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分贓大會(三)

第666章 分贓大會(三)

劉鈺對路易十五不太熟悉,最多聽過一些段子。

但既然是段子,真假就很難說。

就如同法國那個著名的段子,瑪麗王后問“沒飯吃,爲什麼不吃奶油蛋糕”,源於東學西漸,啓蒙學者以“何不食肉糜”這句話編出來的;再比如後世傳聞的元末大起義,八月十五吃月餅、殺韃子,源於印度土兵起義用印度拋餅聯絡傳遞信息,被消息靈通的南洋會黨借用傳播爲典故,效果絕佳。

這種穿鑿附會講段子的事,東西方都很熟練,靠段子去了解一個人肯定是不行的。

不過路易十五這樣的君主,劉鈺以中華之史爲鑑,倒還是可以摸出一些脈絡的。

他年幼登基,本來繼承權輪不到他,但是順位排在他前面的都死了。

登基之後,有人攝政。某個後來當宰相的人,在他年幼的時候做他的講讀,對他非常嚴厲。

這位講讀成爲了宰相,獨攬大權許久,制定了一些列的政策和改革。

這位既是宰相、又是家庭教師的人一死,他就推翻了宰相死前的許多既定政策。

這位宰相一死,他就要廢除宰相,大權獨攬,認爲若由宰相,朕將何以治天下。

他在任上打了勝利的三大徵,四國同盟戰爭、波蘭王位繼承戰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

但在去世前,打了一場失敗的、讓法國財政崩潰、徹底喪失了霸權地位的七年戰爭,再也無法壓制盎格魯薩克遜蠻夷的崛起。

法國沒有太監傳統,所以這位路易十五就相信情人,讓情人爲自己出謀劃策,同時還讓情人監督大臣們的舉動。

這可能區別在於,中華區的那位,親媽活着;而法國區的這位,親媽死的早,故而對女性,尤其是成熟一點的女性特別特別的在意,渴求母愛代償。

或曰,波旁之亡,始於路易十五,亦不爲過。

和這種人打交道,就得摸清此人的心態。

幼年登基沒有親政,祖輩還有一個太陽王武功卓著大權獨攬,自己之前要做什麼事都被宰相反對,現如今宰相還沒死就要廢除宰相獨攬大權,這種人此時最缺的就是“認同、讚許、誇獎”和拍馬屁。

心裡有了這麼一個大致的判斷,劉鈺決定這一次凡爾賽之行,將用上他來歐洲以來最爲恭謹的態度,溜鬚拍馬,儘可能和路易十五建立良好的私人關係,從而在對待荷蘭的問題上,達成一份對大順相當有利的分贓條件。

在荷蘭,私人關係用處不大,利益集團盤根錯節,開個集權的會開一年屁都沒解決。

在俄國,私人關係倒是有用,沙皇權力可比荷蘭的執政官和大議長大多了。但是俄國那邊的那個女人太精明,腦袋相當清醒,私人關係換不來什麼有利的東西。

唯獨法國。

集權,很集權,國王權力極大。

水平,很一般,國王不是雄主。

這樣的情況,私人關係就非常有用,也能換來非常有價值的利益交換。

只是,使節團剛剛抵達巴黎,路易十五的面還沒見到,已經得病也深知自己命不久矣的紅衣主教和丞相弗勒裡,就派了他提拔上來的法國財務總監、菲利貝爾·奧利,先來見了劉鈺。

之所以弗勒裡要在路易十五見到劉鈺之前,先派人來見劉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劉鈺這次前往法國,和前往其餘國家的身份不同。

去荷蘭、俄國,那都是以大順朝廷的名義,是天佑殿、六政府授權的官方行爲。

來法國,則是以“天子私人特使”的身份來的,是要達成天子和法王之間的直接溝通的。

說的更直白一點,去荷蘭、俄國,劉鈺是朝廷命官;來法國,更像是個天子身邊的近侍太監。

法國和大順之間的外交往來,之前一直都是高層的、非朝廷而是王室層面的。從路易十四時代就已開始,來華的白晉是“國王首席數學家”的身份,而且是白晉先來、法國的“貢船”纔去的。

加之這一次談的東西,過於機密,知道的人當然是越少越好。

弗勒裡知道路易十五的水平,也知道路易十五多半會和劉鈺進行秘密談判。

即便重病在身,弗勒裡還是把他一手提拔起來的財務總監菲利貝爾派來。

用他的話來說,是因爲“國王陛下喜歡戰爭,但卻甚至不知道打仗需要後勤;國王陛下喜歡威望,但卻不知道國庫收入纔是戰爭的基礎;國王陛下喜歡功勳,但卻不知道功勳背後的花銷有多大”。

老弗勒裡知道自己一死,他謀求了三十年的法國和平、休養生息,是絕對不可能了。

而國王懂個錘子的治國?

根本不知道法國的財政問題有多嚴重,也根本不明白打仗是要花很多很多錢的。

既是不可避免的走向,國王和劉鈺之間的談判,甚至可能都不會牽扯到錢的問題。

多半隻會如同一個看着地圖幻想戰爭的孩子一般去謀求“超越曾祖父太陽王的榮耀”,而且可能連國家地圖都不看,看的可能是地球儀……

弗勒裡便希望菲利貝爾能夠在劉鈺面見法王之前,談點關於經濟、技術、財政方面的問題。

他上臺的時候,法國被密西西比泡沫弄出來一個巨大天坑,1726年貨幣改革之後,弗勒裡一直維繫通貨緊縮政策,希望把密西西比泡沫的大坑填上。

連續兩任財務總監,都是弗勒裡提拔起來的,也都是貫徹着他的意志。以及貫徹着六十年前科爾貝爾制定的經濟政策——國家投資,興辦經濟,學習技術,招納技工,國家管控,政府訂單。

弗勒裡希望菲利貝爾,能夠在劉鈺見國王之前,達成一系列技術轉讓的合作。

比如絲綢紡織業、棉布紡織業、造紙業等。

雖然他也很希望能拿到大順的瓷器製造業的技巧,但深知不可能,故而最大的希望也就是能夠拿到紡織業和造紙業的技術。

這種事,國王肯定是想不到的。

國王只是自認爲自己是個天才的戰略家,根本不在意這些經濟貿易上的小事。

因爲太瞭解,所以知道不可能,也所以只能在劉鈺面見法王之前,先把這幾件“小事”定下來。

科爾貝爾的政策,延續至今,放在造紙業上,路線也很明確:從大順招攬技術工人,法國國庫投資興辦造紙業工廠,在確保可以生產之後提高關稅保護本土造紙業,通過貴族、王室和政府訂單確保造紙業蓬勃發展,可以滿足內需之後開始對外出口換取金銀貨幣。

造紙業和紡織業,這是弗勒裡臨死之前,定下的發展計劃。

爭取在五年到十年之內,依靠大順這邊的棉紡和絲織技術,使得法國成爲歐洲技術最好的棉紡和絲織中心;依靠大順這邊的造紙業技術,讓法國再也不需要進口英國的紙張,甚至要在滿足本國需求之後對外銷售。

除了這些技術性的問題外,弗勒裡在死前,還想要了解一下“中國式的發展模式”,尤其是中國古代對手工業的控制、促進和稅收狀況。看看是否可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法國和英國、荷蘭,在經濟上走的不是同一條路。

科爾貝爾的一系列政策,延續至今,若以大順這邊的人看來,自是覺得頗爲熟悉,至少比英國、荷蘭那一套,要熟悉的多。

比如此時的財務總監菲利貝爾,極力促成的“法直道”建設——以巴黎爲中心,修築四通八達的道路,每個法國非特權階層,每年都要爲修路服役兩週,徵發勞役。

比如此時他極力促成的“運河計劃”。徵發民夫,修建運河,連續挖通了聖昆廷運河,連接了幾條大河,提升了基建和運輸水平。

這些運河和公路網,以及修建這些公路網和運河的測繪準備,是法革時代精確的卡西尼地圖的基礎,沒有這個時代打下的公路基建,也就沒有那份精確的卡西尼地圖。

在《雙雄記》裡,大仲馬寫道“桌子上攤着一張卡西尼的地圖,這上面連最小的崎嶇小道都能找到”。

於是法國公衆“看到”他們的國家,並且從國家意識的最早地圖顯現中認同他們的國家、找到他們的家園、生活的村莊、城鎮,明白自己生活的地方叫做法國。

地圖上的每一寸土地界定爲法蘭西,將人民和土地綁定在一起,不是向一位君主效忠,而是忠誠於一個非人格的、想象的國家共同體,它叫作法蘭西。這是後來義務教育課堂牆上多半掛地圖的起源。

又比如法國一直頗爲重要的“官營手工業”,當然在法國這邊,叫“王家手工工場”,都是由王室專營,工匠雖然不是匠籍,但法國官營手工業的比例一直很高,和英荷那一套完全不一樣。

從純粹的歐洲中心論,或者西方中心論的角度,世界的近代史、現代史,似乎是英荷與法蘭西爭霸的延續:英荷模式,自由貿易,VS,科爾貝爾國營工業主義、法革、盧梭人民主權論、巴黎公社、俄國革命、計劃經濟……只是對抗者的正統不斷東移。

從歷史神學的角度,世界的近代史、現代史,似乎是正常的、普遍的發展模式,VS,昂撒人意外的、不正常的、突變路線。正常的、普遍的發展模式,最終走向的,似乎都應該是明清這種封建帝制的巔峰,但昂撒人突變了。

這都是錯誤的想法。然而正確的史觀,此時還未誕生。

於是弗勒裡從那些啓蒙學者和傳教士描繪的虛幻的中國圖景中,似乎看到了一條不一樣的、適用於法國的道路,而且和科爾貝爾的體系是如此相近的道路。

尤其是大順這邊對王安石變法,並非是全面的否定。而大順武德宮以及內部的三舍法等一系列名目,更是讓法國派去中國的傳教士,不得不去了解一下王安石的生平,然後用他們的思維方式得出了王安石和科爾貝爾有些相似的結論。

但正如後世《宣言》中的批判和諷刺一樣,“在這種著作從法國搬到德國的時候,法國的物質基礎卻沒有同時搬過去。在德國的條件下,法國的文獻完全失去了直接實踐的意義,而只具有純粹文獻的形式”。

說實在的,連大順,大明,都沒法復刻宋時的制度,因爲物質基礎不一樣了,官營經濟的持續下降、宋代官營壟斷和全方位商稅和貿易壟斷體系,也根本沒法學。

大順、大明都沒法學,況於法國。

最基本的勞役制度、匠籍、買撲、官營手工業比例、貿易控制、官僚比例這些,都完全不同,只能是“完全失去了直接實踐的意義,而只具有純粹文獻的形式”。甚至連大順自己,對着古書,也是如此,根本沒法學。

(本章完)

第155章 官商之別第117章 天誅!第529章 服從性測試第286章 等天災 等人亂第1000章 扶植第970章 給錢第1326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上)第1055章 小麻煩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1290章 死與復仇(十一)第1034章 修補者的絕望(中)第126章 一言爲知己第512章 使民之力第666章 分贓大會(三)第1086章 破立之困(三)第1266章 攻防心理(一)第895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六)第181章 監獄船第303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上)第1502章 終章 九三年(二十)第221章 先知第1078章 爭功(三)第291章 外交部的格調過低第549章 澳門的蝴蝶(上)第1262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八)第1414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五)第204章 投名狀第244章 拱火之書第570章 上黨歸趙之舊事第1076章 爭功(一)第6章 邀請第1362章 國富論(五)第126章 一言爲知己第442章 打人還要被感謝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1098章 工業革命(十一)第1372章 裡病外治(八)第99章 酒醉多言第917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一)第636章 雞肋第63章 軍歌第962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八)第1243章 三戰定印度(十)第768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上)第99章 酒醉多言第710章 點到即止第311章 滿BUFF皇子第438章 王土之界第1323章 貿易割裂第1176章 啓蒙躍進年(中)第818章 大事成矣(五)第418章 諸君免送第916章 南洋大開發(十一)第1216章 輪臺之思(三)第446章 人都死了第759章 憂慮不安第244章 拱火之書第513章 皇帝的職業病第1109章 上國心態(三)第681章 隱喻(下)第286章 等天災 等人亂第156章 新思維第706章 海戰(四)第934章 覺醒(六)第422章 突入第250章 欺瞞第1060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四)第1102章 工業革命(十五)第207章 西域不過小事第285章 黃淮患第438章 王土之界第1447章 三山合一(中)第1497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五)第1490章 終章 九三年(八)第879章 隨意問問第1144章 最後的佈置(五)第655章 兩幅面孔第1277章 屬性相剋(下)第854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四)第492章 安天下 亂世界第835章 誠意展示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17章 縮頭王八生了個橫行螃蟹第952章 交出主動權第328章 問罪第1128章 志向第1262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八)第1264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第24章 奇怪的聖旨第485章 大封建套小封建第975章 猜疑鏈(上)第1276章 屬性相剋(上)第394章 軍費第1473章 最後的鬧劇(二十)第964章 修補匠變法開啓第370章 翻譯優先級第127章 必拿下第1398章 遷徙路(一)第137章 澤被後世的遺產第110章 瘋子炸糞坑的爆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