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守土官長

第475章 守土官長

不怕日本有雄心野心甚至復仇之心,就怕日本躺平等死。

真要是躺平等死,來混不吝的手段,強化《節儉令》、強化禁民間戴金銀、嚴令武士要安貧樂道不要穿絲用瓷,繼續用舊有的統治方法來繼續統治,深化社會死氣,那大順這邊就只能再打一遍。

但只要不躺平等死,就繞不過一個問題。

錢。

就劉鈺去江戶送地瓜之前,連削弱諸藩的參覲交代都停了的財政情況,真就是除了當買辦之外,再沒有別的來錢方法。

腐朽的滿清可以搞十三行,壟斷對歐洲的出口貿易,頂着火繩燧發的半代代差,從巴爾喀什湖打到尼泊爾再到緬甸。不是所謂武德充沛,唯能氪金、且幾十年能氪得起十一二億兩而已。

日本可沒有能大宗出口的東西。八十年前短暫的瓷器雄起,不過是因爲明末大亂,歐洲人在中原拿不到貨,恰好豐臣秀吉在朝鮮戰場上搶了一些瓷器工匠。

既不能靠出口掙錢,那就只能選擇靠進口掙錢。

劉鈺好心好意地給了百分之六的關稅,可不是大發善心,而是讓幕府有動力擴大進口。反正穿得起絲綢的,也不差這百分之六的稅。等着日後機器紡織業發展起來了,需要擴大日本百姓市場的時候,再打一頓要求降關稅就是了。

德川吉宗就知道劉鈺沒安好心,看劉鈺寫的“豈不美哉”,心道金銀這麼無用,你怎麼像是蒼蠅見了血似的?你大順怎麼不把金銀都送人,豈不美哉?

但現在也正是前有狼、後有虎。

就劉鈺這副一臉求財的模樣,德川吉宗確信劉鈺還有半句話沒說。

幕府要是搞節儉令,那大順就可以換個幕府,大順自己搞征服可能有點麻煩,武士怕被四民平等、取消特權,一定會拼死抵抗;但從伊達氏到毛利氏再到鍋島氏,扶植一個新幕府難度還是不大的,滿打滿算三四萬有大規模野戰能力的旗本,打一場萩城之戰規模的野戰,德川幕府自己就會崩解。

不改吧,慢慢等死。

改吧,好像劉鈺給出的辦法,真的是唯一可行的。前提是幕府仍舊統治,要不然辦法倒是挺多的,不止這一個。

德川吉宗已經吃過甘薯救荒和鑄幣改革的大虧了,現在真的是上也不是、下也不是。

細細琢磨了一下劉鈺給出的思路,好像也的確是可以實現的。

如果每年的關稅、特許專營、硫磺銅料專賣等,能給幕府新增三四百萬兩的收入,確實可以養得起一支一兩萬人的正兵之外的奇兵、也可以在德川直轄領的核心地區開辦一些學堂。

別的選擇都不現實,不管是英國還是荷蘭,此時還沒有展示出足以讓日本震驚的實力,而且在這麼多年的鎖國慣性之下,只能學西洋之器,絕對不可能學西洋之道。

漢學在日本本就有很廣泛的基礎,作爲中華文化圈的亞文化和衍生文化,上上下下儒生並不缺。而且基本上也跟得上時代的主流,大順這邊全面反思朱子學、日本這邊也開始出現了古儒一系。

不過,這件事對整個日本、整個德川幕府的統治而言,卻也有一些讓德川吉宗猶疑不決的地方。

“劉君爲中華之人,卻不懂儒家大義,亦不知名教之德。”

“宋時,蘇子言:國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淺深,不在乎強與弱;歷數之所以長短者,在風俗之厚薄,不在乎富與貧。”

“貴國之大儒顧炎武,亦曾有著作流傳長崎。以其所言,以爲宋之亡天下,實亡於王荊公變法。若如青苗法等害民之法,其害於百姓者,可以一日而更。”

“然荊公變法後,人心趨利而忘義,這正是宋亡天下的根本。這不像是害民的青苗法,知道有害可以一日廢除。這種趨利忘義、結黨言利的風氣,爲禍百年而不知。”

“《小雅·角弓》言:毋教猱升木,如塗塗附。猴子爬樹不用教,自己就會爬。可王荊公動輒談錢、談利,這卻是在教天下的‘猴子’爬樹,讓天下士、民,都趨利忘義。”

“劉君既叫我於日本廣播朱子之學,卻又叫我鼓勵奢靡消費;叫我辦學求賢而獎儒生,卻又叫我不準武士安貧樂道。這何異於南轅而北轍?”

“幕府求利,這難道不是讓日本的風氣‘教猱升木’嗎?若不成,日本之風氣爲之一變……屆時便無有退路。”

“若不行之法術,不成,還可以退回武家法度;行此法術,風氣一變,退而不能。”

“劉君這是刨根之術,唯可進,而不得退。”

劉鈺看罷,盯着那句“國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淺深,不在乎強與弱”,心道你自己信嗎?

無非是擔心事情不成,武家制度崩潰,又沒有完成統一削藩的大業,以至於退路都沒有了。

這就是標準的幹大事而惜身,老琢磨着留退路,可現在不是你想退就能退、想不往前走就不往前走的。

真要是大搞節儉令之類,收拾完南洋的荷蘭人,一看日本這邊的貿易量沒有鉅額增長,肯定還得再打一頓,那時候可就沒有這麼客氣了。這又何必呢?

不搞節儉令,不用行政手段控制貿易量,那武家制度必然崩解。

心道反正由着你折騰,真想折騰,不折騰個幾十年,兩三代人,是折騰不明白的。兩三代人之後,時代早就變了,到時候大順的工業,就巴不得去掉武士階層,有個更廣闊的日本底層市場。

日本既不像印度只是個地理名詞,至今還沒有早期的民族意識;又不像印度氣候適宜耕地衆多,是大順周邊所能找到的最好的棉花、靛藍的原材料基地。資源也缺乏的很,這就不適合作爲一個原材料基地,搞正統殖民統治。

這時候見德川吉宗還在琢磨着退路,劉鈺也直接亮出了獠牙。

“此事,不在於將軍,而在於天朝不允許將軍往後退。將軍若想留退路,天朝的貨物如何賣的多?那這一仗不就白打了嗎?難道將軍真的想讓天朝再打一次,或者扶植一個新的、更喜歡拿關稅和專營貿易之利的幕府將軍?亦或是想着各藩自由與天朝貿易?”

咄咄逼人的筆鋒之後,是江戶海面上的鉅艦大炮。面對這樣的屈辱,四周並無外人,德川吉宗知道大順不可能允許他還有退路,只好詢問密約的內容。

即,幕府到底要答應大順什麼條件,大順才能保證德川一族的統治,保證日後德川削藩時候大順不會反對。

這些不可能明寫在條約的內容,也正是劉鈺這一次同意和德川吉宗見面的理由,他可不是來和德川吉宗辯經、談國家之所以存亡到底在強弱還是道德的。

密約的條款,也沒有多複雜。

先是大順這邊出人,在五處商埠處,協助日本國辦理海關,檢查關稅。

明確關稅之後,上岸且繳納了關稅的貨物,沿途不得再加任何的稅種、厘金等等類似的東西。

大順爲幕府提供一批火器和幾艘軍艦,當然是花錢買的。作爲回報,幕府要出人,協同大順的官方人員一起,完成日本國國土的勘探和繪圖,以示服從。

幕府不得出臺節儉令之類的條款,也不得禁止商人前往開埠地貿易,更不得硬性規定商人所用的貨幣種類。

是元文錢、還是享保錢,亦或是更早的金銀錢,大順這邊的商人,會和日本上古商定兌換數量和含金銀比例。

幕府也不得禁止大順海商和日本國的金銀兌換商人進行交易,幕府不得硬性規定金銀兌換比,一切由雙方商賈進行協商。

在涉及到大順商人在日本犯罪的問題時,由大順駐派長崎等地的辦事人員,會和幕府的商埠奉行,一同辦理。

幕府不得私自與西洋諸國進行外交活動,一切與天朝體系之外國家的交流活動,必要彙報京城,由京城出面進行交流。

幕府有義務維繫鎖國體制,除五處開埠地之外,如有各國商船私自前來貿易,盡數擊沉、捕獲。

如朝鮮、安南等國的船隻,“漂流”到了日本,應儘快送往長崎,由大順這邊將其護送回國。漂流至日本的船隻貨物,可歸幕府所有,若朝鮮國對此有疑問,由大順朝廷出面協調。

稻米、小麥等糧食,不管是出口還是進口,關稅應該全免。兩國應互通有無,以利百姓之無飢。

爲低調處置薩摩藩,以及監視薩摩藩日後不再侵琉球,大順要在薩摩用一塊地,天朝駐紮一支軍隊。地錢由大順出,由幕府出面,調換轉封爲幕府直轄,再借給大順,只是沒必要傳的沸沸揚揚。

大體上就是這麼幾條,總結起來無非就是金銀套利、朝貢藩屬無主權、關稅貨物下船不增稅、禁止“殖民地”之間繞開宗主國私自貿易,以及卡在薩摩藩和琉球之間,監視西洋人來日本的必經之路。

因爲貿易順差,美洲、歐洲、和日本的白銀大量地涌入中國,所以導致中國的金銀兌換價從二三十年開始逐漸下跌。而日本因爲白銀外流、黃金產量不低,都使得金銀兌換比值很高,使得大順的海商完全可以靠金銀差價,數年之內把日本的金銀價榨到大順同等水平。

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而是涉及到上千萬兩白銀的大利潤,換言之十萬噸噸位的海軍,自是要仔細和德川吉宗談清楚的。

日本有奇葩的關東用金、關西用銀的貨幣習慣。東部慣用金,最先感受到衝擊的,肯定是德川氏直轄的領地,這事兒要不說明白,一年之內德川氏肯定要嘀咕。

(本章完)

第1419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十)第1076章 爭功(一)第483章 時代侷限內的強者第1444章 歪經已成(下)第850章 誤解第1482章 臨別告誡(八)第728章 好騙與不好騙第173章 對日最後一舔第1149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第924章 開眼看世界第1172章 備戰(十一)第691章 棱堡時代的終結 會戰時代的開啓第262章 紙老虎第439章 回援第859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上)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1498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六)第1232章 開戰(十一)第373章 強盜邏輯第1464章 最後的鬧劇(十一)第1357章 英國的總崩潰(六)第68章 決心第1章 鐘鳴鼎食之家第1402章 遷徙路(五)第1357章 英國的總崩潰(六)第923章 無妄之災第146章 我把我寫給你看第493章 盜火 護火第814章 大事成矣(一)第938章 笑話第31章 收心第919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三)第1196章 木牛流馬(三)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52章 模棱兩可第627章 推測的結果第834章 同病相憐第805章 從道不從君第1024章 割裂(二)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1269章 攻防心理(四)第184章 備戰第399章 恰合時宜第262章 紙老虎第388章 止於何處第685章 試試看第371章 反將一軍第432章 只把忠臣作奸佞第760章 毛遂自薦第851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一)第1298章 死與復仇(十九)第83章 轉機!俄國背鍋俠來了第1037章 大獲成功(二)第54章 全員賭棍第1182章 剃鬚 易服第288章 法國笑話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62章 越往事千年第1307章 死與復仇(二八)第1146章 多歧路,今安在(一)第1302章 死與復仇(二三)第163章 投機性種糧第1136章 近代的門檻第103章 黑騎士和公主第1330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一)第1227章 開戰(六)第142章 曙光第794章 憧憬(下)第143章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第1044章 新危機(下)第1384章 凡爾賽和約(十一)第355章 對罵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316章 結善緣第103章 黑騎士和公主第686章 距離“仁政”差一年第360章 敵在本能寺第245章 垂釣第986章 止步(上)第1463章 最後的鬧劇(十)第1239章 三戰定印度(六)第312章 偶然第1087章 破立之困(四)第1500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八)第514章 漢時黃瓜順時槍第194章 卸力第262章 紙老虎第380章 內外有別第208章 記憶第423章 勸說第491章 前後左右 三路不通第287章 女人的視角看政事第238章 敲定第1200章 木牛流馬(七)第917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一)第227章 超脫低級趣味?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422章 突入第673章 不神聖的神聖同盟第1361章 國富論(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