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四凶

第477章 四凶

藩政體系之下,在享保大饑荒之前,日本各藩都在框架之內嘗試着不同的變革,試圖扭轉財政虧空。

有鼓勵消費刺激生產派、有專營專賣斂財派、有上下節儉藩主帶頭只吃米糰子派、有廢除金銀強行發行紙幣藩札金圓券派、也有阿部正福這種減少人口確保小農不要零碎化派。

整體上,全失敗了。一場享保大饑荒,除了伊達家的仙台,剩下的全打回了原型。仙台藩那是頂着60萬石的義務,享着200萬石的實利,手底下還有銅礦自己鑄錢、鮑魚海蔘等俵物也是長崎出口的主力、享保年的蟲災冷夏也沒影響到那,這實在不用啥政策。不作死,財政一般不會出問題。

劉鈺是看不上這些人的改革思路的,很多連修補匠的水平都不如,但這時候卻是掄圓了猛吹阿部正福。

因爲阿部正福在太田資晴背鍋“被”自殺之後,成爲了新的大阪城代,而且看樣子是要暫攝海關諸事的,顯然日後必可稱爲幕府中樞中的中樞。

這種人,對將來日本的政策,是有很大影響力的。

待阿部正福講完,劉鈺先是做出一副震驚的神情,隨後收斂,讚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古人云:朝聞道,夕死可矣!吾觀日本各藩之施政,多半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唯獨阿部君的手段,竟有治本思路。”

“人口日多,而地不加增。糧食產自地裡,地不加增,人卻增多,人不吃飯會餓,人多了,糧食不夠吃,這難道不就是禍亂的根源嗎?”

“多子分地,土地零碎,難有餘糧。但有饑荒,則不能生存,只好將土地抵押給豪商豪農。武家制度的根基,卻是份地制,如此豈不破壞根基?”

“吾觀列國之政,無有不如此者。”

“《左傳》雲:舜臣堯,賓於四門,流四凶族混沌、窮奇、檮杌、饕餮。今觀之,則恐此四凶猶在。”

“若人口日多,混沌、窮奇、檮杌、饕餮必化作戰爭、饑荒、瘟疫、動亂,以此將人口控制在一定的數量。”

這是在和日本人談話,又是在禁天主教風氣極重的此時,劉鈺自是不好用“天啓四騎士”來比喻,只好搬來了舜流四凶。

反正都是四個,差毬不多。

他是一邊在朝廷裡和皇帝說過,科學院說不定可以讓畝產上四五百斤甚至七八百斤上千斤、使勁兒移民墾荒;一邊又在日本鼓吹馬爾薩斯這一套,順帶把馬爾薩斯天啓四騎士本土化。

阿部正福倒是聽德川吉宗警告過,劉鈺的話,不要全都相信,尤其是他誇讚的東西,一定要仔細思索裡面隱藏的禍心。

可這時候,四凶之論,竟讓阿部正福有一種高山流水伯牙子期的知音之感。

尤其是關於“武家制度穩定的根基是土地而非人口、人口只要能保證能耕種土地即可”的判斷,更像是把他一直想說的話說出來了一般。

而四凶之論,更是讓阿部正福覺得,似乎感觸到了人家至道,終於弄清楚了戰爭、饑荒和動亂的本源。

自戰國大亂之後,日本的人口確實增長了一波。

但時至今日,已經停頓了,應該說日本的人口是18、19世紀世界裡的一朵奇葩。全世界的獨立國家都在人口暴增,唯獨日本一直是條直線,自享保饑荒之後,更是徹底平穩。

和傳說中中了馬爾薩斯之毒的法國不同,日本的人口平穩,有其特殊的原因。

法國的面積,也就和四川省相當、略大一丟丟。

但其耕地面積加牧場面積,是接近三億公畝,摺合四億五千萬市畝,幾乎相當於明朝成化年間統計的地畝總數了。而人口此時也就和日本相當,兩千萬人。

法國的自耕農和大順的自耕農、日本的自耕農,此時並不是一個概念。就像是俄國的革命之後,劃定成分的時候,貧農的概念是“只”擁有摺合市畝46畝的土地;而法國的自耕農此時確確實實可以做到“節日裡家家鍋裡一隻雞”,所以法國人懶得移民海外,不會像英國人和愛爾蘭人一樣,活不下去往海外跑。

法國也是嫡長子繼承製,法革之後,嫡長子繼承製,是“封建社會的舊制度”,要破除舊思想、舊風俗、舊制度、舊習慣,故而實行均分繼承法。

這個大順的百姓自然熟悉,父親沒了,兒子分家,可沒說有大兒子把地全拿走的情況,最多也就是佔着祖屋就是了。便是大地主也是一輩一輩分地。

法國的百姓過慣了自耕農的美好日子,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們均分繼承把土地分成小塊,以至後代越來越窮,於是自發選擇了少生娃。

日本則是……就算長子繼承法,繼承的土地,都未必趕得上法國均分繼承法各個兒子分到的土地。

這種情況下,整個社會風氣幾乎是自發地朝着少生的方向轉變,溺嬰、扔進寺廟、墮胎等等,一般也就生兩個就拉倒了。

大順這邊是“趕苗拓業”、“墾蒙墾遼”、“走西口”、“跑鯨海”、“奔西域”、“下南洋”、“闖臺灣”,總歸還有地方可去。

日本現在是真的沒地方可去,又沒有先見之明知道終有一日畝產會在化肥良種水利的支持下暴增,這時候說“四凶”之論,只以此時的時代背景而論,那真的是正確到不能再正確了。

再說,都是娘肚子裡的肉,爹生媽養的,大兒子繼承家業、剩下的兒子給大兒子打工,當爹孃的心裡也實在不是滋味。

最主要的還是課稅問題,既以土地課稅,檢地之後石高確定,那麼人口要那麼多似乎沒用。

自耕農在牛耕鐵器時代的勞動極限,是人均三十畝,,算上休耕護地和牲口草場,戶均極限在百畝左右。

日本距離這個極限還差得遠,既如此,在阿部正福看來,要那麼多人口有什麼用?

人多了,吃的就多,貢賦不變,就得一揆。

地拆零碎了,稍微有點災荒,農民就扛不住,直接破產,只好問商人借貸,抵押土地,一無所有。

武家制度下,武士們當然不喜歡中間商,他們希望直接管轄百姓,而不是讓土地再經過豪商、豪農的手,過一層油。

這是“國本”,不可不察。

劉鈺存了忽悠的心思,阿部正福本身也有控制人口的構想,被劉鈺這麼一通吹捧,自是很快認可了劉鈺的說法。

心裡固然存着一絲警覺,但更多的是認可德川吉宗所言的“劉鈺之言不可不信,亦不可不疑”這句話的前半句,那自然也就只剩下“不可不信”了。

“中華不愧大國也。劉君之言,亦使我如撥雲見日,茅塞頓開。這四凶之論,卻還是第一次聽說。”

劉鈺笑道:“此論我亦是受到阿部君的啓發,有感而談。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師。阿部君在福山施政種種,方纔啓發了我這樣的想法。”

“日本國的情況就是如此,財富皆取餘土地。假使一畝地產一石米,五斗歸公、五斗歸民。”

“假使一個人種,這五斗米夠吃了;兩個人種,這五斗米就需混着蘿蔔、甘薯;三個人種,這就只能餓的請求藩主減免賦稅了。”

“可藩主、幕府徵收的賦稅,是按照土地面積,而不是人口。是一個人、兩個人、還是三個人,有什麼區別嗎?”

“再者,若幕府、各藩救濟,本來應該餓死的百姓反倒活下來了。活下來生了娃,更多、更窮、更苦、人均土地更少。這本就是違背天道的。”

“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越是救濟百姓,百姓就越苦、越貧。”

“反過來,若是不救濟百姓,多餘的百姓該餓死就餓死了,不該餓死的就不會餓死。如此,就能保證這‘四凶’,年年有害,而年年不大。今日廣島死幾個、明日福山死一些,無非一藩之事,不會動搖全國。”

“若是不斷救濟,到了某日,積攢了幾十年的‘四凶’之害,全數爆發,如何收拾?”

十分極端反動的話,當着阿部正福的面講出來,阿部正福也沒有感覺到太詫異。

很明顯大家都是“貴族”,這貴族嘴上可能說仁義,真正施政的時候,其實都是把百姓當牛馬的。

好皇帝、好貴族,是知道牛馬也得吃草;而壞皇帝、壞貴族,無非是希望百姓做木牛流馬。

劉鈺這番話,頗合阿部正福的心思,他心裡相當贊同。

不然他也不可能在藩內實行“晚婚少子保證尚可自足的農民不把地拆零碎、默許豪農豪商兼併讓‘多餘’的人口連老婆都娶不上不留後代”的政策。

劉鈺又道:“傳聞中,家康公曾說,使百姓半死不活,沒有餘財,正是政治的秘訣。”

“商君亦言:治國之道,需一民、弱民、疲民、辱民、貧民。此一脈相承之道。”

“百姓太苦,則會反抗。家康公之前,百姓貧苦,一向宗整日一揆;之後,島原百姓天主教一揆。太苦,百姓就會沉迷宗教,而宗教一物,最適合組織百姓。天朝亦有五斗米、黃巾道、白蓮宗、摩尼教等,層出不窮;日本的一向宗、切支丹教,亦不可不察。”

“百姓太富,就會僭越,不能安守本分。農就是農、士就是士、工就是工、商就是商、賤民就是賤民,這便是本分。若百姓富了,手有餘錢,豈不下克上而亂法度禮法?”

“日本的百姓爲何苦?一則公賦太多、二則土地越來越少而人口越來越多、百姓已不是沒有餘財而溫飽的程度,而是連溫飽且不足呢。”

“阿部君覺得,日本可以降低公賦嗎?若不能降低公賦,那就只能從第二點入手了。”

阿部正福信服無比地點點頭,心想此人果然是個說話不可不信之輩。

貢賦自然不可降低,降低的話,武士必生不滿。百姓一揆,武士尚可鎮壓;若武士不滿,又靠誰來鎮壓呢?

既不能動武士的利益,那所有的改革,就只能從小百姓身上琢磨了。

改革的目的無非兩點。

錢。

穩定。

錢已經可以靠關稅和開埠貿易專營拿到。

穩定,好像確實減少人口是個好辦法。阿部正福心想,劉鈺雖是敵人,但此人手段極高,自己的想法竟和此人不謀而合,當真可沾沾自喜矣。

(本章完)

第760章 毛遂自薦第881章 區別對待(下)第1432章 鴆酒 解藥(中)第864章 相對的仁義第940章 自覺(二)第974章 照舊第167章 論跡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369章 我不是誰第91章 提點第491章 前後左右 三路不通第854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四)第1064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八)第782章 身份第965章 扣帽第1416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七)第632章 貴圈真亂第803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中)第1431章 鴆酒 解藥(上)第37章 大膽的想法第1490章 終章 九三年(八)第698章 巴達維亞的決斷第1162章 備戰(一)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1283章 死與復仇(四)第641章 前科第997章 量身定製第920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四)第787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四)第1181章 盟友 中立 背叛第310章 先裝嫩後裝孫子第1338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九)第977章 猜疑鏈(下)第169章 之所以在意海防第479章 全套一條龍服務第1169章 備戰(八)第1031章 顯學胚子第1072章 惡龍殘影(七)第931章 覺醒(三)第1145章 最後的佈置(六)第977章 猜疑鏈(下)第193章 恐嚇威脅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100章 槍和槍第807章 閹黨(上)第879章 隨意問問第574章 領導權第1434章 “太空歌劇”第1210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中)第1502章 終章 九三年(二十)第1355章 英國的總崩潰(四)第961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七)第461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上)第418章 諸君免送第633章 斡旋家第602章 帝國末期都這樣第906章 南洋大開發(一)第772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上)第647章 恍然大悟也晚了第660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上)第1256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二)第345章 畫餅第599章 煽風點火第1036章 大獲成功(一)第139章 考察第129章 拓展天下觀第1010章 另一種表達第383章 兩全其美第88章 變革的第一抹漣漪第570章 上黨歸趙之舊事第796章 工商局第595章 缺錢的世界第一大公司第518章 城裡城外(中)第1349章 三角貿易(中)第30章 立信第1107章 上國心態(一)第1270章 攻防心裡(五)第263章 中法京城密約第421章 混亂第935章 綁定(上)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642章 逃避第817章 大事成矣(四)第718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上)第499章 洗頭第1446章 三山合一(上)第546章 摸石頭過河第850章 誤解第1035章 修補者的絕望(下)第675章 科學院(上)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531章 兩頭下注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832章 中荷友誼(上)第518章 城裡城外(中)第773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中)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479章 全套一條龍服務第1192章 還得靠爭霸第458章 刻舟求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