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抉擇

張昭等人見諸葛亮風神瀟灑,氣度軒昂,料道此人定是有學術之士,頗爲讚許。

張昭開口道:“昭是江東微小的人,久聞先生高臥隆中,自比太公,敢問這句話真的麼?”

諸葛亮點了點頭,迴應道:“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張昭點了點頭,退了回去。

這個《三國演義》中擔任舌戰羣儒頭號選手的張昭就這麼...叛變了。

廢話,如今格局不一樣了。

諸葛亮是南下的燕軍使臣,自然不會與歷史上那樣。張昭是投降派,也不會爲難諸葛亮。

而且恰恰相反,張昭還會十分支持諸葛亮:畢竟諸葛亮是他們的希望,一個避免戰爭的希望。

“我江東男兒是不會投降燕國的。”

正當張昭與諸葛亮和和氣氣之時,一道不和諧的聲音便傳了出來,引起張昭的不快。

他知道這個人是誰。

烈王策(孫策)的好基友,周瑜周公瑾嘛。

不過...

張昭微微皺眉,頗爲不解:他周公瑾不是中立的麼,爲什麼現在又跳出來反對?

其實周瑜這一刻可不知道他爲什麼要自己跳出來,有些尷尬。

他一見到諸葛亮,就有一種莫名的感覺...似乎是想要用盡一切辦法弄死眼前的這個大燕琅琊侯。

雖然周瑜現在有些後悔,但是管他呢,自己都跳出來了總不能說一聲誤會吧?

“瑜新近聽說了一則妙聞。”周瑜微微一笑,對着諸葛道,“蜀中山王劉備三顧先生於草廬之中,以得先生‘如魚得水’來形容卻未得一見,爲何先生會投奔那隻遣一使的燕君?”

這就有些尷尬了。

其實諸葛亮當初真正等的人確實是劉備,結果好幾年沒來諸葛亮懷疑自己算錯了,所以就投奔姬衍了。

諸葛亮總不能說當時我不在家,我啥都不知道吧?

“吾夜觀天象知明主,雖劉王有三顧茅廬之德,卻非亮之明主。”諸葛亮當即開口解釋道。

這個時代沒人懷疑諸葛亮的話,畢竟諸葛亮師承水鏡先生,而水鏡先生而是當世有名的...神棍。

所以諸葛亮說自己會一些觀星之術也是蠻正常的。

見場面有些尷尬,張昭趕緊把二人引入正題:“今燕帝兵甲上百萬,戰將數千員,龍驤虎視,平吞荊楚,公以爲何如?”

這段話看起來似乎是在憂心東吳,但實際上卻是向那些中立派闡明瞭一個道理:你們看燕國這麼牛逼,我們還是投降吧。

“唐王李元吉、萊侯呂陵、魏王曹操、樑侯蕭嘉穗,此四人留國於世...”

緊接着,張昭的黨羽也開始嘰嘰喳喳起來,明面上說了這四個人,其實也給各位提了個醒。

李元吉鬥爭失敗投奔姬衍,被冊封爲唐王,雖然前面還有兩個字承恩。

呂陵乃是齊煬王呂源之子,呂源死後呂陵被姬衍冊封爲萊侯。

雖然只是個侯,但這個侯...有封地。

東萊郡雖然不大而且地方偏,但也是正兒八經的封地。

魏王曹操、樑侯蕭嘉穗更是做了個表率,告訴各位投降不但免死,而且還會得到賞賜。

雖然曹操的河西之地肯定會被姬衍收回,但洛陽方面也已經隱隱約約有令曹操坐鎮西域以西的意圖。

而樑侯蕭嘉穗獲三縣封地,日後可以憑此安享晚年了。

反正對於姬衍而言,中原以外的地界都封給有功之臣,讓他們去治理去。

姬衍的目的只有一個,讓臣子封國在外,自此收疆於華夏。

華夏有一個明顯的好處,那就是都想中央集權。

舉個例子,東漢末年。

基本上就是第二次春秋戰國了,但卻沒幾個敢公然造反的。

大多都是披着忠臣的皮,想要統一後稱帝。

如某個名爲“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計謀。

姬衍打的就是這個主意。

姬衍不敢保證自己的子孫後代是個什麼玩意兒,他只能確保華夏土壤不丟。

中原以外的地區交給有功之臣,幾百年後若是天下大亂,有功之臣定然是自此爲據點,打着“清君側”的旗號朝中原打去。

這樣一來,無論勝負如何最終繼承中原的依舊是華夏大統。

至於周圍各族各國?

不好意思,如果你們不融入華夏民族,那麼就請你們消失。

歐美可能太遠自己到不了,但亞洲就不允許有反對的聲音了。

誰不服,滅誰,就是這麼任性。

孫權靜靜地坐在王位上,考慮萬千:他也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他的內心,更偏向於投降。

連那個靠着三千楚軍攻佔吳國三郡的西楚霸王都敗在了燕軍之手。

李世民、項羽、劉備看起來牢不可破的聯盟被他輕鬆化解。

孫權知道,自己不能抵抗下去了。

爲了百姓,爲了人民,爲了江東免受戰亂之苦...

好吧,其實就是孫權不想幹了,想去享受榮華富貴了。

“肅靜!”

孫權低喝一聲,場面上登時安靜了下來。

如今還沒有嶄露頭角的陸遜微微擡頭,望着這個大王,登時覺得有一些不妙。

這個大王...似乎想要投降...阿不...是歸順燕國啊?

到了最後,孫權也不忘試探一下:“諸卿以爲,寡人該如何?”

“臣以爲,我等應歸順大燕,此後大王依舊爲大王,江東也免受戰亂之苦!”

不等周瑜、甘寧等主戰派有什麼表示,孫權便已經開口點頭道:“善。”

孫權下令,無條件歸順燕國,從此視燕國馬首是瞻。

諸葛亮的八百里急奏傳到了姬衍手裡時,姬衍大喜:這特麼終於投降了!

“孫權棄暗投明,冊封齊爲江東王,遷至洛陽;張昭勸導有功,封紀豐侯;陸遜勸導有功,封信毅君...”

姬衍的封上不要錢的往外送,但吳國投降一派只有兩人封侯、一人封王。

一是張昭、二是魯肅。

都封的是百戶侯,無傷大雅。

“改封諸葛亮爲臨淄侯,食九千戶。”隨後,諸葛亮也被加封了一波,瞬間讓諸葛亮成爲了最靠近萬戶侯的男人。

吳國拿下後,燕軍的敵人也就只剩下唐與蜀兩國了。

唐國有些棘手,那個李隆基起來了,自稱大唐三代皇帝,與姬衍抗爭。

不過...都是渣渣,隨手可破。

“啓稟陛下,營外有三人手持首級前來拜見陛下,稱其手中首級爲唐帝李世民之首......”

第三百七十四章 楚國參戰第二百一十三章 冉閔突圍第一百零三章 靈壽攻防戰(五)第二百三十二章 王允巧施美人計第二百三十三章 董平造逆(一)第八章 公羊舞劍第九十六章 恆山之戰(五)第二百六十七章 剛正不阿(一)第三百零六章 白袍鬼將第十章 魏忠賢第三百二十一章 楚王北狩第三百零八章 進擊的項燕(二)第三百零九章 進擊的項燕(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明爭暗鬥第四百二十章 簡單粗暴的李元霸第四十章 首殺君王第七十五章 代郡之戰(四)第二百七十九章 邯鄲之戰(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圍剿梁山(三)第二百一十一章 趙國老將第五十七章 鮮卑衆將第五十六章 攻佔無終第三百四十三章 唐燕同盟第三百二十章 以一敵六第三百八十七章 圍堵函谷關(上)第三百零六章 白袍鬼將第三百五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五十四章 宋國風雲第三百五十一章 馬踏龍城第二百二十七章 肅慎會議第二百一十三章 冉閔突圍第二百零四章 遼東戰役(三)第三百五十章 前方便是龍城第五十二章 蕎縣之戰第十一章 雙宦爭權第二十章 險境第三十五章 燕公主嬙第二百七十四章 桓平六年春(下)第二百二十六章 韓信的顧慮第一百八十三章 南線決戰(三)第二百零四章 遼東戰役(三)第三百九十三章 兵臨咸陽(三)第二百九十章 水淹大梁(二)第三百五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二百五十一章 遼東驚變(二)第八十六章 婚宴(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放榜第一百三十九章 薩爾滸之戰(三)第四百五十章 大唐無人第三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戰(三)第二十八章 代燕漁陽之戰(三)第四十四章 鮮卑南侵(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趙廷商議第四百二十一章 同武第四百零二章 覓封王第四百一十八章 項羽戰存孝(下)第三百五十章 前方便是龍城第一百一十八章 血戰破敵第一百九十六章 閃電伏擊戰第二章 奸相第二百七十九章 邯鄲之戰(三)第一百二十章 交鋒(一)第四百三十三章 來去自如第一百零一章 靈壽攻防戰(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中原大戰(三)第四百三十八章 劉備的算盤第七十章 國士無雙第四百一十二章 玄武門之變(下)第三百六十四章 請君入甕最終章 諸侯畢,四海一第二百六十四章 倭國使臣第八十九章 立後(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進攻邯鄲(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趙佗與蒙恬第三百四十六章 初戰第九十章 立後(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中原大戰(三)第三百八十七章 圍堵函谷關(上)第三百七十二章 雲中伏擊戰第四百二十七章 刺殺第二十七章 代燕漁陽之戰(二)第二十一章 窮途末路第一百五十五章 趙國之盾(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中原大戰(三)第四十九章 鬥將第三百零九章 進擊的項燕(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諸侯心事第三百六十五章 王彥章敗退第三百五十四章 三甲士子第十一章 雙宦爭權第一百六十一章 廉頗老矣第七十一章 慶功宴第三十八章 唯纔是舉第一百八十六章 南線決戰(六)第四百零四章 項燕之死第五十六章 攻佔無終第四百五十三章 細柳營第二百六十八章 剛正不阿(二)第二百八十章 邯鄲之戰(四)第四百五十九章 擊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