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幽州變亂

中平四年秋末,漁陽張純、張舉聚衆造反,聯合烏桓大人丘力居,作亂幽州。幽州各郡應對不及,護烏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劉終等幽州牧守者,皆爲其所殺。

幽州的抵抗能力一時間陷入空檔期,叛軍開始肆無忌憚劫掠周邊。所幸幽州西部漢軍力量稍強,牢牢守備城池,但諸郡縣也只能自守,放任叛軍縱橫。

初時,叛軍以烏桓突騎爲主,人數並不算多。但隨着張純、張舉大肆拉攏豪強,收編馬匪,強拉流民,擴充人馬。雖則多爲烏合之流,但也有數萬之衆。

右北平郡被烏桓人佔據,阻隔了幽州東西郡縣的聯繫,而張舉與張純則屯兵於遼西肥如縣,大掠幽州郡縣,右北平以東,諸郡縣相繼淪陷。

幽州局勢,頃刻之間陷入糜爛,對大漢來說更是雪上加霜。黃巾復起,禍亂天下,屢鎮不止。地方豪強趁勢崛起,世家做大,兼併土地,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力度越加薄弱。涼州之亂依舊如火如荼,平定之日遙遙無期,主將張溫以無功被召回朝。

這邊正深陷涼州變亂無法自拔,耗費無數錢糧兵馬,國庫爲之一空。幽州消息一傳來,朝堂諸公頓時坐蠟,多事之秋,這是所有人心中共鳴。

大將軍何進牽頭,討論了許久,方纔以孟益爲討賊中郎將,總領幽州剿賊事宜。孟益幾乎是孤身上任,僅帶數百家兵部曲,沒有錢糧兵馬,朝廷也無力支持,一切還得靠幽州本身。

幽州叛亂,倒是崛起了公孫瓚。原本率着支援涼州的三千幽州精騎,剛出涿郡,便逢幽州事發。

這下,幽州自顧不暇,涼州也不必去了。公孫瓚果斷領軍回援,東向追討二張叛軍。叛軍西進,雖人數衆多,但軍械簡陋不齊,訓練不足,又以步卒居多,拿公孫瓚那三千騎還真沒什麼辦法。

公孫瓚則發揮幽州精騎的優勢,不斷吊着叛軍打,積小勝爲大勝,消滅不少叛軍力量,打擊其氣焰。給幽州西部諸郡更多喘息的時間,孟益到任,招募將士,積聚錢糧,快速武裝起平叛力量。公孫瓚以功升任騎都尉,領兵隨中郎將孟益征伐叛賊。

幽州的亂局自然傳到了劉淵耳朵裡,很是淡定地對細作吩咐道:“暫且嚴密監控,有何情況,隨時來報。”隨即便放下,不作他想。

幽州近在眼前,原本按照劉淵的性格,怎麼都要摻上一手的。只是如今他的重心都放在對鮮卑的整合吞併上,大軍需鎮壓草原,無心他顧,只得於彈汗山,坐觀南方局勢發展。

公孫瓚正處崛起之路上,按照歷史軌跡發展,張純等人終將覆滅。如今,形勢縱有所偏移,劉淵判斷,其也免不了兵敗之結果。至於烏桓人,則早被劉淵視爲盤中餐,有朝一日,必將吞併之。

鮮卑的局勢大體已經安穩下來,雖有波折,卻無甚大礙。新劃分的牧場,讓原鮮卑部民興奮極了,劉淵的統治的牴觸心理,很快減小。寒冬將至,從南邊調用了一些糧食北上支持,鮮卑人口也不如以往之衆,加上本身的積累,也足夠安穩過冬。

坐鎮彈汗山,從匈奴調集了不少貴族邑落聚長,還有不少漢人士子北上,管理“新匈奴”部衆。對北征將士的功勞評定嘉獎,也一併處理,所謂“坐地分贓”,三軍將士盡開顏。當一切進入正軌,劉淵終於得閒。

對東部鮮卑的征伐也很順利,賀蘭當阜領軍東征,首戰便得勝,一路摧枯拉朽,無一合之敵。征服收降了不少部落,盡皆前往彈汗山方向,由劉淵處理。

東部鮮卑聯盟的成立很快,各個鮮卑大人聚集部衆,組建聯軍,對抗匈奴東征軍。但面對“火力全切”的匈奴軍,卻實在有所不濟。匈奴人上下一心,劉淵又派出了不少勇將,在賀蘭當阜統領下,東部鮮卑連戰連敗,被一路向東趕去。

前方的戰報頻頻傳回,入冬之前,賀蘭當阜便可兵至烏侯秦水。來年開春,便是與東部鮮卑聯軍決戰之時。對草原人來說,寒冬是最難熬的,爲保險起見,劉淵果斷命令賀蘭當阜領軍西撤一些,在給東部鮮卑壓力的同時,也方便修整與得到後方的支持。

跨過中平四年冬,春回大地,沉寂了許久的北方大地再起波瀾,草原、幽州同時陷入戰火之中。

幽州叛軍,二張雖然聯合丘力居,但各自爲戰。丘力居很狡猾,沒有管張純與張舉,自帶着烏桓突騎劫掠漢郡,騎軍來去自如,漢軍不能守,一度被其越過幽州,進入冀、青二州,收穫甚大。

而漢軍的打擊重心則放在了二張這支漢人叛軍身上,尤其是在張純稱王,張舉“稱帝”後。此二人可犯了大漢忌諱,朝廷勒令幽州全力打擊此亂臣賊子,儘快平復地方。

中平五年初春,準備充分的幽州漢軍,在孟益和公孫瓚的率領之下,開拔東進,尋張純、張舉叛軍而去。

叛軍號稱十萬,卻分散各地,戰力低下。漢軍一路高歌猛進,沿途亂賊盡皆被剿滅,進駐遼西郡海陽縣。

前番與賊交戰,立功頗多,公孫瓚打出了偌大的名氣,威望大增。以三千精騎爲基,擴充了不少實力。此時東進擊賊,正是其意氣風發之時,想要再建大功。

漢軍有三萬之中,孟益雖爲統帥,但未立功勳,徒居高位,影響力反而不如公孫瓚,將士頗有不服者。

“大兄勇武善戰,軍心所在,朝廷就該讓大兄爲主將,討伐叛逆。那孟益何德何嫩,位在大兄之上!”暗地裡,公孫越大聲道,一臉的不服。

“越弟慎言!朝廷自有考慮,我等只需盡好本職,爲大漢討平叛逆,還百姓以安寧!”公孫瓚聞言止住公孫越,話說得漂亮,但其表情明顯對其言很是認同。

“大兄,探騎來報,張純、張舉將叛軍聚集於北邊的孤竹城周邊,足有六七萬人,我軍得當心呀!”

“無妨!”公孫瓚大手一揮,頗爲豪氣道:“叛軍烏合之衆,就算真有十萬之衆,我漢軍兒郎又有何懼。正愁尋不着其主力,湊齊了正好,方便本將一舉破之!”

話裡話外,公孫瓚自信心爆棚,顯得有些自負,手下的精兵強將給了他這個底氣。

第124章第188章 聯軍進軍第264章 蒲阪第196章 人口問題第36章 王庭大慶第413章 劉淵病了第112章 上郡安排第263章 對峙第123章 濡水大戰第286章 夏國來使第183章 全據太原第70章 休養生息第214章 劉瑞,你打斷你父王的好事了第80章 擊潰蒲頭第54章 匈奴的變革第5章 積蓄實力第426章 張既第186章 增兵第156章 討董大幕拉開第428章 荊襄風雲第302章 弔唁第189章 劉淵的應對第307章 敗報傳來第280章 逆者亡第381章 漢祚之亡第297章 建章宮中有章臺第154章 袁紹入主太原第194章 劉淵設宴第26章 萬事俱備第177章 袁紹歸來第362章 忍夠了,反擊第356章 平亂第110章 涼州叛軍來使第174章 破城第81章 人心思變的鮮卑第30章 乾坤將定第279章 楊氏第32章 弒父第291章 涼州有事第270章 十萬大軍一朝歿第52章 水一章第394章 蹋頓授首第218章 都不簡單第45章 句柟之死第357章 鎮壓第283章 劉珝上門第289章 劉琤治鄭第199章 郭氏父子第115章 攻第337章 東行函谷第450章 秦王第214章 劉瑞,你打斷你父王的好事了第448章 召代王回京第267章 幽州、徐揚、關中第135章第82章 撤軍第90章 刺客!第185章 反夏聯盟第235章 謀臣勇將入縠第370章 漠東元氣大傷第63章 來自董卓軍的突襲第105章第186章 增兵第288章 賈詡生,荀攸亡第23章 呼徵繼位第71章 鮮卑亂,匈奴也不安穩第380章 漢帝之死第420章 韓遂“西進”第444章 殺子?第241章 閻柔東寇常山第26章 萬事俱備第443章 事敗則死第348章 聞訊而動第133章 劉淵建夏第25章 大事將起第51章 稽婁淵的狠辣第213章 紛亂的華夏第49章 新美稷王城第350章 太行山中的較量第427章 曹魏攻楚第106章 捷報第116章 烏桓人找不自在來了第5章 積蓄實力第263章 對峙第313章 那“深情”的對視第359章 鐵蹄踏河北第145章 樊稠來襲第404章 議儲第425章 故人酒坊第310章 涼軍下死力了第375章 孫策襲柴桑第35章 繼位大典第234章 北投第48章 撤軍南歸第414章 太子只是太子第252章 三兄弟歸來第450章 秦王第92章 歸於平靜第31章 羌渠敗亡第97章 拓跋鮮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