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乾坤大挪移

張維信接過望遠鏡向曾志林指的方向望過去,就見在遠處有一片農田,有幾個人在其中耕作。那些耕作的人基本都穿的是粗布短衫,只有一個站在田邊的中年人穿了件交領長衫,頭上帶了一頂方帽,正在和一個農夫說着什麼。觀察了半天,他終於放下手臂說道:“沒錯,確實不是現代人。不過,從他們的衣着來看,至少應該是漢人。而且腦袋後面沒有辮子,應該不是在清朝。”他頓了一下後,有些慶幸的說道:“這些古人應該是在田裡幹活的農民,看上去雖然穿的似乎是些粗布衣裳,不過好在並不是衣不敝體,食不果腹的樣子。老天爺還算對得起咱們,沒有把咱們放到一個老百姓易子而食的年代。”

“現在我們該怎麼辦,是回去報信,還是過去打聽一下再說。”曾志林接過望遠鏡又看了看後問道。張維信略一思索,說:“還是先過去打探清楚了再回去吧,那樣大家可以更好的做出決定。”說完帶頭走向了前方。

待走的近了,可以看出來年紀有大有小,有男有女。對方此時顯然也看到了他們三個人,估計是被他們的相貌穿着所迷惑,搞不清他們是些什麼人,所以顯得有些驚奇,也有些不知所措。其中一個長大的年輕漢子,還下意識的握緊了手中的鋤頭,顯得有些緊張,也有些敵意。按照出發前約定好的程序,如果遇到的是古人,就要由張維信來交流。因此走到幾名農人近前後,張維信學着電視劇裡的樣子,衝着其中看上去最年長的一位農人拱了拱手,和藹的說道:“這位老丈,不必驚慌。某等是外鄉之人,在這山中迷失了方向,想向您打聽一下此地是什麼所在。”對面的老者看到這幾個陌生人穿着怪異,頭髮極短,卻來向他打聽道路,顯然有點不知所措,也有點木訥,嘴脣囁嚅了幾下,也沒說出什麼話來,只是回頭去看那個穿長衫的中年人。那中年人身材中等,略有些胖,長的斯斯文文的,看着到像是挺有學問的樣子。自打張維信他們走近,就一直在觀察着他們,雖然對他們的裝束很是訝異,但是聽到張維信說話溫文爾雅,面相和善,似乎並不是什麼歹人,也就放下心來。聽見對方向自己的朋友打聽道路,便上前拱了拱手,問道:“這位公子有什麼事可以問在下。”直到這時,那位老者才似回過神來,指着旁邊的中年人,沙啞着聲音說道:“這位是鍾員外,以前在縣學做過學政,頭腦最是明白的。”

張維信一聽忙又向那中年人施了一禮,道:“在下等是外鄉來的,在這山裡迷了路,請問先生這裡是什麼所在?”

“公子不必多禮,這裡是周口鎮黃山店,不知公子想去什麼地方。”這位鍾員外對對面這個年輕人的知書達禮似乎很滿意,回答的很爽快。

“周口鎮黃山店村”,張維信在心裡默唸了一遍這個地名,可惜的是地方太小了,根本對不上號。好在中年人似乎也覺得自己說的範圍比較小,讓對面的年輕人摸不到頭腦了,所以他又補充了一句:“這裡屬南京幽都府涿州范陽縣管轄,離公子要去的地方可遠嗎?”說着他擡頭看着對面的年輕公子,卻奇怪的發現對方表情變的有些怪異,張着嘴巴卻不說話。殊不知,現在的張維信正在心裡感嘆:“這老天爺還真會挑地方,居然把我們給穿到了一千年前的北京,而且還是契丹人統治下的北京。這裡和他們穿越前的地方隔了近千公里,看來穿越的時候也會遇到乾坤大挪移。”熟悉歷史的他很清楚,這南京幽都府就是後來的北京,而且是在被石敬瑭割讓給契丹後才叫的這個名字,後來在開泰元年(1012年)又改爲燕京析津府。所以說,他們現在所處的年代應該是在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到遼聖宗開泰元年(1012年)之間。至於是期間的哪一年,就只能再通過和這位鍾員外的交流才能知道了。

“公子!這位公子!”那中年人見張維信半晌沒有回答,有些擔心的喚道。張維信身後的曾志林和王峰也有些奇怪,曾志林拉了拉他的衣角,提醒道:“維信,先生在問你話呢。”

“啊?哦!在下失禮了,先生勿怪。”張維信終於回過神來,忙向對面的鐘員外陪罪道,“不瞞先生,在下等的祖上乃是晉時避五胡之亂前往海外的漢人。近日在下等才自海外歸來,所以對中土地理不甚瞭解。據祖上人講當時其居住之地叫做幽州,不知這幽都府與以往之幽州可有什麼關係?”

“噢,這幽都府便是以前的幽州。”鍾員外見張維信終於不再發呆,也放心下來,邊回憶,邊說道:“在被後晉那個兒皇帝石敬瑭割讓給契丹人後才改的名字。我記得應該有十多年了。嗯,對了,那年我女兒剛剛滿一週歲,她今年虛歲就快十七了,那割讓了應該有十五年了。”

割讓了十五年,那現在就應該是遼穆宗應歷三年,後周太祖廣順三年,西元953年——張維信在快速的計算着,很快就從他被別的老師稱爲年表資料庫的腦袋裡得出了這個結論。略微一思索,張維信決定再進一步確定下更具體的時間,又向那鍾員外說道:“在下等在回中土的路上遇到了大風浪,在海上漂了許多時日,這幾日在山中又轉迷了路,先生可否再告知某現在是何月何日?只因六月初十乃家祖祭日,在下不想錯過。”

“公子真是個孝順的年輕人,這時還能記掛着祖宗的祭日。”這位鍾員外顯然很欣賞眼前這位年輕人,“今日是應歷四年四月十八,離六月初十還有些日子。”,

終於搞明白了所有的日期,張維信鬆了一口氣,忙向那鍾員外拱手施禮道:“多謝先生。”

鍾員外忙扶住他道:“公子不必客氣。聽公子所言,汝等乃是自海外歸來?”這鐘員外似乎對海外二字很感興趣,“不知公子和幾位同伴怎麼稱呼?來的地方距此有多遠?汝等走了多久纔到中土?怎麼只有三個人到此地,爲什麼未見其他人?”

這鐘員外一口氣說了這麼一大堆,搞的張維信有點應接不瑕了。原本他只是想用海外歸來爲藉口,好解釋衆人顯得過於怪異的打扮,卻沒有想到碰到個好奇心這麼重的員外。可是如果不解答這位員外的疑問,恐怕會使對方起疑心,畢竟對方是做過官的。雖然官不大,但是在這個年代得罪官員總不是個好事情。於是,提起精神,斟酌了一下語言,先通報了姓名,而後爲這位多事的鐘員外編了一個很是曲折的故事。講述他祖上爲如何避戰禍而造船出海,如何在海上遇風浪,如何漂流許久未見陸地,如何在水盡糧絕之際被一大島上的土著人所救,如何修養生息。而他們這輩人爲了完成先祖遺願又是如何的不遠萬里迴歸中土,如何的也遇風浪險些命喪海上,如何的死裡逃生才得上岸,上岸後又如何因爲迷路而在山裡轉了多日。直說得那位鍾員外唏噓不已,連呼“萬幸,萬幸”。最後張維信補充道:“在下等只是我們這條船上倖存者中的三人,還有十幾個同伴在山中等待我們探路的消息。”

“原來如此。”鍾員外點點頭,又擡頭看了看天色,關心的問道:“不知公子的同伴離此有多遠?眼看天色將晚,如果離得較遠的話,只怕天黑前是出不了山了。”聽他這麼一說,張維信下意識的擡手要看錶,一轉念纔想起這個動作不太合適,隨即把已經擡起一些的手臂舉到眉前,裝手搭涼蓬狀,看向天空。此時太陽已經有些偏西,估計已經是下午四點多的樣子了。以他們來時的速度,恐怕在天黑前是趕不回去了。而曾志林帶的手持電臺在之前就因爲障礙物太多,已經不能很好的和團隊那邊通話了,現在距離更遠,估計根本就聯繫不上了。

正在思索辦法之際,一直沒說話的曾志林湊過來,低聲說道:“這段山路如果我自己走的話,在天黑之前是可以回去的。就算稍微晚點,我野外生存經驗也很多,不會有事的。要不然你和王峰留在這裡等到,我回去報信。”張維信想了一下,也只有這麼辦了。於是點點頭,說道:“只能這樣了,你只帶些食物以及防身武器和手臺輕裝出發,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回去後,把這裡的情況跟崤峻說清楚。無論那邊做什麼決定,明天下午兩點之前,你一定要趕回這裡來通知我們。”曾志林點點頭,把王峰拉到一邊開始卸揹包裡的東西。而這邊張維信則轉向鍾員外,試探着說道:“先生,在下這位同伴腳力很好,天黑之前趕回同伴那邊沒有問題。不過,在下怕是沒那個體力回去了,不知村上可有人家讓在下和這位留下的同伴借住一晚。”說着他一指正在邊上忙碌的王峰,有些不好意思的繼續說道:“只是在下和同伴因爲船隻沉沒,身上只帶了些衣物和吃食,銀錢卻是和船一起沉入大海了。”

鍾員外聽他說完,哈哈一笑道:“公子不必爲難,出門在外,誰沒有個一時之難。鍾某雖然不是什麼大戶人家,可家裡空房到是還有幾間。如果不嫌寒舍簡陋,便去我家住下如何?”

“如此多謝先生,在下就討擾先生一晚了。”張維信沒想到這鐘員外如此好客,忙施禮稱謝。

“公子不必多禮,這就隨某去吧。”鍾員外忙扶起張維信,轉頭又對旁邊的老者說道:“老孫頭,剛纔說的那件事就算定了,等明天你讓兒子去找我,我帶他去見鎮上的莫鐵匠,讓他拜師學藝。這年頭有點手藝總不是壞事。”

“多謝鍾員外,明天我一早就讓他去。”那老者和他的兒子一個勁的給這鐘員外施禮道謝。鍾員外只是笑笑沒有說什麼。見這邊“海歸”已經把身上背的東西重新分配好了,便領着張維信和王峰兩個人向前面不遠處的村子走去。曾志林看他們走遠了,這才一轉身拿出當初在特警隊跑五公里的勁頭,發力向來路的山坡跑去,很快就消失在被他的快捷動作驚呆的衆農夫視野之外。

第二十章 涉足海外貿易(下)第三十三章 通天之路(四)第七十三章 漢軍敗退第三十章 合作(三)第三十一章 “他鄉遇故知”第二十七章 南邊來的客人(上)第十三章 塘沽鹽場(上)第五十二章 搬遷第二十章 一擊撲空第一百五十八章 兵分兩路 主動出擊第一百五十三章 三戰長城邊(完)第一百七十一章 逃亡(十)第一百三十九章 三戰長城邊(九)第五十九章 軍火交易(中)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戰保興莊(中)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定(三)第六十章 開封留守處第八十五章 駐蹕瓦橋關(下)第五十八章 如此“新生”第一百六十一章 設計取雲州(中)第一百八十八章 “黃袍加身”(四)第十三章 全體會議第一百七十二章 逃亡(十一)第三十六章 通天之路(七)第一百五十八章 “借雞生蛋”(下)第三十章 陌生的訪客第十四章 林仁肇的悲哀(下)第十五章 萬春亭第七十四章 待客之道第二十四章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第二十九章 合作(二)第五章 隨他去吧第四十五章 “班師回朝”第一章 兄弟定策(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霸王行動”(下二)第六十二章 兵進大堡戍第十五章 開陽門外第十八章 君子報仇 十年不晚第五卷 幽州風雲 第八十章 走別人的路 讓別人無路可走第二十四章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第四十八章 通天之路(十九)第十五章 萬春亭第八十三章 駐蹕瓦橋關(上)第二十二章 不太令人滿意的戰果第六十章 考覈第四十二章 強軍中的強軍(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淨心行動”(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定心丸”(下一)第六十六章 改裝燧發槍第十二章 駐軍方案第四十五章 傳話第六章 不平靜的新年(三)第六十二章 兵進大堡戍第二十五章 一次重要的擴大會議(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定(完)第四十八章 提親第四十五章 “班師回朝”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戰長城邊(六)第四十八章 “拉壯丁”(上)第一百零八章 對峙保興莊(二)第五章 “好客”的鐘員外(上)第十一章 內外有別(下)第十七章 白飛的挑戰書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戰保興莊(完)第八十章 下旨北伐第一百五十四章 不反?逼他反!(下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原來是故人(上)第六十六章 趙氏“父女”(下)第七十四章 大戰前夜(八)第五十七章 萬鈞行動(三)今日停更說明第一百八十五章 “黃袍加身”(二)第五十六章 萬鈞行動(二)第四十九章 美玉入匣第一百八十八章 “黃袍加身”(四)第八十七章 兵發固安第二十六章 槍炮齊鳴(下)第十一章 不平靜的新年(八)第七十二章 新年有喜事第十一章 初入玉虛宮第一百六十章 令人震驚的消息(中)第十六章 義子第七十九章 大戰前夜(完)第一百章 暗中結黨(三)第十一章 海濱之旅(四)第十五章 海邊之夜第十五章 幸遇“同路人”(上)第三十六章 翁婿對話(下)第二十章 談情(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三戰長城邊(十二)第一百五十章 三戰長城邊(二十)第五十九章 王崤峻再進幽州城(四)第二十二章 平定叛亂(下)第三十三章 戰太原(六)第十九章 拜師第二十一章 談情(下)第五十二章 搬遷第八章 不平靜的新年(五)第五十二章 密議(四)第一百一十章 “霸王行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