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弘光出逃

英親王阿濟格率軍率軍擊破順軍大營,俘虜順軍大將劉宗敏及數萬順軍士兵家屬,下令皆斬之,然後揮軍直下九江。『

此時阿濟格已經得到多鐸受阻揚州的消息,顧不得再過江追殺李自成殘部,統率大軍直逼九江,攻擊盤踞在九江的左夢庚部。

自從在銅陵被岱山軍擊敗,總兵李國英兵敗被殺之後,左夢庚也曾數次派出軍隊再攻蕪湖,卻屢屢被黃得功擊敗。背後順軍及清軍尾隨而來,前方道路又被黃得功阻擋,二十餘萬大軍盤桓在九江進退維谷。

阿濟格統帥六萬餘滿漢八旗軍順江而下,左夢庚完全不敢抵抗,率軍出降。擁軍二十餘萬,卻不論的是對陣逼死先帝的順軍,還是對陣入侵華夏的滿清,只知道躲避,從來不敢主動迎戰。“勇於虐民,怯於大戰”,這是對左良玉軍最好的評價。

逼降了左夢庚二十餘萬大軍之後,阿濟格攜大軍三十餘萬,水6直下南京,先後佔領了銅陵安慶等沿江城市,兵鋒直逼黃得功的根據地蕪湖。

而蕪湖已是南*京以西最後一道屏障,蕪湖要是被攻下,南京西面將再無障礙。得到數十萬左軍投降,西路清軍逼近蕪湖的消息之後,南*京朝廷處於惶恐之中,弘光帝下旨,晉封黃得功爲靖國公,令他務必守住蕪湖防線。然後又連下十多道聖旨,封任思齊爲肅虜侯、命令守衛揚州的史可法任思齊部回師南*京,封鄭彩、黃蜚、方國安、杜弘域、卜從善等皆爲伯爵,命令帶軍勤王。

五月八日,阿濟格統軍抵達蕪湖,和黃得功大戰。阿濟格先是派左夢庚寫信與黃得功,現身說法引誘黃得功投降,黃得功勃然大怒斬殺左夢庚使者,誓死不降。

在八旗兵督戰之下,左軍諸將盧光祖、張應祥、徐恩盛、郝效忠、金聲桓、常登、徐勇、吳學禮、張應元、徐育賢諸總兵各率本部軍隊向着黃得功部起了瘋狂的攻擊。

八旗兵連同左軍降軍三十餘萬兵壓蕪湖,黃得功軍隊士兵恐慌恐懼,軍心不穩,部下總兵田雄、馬得功決定投降。趁着軍隊與清軍鏖戰之際,叛軍突冷箭,射中黃得功喉部,外有強敵、內生叛亂,黃得功自知無力迴天,拔劍自刎身亡。

黃得功死後,其部下或散或降。阿濟格命令固山額真譚泰率騎兵三千爲前鋒,往南*京殺去。

五月九日,蕪湖失守、靖國公黃得功殉難的消息傳到南*京,弘光朝廷頓時陷入一片驚慌失措之中。蕪湖是扼守長江的西大門,蕪湖既陷,清兵將不日抵達南京城下。

驚慌之下,弘光帝僅同輔馬士英及少數宦官商議之後,連朝廷其他公卿大臣也不告知,更不做任何部署,在十日凌晨逃離南京。

弘光帝本打算從6路逃往杭州避難,誰知途徑溧水縣時,受到當地士兵搶劫,驚慌之下弘光與馬士英失散,在馬士英兒子馬鑾的護衛下往東北逃去,在鎮江上了鄭鴻魁的戰船,順江而下從水路趕赴杭州而去。

失散之後,輔馬士英率領隨行的貴州兵護着弘光的母親鄒太后繼續沿着6路趕往杭州。

再說南*京方面,弘光私自潛逃之後,整個南*京立刻處於一片動亂之中,人心惶惶之下,竟然有百姓涌入獄中,把前些時日“太子案”中自稱崇禎太子的少年請出來登武英殿即位,被忻城伯趙之龍派人鎮壓。

此時的南*京,因爲皇帝和輔出逃,官紳百姓慌亂成一片,以忻城伯趙之龍爲的勳貴們決意投降,好保住自己的財富地位,派人往西去和清兵接洽。

五月十四日午後,清軍先鋒數十騎率先抵達南*京西門石城門外,忻城伯趙之龍、保國公朱國弼拿降表由城牆縋下,往清營洽談投降事宜。

五月十五日,阿濟格率清軍主力抵達南京城外,趙之龍、朱國弼同魏國公徐久爵、隆平侯張拱日、大學士王鐸、蔡奕琛、禮部尚書錢謙益、左都御史張霑等三十餘名高官顯貴大開城門,出迎於郊。

既然南*京方面主動投降,阿濟格便大開殺戮,遂派兵入城搜索,勒令城內所有明軍出城繳械。十七日,阿濟格帶兵入城,即把南京東、北兩區漢民盡數驅逐出城,空下宅院供清兵居住,無數的百姓被從家中趕出,哭嚎着流離失所。

五月十八日,南*京被攻破的消息傳到了揚州,滿城大譁!

淮揚總督衛胤文等人哭嚎着面南而跪,連連以搶地。

“該生的事情終究會生,並不因自己的到來而改變啊!”任思齊喃喃自語道,說着誰也聽不懂的話語。

“陛下,是臣等無能,對不起你呀!”甦醒過來的史可法強撐着跪在牀上,連聲痛哭。

南*京既然陷落,再守揚州已無任何意義,因爲必然會遭到清兵的南北夾擊,從揚州退兵再次提上日程。

可是揚州城內有兵六七萬,百姓八十餘萬,想要安然撤退又談何容易。

按照衛胤文等文官的想法,應該帶領軍隊沿着運河直下長江,會同鄭鴻魁的軍隊逃往杭州,在那裡繼續抵抗滿清大軍,至於揚州城內的百姓,則顧不了那麼多了。

難得的是,史德威、胡尚友等武將也贊同衆文官的看法,在他們看來,這些百姓全都是累贅。

可是任思齊卻決意帶着所有百姓轉移,揚州抵抗多鐸清軍一個月,這一個月來,多達數萬的清軍死於揚州城下,若是拋下百姓而去,那麼等待這八十萬百姓的就只有無情的屠殺。

任思齊的固執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就連李彥直也勸說任思齊放棄百姓輕裝前進。

隨後經過商議之後,任思齊和衆文官武將達成了協議,由他們先行護送督師史可法沿着運河南下,而任思齊自己則帶着寧波軍及新募的六萬新兵繼續守城。

城中寧波系以外的絕大部分將領都選擇了離開揚州,而總兵劉肇基和炮兵指揮陳於階卻選擇留了下來。

五月十九日,史德威、馬應魁、胡尚友諸將帶着本部人馬七千餘人,護送着重傷未愈的督師史可法及衆文官上了戰船,沿着運河南下而去。

第三百二十七章 無題第一百五十九章 海戰(1)第三百九十四章 棄城之議(加更,求訂閱)第二百四十八章 纏戰第七十六章 任思齊一槍退敵第一百零三章 軍紀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東尼歸來第四百五十三章 出征第二百七十二章 叛國投敵者,斬!第五十二章 葬禮第三百九十四章 棄城之議(加更,求訂閱)第三百二十章 爭執第四百八十二章第五百零一章 大敗清軍第一百九十七章 圍城第二百三十八章 火槍和火炮第三百三十四章 兵臨揚州第四百四十五章 死神的鐮刀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才難得第六十五章 小乞丐縣衙喊冤第一百五十七章 應對第四百一十五章 無題第四百一十七章 剃髮令第二十章 火爆的生意第七十六章 任思齊一槍退敵第五百零三章 回師第一百六十二章 海戰(4)第四百六十一章 陣斬李率泰第二百五十八章 又到海貿時第四百五十五章 內衛第二百零六章 岑港第三十九章 搶灘登陸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宋立本的加入第三百零六章 巡航日本第二百三十一章 黃斌卿又升官了第一章 秀才殺人第四百二十八章第二百九十五章 滿兵攻城第九十二章 達成合作(下)第三百八十四章 尼堪之死(加更,求訂閱)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成棟之死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勝第四百六十五章 詐降第一百二十二章 宋立本的加入第二百七十八章 議戰第五十三章 內訌(上)第二十二章 交易第九十二章 達成合作(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思齊立志第八十四章 解救第三百二十章 爭執第一百零五章 舟山羣島第三百三十七章 查探敵情第四百二十八章第四百四十一章 致歉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成棟之死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行久的請求第二十七章 “啪啪啪”的海浪聲第二百四十六章 火攻第二百五十四章 相見第一百九十五章 嫁禍第四百五十一章 反覆無常第一百一十九章 犁庭掃穴(3)第五十二章 葬禮第四百一十八章 反清狂潮第二百一十三章 流言第三百六十二章 心存死志的史可法第一百五十六章 此時鄭森正年少第二百九十七章 佯攻第三百三十五章 兵力空虛第三百零六章 巡航日本第四百一十一章 崇明(2)第三百二十一章 九江之變(四千字大章)第四百五十四章 暗爭第五十九章 又見石頭第三百五十六章 貪污者,殺!第三百八十四章 尼堪之死(加更,求訂閱)第四百八十章 暗潮洶涌第三百章 瑣事第四百一十四章 監國第四百六十二章 江陰攻守第一百八十章 入夥(上)第四百八十三章 孝陵祭、凌遲出死洪承疇第四百五十章 攻略常州第四百六十九章 騎兵的突襲第三百八十章 屍橫遍野第三百八十九章 南城(加更,求訂閱)第三百五十五章 慣例第三百六十七章 戰爭的車輪(求訂閱)第一百六十七章 籌劃第四百零五章 清軍襲營第三百二十章 爭執第九十一章 達成合作(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北風起,歸航時第一百二十一章 繳獲第四百八十五章 繼統之爭第四百七十二章 任思齊進城第三百一十一章 船隊歸來第十章 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