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六十二章 董卓的援軍來了

漳水東岸。

岸邊方圓四、五里的空地上,燃起幾百堆篝火,一片明亮,四周有騎兵來回巡視。馬車、牛車擠在一起,士卒們把地上躺着的傷員擡上車,民夫們把地上堆積如山的糧草輜重新裝車,一片繁忙。

一隊隊士卒有序的上岸,一身血污,但談笑風生,身邊的戰馬溼漉漉的,響鼻不斷,抖動身體,水花四濺。

“稟報大帥,左校尉剛剛派人來報,賊首杜長、劉石帶着四、五萬蟻賊從北面趕到了,離渡口不到五里!”董卓、樊稠、郭汜和段煨等剛剛上岸,長史劉艾、司馬李儒急匆匆的迎上前來。

前校尉郭汜,字子威,張掖郡人,四十多歲,中等個,強壯,是董卓的一員虎將。

右校尉樊稠,字德潤,比郭汜顯得年輕一些,豹眼、虯鬚,高大威猛,一身血污,背上的汗還沒吹乾。

“子威,忠明(段煨),你倆再辛苦一趟,帶五千人去幫助子明(張濟)。”

“末將遵令!”前校尉郭汜和後校尉段煨聲音洪亮,翻身上馬,帶着大隊騎兵向北疾馳而去。

“臨邊、德潤,你倆趕緊帶着糧草輜重和傷員向武邑城進軍。本帥等稚然(李傕)過河後,追上你們。”

“屬下遵令!”長史劉艾、右校尉樊稠拱手應道。

一根根火把點燃,車隊像一條火龍向東而去。

殺呀……北面突然傳來喊殺聲,張濟、郭汜、段煨和杜長、劉石交上了火。

-----

清晨,楊鳳軍營。

平北中郎將楊鳳徹夜未眠,面容倦怠,憂心忡忡,壞消息接連不斷。

小帥眭固昨晚急報,護烏桓中郎將劉袧率領的幽州騎兵趕到了漳水北岸,和劉孟、袁琳的援軍合併一處,騎兵沿着河岸上下移動,蠢蠢欲動。

小帥杜長黎明前派人來報,他的大軍在漳水東岸和董卓的援軍激戰半夜,傷亡慘重,董卓已突破阻截向武邑城而來。

斥候剛剛稟報,皇甫嵩的援軍黎明前已從衡陵啓程,浩浩蕩蕩十幾裡,向武邑城撲來。衡陵離武邑不到五十里,正午前後,前鋒就能兵臨城下。

自己手下的七萬大軍已經傷亡四萬,小帥孫輕陣亡,王當和於毒重傷二人,輕傷的眭固帶着一萬人防守漳水南岸,身邊只剩下二萬人。將士激戰多日,筋疲力盡,聞訊三面官軍撲面而來,士氣低落。

朝廷命令他阻擋皇甫嵩進入武邑城,衛尉周旌已率大軍緊隨其後,前後夾擊。白饒、黃龍已在下博河段架好浮橋,正在渡水,前鋒已和杜長、劉石合兵一處,緊隨董卓向武邑城而來。大帥張燕的十萬大軍在趕往武遂城的路上,明日黃昏才能到達武邑城。

六、七萬援軍都是朝武邑城而來,自己首當其衝,還能不能活過今日?

“副帥一夜未睡,請副帥睡一下吧?”侍衛長杜興輕聲的勸道。

杜興,字仲邈,二十多歲,魁梧健壯,是小帥杜長的侄兒。

“仲邈說說,是董卓的援軍先到,還是皇甫嵩的援軍先到?”

“回稟副帥,依末將之見,董卓的部下都是騎兵,漳水東岸離武邑城就一百五十里,一馬平川,應該是董卓先到。”

“仲邈聰明!”楊鳳緊鎖的眉頭露出淡淡微笑,他很喜歡杜興這小夥子,武功不錯,還喜歡動腦筋,假以時日必成將才。

“多謝副帥誇獎!”杜興露出燦爛的笑容。

“你們也累了,先去睡一下吧,不久又要打惡仗了!”

“副帥不睡,末將們也不睡!”杜興的犟脾氣又上來了,楊鳳笑笑,拿起牛皮地圖看了起來。杜興知道副帥不會睡了,重新換了一杯熱茶,輕輕的退出帳外。

-------

正午,太陽昏濛濛的,冷風簌簌。

隊率李光坐在一棵老槐樹的樹幹上,裹緊棉襖,透過光禿禿的樹枝向西面眺望,這裡是通往武邑城的必經之道,他帶着十個兄弟奉副帥之命在此等候了兩個時辰。

“稟報隊率,地面晃動,有大隊騎兵從遠處而來。”突然,一名斥候起身朝上喊道,他們躺在一堆枯草上打盹,戰馬就放在周圍吃草。

李光趕緊向西面眺望,遠處塵土飛揚,大隊騎兵奔馳而來。

“董卓的援軍來了,快上馬!”李光喊道,哧溜的從樹上滑下,翻身上馬,向東面疾馳而去。

-----

“那座城就是武邑吧?我們沒有來遲吧?”左校尉張濟用馬鞭指着遠處的城池,向迎面而來的張先問道。

“回稟大人,正是武邑城,末將見到城牆上還是大漢軍旗!”軍侯張先笑着應道,他負責斥候營。

“這就好了,大帥一路上總擔心救駕來遲!子卿,你帶一屯人隨馬軍侯去尋找左將軍,一路要小心!”

“末將遵令!”軍司馬張繡拱手答道,帶着一隊騎兵隨張先向東奔去。

張繡,字子卿,二十六歲,高大魁梧,父母早亡,由叔父張濟和嬸嬸撫養長大,收爲從子。十歲時,張濟把他託付給老友童淵,成爲一代槍王童淵的大徒弟,傳授百鳥朝凰槍。二十歲起就隨叔父南征百戰,使一杆虎頭金槍,以軍功升爲軍司馬,爲張濟手下的得力戰將。中平元年,張濟隨西中郎將董卓前往冀州平叛時,就帶着張繡,皇甫嵩認識張繡。

-------

武邑城。

“盧大人,董將軍的援軍來了!”左中郎將張俊興沖沖的跑進大帳稟報。

“走,大家去看看!”尚書令盧植招呼張溫、蹇碩等上馬向西門奔去,城內的百姓早已聽說,站在街頭議論紛紛,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皇上駕崩的消息還沒有傳出,以免影響士氣和民心,遺體已裝殮,是先安葬在城內還是隨大軍突圍出去後再行安葬?大家拿不定主意。公主劉箏不吃不喝,整天跪在棺木前啜泣,衆人心情沉重,衛尉劉博一直在旁照看。

“左校尉張濟,他是董將軍手下大將,董將軍還沒有到!蹇大人、張大人,你倆準備一下,等董將軍向蟻賊發動攻擊,我們就衝出去,前後夾擊蟻賊!”盧植有些激動,一萬御林軍從京城出發,現如今只剩下不到五千人,傷亡過半。幸運的是武邑縣糧庫內存有周圍鄉(亭)剛剛上繳的三十多萬石夏糧和秋糧,糧草暫時無憂。

“末將遵令!”.

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五十章 黃忠斬張濟第四卷 新三國 第四十一章 咸陽渡口之戰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四十一章 韜光養晦第四卷 新三國 一百五十一章 關羽襲營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零五章 收復元氏城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五十三章 隔渭水對峙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三章 討伐曹操(三)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八十八章 趕到邯鄲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六十四章 討伐公孫瓚(一)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五十四章 鎮南將軍府第九零章 滅頂之災(上)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四十六章 情不自禁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五章 討伐曹操(五)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二十八章 春暖花開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二十一章 臧霸出場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十一章 硝煙又起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十三章 激怒了呂布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五十三章 應對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十章 捉馬駒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十八章 似曾相識第九七章 乘勝追擊(六)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三十四章 喜出望外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八十三章 單打獨鬥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四十九章 圍點打援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章 益州牧劉表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五十一章 合肥侯登基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章 休戰一年第四卷 新三國 第十三章 調虎離山第八九章 彌加覆滅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一十三章 出其不意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一章 火車出軌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七章 討伐曹操(七)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三十八章 軻比能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七十四章 休養生息(一)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二十六章 緊追不放第一零六章 班師回朝第四卷 新三國 第十三章 許家莊出事了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四十八章 步步緊逼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十四章 先發制人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二十六章 該來的總會來的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七十五章 遇刺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四十八章 蔡邕到了涼州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七十六章 潞縣失陷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八十六章 靜觀其變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四十三章 南陽太守秦頡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四章 討伐曹操(四)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零五章 收復元氏城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七十七章 責任重大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章 車騎將軍府第五十三章 又遇刺殺第五十二章 司馬懿發現了龐統的計謀第一百八十一章 晉陽之戰(一)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十七章 糧草先行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十六章 排山倒海第一百九十九章 巨馬河伏擊戰(二)第六十七章 不死不休(四)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零一章 撕破了臉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一十一章 公孫瓚襲營成功第四卷 新三國 第十五章 奉陪到底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九十章 勇士城第一百八十九章 舟橋營到了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八十七章 攻佔平原城第五十六章 譙縣決戰(一)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四十五章 滿載而歸第三卷 英雄輩出 一百二十九章 禮尚往來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三十三章 陰魂不散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九章 等待第一零三章 收復東冶(下)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四十四章 長阪坡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章 休戰一年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三章 預謀第七八章 前往相縣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二十一章 斷後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七章 種植第四卷 新三國 第十九章 佔領廣牧城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二十九章 攻佔懷縣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三十四章 貨真價實第二百三十二章 收復冀州和平原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復常山郡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五十章 鮮卑人到了定邊城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二十四章 湘東郡行太守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五十二章 佔領蒲阪第一零二章 收復東冶(上)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二十六章 該來的總會來的第二百二十三章 魁頭和騫曼打起來了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十一章 陰謀敗露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七十二章 盛情挽留第八八章 報仇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四十一章 江夏郡趙慈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八十六章 響噹噹的英雄人物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一十二章 秋後算賬第四卷 新三國 第四十六章 黃天霸陣亡第二百零九章 貨幣戰(二)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零四章 生活如舊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四十二章 趙雲的師傅第四十三章 安排地方官員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八章 郴縣之行(二)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零美女白樺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十九章 圍獵第九二章 乘勝追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