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無利不起早

安慶政治管理學院是在古德諾博士的倡議下建立的,專門培養未來的公務員人才。柴東亮受邀講座吸引了衆多學生的圍觀。樑啓和蔡鍔都是一襲青布長衫,看上去頗似學校的教員,並沒有引起學子們的注意,

柴東亮在講臺上侃侃而談,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他沒有煽情的言論,沒有蠱惑人心的政治語言,而是像一個商人一樣分斤掰兩。

“我們假定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農民,他每年的收入是十塊銀元,他需要九塊銀元維持家庭的基本生活,那麼政fǔ能徵的稅收只能是一塊錢。過了這個標準會怎麼樣呢?收三塊錢,他全家就要挨餓受凍,徵收五塊錢,農民就必須賣兒鬻女,當政fǔ徵收過五塊的時候,農民的結局無外乎是兩種,一種是全家在飢寒交迫中死去,另外一種是鋌而走險揭竿而起。

那麼,一個農民造反,政fǔ需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來鎮壓呢?最少是一千塊錢吧?我這裡有個統計數字,清末時候,省道剿滅幾個蟊賊,開支往往過百萬之巨,清廷剿滅白蓮教起義,投入白銀兩億兩,相當於嘉慶年間整個清廷四年的全部財政收入,剿滅太平天國的開支,則更是驚人,據不完全統計,過了四點二億兩白銀,接近庚子賠款的數量。而且,兵災之後地區經濟的破壞,以及戰後重建經濟的開銷,都是無法估計的天文數字。

但是每年用在修理河工上的銀子,最多五百萬兩,也就是說,如果清朝時期,沒有爆白蓮教、太平天國起義,僅僅節省下來的軍費,就可以維持清廷八到十年的財政開支,可以用來維修黃河一百至兩百年。

那麼,這筆錢如果用在民生和教育上會出現什麼情況呢?整個中國如果全面實現六年制免費教育,每年需要財政投入六千萬到八千萬兩白銀,摺合銀元一億兩到一億三千萬兩之間。一個農民受過六年制教育之後,他就可以到工廠當工人,那麼他每年創造的價值將比種田高五到十倍,我們取最低值五倍吧,而他收到的報酬則增加到了三倍,達到三十塊銀元。他可以拿出十五塊銀元保證家庭過上相對安穩的生活,同時投入五元作爲兒女的教育。那麼,他手裡的結餘部分是十元,政fǔ即使徵收走五元,也不會對他的生活產生太大的影響。

大清滅亡,很多人認爲是清廷稅率太低,政fǔ掌控的資源不夠。實際上的原因則是,國民創造財富的能力太低,清廷無法徵收更多的稅收,否則的話,清廷的統治絕對不可能維持兩百多年之久。

如果政fǔ通過教育投入,使農民走進城市,那麼從一個工人身上,拿走的稅收則比普通農民高了五倍,與此同時,工廠主創造的價值也有很大一部分到了政fǔ的手中,政fǔ將其中一部分又投入了社會保障和勞動保險,以及對成年人的職業教育。這樣的話,每個普通人創造的價值又會有巨大的提升。同時,社會保障和勞動保險的存在,同時,專利法的推行,令那些有奇思妙想的人敢於創新,因爲即使失敗,他們也不至於凍餓而死,不至於淪落到賣兒鬻女的悲慘境遇。

一個明家創造的財富,遠遠過一萬個普通人,而偉大的明創造都來自於自由思想的頭腦”

大禮堂裡迴盪着柴東亮的話語,學生們往日聽了太多煽情的話語,已經愛國愛民的教育,像柴東亮這樣冷血的分析政fǔ和民衆的關係,以及如何能從民間搜刮到更多的金錢的手段,他們還真的聞所未聞。

但是仔細想想,卻覺得句句在理。國家將資金投入教育和社會保障,老百姓創造財富的能力增強了,國家的財政收入自然也就增強了。如果財富只有一碗水,喝光了也是一碗,如果財富是一桶,哪怕喝十碗都影響不大。

蔡鍔沒想到,以柴東亮的身份,竟然如同商人一樣赤1uo1uo的談錢,彷彿國家就是個公司,而他則是在股東大會上講演的總經理。

柴東亮侃侃而談:“那麼,我們再說一下國防。像中國這樣的大國需要養多少常備軍才能保證國家的安全呢?我的看法是,無論養再多的軍隊都不能保證國家的安全原因很簡單,因爲你不能保證軍隊不臨陣脫逃,甚至倒戈成爲敵人手中的工具。明朝末年的吳三桂和關寧鐵騎就是個最好的例子。

吳三桂手中的軍隊可是地道的漢人武裝,和我們大家同文同種,都是炎黃血脈,可是他們爲什麼會幫助滿人打自己的同胞呢?

道理同樣很簡單,他們對大明和同胞沒感情。

那麼,在庚子國變的時候,攻打清軍的聯軍中,最賣力的是不是洋人,而是來自威海衛的華勇營,而華勇營的構成則是山東的農民。爲什麼同爲中國人,清軍不堪一擊,華勇營的戰鬥力則連洋人都感到驚駭呢?

因爲他們在英國人那裡,不但拿到了足額的軍餉,同時還受到在同胞那裡無法得到的尊重。這些威海衛農民,往往能被清廷的地保、衙役逼的走投無路,而當他們參加了華勇營之後,卻得到了和英軍同等的待遇和尊重,不會有人剋扣他們的軍餉,不會有人剝奪他們的戰功。於是,同爲中國人的華勇營,殺起清軍來,比任何一支洋兵更有動力。”

那麼,清廷的國防費用真的少嗎?在一九一一年,也就是辛亥革命的那一年,清廷的軍費開支佔政fǔ財政的比例,達到了駭人聽聞的百分之四十五,也就是說,政fǔ收入的一半投入了軍費開支。

可是,如此巨大的財政投入比例,辛辛苦苦練就的新軍,卻成爲了清廷的催命鬼!想當初,偌大的蕪湖,數千新軍和巡防營守禦,每年消耗清廷稅收數十萬兩,被我兩顆鹹鴨蛋就給拿下了!揚州就更不堪了,孫天生都督連鴨蛋都沒有,空手就把這天下財賦重地奪了!”

柴東亮兩顆鴨蛋奪蕪湖,幾乎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學生們出一陣鬨笑,掌聲如雷鳴般的響起,久久不息。

蔡鍔看着身邊坐着的樑啓,見老師的臉上總是掛着會心的微笑,他似乎也有所感悟。

掌聲停止之後,柴東亮繼續講道:“當政fǔ的威信盡失,當老百姓和政fǔ離心離德的時候,軍隊就是無用的廢物,清廷就是看不懂這一點,以爲憑藉十幾萬受過新式訓練的軍隊,就能維持統治,可笑復可悲!他們總是忘記了一點,軍隊是由百姓的孩子組成的,軍人對百姓有種樸素的感情,百姓的苦難,軍人也會感同身受。”

蔡鍔頻頻點頭,清末新軍中反清的情緒之高,他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一捆捆的乾柴,只要一顆火星就能點燃。擦槍走火的武昌起義,展爲推翻清廷的燎原大火,不就是先由各省新軍燒起來的嘛!

“我中華,自古就是大一統,又有儒家的華夷之辨,爲什麼卻漢奸頻出?這難道是我華夏文明的劣根性嗎?我的看法依然很簡單!制度使然!大家都看到了,德意志崛起之迅。德國地處中歐,四戰之地,周圍強敵林立,分裂內戰七百年,而統一立國數十年罷了。可是,在威廉一世和俾斯麥的引領下,普魯士一戰勝丹麥,再戰勝奧匈,三戰勝法蘭西,成爲歐6的霸主!

這又是爲什麼?難道是德國人天生就如此嗎?非也,如果他們真是天生如此優秀,又如何七百年戰亂不休,被鄰國欺凌?

德國崛起,同樣是制度的勝利!在歐美列強中,德國是最早推行免費教育的。當德國尚未統一,國家財政在破產邊緣的時候,普魯士就推廣了全面的免費教育,令每個日耳曼的孩子都可以接受教育。受過教育的孩子成爲德國展的強大動力,成爲合格的工人和軍人。

與此同時,列強國家中,只有德國的企業是工廠主和工人共治的。鐵血宰相俾斯麥創造出管理委員會制度,讓工人可以和工廠主一起管理工廠,管理委員會負責協調工人和資本家的關係,工廠的展道路,工人擁有言權,他們自然會將自己視爲企業的一份子,企業展,工人也能享受到一部分的好處。工人和工廠主不再是你死我活的敵人,而成爲了利益共同體,國內矛盾極大的緩解。”

蔡鍔和學生們聽的津津有味,中國人都知道德國工業和6軍強大,但是至於怎麼強大起來的,卻都是瞎子摸象,清廷的滿洲親貴更是把皇族掌軍當作了德國崛起的關鍵,以至於搞出令天下人齒冷的皇族內閣。

柴東亮見大家都是若有所思的樣子,淡淡一笑:“這一套新鮮嗎?一點都不新鮮,大家都知道晉商吧?對,就是那些山西老摳,他們一文錢掰成兩半花是出名的!家財億萬,可是吃頓飯都不肯上兩道葷菜。”

衆人皆笑。

“可是,晉商的東家對掌櫃、跑街、乃至最底層的夥計可是大方的很!即使是夥計都有身股,好的年份一個夥計的身股分紅都能過縣太爺的俸祿!在晉商中有個傳統,幾乎沒有夥計和掌櫃主動跳槽的,除非是被東家辭退,否則的話絕不會因爲別家鋪子出的錢多就netbsp;晉商曆數百年不倒,這身股制度是關鍵!企業能否展,員工能否和東家一條心是關鍵中的關鍵。

鐵血宰相俾斯麥搞的這一套,中國的晉商早在數百年前就已經在使用了不是中國人不聰明,而是制度束縛了國人的思想和創造力。

歸根結底,國家的展只有一個正確的道路,那就是讓每個人儘可能的揮自己的才智,每個國民都得到展,國家自然強大。否則的話,國民就是政fǔ的敵人,要麼是國民武力推翻政fǔ,要麼是政fǔ把國民變成毫無創造力可言的愚民。

如果把現代國家看做是企業,那麼國民就是股東,而政fǔ則是管理者。晉商爲我們提供了一個最好的管理者的範例,那就是‘日升昌’百年輝煌的開創者雷永泰。在場,我預祝所有的在座的學子,都能成爲四萬萬國民這些大中華股份公司的股東眼中的雷永泰!”

雷永泰作爲“日升昌”的大掌櫃,當他想辭職的時候,東家跪地哀求挽留,自願送給他股份給他,雷永泰成爲晉商中最成功的管理者,將瀕臨倒閉的“日升昌”帶到了展的快車道,成爲晉商中屈一指的大商號。

柴東亮將學子比作雷永泰,無疑是對他們寄予厚望,而且推到了很高的地位。

演講結束,學生們開始頻頻問。

“請問柴都督,爲什麼管理委員會的構成是三分之一的工人,三分之一的管理人員和三分之一的工廠主,這是否和西洋國體中的三權分立相當?”

“請問都督,工會將工人組織起來,罷工、遊行,不但妨礙生產,而且會阻塞交通,對經濟展極爲不利,爲什麼不取消?”

“我想問一下,軍工企業民間辦理是否妥當?民辦軍工企業如果將新式武器賣給敵國,豈不是會成爲國家的威脅?商人逐十一之利,將關係到國家安全的軍工和其他重工業交由民間辦理,是不是非常威脅的事情”

學生們好不顧忌柴東亮的身份,問題也越來越刁鑽,甚至有女生建議,要求廢除一夫多妻制,弄得家中已經有兩個老婆的柴東亮好不尷尬。

蔡鍔冷汗淋漓,他算是見識了這些學生的厲害,他不禁暗暗同情柴東亮,如果換了自己,是否還能滿臉笑容的回答學生們的問題。

看來,自己只適合當軍人,政治家不是好當的,臉皮若沒有安慶城牆那麼厚實,恐怕氣也氣死了。

蔡鍔在北京的時候,沒少聽國會議員談論富國強兵的辦法,很多時候也感覺頗爲有理,被他們勾勒的前景弄的心netbsp;但是,像柴東亮這樣,把治國當作買賣來做的人,他還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柴東亮把複雜的問題講的非常簡單透徹,即使是普通人都能聽明白。

而且,他舉的例子都是現場的,尤其是德國的崛起,更是最典型的案例。中國從清末開始學習德國,新軍的軍制基本上照搬德國,而且從德國大量聘請教官,武器也大多采用德國貨。

但是軍隊的素質和德國卻是天差地別,就算是德國教官採用完全普魯士風格的訓練,軍隊依然是一盤散沙。

柴東亮則指出了德國迅強大的基礎,那就是高素質的國民。而高素質的國民,則來自德國開創式的國家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就是兩點:普遍義務教育和社會福利保險制度。

蔡鍔對俾斯麥的崇敬之心更增加了幾分,相比而言,中國的那位“東方俾斯麥”李鴻章,真是給人家提鞋都不夠資格。

威廉一世和俾斯麥開創的制度,給德國打下了深固不搖的基礎,高素質的國民是這種制度之花結出來的碩果。擁有高素質的國民,國家想落後都困難。

國家尚未統一的普魯士,在經濟極爲落後的時候都能做到的事情,中國人沒有理由做不到!

中國只有東部的日本和北邊的俄國是心腹大患,地緣環境遠遠比地處中歐的德國好的多。遠離世界中心戰火綿延的歐洲,物產相對較爲豐富,人口資源更是任何一個國家無法企及的。一旦中國國民的素質提升起來,那還有什麼力量可以阻止中國的崛起呢?

中國不強大,不稱霸,那真是天理不容啊!

臺上和臺下的互動繼續進行,一個學生問道:“柴都督,您對儒家思想有什麼看法,中國今天的落後,是否應該由儒家負責?中國今後,是否應該廢除儒家思想,效法日本脫亞入歐?”

這個問題引起了樑啓的興趣,他微笑着看這臺上。

柴東亮平靜的道:“我不同意這種看法。在絕對的環境下,任何一種思想都會被閹割,比如法家是推崇法治的,但是當趙高指鹿爲馬的時候,那些推崇法治的大臣,不都是紛紛附和嗎?事實上,中國除了漢初有過短暫的黃老無爲之治以外,從漢武帝開始,就應該是外儒內法,披着儒家倫理道德的皮,行的是法家‘弱民’、‘愚民’的政策,通過‘以奸御良’的手段,消弱華夏子孫的道德感,讓無恥的小人來統治愚昧的大衆,從秦朝開始,中華文明就幾乎沒有進步,從沒有哪個時代像先秦那樣文化燦爛,思想之花開的那麼燦爛,但是先秦又是普通人的地獄,常年的相互征伐,令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但是,這是當時的形式和經濟條件決定的,談不上對錯。不管祖先做了什麼錯事,他們畢竟通過最血腥的戰爭和最屈辱的和親,甚至是屈膝投降的手段,保留了我們這個民族的火種。同時,把他們所認知的世界裡,所有適合生存的土地都交給了我們這些後世子孫,我們已經無法要求祖先做的更多了把現在中國的落後,推倒兩千年前古人的身上,是一種懦弱的思想中國人,有個習慣,喜歡拍着孩子的頭,說希望都在他們身上,將希望放在子孫身上,同樣是一種懦弱和不負責任的思維方式。

中流擊水,捨我其誰!”柴東亮環視臺下,一字一頓道。

蔡鍔看到這裡,長嘆一聲道:“老師,我終於明白您原先說的,現今國家之間的競爭,是國民之間競爭的道理了!柴東亮集江淮數千萬人的力量,對抗袁世凱一人,袁世凱焉能不敗?若安慶軍諮府是‘日升昌’,那柴東亮就是雷永泰!”

樑啓則淡淡一笑:“雷永泰要的是‘日升昌’的股份,柴東亮所求,又是什麼呢?他這個人可是無利不起早的只怕,大總統的虛名,滿足不了他的胃口!”

如您發現此書版權有疑問請即與我們聯繫,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覈實並處理

第141章 戰爭準備第39章 長江水師第322章 我們的青島(一)第164章 空襲(下)第168章 一觸即發第139章 南北雙雄第241章 醜態百出第292章 你們都還嫩第199章 騎兵對決第155章 制服第77章 成熟的代價第229章 我們的青島(八)第215章 偷心賊第222章 宋教仁,不能救第256章 洞房花燭夜第279章 天下英雄盡在吾彀中第120章 塹壕戰第215章 偷心賊第197章 騎兵打步兵第256章 洞房花燭夜第351章 歐洲的危,中國的機第187章 新三從四德第238章 叔叔可忍,嬸嬸不可忍第290章 袁世凱的末日第109章 神兵天降第1章 一夢百年第168章 一觸即發第321章 戰爭打響第39章 長江水師第135章 作繭自縛第121章 廟小妖風大第111章 血濃於水(下)第63章 銀河第255章 一夫一妻三口人第82章 抓捕(上)第140章 擴軍計劃第122章 日本人必須說不第181章 漏嘴第77章 成熟的代價第104章 一箭三雕(上)第274章 江山一統第17章 鴻門宴(下)第216章 紅色娘子軍來的不是時候第185章 黃金榮的屁股第146章 站着把錢賺了第167章 兩個世界第350章 偷襲蘇伊士運河第311章 南北合流第296章 渤海風雲第99章 大鬧訾議局第40章 敲竹槓第184章 鬼狐和天下浪人第191章 哈里曼借款第58章 人走時運馬走膘(中)第299章 血淋淋的教訓第66章 開國大典第261章 梁啓超與蔡鍔第45章 餓殍遍野第335章 拆出一個新中國(上)第46章 革命的意義第252章 牛痘和航空機槍第291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247章 叛徒第53章 豪傑第113章 秘方第120章 塹壕戰第176章 沒見過你爹媽談戀愛第83章 抓捕(下)第247章 叛徒第239章 兒戲般的革命第281章 節外生枝第204章 送死你去,黑鍋我背第24章 最長的一天(六)第213章 血火煉獄第35章 針鋒相對第339章 北京總統府裡的日本天皇第22章 最長的一天(四)第41章 摩登時代第2章 詐彈奪城(上)第278章 素質與體制第105章 一箭三雕(中)第195章 血火奉天城第53章 豪傑第340章 我養了一隻天皇(上)第303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上)第6章 兩個李鬼第114章 三喜臨門第159章 聲東擊西第294章 玩火自焚(下)第232章 杯酒釋兵權(中)第221章 躺着也中槍第33章 書友羣靠不住第144章 出兵漠北第311章 南北合流第113章 秘方第8章 危機四伏第314章 進京(上)第136章 作秀第317章 世界大戰爆發的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