。

方長從他們二人旁邊緩步經過,微微發笑。

上年紀路人所講述的這件事,明顯年代久遠,加上講述者誇張的表情和動作,必有些水分,無法判斷真假。

不過想來,如果這個故事是真事,裡面那隻傷人無數的惡虎,定然已經成妖。

畢竟在這個故事裡,它可以分辨各地捕獵好手的毒藥和陷阱,與專業人類鬥智鬥勇,而且‘力大無窮’也是明顯標誌。只是這隻虎妖傷人過多,矇蔽了靈性,於是這樣簡單的着了道,用極其可笑的方式殞命。

對於這故事本身,沒必要深究,方長也不想深究。

不過此地有這座伏虎石橋,想來並不是毫無來由,應有猛虎在此殞命,至於是否爲重油重糖炊餅所伏……

嗯,倒是可以嘗一嘗這裡的名吃,伏虎餅。

方長重新向鎮中踱去,順便看着這裡人間百態,見那成人奔波,孩童嬉戲,滾滾黃塵之中,倒是頗爲生動。

買吃的要用錢。

方長現在身無分文,當初變賣家產之資,已經在離鄉進山時全部用完,一文不剩。

他現在也算修行有成,人間錢財不能隨意拿,譬如“劫富濟貧”或者“點石成金”這種方式並不可取,否則沾染過多因果,會有損修爲。

但他自有辦法。

看了看石板路兩側,方長尋了間金銀質鋪走進去。小鎮雖然很繁華,但和大城沒法比,雖然行人衆多,這兒依然開不起專門的珠寶店。

倒是金銀質鋪這種,兼做典當、金銀飾物製作兌換,有珠寶店職能,甚至會兼職賣點雜貨的,在這人來人往的小鎮上,經營得風生水起。

“客官可是要點什麼?”

入內只見一排排大櫃佈滿牆壁,頗有些年頭,唯有櫃檯像是新制,金銀質鋪掌櫃正靠在櫃檯後,用食指撥弄着算盤,看見方長走進來,立刻掛上笑容,出聲詢問。

看面前這人揹着青布包裹,當是官道行人,即使對方身上衣服粗糙,作爲專業掌櫃,他很有職業素養,不會慢待。

“不知此處可收玉料?”

“自然是收的。”掌櫃正色道。

看來會是個不小的生意,考驗自己眼光時候又要到了?既然對方說的是“收”,應該不是來質當物品,而是要來售賣……

“幫我看看這塊璞玉。”

方長伸手從包裹中,摸出來時掰下來那塊玉,放在櫃檯上。

待玉塊放穩,掌櫃才伸手拿過,藉着窗口光線仔細照看,看玉質和內中紋理。

“好玉!”掌櫃先是稱讚一句,然後說道:“剔透晶瑩,毫無瑕疵,可惜個頭不大,而且只是璞玉,未曾經過工匠雕琢,價值不會太高……我出八百文,不知客官對此價格是否滿意?”

“可。”

並未談價格,方長簡單應下。

“如此,請客官稍待。”說罷取了錢和一紙簡單文契,問道:“客官是否需要契書?會寫明這塊璞玉樣式大小和售價。”

“無需如此。”方長搖頭拒絕。

“好的,客官請收好,這是八百文官錢。”八百銅錢頗有些分量,掌櫃用雙手拎過來,遞給方長。

簡單看了一下,數量大致不差,遂和掌櫃致謝後,裝好出門。這次交易,金銀質鋪肯定賺了一些,但是方長並不在意。

用對方所需去等價交換,也是一個正常來錢的路子,這樣沾染因果不多。

如果此次沒有寶物換錢,方長甚至考慮在鎮上打個短工,爲來往行人客商扛扛貨物。

鎮上沒有成衣鋪,那在大城中才有。

不過衣食住行這四大行業,算得上是百姓必需,故小鎮上還是有一間“邵家綢緞莊”,方長從周圍人口中聽聞,此處還兼做裁縫。

門口斜挑着一根旗杆,上書一個“布”字,裡面倒是和鋪名嚴重不副——擺着的都是尋常布匹,連一塊綢緞都沒有。

“客官要點什麼?”

“我要做身衣服,就用這種布就好。”方長拍了拍旁邊一匹皁色細布,對裡面人說道。

裁縫過來,以尺爲方長量了身長肩寬腰圍四肢長短,又議好價格收了定金留下姓名,雙方約好三天後來取。

衣服是貴重品,方長這一番定製,賣玉得來的錢去了一半。

作爲本地有名特產小吃,售賣伏虎餅的到處都是。

有正式店鋪掛着伏虎餅招牌,門口有夥計招攬顧客;有街邊所支小攤,多爲夫婦二人忙忙碌碌。

方長選了個人最多的攤子,上前排隊,花十幾文買了幾個餅。

咬一口,果然又脆又香。

麪餅放了白糖豬油,烤的酥脆,上面還點綴着芝麻,用一張薄草紙夾着。

走到街邊角落,方長找地方打開背上包裹,拿出從崖上帶下來用闊葉捆紮的熟肉。

肉有些涼,但是依然美味,被闊葉捆紮包裹了段時間,還帶有一絲清香。將炊餅劈開成兩半,在把涼肉切開,塞進熱氣騰騰的炊餅中,熱餅涼肉,端得美味。

不遠處攤主還在不斷告訴顧客們:“大家放心食用,這餅已經比當年伏虎時減了糖油分量,只是不可貪吃。”

聞聽此言,方長一笑而過,將手中幾個夾肉炊餅一掃而盡。

接下來,他在虎橋鎮上閒逛。

南來北往車馬行人,多有在此歇息待上半天一宿者,或者中午路過打個尖兒墊墊肚子。街面上攤鋪棚子鱗次櫛比,蔚爲熱鬧,交談聲、叫賣聲、騾馬嘶聲、車輪嘎嘎聲、梆子鈴鐺聲不絕於耳。

雖然修爲小成後聽力很棒,但是這片嘈雜對他毫無影響,對於虎橋鎮這片繁華,他就像局外人,單零零的走在石板路上。

方長很享受這種心境。

前面有個酒館,門口杆子上挑着一個“酒”字,正在隨風飄卷,隱約有酒香飄來。

想起了林溪村那筒高粱酒,他準備過去問問價格。

這時,旁邊身着襦裙端着簸箕的婦女,和鄰居談話聲傳入方長耳朵。

“……龐員外家的怪事,鬧得可是越來越兇了。”

“是啊,尋了好幾位法師巫祝,都無功而返,他們連原因都弄不清楚,有的說有鬼,有的說有妖。”

“真是可怕,還好只有他一家出事……”

42、【前往串門】95、【有錢不?】226、【小小竹渠】172、【唯盡人事而聽天命】39、【重返仙棲崖】193、【極其出乎意料】10、【崖下來客】454、【去匯合】335、【海中妖和登上第一座島】595、24、【天象變化 前身遺願】184、【萍水相逢】437、【久別又重逢】513、【城隍曾經做的孽】343、【酒棚裡】409、【帳中人】完本感言和新書計劃242、【將近關中】502、【這樣似乎不夠】287、【飯館的角落】495、【抓包】183、【無事一身輕】594、【人怕入錯行】84、【陰影角落的動作】235、【三家村特產】155、【特派員】308、【暖玉牀】147、【山門】492、【只怪當時太天真】101、【化妝偵查一下】(求首訂)135、【功德無量】591、【登月】134、【興慶府書館】214、【相見又分別】555、【審判】143、【串門與對弈】386、【鍊鐵小高爐】400、【像評書一樣的故事】335、【海中妖和登上第一座島】528、【溫室大棚與瓦罐丹方】351、【風暴拍臉】138、【新年將至氣象新】538、【算不算有緣人】140、【女兒也是傳後人】323、【單騎追蹤】339、【勇者】575、【去尋想尋之人】482、【要當被撿漏的人】555、【審判】219、【小路前方又一城】435、【鹹魚兮福之所倚】46、【閒話人間劫數】313、【旁聽者與指數】228、【贈薯】61、【退隱江湖】212、【耕牛的理想】107、【順風耳裡得緣跡】68、【撥開雲霧重見日】444、【很有用的禮物】434、【雲頂村事】573、【天庭】567、【赴會】351、【風暴拍臉】360、【九尾狐不是狐】542、【真假雲中仙】20、【借宿的行人】475、【以美景待客】90、【和同道交流】185、【鬧市中的偷兒】455、【陣前商議】102、【您提我名字就行】562、【山河圖】432、【山頂小村】495、【街角煎餅】478、【串門】316、【方案】540、【滑竿上的錦衣員外】346、【藏寶圖】69、【去而復返】508、【下山,再次下山】524、【主動邀請】267、【黃沙漫漫】189、【山野猴蹤】495、【抓包】489、【在山上瞎鼓搗】0、【猴子麻了】221、【愈加走形的傳說】505、【山神來串門】24、【天象變化 前身遺願】402、【登高眺望以尋逐】523、【還是當貓快樂】331、【尋船出海】221、【愈加走形的傳說】84、【陰影角落的動作】105、【攔路求被騎】15、【專業事需要專業人士來做】79、【有人慾來擾】296、【又到洞盱江】8、【後山雲海化橫骨】43、【採雲中山之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