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貴州光復

對於此次北伐來說,後勤補給是最大的問題,彈藥糧草的消耗還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因爲各省的抵抗並不激烈,消耗的彈藥很少,尤其是炮彈,老式城池往往在大軍到之前就已經投降,行軍所使用的炮彈根本沒有減少多少。糧草也可以就地購買,雲貴要貧瘠一些,江西和浙江完全可以就地補充,這裡的大地主多如牛毛、存糧豐厚,國民軍有許多辦法從中購買,“華元”的大範圍流通也使購買變得方便,在江西和浙江南部,民衆普遍認同華元。

後勤部門運送數量最大的,反而是油料和車輛零配件。在地形崎嶇的雲貴地區,卡車和吉普車並不好使,國民軍使用最多的是自行車和摩托車,尤其是挎鬥摩托車,非常受士兵歡迎。這幾種車輛可以在狹窄、崎嶇的路面上行駛,還能攜帶一定的物資。當然,路面複雜和使用強度大使車輛出現故障的可能性變大,零配件的補充就提上了日程。

廣州宏光機動車製造公司是一家合資企業,國家佔百分之十五的股份,主要提供機械、技術和人才,民間資本佔百分之八十五,提供場地、工人、生產和銷售。這也是呂梁培養民間資本的一個縮影。這家公司主要生產各種摩托車,在廣西和福建都有分廠,在北伐之前就收到了軍部兩萬輛各式摩托車的訂單,佔到全年銷售額的百分之七十。

在廣西和福建民間流行擁有一輛自行車時,最先發展起來的廣東富裕人家已經瞄準了摩托車這種新鮮事物。比較強大的購買力和便利的交通條件使摩托車迅速普及,一輛宏光250型摩托車馬力大、通過能力強,只需要三千華元,這是許多生意人的首選。宏光150型摩托車小巧精緻,受到了女性和農村地區的歡迎。

才脫貧幾年的廣東最近又顯現出不少陋習的苗頭,新文化運動推廣幾年,文明舉止、忠孝節義、熱愛學習深入人心,但仍舊抵擋不住民間傳統的強大力量。以結婚爲例,在農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如果娶媳婦,最少要三千華元的彩禮,還要更新房子,購買結婚三件套——自行車、收音機、縫紉機,現在又有地方開始流行摩托車。除此之外,還要大辦宴席,禮賓每人還要拿不菲的禮金,菸酒糖茶都成爲攀比的載體。有的家庭還要請道士和尚大作法事,極盡所能想到之所能。

這些習俗讓剛剛富裕起來的廣東民衆又陷入了錢荒,一場婚禮下來不說家徒四壁、負債累累,也是沉重不堪。正值北伐戰爭時期,不少士兵因爲家庭來信,內心惶恐,呂梁針對此事特意責成革命政府採取果斷措施,一定要剎住這股歪風邪氣!

而最有效的措施,就是稅收!以彩禮稅爲例,索要彩禮超過伍佰元,就要繳納十倍的稅金,低於伍佰元,只需要繳納百分之一的稅金,超過一千元,需要交納一百倍的稅金,也就是說,女方家庭索要一千元彩禮,就需要上繳政府十萬元的稅金!當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民間會不斷更新花樣以躲避這些措施,那就要看到底是道高一尺還是魔高一丈,革命政府發誓與這種陋習鬥爭到底!

針對民間陋習的鬥爭只是大海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沒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現在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了大氣磅礴的北伐戰爭上。

1903年10月19日,利用摩托車等先進機動工具的山地三旅,從貴州銅仁一路所向披靡,攻陷餘慶地區,緊隨其後的第四軍向攻擊線路兩側擴展。截止到10月22日,遵義、獨山等地皆被佔領,對貴陽形成了三面包圍之勢。

當山地三旅越來越靠近貴陽時,一則通電讓貴州戰事戛然而止。貴州巡撫柯逢時在通電中宣佈,貴州省脫離滿清統治,請求加入廣東革命政府,並將於滿清腐朽統治者戰鬥到底!與此同時,還在貴州貴陽的新軍第十九鎮一部約三千人,在協統陳宦的帶領下宣佈聽從柯逢時的命令,放下武器等待國民軍到來。

通電一發讓遠在昆明的丁振澤陷入絕望,柯逢時這個老狐狸,多次在自己面前痛斥亂黨,表示絕不會與其妥協,沒想到國民軍還沒到貴陽就舉手投降!還有陳宦,這個人是自己最看重的軍事人才,錫良介紹給自己,雖然擔任協統,其實整個第十九鎮都交給他了。他在貴陽就是爲了盡全力保住貴州,沒想到隨柯逢時一起背叛朝廷。柯逢時,還真是逢時!

貴州丟失,丁振澤毫無辦法,雖然柯逢時和陳宦的家人都在昆明,但自己能對人家怎麼樣?不知道還有幾天國民軍就打過來了,到時候還不找自己算賬?可惜了,自己的家人在北京,要想保住家族,自己就不能和柯逢時一樣背叛。

柯逢時的通電讓貴州各地的清軍長出一口氣,各綠營、巡撫標兵、旗兵無不放下武器等待接收,上至總兵參將,下至把總小兵,沒人把朝廷當成自己的親孃。可以說張之洞和李經羲的反叛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再加上貴州離兩廣也不遠,受到了影響很深,地方上對於那邊的富裕很是憧憬,這也對柯逢時的決定起到了推動作用。

“總督大人,亂黨勢大,是不是撤到四川在組織軍力抵抗?四川總督岑大人曾多次邀請大人入川,共同抵抗亂黨,這未嘗不是一條道路啊!”雲南總兵兼第九鎮統制曹飛豹說道,一旁的雲南巡撫譚鈞培搖搖頭,曹飛豹的家人都在昆明,當然可以一走了之,但他和丁振澤不行,兩人都是異地爲官,家人皆在京城,怎能冒着失地之責前往四川,一個鬧不好,就是殺頭甚至滅族的大罪。

“曹總兵,朝廷絕對不准我們撤出雲南的,你還是做好下邊的安撫事宜。貴州反叛,雲南也不會安穩,國民軍在東邊向昆明進軍,受制於地理速度不快,你還是安排好保衛昆明的事宜吧,其餘地區能放棄就放棄,把軍力都集中在昆明,老夫要與亂黨決一死戰!”人心不穩,丁振澤只能出此下策,把所有的清軍都集中在昆明,這樣一來也好控制。

“大人,已經下達此項命令,聚集在昆明的士兵現在超過了兩萬人,但我估計之後不會有更多的人過來了。主要陣地由第十九鎮防守,實在不行,就進昆明城,在城裡亂黨的火炮就發揮不出來了。”曹飛豹心狠手辣,不惜讓全昆明城的人陪葬。其實還有一點他沒有說,抵達昆明的近兩萬名清軍根本不受控制,在城裡劫掠商家、**辱婦女的事情逐漸增多,如果亂黨再不來,昆明城將陷入內亂。

江西與浙江地區的抵抗要強烈一些,這裡是滿清的經濟中心,大半賦稅都出於此,一旦丟失,滿清將再無回天之力。這些地方也是買辦們勢力最強大的地區之一,彙集於上海的高層買辦們湊錢購買裝備糧草,供應兩地的清軍。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就連平日裡只知道抽大煙的八旗士兵都扛起了步槍,不過能不能扣動扳機就是個疑問了。

1903年10月21日,八千綠營在宜春以東的新餘地區狙擊國民軍,第二軍先頭部隊第三師第一團與敵遭遇,並爆發激戰。綠營士兵在開戰前每人發了一份福壽膏、五兩白銀以激勵士氣,來自買辦集團的高額贊助讓清軍嗷嗷直叫。本來是伏擊作戰,見到國民軍後竟然衝出陣地,變成了強攻。

難得雄起一把的綠營士兵沒有得到發揮機會,一團早已接到了偵察兵的彙報,敵軍人數和火力都被摸清,原本想等到後續大部隊抵達後再進攻,卻發現清軍向一團直接衝過來。那些清軍在八百米開外就開始狂奔,這讓人非常疑惑——清軍哪來的體力?

步兵炮來不及架設,迫擊炮率先開火,重機槍和輕機槍也很快被士兵們架起來,一個簡易的防禦陣地很快成形。清軍步兵未至,炮彈先來,國民軍士兵們頂着並不密集的炮火沉着應戰。第二軍也是一支老部隊了,老兵數量非常多,經歷的戰鬥也不在少數。能頂着敵人炮火而不慌亂,這說明第二軍已經是一隻很有戰鬥力的部隊。當然,清軍稀疏的炮火也讓這種猜測打些折扣。

國民軍炮兵的素質不比步兵差,當十二門步兵炮架設起來並開始對清軍炮火展開反擊時,清軍步兵已經衝進了兩百米範圍內。憑藉着福壽膏的刺激,進行攻擊的約兩千名士兵狂奔六百米,終於體力耗盡,肉眼就可以看見,清軍士兵就連挪動腳步都顯得非常困難。

第三十七章 特戰隊第四百七十七章 回家第二百四十章 排毒行動第三百一十七章 分割第六十四章 全省第七十四章 孫革第四百九十三章 四大戰區第二百一十六章 致公堂第二百九十九章 大海戰 二第二百零五章 史上第一詐騙第二百二十四章 軟柿子第一百九十七章 津門風波第二百二十三章 人渣第一百五十一章 曼德勒大戰第一百八十一章 死神來了第四百章 貴族軍官第一百八十五章 毫不憐憫第一百零七章 百鍊成鋼第二百三十二章 天府之國第三百零八章 哥薩克、進攻!第七十二章 海鷂子第一百四十七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七十九章 日月之歌 四第三十六章 吳家鎮第二百五十四章 軍情六處第一百六十七章 艦隊對峙第三百五十六章第三百七十四章 比利時的麻煩第一百四十一章 超級戰列艦第二百二十八章 軍事準備第一百九十章 誰是孬種第三百六十七章第六章 銷售狂潮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面出擊第九十四章 聯盟第八十章 登陸第二百四十三章 武裝暴動第二百三十二章 天府之國第二章 鋼鐵基地第八章 護衛隊訓練第三百一十八章 西狩第一百五十四章 戰略欺詐第一百四十九章 找點事兒做第一百一十章 代號“眼鏡蛇”第三百一十五章 臨朐攻堅戰 下第三十九章 屠殺第九十六章 鐵路延伸第七十四章 孫革第三百六十二章 虎、虎、虎第三百六十章 命運之門第四百四十五章 植村團藏第二百七十六章 日月之歌第二百三十五章 舊金山條約第九十七章 破冰第八十七章 轉折第三十五章 過年第四百二十三章 組織訓練營第一百零七章 百鍊成鋼第五十六章 河源戰役 四第三百六十章 命運之門第一百六十四章 尼古拉二世的驚喜第四十七章 海戰 三第四十五章 海戰 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立體進攻第七十五章 潛艇第二百七十一章 紫荊花開 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分割第四百一十五章 空中殲滅戰第七十五章 潛艇第二百二十六章 國門第六十七章 去向第三百一十章 推進第二十七章 城破第四百八十九章 被捅了一刀第四百零三章 色當失守第四百七十五章 宿命的對決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艦交付第二百六十六章 碰撞第三百一十七章 分割第九十六章 鐵路延伸第二百二十七章 打臉第二百六十五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三百一十章 推進第七十三章 大頭第四百九十八章第七十三章 大頭第四百零六章 瘋狂的備戰第二百二十一章 成功逃脫第二百八十七章 安達曼海蛇 四第三百五十八章 航母編隊第五十五章 河源戰役 三第三百八十七章第三百四十章第一百零九章 國人的脊樑第四百二十二章 鋼鐵同志第二百一十八章 暴風雪第二十六章 河源起義第一百零三章 名爲買辦的黑手第四百一十一章 第一個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