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分贓大會(二)

第665章 分贓大會(二)

這個條件聽起來,好像對雙方都有利——對東印度公司就不提了,對大順,也是提振了大順的棉布出口。

但劉鈺對這個條件,並不是太熱心。

大順差的,不是出口額度。

而是銷售終端的渠道。

滿清搞的十三行,並不影響對歐出口換金銀,這一點是要理清的。

但影響的是滿清沒有遠洋艦隊、沒有貿易壟斷權、沒有合格的後備水手、沒有航海術的進步、缺乏對外部世界變化的瞭解,而不是說貿易額不夠。

劉鈺不需要大順提振一點出口量,需要的是大順打破歐洲的“運輸和銷售”壟斷。

區別就在於,十三行和各國東印度公司,是合作的,一個買家一個賣家。

大順的貿易公司,和各國東印度公司,是對抗的。

大順差的不是出口,差的是出口的運輸、零售。

他一直擔心李淦走上滿清的老路,就在於他認爲,在馬六甲一口通商,和在廣州一口通商,在對外擴張催動內部變革上,並無太大區別。要主動走出去這一步,纔是最難的,尤其是看起來不影響賺錢的情況下,朝廷怕無動力主動往外走。

現在杜普萊克斯提出這個條件,不是說對大順一點好處沒有。

而是,劉鈺和法國還有很多需要交換的利益。

自己說出來,讓法國通過這個法案,難度不大。

然而,這是需要拿東西換的,而對大順來說,要換的利益多了,他怎麼可能把交換放在這種他根本不在意的事兒上?

況且本身他對法國東印度公司就有戒心,將來準備坑一把的,怎麼可能給東印度公司輸血?

這一次來法國,不但不給法國東印度公司輸血,還會試圖讓法王,拿到西洋參和貂皮毛衣的專營,讓東印度公司單純當個跑腿的,削弱其力量和潛力。

“杜普萊克斯先生,這件事,顯然對我們也是有利的。這極大地有助於我們的棉布出口。我會認真考慮的,也會在凡爾賽宮提一下這件事的。”

“不過,在此之前,我需要拿到一些貴國的進出口貿易的各項禁令、關稅。需要制定一個更詳細的計劃。”

“在前往凡爾賽宮之前,我希望您能儘快將這些資料送來。”

杜普萊克斯聽到劉鈺很高興,也很支持,忙點頭同意。

他一走,已經提前幾年來到法國“踩點”的威海系的“留法”人員,就趕忙來拜見劉鈺。

寒暄問候之後,這些先期踩點的人員,就劉鈺最關心的貿易問題,猛倒了一堆的苦水。

“科爾貝爾說:他過於強勢的國家干預政策,使得法國的商人只要有希望藉助國王的一紙命令走捷徑,就不會去想着通過自身的努力卻克服經營中的困難。然而這些企業不可能不遭遇瞬息萬變的形勢,如果企業經營者陷入困境時自己不努力自尋出路,沒有哪一個權威部門可以越俎代庖、包治百病。”

“但他又說:法國的貴族勢力過於強大、教會勢力過於強大,與英國以及荷蘭完全不同。如果沒有強烈的國家干預、財政補貼、國營工廠、國家的計劃性投資,每年都會損失上千萬英鎊的財富於對外貿易上。”

“他很清楚強勢國家干預的弱點,卻也知道這是反抗英國荷蘭貿易入侵的唯一辦法。”

“科爾貝爾死了六十年了,可是至今他的這一套政策,對中法之間的貿易,還有嚴重的影響。鏡子、絲綢、蠶絲,天鵝絨,茶葉……這些東西,或是本國能生產的、或是有替代品的,法國都徵收‘禁止性關稅’。用來保護本國工業。所以,法國人喝咖啡,不喝茶;所以,大順的絲綢,在法國賣不出去;也所以,法國自己的瓷器基本也能滿足需求。”

先來的人員蒐集了不少這方面的資料,這些資料也算是一場專門尋找問題答案的方向:在威海時候,很多參與貿易的威海系的人心中疑惑的“中法之間的貿易額,爲什麼比丹麥、瑞典少那麼多?爲什麼法國的東印度公司能破產重組好幾次?”

劉鈺的身邊,是他們從法國購買的一些法國本地生產的瓷器。

論質地,和大順那邊的瓷器,着實差了不少。

但外行看起來,已經是頗有東方風格了。

這幾個早幾年來到法國的威海系的人,從箱子裡擺出了一件件瓷器。

一個彌勒佛、大肚子,開腿坐着身前有個大罐子的儲物罐。

一個釉彩圖案是幾個穿着漢服的家人,坐在一張八仙桌旁、拿筷子吃飯場景的瓷罐。

一個外部裝飾是一些中國小孩放風箏造型的鐘表,小孩子的髮髻清晰可辨,只是鐘錶的數字是羅馬數字。

這些,都是法國人自己燒製的。單看外表,味兒,已經很濃了。

“這是孔代親王自己開辦的陶瓷工廠,這不是真正的瓷,是假瓷。但看起來,已經像是那麼回事了。在尚蒂伊城堡,假瓷廠就在那裡。有了這些假瓷,法國人倒也不必從本朝購買大量的瓷器。”

“還有法國的絲綢,我們也去看過。綢布質量一般,但在關稅目錄裡,絲綢屬於是‘禁止性關稅’的範疇,關稅高到外來的絲綢根本賣不出去。”

“所謂禁止性關稅,不是不讓進口,而是要以高額的關稅,造成實質上的禁止。你可以進口,只要你繳納百分之一百五的關稅、還能賣出去,那是你的本事。”

“前朝弘治八年,法國人就拿到了蠶種,那年,法國人攻下了那不勒斯,並且俘獲了一批養蠶人和絲織匠人。他們開始在本地養蠶,繅絲、紡綢。”

“一方面是高昂的關稅,另一方面,每年王室和貴族都有大筆訂單,保證絲綢業不會衰落。”

“科爾貝爾時代,又搞過一次全國產業規劃、手工業標準化法令,以及絕對關稅保護政策。”

“本朝和法國之間的貿易……實在是沒什麼可增長的點。幾大件,茶、絲、瓷,都不好賣。”

“整體上,法國的政策就是政府扶植。一些無法自產的商品,科爾貝爾認爲靠自由競爭,根本爭不過那些先發展起來的國家。所以,就要提升關稅、加強管控、政府投資、政府訂單、高薪聘請外國工匠,先完成從無到有,然後一點點提升。”

“法國大門緊鎖,曾經爲了迫使法國打開大門,英荷聯合,對法國進行了十二年的封鎖,荷蘭甚至有整整三年,一件法國貨物都不進口,就爲了迫使法國降低關稅。但顯然,法國人挺過來了。”

聽着先行探路者的歸納,把玩着這幾件尚蒂伊軟瓷工廠生產的瓷器,劉鈺又想着杜普萊克斯的請求,心裡很難說清楚是什麼滋味。

科爾貝爾死了快六十年了,至今依舊影響着法國的經濟,影響着中法之間的貿易。

甚至可以說,這廝的一些政策,也對歷史上的紅溪慘案有一定的促成——他臨死前制定的黑奴政策,和鼓勵殖民地種糖的法令,以及大造海軍、維繫海上霸權的底蘊,幾十年後開花結果,使得海地成爲了歐洲糖的最大來源地,再加上他制定的“高關稅保護政策”,荷蘭又沒辦法用炮艦讓法國開關,對導致了巴達維亞前期無序擴張的蔗糖業出現了嚴重的“過剩危機”是有極大影響的。

包括法國現在仍舊維繫的“行政海軍、文官掌軍”、法國和中國的貿易額始終上不來、法國自己搞的一整套“進口替代計劃”等等,都是其餘蔭。

站在大順的角度,劉鈺相當相當地認可很多年後,不能呼吸事件後,科爾貝爾的雕像被人推倒的舉動的。

可凡是他在歐洲反對的,多半都是有水平的;他在歐洲支持的、點讚的,多半都是蠢貨。

這些政策確實讓劉鈺現在非常的難受。

不是說往法國賣貨這事,實話來說,他就根本沒指望能往法國賣貨。法國人養蠶的水平很高——歐洲的三大工人運動,其中之一叫“里昂【絲織】工人起義”;提起英國人想到茶,提起法國人想到的則是咖啡。

他這次來法國,既不是來談合作的、也不是來談利益交換的,這都不用談。真正要談的,是戰後分贓問題,也就是怎麼處置荷蘭的問題。

荷蘭,是大順打開歐洲市場的鑰匙,也是打斷脊樑之後最適合作爲買辦的國家。荷蘭的工業,已經完犢子了,轉型成專業買辦,沒有任何的內部阻力。

分贓,纔是要談的重中之重。和法國壓迫性的貿易政策,對將來分贓一事怕有巨大影響。

琢磨了一下,他還是對科爾貝爾的這些政策,做了一個小小的評價,基本算是讚揚和正面的。

“新的東西,不能一下子出現。科爾貝爾搞得這一套,脫胎於行會制度、又與集權的法國結合,算是給舊的經濟帶來了管理和標準化,但也爲舊一套的腐敗的蔓延提供更肥沃的土壤。”

“雖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就現在而言,想在法國打開貿易,可比歐洲其餘國家難多了。十倍、百倍不止。”

“俄國人學的其實也是法國這一套。國有農民進工廠服役,國家扶植、政府訂單。不走這條路,就俄國那個氣候、人口、貿易線、港口、運輸的條件,這輩子也就和工商業無緣了。”

“現在大家都在搞這一套,都想着當貔貅,只吃不拉,法國又是搞的最嚴重的的一個,我是不準備和法國談貿易問題的。沒得談。”

“咱們的貨賣不進法國,法國的貨也賣不到咱們那。關鍵是,只要別讓法國把整個歐洲都當成他的市場就好。”

雖是和法國結盟,也有合作坑荷蘭英國的打算,但從貿易角度上看,大順是絕對不希望法國在歐洲全面得勢的。

科爾貝爾的這一套政策,手段太狠。

雖然他死後,路易十四瞎搞,開始對胡格諾教徒進行迫害,導致大量的手工業者、銀行家跑路,但科爾貝爾時代打下的底子,以及國家補貼、政府訂單政策,都讓法國的貿易大門焊的太死,根本打不開。

科爾貝爾自己說的那句【過於強勢的國家干預政策,使得法國的商人只要有希望藉助國王的一紙命令走捷徑,就不會去想着通過自身的努力卻克服經營中的困難】。

意思就是說如果東西不好賣,國家會想辦法找市場、找出路的,或是開戰破壞他國、或是開戰迫使他國降低關稅、或是王室和貴族訂單,以至於大商人都盼着藉助行政命令走捷徑。

劉鈺整天掛在嘴邊的自由貿易,他自己當然是不信的。歐洲沒有一個自由貿易的,一個個都把關稅卡的太死。

法國的工業能力不弱,所以不可能在貿易上達成合作。雖然科爾貝爾後世的名聲很差,在荷蘭英國更是臭名遠揚,更隨着英國爆發式成長之後,自由貿易學說興起,一心搞本土工業保護主義、規劃經濟的科爾貝爾,更是成了“法國落後”的背鍋俠。

也雖然這種彷彿脫胎於舊行會、融合了法國集權的管控模式,的的確確有諸如腐敗、缺乏創新、不易累計資本、國家管控過於嚴苛等等問題。

但於現在,真的是讓劉鈺無計可施,一點辦法都沒有——甭管質量好不好,大順能賣的貨,法國基本都有本土替代品。

毀滅荷蘭,都遠比擴大中法之間的貿易額要容易。

荷蘭工業資本,已經快被本國的商業資本自己擠死了,大順想要打開歐洲貿易的大門,只能在荷蘭身上尋找突破口。

怕就怕分贓的時候,法國的嘴張的太大,真要把奧屬尼德蘭吃了,讓荷蘭成爲附庸可怎麼辦?到時候,荷蘭怕不是全面放開對法國的關稅?到時候是賣法國貨,還是賣中國貨?

還得阻止一下法國分贓的時候,口張的太大。舊荷蘭要死,但不能全死,不能死透,不能成爲法國的附庸,這就真的需要一些操作了。

好在,有戰略思維的弗勒裡這個老狐狸命不久矣,志大才疏的路易十五要親政,只能給他灌點迷魂湯了。

既是莫爾帕伯爵說,路易十五準備廢丞相、立內閣,只能說弗勒裡死的正是時候。他一死,法國這邊應該就沒人能製得住這位“我死之後洪水滔天”的國王了。

(本章完)

第1145章 最後的佈置(六)第1354章 英國的總崩潰(三)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1章 鐘鳴鼎食之家第187章 開戰第1414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五)第1297章 死與復仇(十八)第484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928章 戰前輿論準備(下)第987章 止步(下)第142章 曙光第673章 不神聖的神聖同盟第932章 覺醒(四)第837章 賭國運(中)第1279章 特色第1386章 凡爾賽和約(十三)第1509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七)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1297章 死與復仇(十八)第871章 “不正當”競爭(三)第148章 魚第167章 論跡第742章 巴達維亞新政(三)第1164章 備戰(三)第450章 放低姿態,麻痹對手第7章 紛至沓來的麻煩事第706章 海戰(四)第947章 歐洲貿易區(上)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854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四)第1090章 工業革命(三)第56章 埋伏第362章 治標治本二選一第288章 法國笑話第1262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八)第775章 商人的期待第238章 敲定第562章 啓蒙工具人(中)第203章 奇襲第1200章 木牛流馬(七)第1205章 太子難當(中)第1417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八)第899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十)第1350章 三角貿易(下)第454章 半殖民地第613章 兩封信(上)第1437章 分歧(三)第142章 曙光第1091章 工業革命(四)第817章 大事成矣(四)第319章 真正的力量第785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二)第789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六)第84章 請別死第1140章 最後的佈置(一)第156章 新思維第1430章 王謝燕,百姓家(下)第632章 貴圈真亂第1108章 上國心態(二)第1135章 假裝心懷社稷第357章 有貨,真的可以爲所欲爲第1122章 鄉約村社(三)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1033章 修補者的絕望(上)第303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上)第1285章 死與復仇(六)第830章 海牙慘案(七)第79章 以朝鮮爲跳板第1075章 惡龍殘影(十)第898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九)第1363章 國富論(六)第512章 使民之力第388章 止於何處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519章 城裡城外(下)第1035章 修補者的絕望(下)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煩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827章 海牙慘案(四)第1234章 三戰定印度(一)第865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一)第838章 賭國運(下)第1414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五)第1110章 上國心態(四)第900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一)第1030章 氛圍第75章 五拜三叩首第815章 大事成矣(二)第938章 笑話第1077章 爭功(二)第1274章 攻防心理(九)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729章 最後的平靜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1253章 復辟的代價(下)第1099章 工業革命(十二)第1307章 死與復仇(二八)第1156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一)第1421章 事已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