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叛軍果然不堪一擊!”命令漢軍將士收降俘虜,打掃戰場,孟益樂呵呵道。

濡水一戰,叛軍主力大敗,損失兵馬六七成,幾乎全軍覆滅。張純與張舉見機也算快,帶着的殘軍敗將倉皇北撤。其餘叛軍,不是被殺、收降,便是各自逃散。

此一戰,二張叛軍將一蹶不振,再無與漢軍正面一戰的資本。對朝廷終於可以有所交待了,孟益心中喜悅,心中已經想着或可以功受召回朝。若是將幽州叛亂徹底消滅,三公九卿也不算奢望。

驅着戰馬,公孫瓚帶着數百親衛巡來,甲冑之上佔滿血跡,面露疲憊之色,但神情之間滿是振奮。一路走過,大勝之後的漢軍將士都抱以崇拜的目光,恭敬地行禮讓路。

公孫瓚很是享受這種膜拜,昂首挺胸,輕催着戰馬往孟益而去。

孟益遠遠地見公孫瓚朝自己方向來,對周邊將士的表現看在眼裡。公孫瓚又藉此戰大籠了一波軍心,有些悵然,心中不知該作何感想。

面上,孟益還是堆起笑容迎了上去:“伯珪真勇將也,此戰我漢軍大勝,當居首功。本將一定上報雒陽,爲伯珪請功!”

聞聽出了孟益言語中的奉承之意,公孫瓚也稍稍收起些“傲慢”,配合着笑答道:“末將多謝將軍了!”

二人各懷心思,侃了一陣子,一副相談甚歡的樣子。戰場已經打掃完畢,兩萬多叛軍俘虜,被漢軍驅趕着準備搭建營壘,準備就地駐紮。

“伯珪,張純、張舉北逃,有你麾下幽州鐵騎,爲何不趁勢追擊,一舉殲滅之,取其首級。”說着說着,孟益突然問道。

似是想都沒想,公孫瓚沒有一點猶豫回道:“我軍奔襲,鳧水過河,以少勝多,雖則大破叛軍,但將士疲憊,體力消耗甚大,還是讓將士們好好休整,再進行下一步動作。二張主力都被破了,些許殘軍又還能掀起什麼波浪,將軍不必擔憂。”

“唔,此言有理!”孟益點了點頭,不再多問,似是接受了公孫瓚的說辭。

而公孫瓚撇過頭,神情之中帶着些異樣。此時,他已經有養賊自重的想法了,自二張叛亂後,不到半年的時間,便因功升任騎都尉,比起按部就班的仕途,戰功的提升速度不可謂不快。

時勢造英雄,公孫瓚頭一次切身體會到了這句話的意思,戰爭帶給他的福利,太過誘人。這個時候,若是快速一戰將叛軍覆滅,於他公孫瓚,利益可不會最大化。

“將軍,北邊有一支烏桓騎軍向我們逼來,還望早做準備!”公孫瓚心思還在活躍時,有斥候急匆匆奔來稟報。

聞言,孟益是面帶驚色,公孫瓚也是眉頭一皺,迅速問道:“多少人,距此多遠?”

“足有上萬騎,以他們的速度,此時距我我軍不足六十里!”

“伯珪,我軍方戰罷,烏桓人這便來了,於這平地野戰,只怕不是他們對手呀,我們該怎麼辦!”孟益緊張地問公孫瓚,臨陣決斷,本非孟益所擅長的,只得問計公孫瓚。

公孫瓚也臉上沉穩,心中也不平靜。此次領軍東進,直擊二張叛軍,便是看出了叛軍與烏桓人之間的的貌合神離,各自作亂,方纔大膽急進。這烏桓人突至,倒是出乎他的意料,此時營壘尚未搭建完畢,否則尚可憑之對抗,上萬烏桓騎軍,不好對付呀。

心下思索,敵騎已近,沒有多長時間給他猶豫了,公孫瓚果斷接過漢軍的指揮權,直接大聲下令道:“結陣,向北禦敵!”孟益也不做聲了,公孫瓚已然成爲了這支軍隊的主心骨。

派人將叛軍俘虜向東驅散,大戰在即,這些人雖然戰力孱弱,戰時爆發出來,也是不小的威脅。若派人看着,又徒費軍力,還不如驅逐。

兩萬多漢軍戰士在公孫瓚的指揮下開始擺弄陣勢,耗費了不少時間,一座龐大的嚴謹的軍陣佇立在濡水河岸。長槍、大盾嚴嚴實實擺在前頭,弩兵、弓箭兵居中,漢軍將士精神緊張,迎接着敵騎到了。

公孫瓚的將才體現出來了,整座軍陣嚴密緊湊,幾無什麼漏洞,烏桓人若敢衝擊,絕對會碰個頭破血流。令公孫越統三千鐵騎遊離在外,與大陣遙相呼應。

一切準備就緒,靜靜等待着烏桓人的到來。

烏桓人這邊,丘力居與蹋頓叔父兩個領着上萬騎軍向南奔進。自去歲與二張聯合作亂後,有張純、張舉在那兒牽制着漢軍,丘力居過得很舒心。

大肆劫掠諸郡,獲利甚大,之前戰敗的後遺症也慢慢消除。開春漢軍東進,丘力居也是穩坐釣魚臺,大有坐觀其成敗的意思。

直到張舉派人傳信,丘力居也意識到了,“盟友”是當真不滿了。對叛軍的實力他也清楚,只怕還真不少漢軍對手,公孫瓚的崛起他自然關注了。不能真放任“盟軍”被消滅,那對他可沒好處,還需要他們擾亂幽州,於他烏桓人牟利了。

只是令丘力居沒想到的是,在公孫瓚的的催促下,漢軍進軍如此之快,在他剛剛跨過濡水之時,便收到了叛軍大敗的消息。

叛軍已敗,丘力居本沒有南下的必要了,但突生想法,還是領軍向南想要看看有沒什麼便宜可佔。也許漢軍大勝之後,有所鬆懈,有他烏桓突騎的可趁之機呢。

誰知未行多久,便被公孫瓚安排的斥候發現了。一直到戰場之外,丘力居才發現自己當真想多了。

濡水岸邊,硝煙見見散去,但戰爭的痕跡明顯。而殺氣騰騰的漢軍軍陣就擺在那兒,漢軍將士冷冷地盯着他們。

嚴密的陣勢下,那鋒利的長槍,厚實的大盾,還有隱藏在陣中的弓弩,都令烏桓人望而卻步。還有遊弋在數裡外的幽州騎軍,漢人有備,丘力居不敢貿然進攻。

雙方對峙了一刻多鐘,漢軍在公孫瓚的統領下,始終穩如泰山。沒有那麼多耐心,丘力居派出三千騎繞陣騎射,在漢軍的大盾防禦之下,也未造成多少傷亡。而漢軍陣中發射出幾波箭雨,反讓烏桓人損失了不少人馬。

丘力居的作戰意志並不堅決,見事不可爲,一觸即退,向北而撤。

望着北去的烏桓人,漢軍上下緊繃的弦都爲之一鬆,公孫瓚也一樣。一直很鎮定,心中還是緊張的,若是烏桓人鐵了心在這邊糾纏,那當真麻煩,畢竟漢軍步卒爲主,也不能一直維持着這嚴密的軍陣。時間一久,總會露出破綻。

第75章 軻比能第71章 鮮卑亂,匈奴也不安穩第77章 輕取二郡第43章 大勝屠各第178章 劉夫人第171章 攻城戰事第107章 來自鮮卑的消息第414章 太子只是太子第112章 上郡安排第213章 紛亂的華夏第299章 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第412章 朕不願嫁女,汝子還欲強娶乎?第297章 建章宮中有章臺第67章 劉淵第175章 劉仇與麴義的“邂逅”第246章 夏王的生活,水啊第1章 攣鞮稽婁淵第389章 重擔加於身第53章 後繼有人第87章 叛軍第186章 增兵第18章 受降城在望第382章 諸國時代第203章 還是界橋第137章 早生華髮第261章 “潼關”第85章 凱旋第340章 長安城中的角鬥場第146章 專攻袁紹第343章 甲騎第395 烏桓自此消亡第2章 王帳對話第154章 袁紹入主太原第418章 想染指軍隊?第51章 稽婁淵的狠辣第437章 風雲再起第71章 鮮卑亂,匈奴也不安穩第291章 涼州有事第213章 紛亂的華夏第280章 逆者亡第295章 河雒第405章 劉淵很頭疼第182章 大敗袁軍第416章 三年期滿第112章 上郡安排第374章 劉備剿劉珩第226章 李郭起兵第271章 段煨與賈詡第442章 宮變第201章 “青樓”見聞第157章 大漢戰局第317章 封賞與善後第237章 館驛對話第155章 夏宮的常侍第13章 主使者何人第174章 破城第57章 先清理臥榻之側第169章 劉備初亮相第47章 鮮卑精騎依舊強悍第123章 濡水大戰第291章 涼州有事第420章 韓遂“西進”第261章 “潼關”第392章 新太守第408章 諸王會第245章 袁紹沒那麼容易對付第350章 太行山中的較量第182章 大敗袁軍第226章 李郭起兵第14章 漢人商旅第419章 陳王西征第208章 閔純的佈局第6章 領軍出征第434章 老實回京第236章 逃不掉第333章 乾德四年第370章 漠東元氣大傷第311章 局勢大變第360章 撤?不撤!第264章 蒲阪第328章 劉焉亡第392章 新太守第17章 行險第145章 樊稠來襲第21章 滿載而歸第428章 荊襄風雲第294章 徐榮第211章 龍湊之戰,公孫敗北第5章 積蓄實力第111章 吞併上郡羌人第130章 石門之戰第9章 瘋狂亡命第23章 呼徵繼位第52章 水一章第163章 從萬年公主到劉夫人第353章 上遙第315章 反擊第2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