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太早了。”劉舜卿下意識的反對着。“現在就請援軍,西夏人遠未至師老兵疲的時候。”

趙泉抿緊了嘴脣,他的目光掃過劉舜卿,停留在種古的臉上。

種古回視趙泉,緩緩說道:“某亦以爲太早。”

趙泉嘆息了一聲,移開視線,不再說話。

“至少還要堅守十天。”種古的臉膛勾勒出堅毅之色,“只要能再守上十天,西夏人便是用車輪戰術,同樣也會感覺到疲勞——最重要的是,久攻不下,無論是參戰或是未參戰的部隊,都會有挫折、鬆懈的情緒。到時候被我軍重重一擊,秉常可以成擒。”

“但如若只是這樣一昧的防守,我軍絕不可能再堅持十日。”劉舜卿雖然絕對同意種古的觀點,但是卻也無法迴避客觀的現實。

“設法讓部隊輪流休息。”種古一掌擊在案上,用毋庸置疑的語氣說道:“明日某親率雲翼軍出城作戰,挫挫西賊的鋒芒!”

劉舜卿與趙泉對視一眼,無言的將目光移開。二人都知道這是唯一的辦法,只有這樣,才能讓守城的部隊,有一點喘息的時間。

離開行轅,種古跨上一匹駿馬,只帶了兩個親兵,便直奔向雲翼軍第一營的駐地。

雲翼軍第一營的營地在這冬天沒有一點暖意的陽光的照耀下,連門口幾棵光禿禿的楊樹,都顯出幾分肅殺之氣。肅立營中的衛兵,手執槍戟如標杆一般站立,臉上繃得緊緊的。他們的槍尖都擦得鋥亮,在陽光下閃着寒光。營房中間,不時還有巡邏的小隊踏着整齊的步伐經過。遠處,則有一些士兵,在悉心的照料着戰馬。

種古臉上露出一絲滿意的微笑,但隨即收斂。他跳下馬來,將戰馬丟給親兵,大步向營門走去。營門的衛士見着種古走來,立刻整齊的行了一個軍禮,一面高聲喝道:“種帥到!”

通報聲一層一層傳了進去,很快,營中便走出來一羣武將,迎接種古入營。

“末將雲翼軍第一營副都指揮使盧靖率營中將校,參見種帥!”領頭的一將,身材壯實,其貌不揚。

“不必多禮。”種古虛扶了一下盧靖,便在衆將的擁簇下向營中走去。

第一營都指揮使與三個分掌情報、作戰、訓練的行軍參軍連同第一營幾乎半數的戰士,在西夏人攻城的第一天全部不幸戰死,魂歸忠烈祠。副都指揮使盧靖是個一步一步積功升遷至翊麾校尉的老部伍,爲人忠厚,作戰勇敢,自不待言,但是能力平庸,做到營副都指揮使,已經是他的極限,種古與雲翼軍軍部的行軍參軍們,都深知他絕對支撐不了這個局面。不得已的情況下,種古將剛剛受懲罰的吳安國發配到第一營,讓他戴罪立功,暫時代理行軍參軍的職務,協助盧靖管理第一營,吳安國果然不負所托,讓種古十分滿意。

“吳安國呢?”種古環視四周,不見吳安國身影,不由皺眉問道。

“回種帥,吳鎮卿去了城牆上。”盧靖連忙回道。這個將近四十歲的漢子,十分的質樸。

“嗯?”種古的聲音中,帶上了幾分嚴厲。

盧靖生怕種古怪罪,慌忙解釋道:“每日這個時辰,都是西賊兩班攻城人馬輪換之時,吳鎮卿是去城牆上觀察敵情。”

“他操心的事情還真不少。”種古雖然還是不假辭色,但是口氣已經緩和許多。

“吳鎮卿不枉了是文武雙科進士,帶兵的能耐,遠在俺之上。”盧靖衷心的稱讚道。不知道是哪個好事之徒,將吳安國的履歷,在雲翼軍中傳得衆人皆知。

別的事情倒也罷了,他曾經中過文進士的消息,對於識字率低得可憐的武人來說,的確是非常的震憾。兼之吳安國到了種古手下後,脾氣略有收斂,和幾個性情忠厚老實的中級武官又十分和得來,武藝又足以讓兵士服氣,因此在雲翼軍中,口碑竟然不是太差。

種古之前爲了激勵將士向上之心,也曾經大肆宣揚吳安國棄文從武的事蹟,這時候聽到盧靖誇讚吳安國,雖然不想讓吳安國太得意,以免他舊病復發,卻也不便反駁,只是重重地哼了一聲。轉過話題,問道:“一營還堪一戰否?”

盧靖聽到種古如此相問,與衆將校顧視一眼,不由喜笑顏開,連忙答道:“俺們第一營還有近千將士,種帥要用時,俺們便替種帥將樑乙埋的頭給擰下來當夜壺。”

“好。”種古終於讚許的點了點頭,笑道:“叫孩兒們好好準備,把刀磨快了。今晚飽餐一頓,好好睡一宿,明天是該大蟲出山的時候了!”

盧靖與衆將校早就被憋瘋了,雲翼軍的士兵,大多數來自同鄉同裡,可謂情誼深厚。他們每個人都想替第一天攻城時死去的袍澤報仇,但是以大宋朝騎兵的寶貴,自然不可能拿他們去守城,這些日子窩在城中不能打仗,眼睜睜看着城牆上殺聲震天,一具具死屍擡下來,自己卻用不上力,別提多難受。此時聽到種古此言,真無異於天堂綸音,盧靖嘴都樂歪了,幾乎忘記回話。直到種古又問了一聲:“聽見沒有?”盧靖這才高聲應道:“得令!”

在第一營的營地巡視了一圈,小隱君便離開第一營,準備前往第二營巡察。

這是他多年的習慣,在大戰之前,一定要親身瞭解一下部下的狀態,順便做一點動員。

他剛剛踏出第一營的營門,從親兵手中接過馬繮,便聽到一陣馬蹄踏踏之聲,遠遠便望見一騎急馳而來。

送出營門的盧靖眼尖,早已瞅實,忙向種古笑道:“是吳鎮卿回來了。”

種古微微點頭,便不上馬,只駐立營門前等候,未多時,果見是吳安國騎馬而來。

他在馬上遠遠望見種古與盧靖,連忙高叫了一聲“喻”,勒住奔馬,一個漂亮的翻身,躍下馬來,大步走到種古跟前,參拜道:“末將吳安國拜見種帥。”

шшш⊕ TTKдN⊕ CΟ 種古望了他一眼,冷笑道:“棒傷就好了?”

吳安國臉一紅,他在種古麾下,名爲部下,其實卻算得上是種古一手調教的弟子,這時不敢不回,只得尷尬地回道:“已是差不多好了。”

“難怪曉得賣弄了。”

吳安國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只得滿臉通紅站在那裡,不敢做聲。

“回去好好準備一下,有本事明天向西賊去賣弄。”

吳安國怔了一下,馬上就反應過來,他勁眉一揚,沉聲說道:“種帥,末將有軍情稟報。”

“嗯?”種古微微頷首,道:“隨我來。”

對於吳安國在軍事上的才華,小隱君是從來不懷疑的。帶着吳安國回到帥府中廳,種古連披風都沒有取,便指着巨大的沙盤說道:“說吧。”

吳安國快步走到沙盤之前,指着城西北西夏軍攻城的方向,沉聲說道:“這五天來,每次西賊易軍而戰之時,末將都在城牆上觀察。”他的手指指向標誌着西夏大營的標誌,“每次攻擊的西賊,都是從營地出來的。但是——”吳安國的手指突然向南方劃過,皺緊了眉毛說道:“每次西賊撤退,都是向此處撤退!”

種古湊近了沙盤,凝視着吳安國所指的方向,陷入思忖當中。

“此處恰好有一個小坡,擋住了我軍的視線。”吳安國的聲音,十分的冷靜,“這五天的時間,末將觀察西賊的旗號,已知西賊是分成五隊輪流攻城。當一隊攻城之時,約有一隊人馬在築土山。餘下三隊,至少有一隊是在休息,但是還有兩隊呢?若是沒有別的圖謀,爲何西賊築土山的部隊,僅僅只有一隊?易地而處,末將至少會用兩隊人馬來築土山!”

“攻城之法,不止土山一途。”種古的話中,帶着絲絲寒意。

吳安國點點頭,轉頭凝視種古,緩緩說道:“末將亦是作如是想。攻城之法,還有一條最常用的方法,西賊卻一直沒有用!”

“地道……”

“正是。”

吳安國的神色,彷彿只是在陳述一件最平常不過的事情一般,“西賊晚上擂鼓,故然有疲兵之意,但是百戰之兵,不會受此之累。只要塞上耳朵,強令輪流休息便可。其疲兵之術,還在於輪流攻城,使我軍疲於應付。擂鼓,不過是讓我們不知道他們在挖地道而已!”

小隱君的臉上,突然露出古怪的笑容:“既是如此,某便當還給樑乙埋一個驚喜!”

他轉頭看了吳安國一眼,用漫不經心的語氣說道:“今晚各營都指揮使副會議,你也來參加罷。”

“遵命。”吳安國欠身應道,雖然儘量想讓自己的語氣顯得不太在乎,但是他的嘴角,還是不自覺地流露出一絲難得的笑意。

次日。

天色微明。

太陽尚未升起,空氣中瀰漫着破曉時的寒氣。

大宋綏德城內,一支約八千人馬的騎兵部隊,在一個校場上集合,將士們一個個神色肅然。遠處的城牆上,還在傳來清晰入耳的撕殺聲。時不時傳出幾聲震天雷爆炸時的巨大轟隆聲,使得遠在城中的人們,似乎也能從空氣中聞到一絲硝煙的味道。

不過,此時八千雲翼軍將士的眼中,卻只有一個人的存在。

那便是緩緩走上將臺的雲翼軍都指揮使、小隱君種古。

一件灰袍裹着瘊子甲,黑色的披風在拂曉的微風中微微飄動,種古站在將臺上,環視校場上的將士,突然拔出腰刀,一刀揮向自己左手的小拇指!

一截斷指跌落將臺,鮮血噴涌而出。

一瞬間,全軍肅然!

所有的將士,都無比驚愕的望着他們的主帥。

種古手執腰刀,厲聲喝道:“今日之事,有敢畏縮不前者,有如此指!殺!”

剎時,熱血在每個人的體內綠色。

“殺!殺!殺!”既便是九天的雷聲,亦不能比擬此刻從八千將士心中發出來的吶喊。巨大的吼聲,連大地都似乎被震動。

在大鵬展翅旗與“種”字帥旗的指引下,綏德城的西門打開了。

在吊橋放下的那一瞬間,一股黑色洪流帶着漫天的煙塵與地動山搖的喊殺聲、馬蹄聲,從綏德城中涌了出來,衝向正在攻城的西夏軍隊。

在某一瞬間,西夏人似乎被驚呆了。

人人都能感覺到從正面衝出來的這種宋軍,帶着多麼強烈的鬥志,從這黑色洪流中,甚至能感覺到一種凜洌刺骨的殺氣。

雲翼軍鐵蹄踏處,便有西夏人的鮮血在空中飛濺。

“殺!”

“殺!”

“殺!”

綏德城前,帶着血腥的吶喊聲響徹雲霄。

大鵬展翅旗所到之處,一切抵抗似乎都無法阻止那黑色的洪流。

西夏軍的攻擊陣型,很快就徹底崩潰了。他們現在需要做的,是如何來阻止雲翼軍那肆無忌憚的進攻。

西夏御帳。

年青的西夏國王李秉常騎着一匹白色的駿馬,在國相樑乙埋、駙馬禹藏花麻、李清、文煥以及諸樑子弟、宗室、大族酋長等羣臣的簇擁下,站在一個山坡上,遠眺綏德城外慘烈的戰況。

做爲一種特殊的恩寵,文煥與禹藏花麻被特別叫到了秉常的身邊,在僅次於樑乙埋的位置陪侍。

很快了解了西夏高層政治鬥爭內幕的文煥,對於與自己一起站在秉常右邊的禹藏花麻,充滿了興趣。禹藏花麻本是熙河地區的西蕃首領,因爲被大宋的“飛將軍”向寶打得無法立足,不得已投降夏毅宗諒祚,諒祚妻以宗族之女,封爲駙馬都尉,一直以來,都是替西夏鎮守邊關。禹藏花麻本是吐蕃族的首領,對於西夏的忠誠自然是非常有限,而他與樑乙埋私人關係的惡劣,更是導致了禹藏花麻有限的忠誠心,全部傾注到了秉常的身上。因此這個禹藏花麻,實際是李清非常重要的政治盟友。

“李清是降將,禹藏花麻也是降將,我也是降將……”文煥抿着嘴,充滿惡意的想着,“夏朝的局勢,竟然是一批降將在這裡攪和。”

想到這裡,文煥幾乎要笑出聲來。不過考慮到此時西夏人的表情,文煥還是剋制住了自己的情緒。他緊鎖着眉毛,裝出一副憂心重重的模樣,觀察着遠處的戰場。

儘管此時此刻,他其實是最快樂的人之一。

“小隱君,真不愧名將之名!”秉常發出的感嘆,對於西夏諸臣來說,自然是十分的刺耳。但是文煥卻是十分認同。

今天的戰鬥場面,在耶元十一世紀末葉的宋夏邊境,是十分罕見的。

一向缺少馬匹的宋軍,竟然出現了八千精銳騎兵集中使用,正面衝擊西夏人的壯觀景象!

這是包括文煥在內的宋軍將士多少年來夢寐以求而不可得的事情。

以往缺少馬匹的宋軍,用步兵對抗騎兵時,爲了應付騎兵的機動性,不得不結成方陣,四面防禦。象今天這種八千鐵騎在戰場上橫衝直撞的情形,大宋至少有七八十年不曾見過了。

而且,雲翼軍這次表現出來的那種一往無前的勇決,連文煥都感覺到吃驚。

那是一種奪人魂魄的氣勢,彷彿他們的馬蹄,能夠踏平一切擋在他們前面的事物。

很難想象這樣的氣勢會在大宋的騎兵身上展現出來。

但這卻成爲了事實。

若非西夏軍也是訓練有素,且有名將節制,前軍雖敗,後軍卻能嚴整不亂,只怕這場戰爭在此刻就已經結束。

這場戰鬥也雄辯的證明,西夏軍只要不交到國相樑乙埋手中,依然是一隻具有頑強戰鬥力的部隊。

雖然數只先後趕到戰場的策應部隊都被雲翼軍擊破,宋軍騎兵的連發弩無情的帶走了一個個西夏士兵的生命;手執紅纓槍衝鋒的雲翼軍幾乎是當者即死碰者即傷,但是他們的頑強抵抗,卻讓潰散的部隊穩住了陣腳,也給後面的部隊贏得了時間,樑永能迅速調集了兩萬騎兵,兵分兩隊,殺向雲翼軍。

大地在這以萬計的戰馬蹄下搖動起來。站在秉常所在的山坡上,只能看到漫天的塵土中,有不同的旗幟在交插穿過,不時會有一些旗幟突然倒下,每一瞬間,都可以看到有無數的黑影跌落戰馬……

但是,那面繡着“種”字的帥旗,卻一直高舉飄揚,異常的清晰、刺目。

“南朝如何有這許多戰馬?南朝軍隊,何時如此裝備精良、訓練有素?!”

秉常的疑問沒有說出來,但是久久在心中盤恆。善於揣測“皇帝”心意的西夏羣臣,這一刻,分明從年青的夏主臉上,看到了震撼之色。

此刻,綏德城西南。

一個土坡後面。

這裡距離綏德城的西南角外的護城壕不過一里有奇。因爲地勢在這裡正好起坡,可以擋住宋軍的視線,可以說是十分理想的挖掘地道的所在。

與人們想象的不同,中國古代攻城時挖掘地道,並非僅僅是爲了讓部隊能通過地道進城。攻城方挖地道之時,往往都是一邊挖地道,一邊在地道的上下左右四方都鋪上木板,這些木板在施工時,可以防止塌方,但是它的主要用處,卻是在地道挖至城牆角下之時,可以成爲燃燒的材料。而攻城方挖地道的主要目的,便是燒塌城牆的地基!地基一塌,城牆就會倒塌,造成巨大的缺口,這遠比通過地道入城攻擊風險要小,效果也更好。實際上,挖地道很多時候,都是爲了這個目的。

對於挖掘地道,並通過地道攻城,大宋朝有專門的器械——頭車。這種一車可以容納三十人,兼具挖掘地道、防禦、進攻、運泥四大功能的車輛,是技術發達的結晶,石越在軍器監時,曾經上表請求將這種頭車簡化改裝後,用於礦治生產並且得到了允許。

但是儘管頭車在宋朝已經用於民用,但是因爲其結構過於複雜,對於西夏人來說,那依然是一種謎一樣的工具,無法掌握。

不過,雖然手法十分原始,但是西夏軍的進度卻不慢,因爲人力充足,兼之土地鬆軟,這條長長的地道,已經通過那條早已被西夏人用屍體與草灰填平的護城壕,快要接近西南角的城牆下方了。不過,爲了防止被宋兵發覺,越是靠近城牆,動作就越要小心翼翼,進度自然放慢了許多。

但是無論如何,在負責挖地道的西夏軍看來,綏德城的倒塌,已經指日可待。

他們不知道,此時有一支宋軍,如同獵豹在打量自己的獵物一般,正在遠處觀察着他們的一舉一動。

吳安國率領的部隊非常少,只有一個指揮約三百人的騎兵,以及兩百人的神衛營部隊。

隨着大部隊出城後,吳安國便帶着這支部隊神不知鬼不覺的離開了戰場,繞道至西南方向。沒有人在意到這麼一小隊人馬的動向。

發現西夏人後,吳安國便找了個灌木林潛伏起來,所有的戰馬都銜枚裹蹄,部隊也下達了噤口令。

他在靜靜等待機會。他接到的命令是:便宜行事。換句話說,便是可以偷襲便偷襲,不能偷襲,摸清楚西夏人的動向就可以。對付地道的方法有許多。

遠處西夏人的營地清晰可見,在營地裡面,可以看見有幾個巨大的洞穴,洞邊各有一臺絞車。

因爲這裡離主戰場實際距離較遠,而且較爲隱蔽,又或是自恃能夠及時得到中軍的接應,西夏人並沒有停止作業,只是守衛的士兵們同時加強了戒備。絞盤不斷的將泥土從洞中帶出,這些泥土,又被人運去土山的方向。

營門是半開的,以便隨時可以關上。

在泥土從地道中運出,送出大營的同時,還有一些西夏士兵一起扛着伐下的樹木,運進營中。在營中,到處壘積着厚厚的木板,不時有人從另外的洞中,將木板用絞盤遞進洞中。

整個大營,宛如一個熱鬧的工地。

吳安國仔細觀察着一切,在心裡暗暗估算着地道的規模,伐木、運輸的人數,又仔細清點了一下負責守衛的人馬。

“守衛的人馬當在兩千到三千左右。”很快,吳安國得出了大概的結論。地道的規模很大,僅僅從外面來看,不可能知道地底的構造,自然無從知道西夏人的用意是通過地道進城還是燒塌城牆,但是無論是哪一種,吳安國都相信,在地底作業的西夏士兵,至少有近千人!

潛伏了約一時辰之後,因爲綏德城外激戰而警戒起來的西夏軍看起來似乎稍稍有所放鬆。

爲了方便運輸,營門終於又被全部打開。

吳安國沉吟了一會,輕輕走到指揮使山裕跟前,低聲耳語了數句。

山裕想了一會,點頭答應。親自領了五十騎,悄悄離開灌木林。

一刻鐘後。

在西夏人運送木材回營的路上,一小隊宋軍騎兵呦喝而至,他們穿着大鵬展翅背心,手執弩機,囂張地射殺着運輸木材的西夏士兵。

完全沒料到宋軍會出現在這個地方,西夏士兵頓時丟下木材,抱頭鼠竄。

西夏大營很快做出了反應,五百騎兵衝出大營,試圖將這些“流竄”而來宋軍殺掉。但是這些騎兵剛剛出營,那些宋軍立刻就跑了個不知所蹤。簡直讓人十分懷疑這些支部隊究竟是不是雲翼軍。

西夏人不敢過份追敢,只得悻悻回營。不料他們剛剛進營下馬,這隊宋軍又出現在途中。

暴跳如雷的西夏人只得再次上馬。

而宋軍只要看到他們出營,便馬上逃竄。

如是一而再,再而三,西夏人早已十分不耐。眼見着伐下的木材無法運至營中,而這邊又看起來又沒有什麼異常,西夏人終於按捺不住。因爲不知道宋軍的具體人數,西夏大營派出了八百騎兵,兵分兩隊,向那隻搗亂的宋軍包抄過去。

那隊宋軍故伎重施,但是這次,西夏人卻沒有放棄,而是開始窮追不捨。

望着漸漸遠去,直至消失在視線中的西夏騎兵。吳安國的臉上,流過一絲詭秘的笑意。不過這笑意稍縱即逝,他沉下臉來,躍身上馬,摘起長槍,厲聲喝道:“殺!”

“殺!”

獵豹終於向它的獵物發出致命地一撲。

“關營門!”

“神衛營!”

聲嘶力竭的吼聲幾乎同時響起。

吳安國終於沒有給西夏人關上營門的機會,緊隨而來的神衛營將數十枚霹靂投彈準確地投擲到營門周圍,數聲轟隆巨響,門邊的西夏士兵立時血肉橫飛。緊接着,硝煙尚未散盡,宋軍的弩箭,便已經射進西夏營中。

如同黑色閃電,吳安國平端着長槍,率先衝入西夏大營。在二百餘鐵騎的踐踏之下,西夏營中立時一片人仰馬翻之聲。數不清的士兵根本來不及做出任何反應,便成了箭下鬼、槍下魂。

緊隨其後的神衛營也不甘落後,他們四處扔擲霹靂投彈,到處縱火,那堆積如山的木材正好成爲神衛營的材料,一時間,西夏營中火光沖天,炸聲隆隆,再伴隨着人類的慘叫、戰馬的悲鳴,整個大營,似乎都被掀翻了。

西夏人人數雖然遠多於宋軍,卻苦於沒有集合在一起,只能各自爲戰,抵擋闖入營中的宋軍。但這根本無法阻擋宋軍的前進。

吳安國幾乎是毫無阻礙的衝至第一個地道井口之前,一槍挑了兩個守在井口旁邊的西夏士兵,掛起長槍,拔出腰刀,一刀將絞索斬爲兩斷之後,不做任何停留,吳安國又向策馬衝向第二個井口。

察覺宋軍意圖的西夏人瘋了似地衝上來,奈何人數太少,根本無濟於事,只能與宋軍纏戰在一起。

而緊緊跟在騎兵後面的神衛營卻趁着這個空檔,將一個個裝滿了石油的葫蘆不要本錢般的扔進井中。然後輕輕往井丟下一個火折——撲的一聲,大火在一個個井口點燃,順着鋪滿地道的木材,向深處燃燒進去。

在地下作業的西夏士兵突然遭此橫禍,當真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地底之下,已是慘不忍睹。

而神衛營似乎還不放心,又將數以十計的霹靂投彈同時丟進井口,數聲巨響過後,只覺地面一陣搖動,所有井口全部塌方,將地道口堵得死死的!

近千名西夏士兵,就此全部或被燒死、或被薰死、或被悶死,無一人逃出生天。

眼見目的達成,吳安國立刻下令撤退。

但眼睜睜見着近千袍澤慘死的西夏人,又如何肯放過這羣宋軍?

西夏軍中,被編在一個部隊的,都是同族,血脈相連,這時候全部紅了眼睛,不顧一切的追了出來,恨不能將這些宋軍生食,特別是對於神衛營。爲了阻止宋軍撤退,許多西夏士兵完全是不惜與宋軍同盡于歸,他們用身體撲,用拳打,用牙咬。瞅見西夏人扭曲的面孔,連吳安國都感覺到一陣心寒。

神衛營創立以來最慘重的損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

一百餘名神衛營士兵最終沒能夠回到綏德城,許多神衛營戰士根本是被西夏人活活咬死的。神衛營的騾馬也損失了大半,雖然器械因爲攜帶較少,沒有損失,卻有超過三十枚未及施放的霹靂投彈以及兩枚“炸炮”被西夏人繳獲。在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後,西夏人終於知道爲什麼地底下突然發生爆炸了。這次偷襲戰,吳安國能夠率領餘下的一百多雲翼軍與九十餘名神衛營士兵生還,也是因爲他事先設下炸炮陣,這才擋住西夏人的追殺。

這一天的戰鬥,史稱“綏德逆襲”,在下午結束。持續時間超過三個時辰。

戰鬥的結果,是西夏人的傷亡超過兩萬人,樑永能通過地道攻城的計劃化爲泡影,將領、頭領被殺者超過三十人,其中包括因爲被吳安國偷襲成功,事後被秉常斬首的五名將領。而大宋方面,雲翼軍第三營與第五營永遠從大宋軍隊的編制中消失了,宋軍全部傷亡,達到五千餘人。戰鬥過後,雲翼軍能夠繼續作戰的人,實際上只有一個整營的編制了。而且正七品以下武官(營都指揮使以下),傷亡率超過百分之八十。連小隱君種古,也是身中三箭。

這次戰鬥無論從哪方面來說,勝利者都是宋軍。雲翼軍的驍悍可以說讓西夏人刻骨銘心,西夏軍的士氣受到嚴重挫折,悲觀的情緒在軍中瀰漫,雖然沒有解圍,但是西夏人之後卻連續三天沒有攻城。

而接下來雙方的攻守,實際上也變得毫無意義。

西夏人實際喪失了攻克綏德城的信心,只不過爲了面子、僥倖心理等等莫名其妙的原因,一直沒有退兵。當然,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是,宋軍玩了一個預定的小動作——西夏人的打援部隊擋住了兩支看起來似乎是想增援綏德的宋軍,所以,直到此時,西夏人依然相信,戰爭的主動權,在自己手裡。綏德城他們想打就打,想撤就撤。

而綏德城的宋軍,此時實際上也無力進行任何反擊。

於是戰爭進入僵持階段。

當然,這也正是種古與劉舜卿所盼望的。

時間又過去了十天。

西夏御帳。

“陛下,我們該撤軍了。”當着樑乙埋的面,李清提出了令衆人覺得臉上無光的建議。

“國相以爲如何?”秉常側過臉去,詢問樑乙埋的意見。

樑乙埋尷尬地咳了一聲,道:“陛下,臣以爲不若再給樑將軍一次機會。”

秉常的目光移到樑永能身上,樑永能頓時坐立不安起來,他知道再攻下去已無意義,但是當面和樑乙埋做對,對他來說,更不可能。

“臣以爲,再攻三日,若是無功,不若明春再來。”樑永能謹慎的說道。這實際上一個折衷的辦法,所謂的“明春再來”,自然是一句面子上面的話。

禹藏花麻聽到這話,不由在一旁冷笑道:“天氣漸漸寒冷,多留一日,便多一日危險。陛下,臣亦以爲當退兵。”

樑乙埋哼了一聲,道:“有何危險可言?宋軍尚有何能?”

“萬一下雪,只恐你我皆爲所擒。”禹藏花麻並不怕樑乙埋。自諒祚以來,吐蕃與西夏雖然衝突不斷,而且吐蕃也傾向於宋朝,但饒是如此,吐蕃依然是西夏要竭力拉攏的對象。他既是投降西夏的吐蕃首領,又是駙馬,自然沒必要討好樑乙埋。

“本相倒要看南人有何本事擒我!”樑乙埋冷冷的說道,站起身來,向秉常說道:“陛下,臣願親自督戰,再攻綏州!”

秉常見樑乙埋如此豪氣,不由擊掌讚道:“好!朕便看看國相領兵的風采!”

李清與禹藏花麻對視一眼,嘴角都不約而同的流露出嘲諷之意。

此時,西夏御帳之外。

一身白袍的文煥面對綏德城,負手而立。

昨天晚上綏德城中燃放的煙火,很多人都看到了。但是隻有文煥知道,那些煙火的意思,與宋軍大肆張揚說是慶祝種古康復不同,其中絕對有更深的含義。

許多西夏士兵都目瞪口呆地拍手觀賞綏德上空那花樣百出的煙花——這是他們中間許多人一輩子都難得見上一次的。但這些西夏人不知道,對他們來說,這些煙花,足以致命。

文煥收回目光,環視身邊的西夏士兵,突然感覺到一絲憐憫之意。

第8節 上第20章 關河迢遞繞黃沙第10節第五節第2章 廟堂無策可平戎第20章 關河迢遞繞黃沙(二)第十六章第9章 上第三章第34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第六章第6章 下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一)第4節 集英殿風波(上)第3節 下第八章第11節 天下才俊(上)第二章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三)第九章第1節 熙寧二年下(02)第33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第32章 雪壓飛狐城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上(01)第14章 兩河百郡宋山川第1節 熙寧二年下(01)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第6節 下第12節 再度交鋒(下)第13章 一夜大雪風喧豗第7章 上第3節 下第六章第16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三)第7章 江上潮來浪薄天(二)第3節 終南捷徑中(01)第四章第七章第13章 一夜大雪風喧豗(二)第1節 熙寧二年下(02)第5章 上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三)第12章 三朝元老心方壯(二)第12節第二十章第16節 十字(二)第7章 上第9節 下第九章第六章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三)15 汴京杭州5第9節 上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第7節 ?拗相公(下)第8節 上第4章 書生名利浹肌骨(二)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三)第六章第5節 上第十六章第20章 關河迢遞繞黃沙第十節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十八章第34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10章 下第六章第14節 匪斧不克(上)第十節第六節第2節 聲名鵲起下(02)第27節 續完第九章第3節 終南捷徑上(01)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九章第9節 下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8節 離間計上(01)第1章 下第十一節第六章第7章 江上潮來浪薄天(二)第7章 江上潮來浪薄天(三)第七節第8節 離間計上(01)第11章 錯料一帆超十程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三)第8章 上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上(01)第3節 終南捷徑中(01)第19章 黃金錯刀白玉裝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13節 婚姻大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