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擊潰

十七日後的黎明時分,李靖的大軍終於抵達了成.都城外,見成.都還沒有被細柳營攻破,李靖當即長呼一口氣。

隨後,燕軍以旗鼓爲號,旌旗招展,恐嚇着細柳營,而細柳營的偵擦兵四處派出,嚴密搜索着周圍的情況,戰爭的號角看起來似乎要被吹響了。

“將軍,是否傳遞戰書?”

“算了,直接動手吧。”

兩軍的反應差不多,細柳營是對自己自信,而燕軍則是建立在裝備人數上。

細柳營如今只剩下五萬士卒,他們筋疲力盡、食不飽力不足;反觀燕軍,精神抖擻,個個都是飽餐一頓而來,與細柳營形成鮮明對比。

柳維也看見了延綿不絕的燕軍,他深吸一口氣,對着左右將領道:“燕軍這是抱着剿滅我等的態度來的,我軍倒不如先下手爲強,主動殺他個措手不及!”

“好!”

柳維的軍令很快就下達了出去,一時之間細柳營戰力猛然提升,有序布着方陣朝燕軍殺來。

“殺!”

細柳營士卒發揮出全身的力氣,朝着燕軍發動衝鋒,聲勢浩大,但是卻沒什麼作用。

“將士們!傳我將令---有斬殺細柳營主將柳維者,賞萬金,官升三級!有斬殺細柳營副將顧曏者,賞五千金,官升一級!有斬殺細柳營都尉者,賞百金!”

李靖見細柳營士卒發瘋似的衝了過來,當即冷笑一聲,開口喊道:“射殺一人賞金一兩!”

有錢難道就真的快樂嗎?

李靖在這裡告訴你:是的,貧困限制了你的想象力,有錢人的快樂你是真的想象不到。

重賞之下必有勇士,況且這次的獎賞是必然的,這場戰爭已經打響,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嗖!嗖!嗖!嗖!嗖!”

無數的箭矢鋪天蓋地的朝着細柳營士卒射來,細柳營士卒毫無抵抗的被箭矢射穿,命喪黃泉。

後方指揮戰鬥的柳維倒吸一口涼氣,他征戰這麼多年,還是第一次看見這麼土豪的部隊:一支箭矢的造價雖然便宜,但一輪足足有十萬多支箭矢,燕軍一共射了五六輪,這尼瑪...

自打燕國部隊裝置了諸葛連弩之後,他們就再也不愁火力不足的情況了,縱使以往所有的對手復生也無法阻礙諸葛連弩的恐怖狂潮。

武力再高,你也會折損在重重箭矢之下。

煙冥露重霜風號,聲悲色慘侵徵袍。據鞍顧名思義盼度沙磧,縱橫白骨餘殘燒。舉鞭遲留問田父,彼將欲語先折腰。泣雲畔寇昔據此,老夫父子服弓刀。將軍下令起丘甲,法嚴勢迫無所逃。攻城奪險數十戰,民殘兵弊夷梟巢。當時二子沒於陣,老夫倖免甘無聊。匹夫僭亂起阡陌,禍延千里俱嗷嗷。官私所殺盡民吏,坐令骨肉相徵鏖。唯餘將軍封萬戶,士卒戰死埋蓬蒿。至今野火野昏黑,天陰鬼哭聲嘈嘈。

這就是戰場,是曹勳詩中描繪的戰場。

無數的屍骸倒地,但依舊有士卒前赴後繼而來,朝着前方衝鋒。

而燕軍也停止了射擊,換上武器朝着細柳營反衝鋒而去。

戰場慘烈無比,身邊的細柳營士卒逐漸減少,柳維的臉上也不禁顯露出了悲涼之情。

“殺!”

身邊的廝殺聲愈發愈少,一陣陣刀劍入體的“刺啦”之聲響起,細柳營士卒屍骸一具一具的癱落,血光四濺。

二十萬打五萬,而且還有李靖坐鎮。相比之下細柳營就寒磣多了,士卒軍紀被李靖用科技給磨平,兵法方面李靖更是甩了柳維數條街。

而如今,柳維已經開始收縮兵力,垂死掙扎了。

“嗚嗚嗚——”

就在這時,一道號角聲傳徹了整個戰場,李靖臉色微變,凝視聲音傳來的方向,他又放下心來。

原來是劉邦出來痛打落水狗了呢!

李靖也是一陣無語:打仗的時候沒見你多積極,縮在城牆上裝孫子,硬是讓細柳營打了十七天沒有打進去。雖說周亞夫不在,但細柳營終究是細柳營,劉邦的本領也被彰顯出來。

李靖也不知道要說些什麼了。

這件事兒太過夢幻,還是不說爲妙。

而被包圍的柳維卻已經是絕望無比了:早知今日,倒不如早些投了燕國,免了這場的性命之憂。

事到如今也已經晚了,柳維也已經物極必反,開始冷靜起來:“李靖過不愧爲燕國三大將之一,只不過是幾個時辰的時間,便殺的我無人可用...”

戰場就是象棋,士兵將領就是那一個個棋子。

每一方向都有一個將(帥),他如果涼了那就真涼了。所以將的周圍會有無數人保護他。

同樣,結束戰鬥的方式也是有所不同的。

有人習慣吃完敵人所有的棋子,最後吃點敵人的將帥;也有的搞直接突襲,把將帥乾點。

無疑,李靖屬於第一種。

“細柳營,毀在我手啊。”

柳維苦澀一笑,他雖然沒有受到周亞夫的恩惠,但細柳營也有他的心血,如今已經毀於一旦。

“慚愧...”

佩劍迴轉,細柳營最後一任主將自殺。

伴隨着燕軍的衝鋒,細柳營永遠存在到了歷史記載中。

不過李靖卻是老臉一紅,他當初說七天結束戰鬥...結果光趕路都十七天了。

......

大宛。

黑龍旗盤旋在大宛上空,嬴政一臉嚴肅祭祀先祖,一旁的白起等臣子也是一臉欣慰。

秦國一路向西遷移,終於通過西域來到了大宛,嬴政佔領了這裡,這裡便是新秦國。

“西有大秦,如日方升!中原,朕總有一天會回去的!”

“姬衍,你給朕等着,朕的東西且放你那裡寄存!”

第一百一十八章 血戰破敵第一百七十八章 遼東戰略第十九章 改革(二)第四百零六章 第二次科舉結果第一百二十七章 糾結的李績第三百四十七章 對陣冒頓第三百四十二章 真正的幕後主使第三十二章 代燕漁陽之戰(七)第二百八十四章 憑什麼?第七十一章 慶功宴第二百一十五章 八百里加急第四百五十六章 御酒第八十三章 中山國現狀第一百五十七章 趙國之盾(三)第三百九十三章 兵臨咸陽(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平原君趙勝第三百一十二章 攻防第二百一十六章 使臣李密第四百零八章 反燕聯盟第三百一十六章 楚國老將黃漢升第三百三十一章 歷城縣叔寶殞命第四百五十七章 反了第四百零三章 壽春保衛戰第四百五十九章 擊潰第一百一十七章 作死的葛從周第四百零九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百二十七章 糾結的李績第三百二十五章 男兒應是重危行第一百零一章 靈壽攻防戰(三)第二百零七章 人中呂布第四十五章 鮮卑南侵(三)第二百六十四章 倭國使臣第三百六十八章 烏合之衆第二百九十八章 三英戰呂布(上)第三十一章 代燕漁陽之戰(六)第二百三十一章 風流萬戶侯第三章 乾臯第四百五十章 大唐無人第一百零七章 煌陵第九十七章 恆山之戰(六)第四十一章 武聖關雲長第一百零二章 靈壽攻防戰(四)第一百七十章 攻破涿縣第二百零八章 趙國羣臣第四百四十七章 猶豫第一百七十五章 邯鄲內亂第一百六十一章 廉頗老矣第四百四十九章 攻唐第一百三十七章 薩爾滸之戰(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八方英才聚薊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各國反應第三百五十三章 放榜第六十二章 代公子歡第一百五十七章 趙國之盾(三)第四百零五章 西楚霸王第四十八章 樂毅伐戎第三百二十八章 八百里三晉歸燕第九十五章 恆山之戰(四)第一百零七章 煌陵第一百一十八章 血戰破敵第三百二十三章 楊再興獨守北疆第二百二十四章 撥亂反正(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肅慎會議第二十八章 代燕漁陽之戰(三)第二百九十七章 諸侯動向第一百三十六章 齊燕會盟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破楊志第二百六十八章 剛正不阿(二)第三百一十三章 奇襲紀南第一百五十五章 趙國之盾(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南線決戰(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內閣第二百四十七章 霍去病第四百五十一章 最後的鐵衛第一百五十三章 聯姻第一百一十章 朝鮮半島盡歸燕第三十八章 唯纔是舉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諸侯會盟第三百一十一章 龍且戰姜鬆第一百零三章 靈壽攻防戰(五)第二百三十二章 王允巧施美人計第四百零八章 反燕聯盟第四百四十六章 烏江自刎第一百二十八章 薊城商議第二百五十一章 遼東驚變(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唐燕同盟第三百八十五章 伐宋之戰(五)第二百五十三章 遼東驚變(四)第四百二十五章 暴風驟襲第二百四十八章 鎮國鐵騎第三百三十三章 科舉出四海皆驚第三十章 代燕漁陽之戰(五)第一百二十二章 兵不血刃第一百三十九章 薩爾滸之戰(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交鋒(二)第三百一十三章 奇襲紀南第四百三十三章 來去自如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下何人不降燕第七十章 國士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