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熙寧二年下(01)

進得大門,才知道是好大的一座宅院。整個院子地域寬敞,佔地四畝有餘,院子裡既有高槐古柳,更有森森古柏掩映,各種各樣的花木點綴其中,因着大雪剛停,枝頭上尚掛着一層層積雪,愈發顯得是銀裝素裹。院內建築則是當時典型的四合院、三進房,四向房子兩兩相對,大門兩邊左右各有兩間下房,是下人居住的地位,謂之“前進”;進得大門,一直前走,有個中門,中門兩邊是許多的耳房(客房),正中間則是一個大廳(客廳),謂之“中進”;中進再往後,便是“後進”,有許多的住房以及廚房、雜屋、平時用飯的飯廳等等。廁所則在偏遠幽靜之處,森森古柏之後。全宅房間共計三十三間,合“三十三天”之數。這座宅院最特別之處,還在於有一個佈置非常幽雅的後花園,其中有一個半畝的池塘,護岸有桃樹,池塘中有水榭,一道拱橋搭在水榭與池岸之間,橋下種滿了荷花。此時雖然是冬天,荷葉早已枯敗,但其規模可見。

石越此時雖不能盡知這座宅院的妙處,但僅從前院的森森古柏中,亦能知道這院子的規模與歷史了。這樣一座院子,雖然規模製度是平常人家的禮制之內,但是非富裕之家,絕對不可能置得起。更何況這座院子還是汴京城繁華的商業區潘樓街附近。看着唐棣旁若無人的樣子,那些家人又無人出來阻止,反而眼角帶笑,石越便知道此家主人和唐棣淵源不淺。果然,才進得中門,就聽見唐棣大呼小叫:“貴客來了,主人家快來迎接。”

早有一個聲音應聲回答:“唐毅夫就是喜歡一驚一詫,你又是什麼貴客了?”聲音清朗洪量,一聽便知是個濁世佳少年。又聽一個聲音啐罵:“表哥沒半點規矩,這房子置了一個月有多,他就不管不問,現在倒想來做‘貴客’了。卻不知小鬼雖然難磨,我們這邊卻有專門捉鬼的鐘馗……”這個聲音卻是又清又脆,似是個小女孩。

便在這說話間,唐棣帶着石越闖進了中進的客廳裡,卻看見這屋子上首坐着兩個中年人,又有一男一女兩個年輕人坐在下首相陪,另有站在一旁伺候的下人若干。剛纔說話的,顯是那兩個年輕人。那個女孩子不曾料得有生人進來,跺着腳罵一了聲“好唐棣!”,便羞得掩面避入內堂去了。慌得柴貴友柴貴誼兄弟連忙低頭陪罪,口稱“孟浪”。只石越卻一下子沒反應過,根本沒想到古時候的女孩子是不可以隨便見外人的。

那幾個男子見有外人進來,也連忙站起身,抱拳說道:“不知有貴客光臨,有失遠迎,伏乞見諒。”這回石越是聽明白了,也抱拳說道:“來得孟浪,晚輩們還要請長者見諒纔是。”那個少年卻在旁笑道:“若是有孟浪,必是唐毅夫的罪過無疑。”一番話說得大家都笑了。石越移目望去,卻見那個少年生得劍眉星目,甚是俊朗的一個人;兩個中年人一個是刀削臉,一雙眸子精光四溢,留着短短的鬍子;一個長得甚胖,臉上帶着彌陀佛式的笑容,只是那小小的眼睛裡,一不小心便會流露出狡獪的目光。再看唐棣時,卻見他臉上也有又驚又喜的神色,此時已是雙膝跪下,朝那兩個中年頭叩了個頭,口裡說道:“給舅舅,二叔請安。”站起來又衝那個胖子說道:“二叔,你怎麼來汴京了?”

那胖子笑道:“還不是爲了你這個傢伙,你來到汴京,家裡上上下下都放心不下,正好有一批貨發到汴京來賣,你爹就讓我親來,好管管你這個沒法沒天的飛天狐狸。”唐棣笑道:“二叔不要說得好聽,定是你想來看看這汴京城的繁華,便找了個這麼好的藉口。我這麼大人了還不會照顧自己嗎?況且有舅舅他們在,哪有什麼放心不下呀?”

那個少年卻笑道:“唐毅夫且莫只顧了話家常,冷落了客人,你先給我們介紹介紹呀。”唐棣笑道:“偏你桑充國想得周全。”又斂容向兩個中年人說道:“這三位是孩兒新結識的朋友。這一位,石越石子明。這兩位是柴氏昆仲,舅舅卻是見過的。”柴氏兄弟聽到說到自己,便上前見禮,由柴貴友說道:“晚輩柴貴友,草字景初,這是舍弟貴誼,草字景中,給兩位伯父請安。”石越一看,糟,自己又不知道這些禮數了,連忙學着柴氏兄弟的樣子,上前一步,深施一禮,朗聲說道:“晚輩石越,給兩位伯父請安。”那兩個中年人可能是知道柴氏兄弟是有功名的人,連忙還了個半禮,口稱“不敢”。

當下雙方便分賓主坐下,很是說了些客套話。原來這家主人叫做桑俞楚,便是那個刀削臉,是唐棣的親舅舅,剛從四川遷來汴京不到一個月,這桑俞楚已過不惑,膝下有一兒一女,哥哥叫桑充國,字長卿,今年十八,平時和唐毅夫表兄弟之間關係甚洽;妹妹叫桑梓兒,不過十五歲,剛剛及笄,因爲家道殷實,父兄寵愛,故最是調皮的一個人。這桑家本來是汴京人士,因爲祖上避戰亂遷到四川,數代經營,靠經商起家,雖然不是豪富之族,卻也頗有家底,就是人丁不旺,數代都是單傳,女兒生得多,兒子卻是生了一個之後就再也生不出來了。到了桑俞楚這一代,因爲國家重文治,這個兒子又有意上進,四川文化氛圍雖然不錯,卻到底比不上汴京這裡人物薈萃,便有舉家遷回故鄉之議,一來是回到祖籍所在之地,將來兒子赴取解試也方便一點(在宋代儒生們參加考試,是必須在自己的籍貫所在地參加考試的),二來也爲了讓這個兒子得到更好的教育,當時的情況,如果不能遊學京師,則詩文就難以長進,考上進士的可能性就比較低,這也是當時南方人中進士比北方人多的原因之一,因爲南方普遍較北方富裕,出得起錢來供學子游學京師。只是偌大產業,要善後的事情卻也不少,故直到一個月前,方纔遷到汴京,就在這潘樓街附近買了一座宅子。唐棣卻是第二次來,前一次是帶着柴氏兄弟來賀他舅舅喬遷之喜。這一次來本是想把石越介紹給他表弟認識的,不料卻碰上他二叔從蜀地來此。他二叔在蜀中商場上號稱“笑面狐狸”,大名叫唐甘南,字堅夷,名字倒起不錯,不過文章卻是從來不讀的,識得幾個字,會算幾筆賬,生意做得像老狐狸,就這樣的一個人,卻和唐棣關係最洽。

那唐棣平日裡最喜歡結交朋友、扶危濟困,他這個表弟桑充國也是個豪邁重義之人,故此兄弟二人較之一般的表親更要親近一層。桑充國因爲年紀尚小,並未參加取解試,但是在地方上的文名更在唐棣之上。當日在四川之時,他平生唯一服氣的,便只有蘇氏兄弟,只恨蘇子瞻蘇子由都在外爲官,不能得耳提面命,常引以爲憾。因爲聽說新皇即位,蘇軾在京師任直史館、判官告院,想來以他的才華,必當大用,因此對於遷家返籍之事,桑充國也最爲熱心。但自從一個月前來到汴京後,因爲預備來春的禮部試,各路貢生齊聚京師,這裡正是人文薈萃之時,這桑充國跟着表哥唐棣一起去會過幾次文,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蘇氏兄弟自然不必多說,便是那些各地的貢生中,詩文勝過自己的,便不知道有多少。原來他的本意是想到了京師,就要去求着蘇軾行拜師之禮,不料會過幾次文後,桑充國就暗自想道:“那蘇氏兄弟是國朝一等一的人物,便是收弟子,非良材美質斷不能收,自己現在這點子學問,想去拜師,實在不夠資格,不如關起門讀幾年書,到學問精進一些之後再去拜師也不遲。”主意打定,盡是從此不出家門半步,每日裡除開承歡膝下,便是閉門苦讀。

唐棣卻是最看不慣這種關起門來讀書的人。雖然覺得他表弟其志可嘉,但是這種方法未免又覺得太蠢,這文學之道,不交遊怎麼可以長進呢?只是這桑充國卻是輕易不聽人勸的。恰恰自從他結識石越之後,便覺得此人雖然平日裡言語不多,但是說話舉止,自有風度,而一言半語之間,常見真知,更是經常發前人所未發。私心想來,若是把石越介紹給這個表弟認識,只怕也不比認識蘇氏兄弟差多少……因此上只待大雪一停,他就迫不及待的拉着石越上桑府了。

此時見衆人寒暄已過,他便迫不及待的衝桑充國說道:“長卿,這位石子明兄可是真正的賢才,你一定要向他多多請教,勝過你變成書呆子在家裡讀書百倍。”那柴氏昆仲也點頭稱是,在旁一齊誇讚,慌得石越連忙說“不敢”。

那桑充國卻不是輕易服人的脾氣,雖然來到汴京後眼界開闊不少,不再自以爲“老子天下第三”(除開蘇氏兄弟),但是讓他輕信人言,卻也有所不能。何況他還知道自己這個表哥的脾氣,稍稍有點長處的人,在他眼裡都是能人豪士,他那妹妹桑梓兒還爲這事編了一句口號取笑唐棣是“眼裡賢良方正;口中博學鴻儒”,雖然難得這次有柴氏兄弟幫他夸人,但究竟是不是“真正的賢才”,實在還是未可知之數。他有心要考較考較石越,卻又不好直接開口,眼珠子轉得幾轉,計上心來,便先向桑俞楚、唐甘南告了個罪,笑着說道:“今天汴京城的風好,來了這許多貴客,倉促間沒什麼好助興的,恰好孩兒前些天在碧月軒聽到一個歌妓喚作雲兒的,曲子唱得極好,特別柳三變的長短句,自她唱來,極得其妙,莫若孩兒去把她請來,也好爲大家助助興。”

桑俞楚微笑點頭,說道:“一個歌妓,何必你去請。你在這兒陪陪客人,也好請教點學問。叫桑來福去請就是了。”唐甘南卻一邊輕撫着脣邊的小鬍子,一邊嘻嘻笑道:“我這個乖侄兒就是識情知趣……”當時的社會風氣,女子地位極低,遠遠不如漢唐之時,而歌妓更是等而下之,但凡官宦士大夫、富商地主之家,無不蓄養歌妓以娛聲色,這桑家本來也養有歌妓,只不過因爲遷來汴京,便在四川賣掉了,不似那些家人丫環,一直跟着帶來汴京,此時桑充國說要去請歌妓來助興,其實也不過是富家尋常待客之道。當下桑充國便答應一聲,叫過桑來福,在他耳邊吩咐數句,那來福答應一聲,便匆匆而去。原來那叫“雲兒”的歌妓,藝名全名卻是“楚雲兒”,因爲這個“楚”字犯着了桑俞楚的名諱,所以他不敢說出來,此時讓管家去請,卻又不得不說明。

石越哪裡知道這中間有許多曲折,他回到北宋之後,第一次拜訪富家,難抑的是好奇之心。此時坐定,便忍不住細細打量這屋中的佈置,舉目所及,躍入眼簾的便是一幅工筆畫,畫的是一個女孩子在梅花前弄笛。他在讀書時便喜歡看中國畫,此時來到古代,見到宋代人的丹青,便欲看個端詳,也不懂得要告罪,就輕輕走到那幅畫之前欣賞起來。柴氏兄弟見他如此,已是見怪不怪,只輕輕搖頭苦笑;桑充國便向唐棣扮鬼臉,意思是你說的“賢才”原來是這樣的;唐棣卻有維護之心,連忙輕聲向他舅舅和二叔解釋石越的來歷……桑充國見他說得離奇,又聽到石越的種種故事,對石越也不禁起了好奇之心,便走到石越身邊,笑道:“石兄想是精於丹青,這幅畫是舍妹所作,還要請石兄指教。”

石越正在心裡摹畫這幅花下弄笛圖,忽然間聽到有人在自己耳邊說話,幾乎嚇了一跳。轉頭看時,卻是桑充國,連忙回道:“不敢當,比起令妹來,我的畫技要差遠了。只是這幅好畫,卻沒有好詩相配,實在是可惜。”

“哦。”桑充國眉毛一挑,心想你這是自己找上門來讓我考較的,口裡便笑道:“便請石兄賜詩一首如何?”

石越一聽,便暗叫糟糕,又是考較自己的來了,到了古代十多天,只要碰上陌生人,就免不了有人要考較自己一番,真不知古代人爲什麼有這種毛病,自己一邊藏拙一邊小心的賣弄,實在有點苦不堪言,畢竟又不能讓人小看了,又不能太張揚,以致露出馬腳來,自己又不是什麼真正的詩人才子,要做到面面俱到,是很勞心費力的。不過這次卻是自己惹來的,也沒什麼辦法,心裡面便轉了幾轉,想起一首從小背慣的詞來,心神一穩,也笑道:“一時間詩是寫不出來了,卻有了一曲詞,還要請桑兄指教。”

那邊幾人一聽有好戲看,便是連桑俞楚也圍了上來,只有唐甘南反正不懂得欣賞,也懶得去聽,自己坐在那裡喝茶。桑充國聽到這須臾間石越便有了詞作,心裡大吃一驚,暗想便是赴進士試,也要特准試詩賦的人查韻書呢,這人怎麼能如此快法?卻不知這石越是應了那句老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他就是從小的古詩文底子——能背。此時便聽他清聲吟道:“藤牀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沈香煙斷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裡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蕭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衆人聽這調子,卻是一曲《孤雁兒》的詞,詞中點點滴滴相思之意,本是李易安悼念亡夫之辭,此時被石越佔爲已有,引得衆人齊聲感嘆,桑充國也歎服不已,讚道:“男子能把女兒心思寫得這般細緻入微,便是柳三變,亦有所不能,果然是佳作。”又道:“以石兄之才,取功名如探囊取物也,可惜卻錯過了今科。”

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八章第2章 上第三章第14章 兩河百郡宋山川(三)第35章 平昔壯心今在否第二節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23章 熊羆百萬臨危堞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第九章第20章 關河迢遞繞黃沙第二十九節第6章 面如田字非吾相(一)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32章 雪壓飛狐城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12節 再度交鋒(中)第19章 兩朝國史?鄴世家一第八章·十字後記第五章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11節 天下才俊(中)第1節 下第7章 江上潮來浪薄天第12章 三朝元老心方壯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第8節 上第5節 下第二十七節第五章第23章 熊羆百萬臨危堞第5節 學術與政治(下)第7節 拗相公上(01)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六章第六章第六章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第11節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第19章 黃金錯刀白玉裝第11章 錯料一帆超十程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八章第18章 封疆盡是春秋國(二)第1章 上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10節 下第2章 上第10節 呂氏復出(中)第11章 錯料一帆超十程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10章 下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10章 上第34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三)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三)第3節 終南捷徑中(02)第20章 關河迢遞繞黃沙第14章 兩河百郡宋山川(一)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四節第15章第七章第二 卷尾聲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9節 下第7節 拗相公上(01)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七)第二十五節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23章 熊羆百萬臨危堞第14章 兩河百郡宋山川(二)第3章 上第八章第5節 學術與政治上(2)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第九章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三)第2章 下第14章 兩河百郡宋山川(二)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10章 上第3節 終南捷徑中(01)第四章第四章第22章 君王有意誅驕虜(一)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四節第10章 當年師友盡豪英(一)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