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杭州陷落

不論是移民安置還是軍隊整編,都是非常的繁瑣麻煩。好在民政由沈廷揚等一幫文官負責,軍政則有李彥直等一干幕府衆人協助,任思齊只需要總體掌控即可。而崇明的一應制度都是從岱山制度複製照搬過來,根本沒有多少創新之處,所以很快一切都步入了正規。

整個六月,崇明島二十多萬軍民處於埋頭展模式,而外面的形勢越來越惡化了起來。

六月十日,來自杭州的使者抵達了崇明島,帶來了弘光帝的聖旨。

越國公,左都督,太子太保,這是弘光帝加封任思齊的新的爵位官職,然後讓任思齊帶領屬下軍隊趕赴杭州勤王。

應付了使者之後,任思齊聚集衆人議事,出乎意料的是幾乎所有人都反對增援杭州。劉肇基茅十八等將領反對可以理解,畢竟岱山軍剛剛從揚州撤離,遭受了巨大的損失,雖然補充到了總數達五萬人,在崇明的軍隊也有四萬多,可是士兵新募,還未訓練,根本就沒有戰鬥力。而且據江北哨探來報,一支人數達三萬多的清軍抵達了崇明對面的南通,有攻打崇明的企圖。外有強敵,內部不穩,哪裡能抽調出兵力增援杭州啊!將領們反對應召很正常,可是這次就連沈廷揚劉萬春等文官也反對,按照沈廷揚的說法,即使岱山軍抵達了杭州,也根本守不住,以弘光的尿性,說不定等不到援軍到達他就逃走了。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崇明島上幾乎所有的文武都對朝廷徹底失望。任思齊自己也知道,以岱山軍現在的勢力,根本做不到力挽狂瀾,既然這樣,還是呆在崇明悶頭展吧。

......

多鐸率領大軍渡過長江之後,很快在南京與阿濟格會合。然後按照攝政王多爾袞的命令,阿濟格的西路軍負責攻略江西湖廣等地,而江浙一帶則由多鐸負責。

攻佔了南京之後,阿濟格及所部軍隊雖然沒有屠城,卻也搶了個盆滿鉢滿。意得志滿之下,阿濟格率軍撤離了南京,逆着長江西去,最後駐紮在九江。

阿濟格率軍離開之後,多鐸立刻下令,分出屬下一半的八旗兵給貝勒博洛,命令博洛攻向杭州,務必抓住逃到杭州的弘光帝,徹底消滅大明。

弘光政權在江南的軍事力量本來就很薄弱,南都覆亡之後,江南各府縣更是風聲鶴吹、人無固志,紛紛望風歸降。博洛所部沿大運河前行,水6並進,於五月三十日進入常州。六月初三日,清軍前鋒到達無錫。一路上,清軍幾乎未遇到任何抵抗。直到蘇州附近,纔有小規模的戰鬥生。

多鐸入南京後,曾命降清的南明鴻護寺少卿黃家鼒爲安撫使,前往蘇州等地“索取降順冊”。五月二十五日,黃家鼒一夥人抵達蘇州城外的虎丘,當夜,明蘇州知府陳師泰棄城逃走。次日,黃家蠢等被迎入蘇州城,官民們獻上冊籍,前來拜見。

二十九日,明監軍副使楊文聰率五百黔兵由鎮江逃至蘇州。楊文聰以前來拜見謝賞爲名,進入城中,將黃家蠢等二十餘人一同執殺。六月初四日,博洛所部清軍騎兵萬餘人經無錫向蘇州奔襲,楊文聰自知不敵,匆忙率部逃走。清軍前鋒“人各二馬”,,是一支度很快的騎兵部隊,他們佔領蘇州後繼續向東追擊楊文聰。六月初八日,清軍主力騎兵離開蘇州,向杭州進,蘇州郊外農田慘遭清軍蹂踐。次日,博洛率軍經吳江進入浙江嘉興。六月十二日,清軍兵臨杭州城下。

弘光帝是五月二十六日乘坐鄭鴻魁戰船到達的杭州,而在三日之前,馬士英護送着鄒太后沿着6路抵達了杭州。

由於南京朝廷一幫文武全體投降了滿清,弘光到達揚州之後重建了朝廷。還是以馬士英爲內閣輔,以浙江巡撫張秉貞爲兵部尚書,以嘉湖道吳克孝接任浙江巡撫。封定海總兵王之仁爲武寧伯,調任蘇州總兵,封浙江總兵方國安爲鎮東侯,令其兵分守千秋嶺、獨鬆關、泗安鎮等處。又命令御馬監太監李國翰、司禮監太監高起潛扼守平望。並四處下詔,詔令江浙一帶的軍隊勤王。在蘇鬆常州浙東各地,還有數萬地方鎮守軍隊。

然而,除了方國安、王之仁等部還聽調遣以外,其他的各地的軍隊卻都拒不奉詔,而是爭先搶後的南京的多鐸納書投降。多鐸派出的四處征伐的大軍還未到,蘇州常州無錫松江各府縣已經先後投降,整個南直隸各府不復大明治下。

對於投降的府縣,多鐸仍舊任命降官擔任原職,很多明朝官員搖身一變,從大明的知府知縣變成了大清的,其他一切均未改變,於是投降的官員越來越多。除了崇明島外,整個南直隸的全部官員均都投降,也包括江陰嘉定等地。

弘光帝已經被清軍嚇破了膽,派陳洪範爲使者,試圖與清軍議和。誰知陳洪範卻直接投降了滿清,把杭州的底細盡數告知博洛,並且向博洛獻出攻陷杭州之策。

回到杭州之後,陳洪範先是說服了兵部尚書張秉貞,繼而和張秉貞一起勸說負責宮廷安全的馬士英的兒子馬鑾。

誰都知道大明大勢已去,再抵抗下去只能兵敗被殺,若是投降大清的話,貝勒博洛許諾,會封馬鑾爲杭州知府。在陳洪範的勸說下,馬鑾果斷的答應了投降。

六月十二日,清兵進軍塘西,直逼杭州城下。弘光帝再也坐不住了,重施舊計,試圖逃到鄭鴻魁的船上,再逃向福州。

馬鑾護衛着弘光出城,卻沒有往海邊而去,而是直奔清軍大營。弘光知道大事不好,哀求馬鑾不果,下了馬車再不肯前行。馬鑾命令屬下拖起弘光,可是懾於皇帝威嚴,他屬下的士兵均不敢對弘光無禮。沒辦法,馬鑾和陳洪範二人一人擡着弘光的頭部一人擡着弘光的雙腿,硬生生的把弘光從馬車上拖開。然後又馬鑾揹負着弘光前往清營。

弘光哀求不果,狠狠的咬在馬鑾後頸上,直咬下一塊肉來,鮮血從馬鑾脖子上不斷流下,溼透了整個後背。

弘光被俘,方國安自知大勢已去,率領屬下軍隊退過了錢塘江。馬士英雖然是個奸臣,卻比兒子有骨氣的多,也跟着退到了江東。

六月十四日,清軍不費灰之力佔領了杭州。博洛趁勢派出使者招降浙東各府和避居在這一地區的明藩王。

避居在江浙一帶的明朝藩王有潞王朱長淓,居蕭山的周王,居會籍的惠王,住在錢塘的崇王,以及居住在臨海的魯王。

除了魯王以路遠,辭疾不至以外,其他各王都趕到了杭州,然後被博洛協同弘光一起送到了南京,後來隨着多鐸的撤軍被押送回北京。

杭州陷落,弘光被俘,標誌着南明朝廷徹底被滅,整個中華大地徹底淪陷。

第四十四章 奪船第二百四十八章 纏戰第四百五十四章 暗爭第三百一十五章 沈廷揚(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松浦綾子第三百一十二章 崇禎十七年冬天第二百四十八章 纏戰第八十七章 合作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清洗第二百三十八章 火槍和火炮第九十二章 達成合作(下)第六十二章 真相(1)第一百三十七章 船戰第四百五十九章 狗頭第一百二十八章 起航前的瑣事第八十三章 反擊第四百五十一章 反覆無常第三百一十二章 崇禎十七年冬天第二百二十七章 新軍第二百二十七章 新軍第二百六十九章 柯永勝第一百二十三章 野心第四百三十八章 陳子龍第四百九十四章 破關而入第三百四十九章 降將和主子第一百三十二章 船鬥(下)第八十九章 事了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戰第一百五十章 松浦的承諾第十一章 舟山海盜第二百三十六章 水軍成立第八十七章 合作第四十九章 波濤暗涌第十七章 船上閒談話林鳳第二百六十七章 襲城第二百六十三章 去山東第三百零八章 船隊回程第二百六十三章 去山東第三百三十九章 慌亂第一百一十六章 驚詫第五十四章 內訌(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厲害的疤臉武士第四百三十二章 慈不掌兵第三十七章 傅春重傷(求收藏)第二百五十章 張魁斃命第一百九十七章 圍城第五十六章 任家灣(1)第九章 貨物第三百三十六章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清洗第五十五章 友盡第二百零五章 赴湯蹈火第三十九章 搶灘登陸戰第四百二十五章 胡家港城堡第三百一十八章 風雨飄搖的弘光朝廷第五十五章 友盡第一百七十二章 劉德福來投第九十二章 達成合作(下)第八十一章 船家少女第二百三十八章 火槍和火炮第十七章 船上閒談話林鳳第三百四十章 伏擊第五百零二章 席捲福建第三百零二章 “隆中對”第九十章偶遇故人(求收藏)第四百九十二章 任思齊的決定第二百二十八章 編制和訓練第九十七章 思齊主動受訓,笨熊二思春第三百三十六章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第三十二章 荒島第二百五十三章 全勝第二百七十五章 船上的讀書人第一百九十章 激戰(2)第一百五十五章 鄭家與荷蘭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松浦綾子第一百五十九章 海戰(1)第二百二十六章 回程第三百四十四章前路受阻第一百零二章處罰第二百一十一章 爭吵第一百零五章 舟山羣島第三百一十一章 船隊歸來第四百八十章 暗潮洶涌第二十四章 馬尼拉城第四百二十三章 抗清同盟第三百零七章 巨大的利潤!第二百一十九章 黃斌卿升官第四百二十九章 嘉定第一百九十八章 衝陣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的任命第二百零一章 心跳第十三章 海戰(2)第二百九十三章 慘勝第二十三章 封口第四百二十三章 抗清同盟第二十七章 “啪啪啪”的海浪聲第二百一十四章 罐頭第五十一章 合縱連橫第三百零二章 “隆中對”第十一章 舟山海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