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東行函谷

對鄒氏,若說劉淵一點也沒動心,那就是在自己騙自己了,畢竟鄒氏身上,有着劉淵比較鍾愛的某些“屬性”。但這個時候,劉淵可沒有多少漁色的心情。

雖然喝了些酒,但劉淵頭腦可清醒着,曹操因此女,損兵折將亡子。劉淵若霸佔之,可不敢保證張繡不會也這麼給他來一遭,尤其是在劉淵欲用之以戍衛城關的情況下。

再者,張濟叔侄倆早早地便投靠自己,與曹操“當時”面對的情況,亦有所不同。縱使心有慾望,卻也不敢做出一些有失人心的舉動,他如今也不是當初可以肆意妄爲的胡王了。當了皇帝,他反而下意識地約束着自己的言行。

武關事畢,御駕起行,下一個目的地便是函谷了。如今的河雒之地,可不安寧,夏、趙、魏三方,糾纏了好些年了。從開年後,趙魏兩方,尤其是曹操,有大舉西進的動作。劉淵以徐榮統籌河雒軍事,應對起來,壓力也不小。

“那鄒氏回長安後,派人好生照應着!”悄悄地,張讓喚來屬下吩咐道。

“張翁,這是何故,區區一婦人,有什麼問題?怎勞您親自過問?”

“豈不聞寡人之疾?”張讓淡淡一笑,幽幽道:“不用多問,好好做事!”

“諾!”

武關距離函谷,直線距離不到四百里,但這其中的山嶺阻隔,令人生畏。這路線,得沿武關道原路返回渭南,再經弘農而往函谷。雖然要繞行上千裡,但也比翻山越嶺,會快得多。且山嶺幾無成路,劉淵帝王之尊,也不可能親探那山路,遭罪遭風險。

回到渭南,前受劉淵詔命,李樂徵集了兩千世兵,準備往武關增兵,被劉淵叫到御帳恭聽聖訓。

“李樂,你歸附大夏,有多久了?”劉淵手中捧着一封奏報,聲音飄到李樂耳中。

“回陛下,將近七年了!”

“都這麼久了!這些年,你於大夏也算兢兢業業,勤於王事,孤都看在眼中!”放下手中物什,劉淵盯着李樂眼睛:“朕,可以相信你嗎?”

“陛下若有事,請下詔,臣必效死!”這種情況下,李樂立刻表態。

“武關於關中之重要,朕就不多贅述了。朕增派兵馬,就是欲保其無失,你至武關後,當盡心輔助張繡守城!”劉淵細細囑咐道,頓了頓,眼中露出點不放心:“如果,朕說如果,張繡有異動,你可解了其兵權,接管城防。你,明白朕的意思嗎?”

心中一緊,李樂當即埋頭道:“臣明白!”

從袖中拿出一柄令箭,命張讓遞給李樂。李樂恭敬地從張讓手中接過,這是劉淵給他的保證,而後恭敬地告退。

“陛下,若不放心張繡,何不直接撤換守將?”觀劉淵若有所思的模樣,張讓不由出言問道。

“張繡屯武關多年,熟悉內外情況,從未出過什麼差錯,豈可貿然撤之。”劉淵嘴裡解釋到,其實他心裡清楚,究其原因,是鄒氏的出現,令其心頭有些盪漾了。

說着瞧了張讓一眼,眼神微冷,張讓弓着身子:“是奴臣多言了!”

“陛下!”

“講!”

“已經查清楚了,史、祝而人是暗伏於弘農境內,得陛下之行,南來行刺!”張讓稟道。

“郡內有此等惡匪,一無所覺,楊定這郡守幹得還真是不錯啊!”劉淵嘴裡說着反話,猛砸了一下桌案。

......

華陰之東,再次駕至,劉淵有種故地重遊之感。雄偉的關口矗立於潼關道上,阻隔東西進出路。

“當年你監築的潼關,如今已然成爲三輔最堅固的屏障了!”立於關頭,劉淵對身旁的高順道。

輕按着女牆,當初築關建城,數月之間驟起,高順也是投入了許多心力的:“好幾年了,如今能成此雄關,皆王將軍之功啊!”

潼關守將王順就侍駕在側,聞高順提到自己,面露喜色,對劉淵道:“這都是臣應當做的!”

掃了眼王順,這個青年將軍,“忠良”之後,雖然沒有表現出太過出彩的能力,但勝在安分、聽話,在劉淵心中還是有點地位。

沒在潼關待多久便起駕東行,此次出巡耗時過久了,稱帝以來,劉淵是從未有離開長安這般久。

路過弘農時,詔命一下,直接將太守楊定給擼了。楊定當初是同張濟一起降服劉淵的,彼時關中初定,上下可用之人甚少,楊定被委任太守,替劉淵統治全郡。

比起張濟戰亡,楊定這些年日子過得倒是挺滋潤,掌握着全郡十數萬人口,世家討好,豪強跪舔,好不得意。

劉淵這一紙詔令,一擼到底,自然不服,但一點反抗的餘地都沒有,頗爲落寞地歸長安去,再尋機會。

任職於吏部的李歷被劉淵調來充任太守,這些調動,都是劉淵在爲他日對戰做準備。函谷背靠弘農,一旦戰起,弘農便是其第一後盾,不容有失。以楊定以往的表現與能力,已經不足以讓劉淵放心了,該換,果斷便換了。

入得函谷,前駐河內軹縣,統籌兩河軍政的徐榮,跨河而歸,迎劉淵。

“許久未見,將軍風采依舊啊!”爲表重視,劉淵親自扶其起身,讚歎道。

“老了,老了!一代新人勝舊人,末將越發感力不從心了!”徐榮面容間有些疲憊,這些年,面對曹仁、高覽的進逼,其以薄弱之兵應對,確是消耗了不少心力。他早過了不惑之年,兩鬢間也有白髮叢生。

“將軍正身強力壯,這就過謙了!”劉淵哈哈一笑,勸慰道。

邀徐榮入堂,聽其將如今河雒的情況細細彙報。雖然這麼長時間以來,多有從奏報中得知局勢之發展,但總不如其面陳細況來得清晰。

從三年前起,曹操便不斷從兗、豫遷徙戶民填補河南人口空缺,以粱習爲河南太守,輔助曹仁鎮守雒陽。如今的雒陽,經過數年之恢復,已然成爲了曹軍西進之重要基地。尤其今歲,魏軍西移,屯兵已有兩萬之衆,曹操的青州軍也有一部西來。

河內的袁軍也一樣,招撫了司馬氏,得到了河內士族的投誠,在其協助下,平復郡內亂象,向西、北進擊。徐榮在河內,也僅能穩守住軹縣。

“有些不妙,我們要早做準備了!”劉淵得出這麼個結論。

第280章 逆者亡第444章 殺子?第240章 劇情不夠,“日”常來湊第264章 蒲阪第215章 後宮與子嗣第261章 “潼關”第284章 袁紹定幽州第406章 難眠之夜第309章第314章 火馬陣第2章 王帳對話第387章 長孫第379章 無力迴天第231章 安邑鹽池第261章 “潼關”第388章 屯田制改革第95章 強徵羯胡第429章 南國弭兵第17章 行險第261章 “潼關”第315章 反擊第448章 召代王回京第347章 劉備北上第248章 休兵第392章 新太守第440章 天下皆戰第434章 老實回京第314章 火馬陣第281章 順者昌第36章 王庭大慶第341章 馬超上門第24章 再見蘇張第405章 劉淵很頭疼第153章 登高望遠第293章 劉焉欲贖子第63章 來自董卓軍的突襲第34章第44章 屠各自此定矣第73章 和連動了第71章 鮮卑亂,匈奴也不安穩第420章 韓遂“西進”第9章 瘋狂亡命第245章 袁紹沒那麼容易對付第446章 劉珩死,太子廢第419章 陳王西征第36章 王庭大慶第90章 刺客!第352章 須卜赤弇入幷州第157章 大漢戰局第407章 晉王第286章 夏國來使第363章 魏軍該敗了第156.5章 要想俏,一身孝第138章 崇政殿夜宴第82章 撤軍第435章 劉淵的處置第60章 接觸戰第94章 先打西部鮮卑第342章 何惠妃薨了第306章 甄氏兄弟與唐瑁第115章 攻第120章 吞併鮮卑第407章 晉王第279章 楊氏第106章 捷報第161章 樊稠偷渡襲王匡第194章 劉淵設宴第430章 劉珩在西域第410章 劉紓的婚事?第358章 夏騎南下第37章 劍指屠各第177章 袁紹歸來第35章 繼位大典第257章 動兵南下第46章 五原太守的投靠第295章 河雒第211章 龍湊之戰,公孫敗北第68章 家宴第196章 人口問題第342章 何惠妃薨了第346章 袁曹動兵第9章 瘋狂亡命第160章 賈詡之議第181章 梗陽之戰第88章 反叛者攣鞮柘宇第421章 馬超之死第46章 五原太守的投靠第263章 對峙第310章 涼軍下死力了第319章 徐晃阻路第20章 戰勝之後第366章 劉曹會第20章 戰勝之後第194章 劉淵設宴第348章 聞訊而動第200章 “日”常生活第3章 涼州然明第249章 犒軍第350章 太行山中的較量第8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