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帕米爾高原上空的雷鳴!(一)

亞洲大地風雲激盪,此時的西南太平洋上,也有一個地方也陷入焦躁和忙碌。曾經被德國譽爲太平洋立足點,並用鐵血宰相俾斯麥命名的俾斯麥羣島上,一羣來自遙遠日本的軍人正躲在堅固的要塞內對着地圖指指畫畫。

青島慘敗後的日本痛定思痛,利用歐戰和中國海軍重建的機會大肆吞併太平洋德屬羣島,不僅將加羅林羣島攬入懷中,還藉機吞下了富饒廣袤的德屬幾內亞和俾斯麥羣島。戰後澳大利亞和英國曾對這兩個地區提出異議,一度要想收回,但那時出於英日同盟考慮,並有遏制中國的想法,所以最終在巴黎和會上答應將兩處地區交給日本管轄至1940年。

雖然只有20年管轄權,但日本上下卻從未想過要讓出。爲確保長期統治這裡,日本政府動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大肆屠殺當地土著,前前後後還將總計派遣41個開拓團近50萬日本人和3萬士兵送到這裡,開墾各類礦場三十餘座,種植園七百餘家,總計超過140萬公頃被用於種植急需的糧食、橡膠和黃麻等作物。用捕捉到的土著做苦力,在幾內亞的莫爾茲比、萊城和俾斯麥的拉包爾等地修建要塞和工事,並將拉包爾作爲聯合艦隊第二母港,與另一個重要基地特魯克遙遙相望。

經過十七年的發展,如今的拉包爾已經成爲太平洋上僅次於珍珠港的軍事要塞,隨着日本海軍不斷地壯大。這座被譽爲控制亞澳美三大洲交匯點,可以從容輻射整個東方航線的要塞。已經成爲任何試圖角逐太平洋的海軍的眼中刺。

美國忌憚、英國咬牙,連雄心勃勃的中國海軍都虎視眈眈。

永田鐵山更清楚這裡的重要性,所以在手握大權時就故意讓岡村寧次來督管。隨着海軍的進駐,這裡又成爲山本五十六等日本海軍的樂園。今天的要塞內,他和遠道而來的山本五十六正對着地圖,神情說不上來的興奮和焦躁。

所有幸福都來自於幾天前的一個消息,中蘇交惡,阿富汗開戰在即!

“永田君。你認爲時機成熟了嗎?”一身白色海軍制服的山本五十六如今已經是日本海相米內光政的次官,大權在握整個人都如開鋒的寶劍般英氣勃發。中蘇交惡阿富汗後,他就意識到機會來了,於是立刻邀請永田鐵山來這裡見面。至於爲什麼不回東京,是因爲國內的東條英機等人都在慢慢清除永田的影響力,加上南下是永田親自策劃的戰略,所以主動來更有禮貌。

永田鐵山戴了副厚厚的老花眼鏡。趴在桌上仔細地翻閱最近的情報和文件。爲日本渡過困難期立下汗馬功勞的他如今不僅被編入預備役駐守東帝汶,連參閱絕密情報的權力都沒了,如果不是山本的信任,恐怕過不了多久人們就要遺忘日本有這麼個人了。翻看着曾經熟悉的情報資料,他的表情嚴肅而認真,細細斟酌字裡行間透出的含義。當讀到楊秋那句“勿謂言之不預”時,心臟猛然的緊縮一下。

楊秋要動手了!

這句話毫無懸念的告訴他,楊秋這回是鐵心要清除蘇聯在阿富汗的影響,但是否會爆發中蘇大戰,他卻不怎麼看好。搖搖頭回答山本的話:“山本君。阿富汗會打起來的,但是西北恐怕......還沒那麼快。”

山本五十六其實也想過中蘇不會直接在自己國土上開打。但心裡卻始終抱着一絲僥倖。現在聽永田鐵山也說西北中蘇兩軍直接開戰的可能性不大後,不免有些失望道:“永田君,你這樣判斷有什麼根據?”

永田鐵山手指西北說道:“楊秋選擇在這個時間發動是很有講究的,因爲現在的中亞細亞已經是冬季,從烏拉爾到邊境的鐵路只有兩條,一條是冬季通行能力很差的西伯利亞線,一條是土庫曼斯坦的裡海南線,這兩條線在冬季都會受到風雪和沙塵的影響,運輸能力只有春夏的一半。同樣從中國過去的北方環線(原西伯利亞鐵路東段)和穿越蒙古的中貫線也是這樣,稍微好點的是隴海線,但僅靠一條鐵路也是無法支撐的。因爲支那和蘇聯的這條戰線太長了,誰也沒有全面防禦的能力,一旦開戰必定是各自損傷。而且現在他們的軍備都還沒最終準備好,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利用阿富汗的國土,打一場規模較小的前哨戰,檢驗軍隊並進行鍼對性的部署和調整。但是這場戰爭最終是免不了的,只要國際局勢出現重大變化,中蘇之間的戰爭就會立刻爆發。”

山本五十六露出無奈的笑容,如果中蘇默契的把戰爭限制在阿富汗境內,那麼日本南下還是無法擺脫中國的側翼威脅,加上堵在前面的英法,背後坐等收漁利的美國,還是困難多多。永田鐵山看出他的擔心,問道:“山本君,是不是國內急於南下了?”

“永田君離開東京很久了吧?”作爲少數頭腦清醒的軍官,山本五十六並不看好日本的前途,尤其是被夾在中美兩個工業和經濟大國之間,但國內有些人卻還是看不懂,一門心思急於南下,所以感慨一聲娓娓說道:“現在國內的局勢很不妙,工商都已經到了極限,儲備的原材料也已經消耗殆盡,而且我們向米國尋購也變得困難起來,再加上這裡和幾內亞始終沒能發現新的礦藏,如果再得不到補充就會很困難了。我們還得到情報,支那人已經在秘密建造四艘新的戰列艦和四艘新航母,預計最遲明年年底就能面世。楊秋還借這次的機會,下令停止今年的士兵復原,利用這些老兵爲班底組建了第十六軍和第十七軍。一共是十個師。這樣中國就擁有17個軍,總計85個陸軍師。國內爲了應對。正在商討要再增加5個陸軍師團,這樣下去你們陸軍部隊就要超過50萬,物資就會越來越緊張。”

“真是令人生畏的動員力量!”永田鐵山由衷的讚了句,說心裡話他對楊秋搞出的三級動員體系極爲佩服,不說臨時的徵兵,光是動員退役五年內的預備役老兵,就可以重新武裝起50個步兵師的軍事力量,而且這些老兵只要略加訓練就能作戰。遠比沒拿過槍的新兵更強。

但他也沒太驚訝,畢竟中國已經不是滿清,楊秋的鐵腕下全面義務教育已經堅持了二十多年,工業從無到有也已經走過近三十年的高速發展期,全國擁有的工人和知識分子總量接近美國,所以時間拖得越長中日兩國的力量對比就愈發失衡。反倒美國的態度讓他彷彿想到什麼,坐在凳子上雙眉緊皺陷入沉思。

現在的日本什麼都缺。其中最主要的是鋼鐵和石油,偏偏這兩項上前些年都是靠英美的支持才渡過難關,現在美國忽然減少出口份額,就說明羅斯福恐怕是想通過這種辦法,催促日本南下了來打破均衡。

其實他和山本都很清楚,在這個鋼鐵和石油說話的年代。日本已經逐漸的失去角逐世界的資本。倒向中美是日本唯一的不二選擇,目前他和山本做的事情只不過是最後掙扎。但是!想要突破中美夾擊形成太平洋三足鼎立的格局,就必須先拿下荷屬東印度和菲律賓。

只有拿下這兩個地方,才能繼續的壯大日本,避免將來依附中美成爲阿富汗那樣的傀儡。如果能獲得五年的緩衝期,充分攫取兩地龐大豐沛的資源。再利用西南太平洋、拉包爾和特魯克的縱深,日本還是有一戰之力的。當然,日本還可以向南太平洋發展,澳大利亞遼闊的國土令人垂涎,但那樣一來不僅會把英國捲入,還極可能惹來美國的參戰,這是得不償失的。“再忍一忍吧。”想到這些,永田鐵山睜開眼睛,老花鏡片後面的目光深沉而模糊:“阿富汗的局勢怎麼發展還不清晰,但我認爲楊秋肯定還有後招,因爲以目前的態勢,只擁有一條資源公路的他是難以取得阿富汗勝利的。在他下一步出招前,讓帝國南下是不負責任的行爲。南下的兩個條件必須遵守,第一條中蘇交戰已經不遠,因爲蘇聯是不會甘心交出阿富汗和整個伊斯蘭世界,讓中國有機會打通伊朗這條路的。第二個條件英國被牽制......還不成熟,還要等時機。

山本五十六點點頭,但心底裡卻愈發的焦躁。庫頁島和這裡再有三年就要到所謂的託管期限,即使不算菲律賓,巴里巴板英荷殼牌公司年產600萬噸的油田,西爪哇島的特大鐵礦和橡膠園、蘇拉威西島的銅礦、加裡曼丹的鎳礦、西婆羅洲的華人金礦和種植園,還有勿裡洞的錫礦、蘇門答臘年700萬噸的中國海灣石油公司米納斯油田羣等等......日本復興的希望全都在這上面了!早一天拿到,就能早一天消化,如果太晚恐怕就算到手,帝國也是沒希望了。

難道日本的命運真的要回到過去,只能依附強國才能生存嗎?

真是不甘心啊!

西南太平洋上的一聲長嘆中,阿富汗的局勢也越來越緊張,隨着最後通牒截止日期的臨近,中蘇兩國不斷向邊境調兵遣將,規模更是歐戰後前所未有的!中阿資源公路的滾滾車輪更是長達上百公里。

11月10日,先是北京國防部正式下令停止復員組建兩個軍,同時以建國戰爭一路走來的王牌,第103中央警衛師、第10軍(下轄第10裝甲師、第12、第27、第42、第57步兵師),第711、第733、第第754三個重炮團、第824、825、830三個獨立卡車後勤旅(1.1萬輛)、空軍第11、第17戰鬥聯隊,第15、第16、第17運輸聯隊,第6、第9和第11轟炸機聯隊,以及阿富汗第1、2、3、4個步兵師、亞洲旅,由梅生中將、納迪爾沙總統分任中國阿富汗志願軍總司令和阿富汗軍總司令,第10軍軍長孫傳芳中將、阿富汗中將恰哈圖任副總司令,晉升龍云爲中將並出任參謀長,組建阿富汗聯軍,總兵力20萬!

11月17日,莫斯科得知消息後也爭鋒相對,將駐紮在車里雅賓斯克和烏拉爾等地的三個集團軍向東前壓,斯大林還要求繼續加快軍事建設速度,要求將部隊總兵力增加至300個師,還要在目前6個坦克軍的基礎上再足見14個機械化軍,全國總兵力要保持在450萬。

同時,將原駐紮在杜尚別、塔什干等地的部隊,匯合駐阿富汗的三個步兵師一起組編爲第一集團軍,任命沙波什尼科夫大將爲軍長。集團軍總轄第57師、71師、82師、131師、152師、153師,第9騎兵師、摩托化第36師,裝甲第5旅,第7旅、第8旅、第9旅,坦克第6旅、第7旅、第11旅,空降第212旅、機槍第5旅、炮兵第185團,反坦克炮第37、85營,第63、66、150防空營等其他民兵部隊,總兵力25萬。還動用鐵路晝夜不停向鐵爾梅茲和赫拉特兩大重鎮送來大量武器彈藥,其中包括3000輛卡車,1.2萬匹戰馬,898輛坦克、746輛裝甲車,1542門大炮和875架飛機。

11月27日,最後通牒截止前三天,楊秋簽署總統令,授權國防軍可以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恢復阿富汗主權完整,與此同時國會也秘密通過增加軍費,並向國內所有軍工企業下達鉅額軍事訂單的草案。其中包括訂購150萬支37年式突擊步槍,20萬支短突擊步槍,300萬支半自動步槍。訂購1.5萬輛T36型主戰坦克,3.5萬輛半履帶裝甲車,11萬門自行火炮、高炮等、50萬輛各型軍用卡車,10萬輛摩托車。訂購2500架運十(弱化的雙發1600馬力C46突擊者),2500架運八和運九運輸機,3000架各類轟炸機、2500架殲四戰鬥機和2000架艦戰五型新式海軍戰機、52艘艦艇在內的大量軍事裝備。

11月29日,最後通牒截止前一天,莫託洛夫在國聯發表最後聲明,正式宣佈退出國聯,並拒絕撤出阿富汗,還宣佈召回駐中國的外交人員。同日,北京也宣佈召回駐蘇聯大使,並向在蘇聯和阿富汗的中國人發出警告,要求他們在限期內離開兩地。

11月30日,截止前最後16小時,紐約時報頭版。

《誰能控制亞洲心臟?》

第171章 一戰定西南(一)第347章 俄國的信(下)第985章 彷徨和決心第896章 開羅(二)第97章 走向軍閥第794章 戰波斯(四)第622章 培養財團,從洗錢開始第200章 無視美麗第477章 怒海(四)第495章 國家的角逐(五)第876章 推平它!第1017章 大戰役(一)第524章 大米引發的血案!第537章 勒拿河畔的清洗聲第16章 秉文的暗示第748章 帕米爾高原上空的雷鳴!(七)第167章 暗戰滇桂黔(一)第550章 奠基的年份第516章 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第121章 漫天風潮第834章 血戰克孜勒奧爾達第1000章 颱風(九)第127章 南京城的聲音第915章 劍指日本第696章 揭開大幕第299章 海軍要下戰書了第394章 卡薩布拉卡的流言第887章 海騎兵第786章 戰略空軍第1017章 大戰役(一)第818章 合圍(2)第1045章 慘敗後的要價第247章 場外的失敗(上)第469章 好有錢第660章 連捅三刀(四)第150章 國家農場和特區第996章 颱風(五)第366章 爭奪歐洲第720章 萌動(五)第320章 後勤與午餐肉第471章 第一個目標第209章 攻心第792章 戰波斯(二)第626章 視察第887章 海騎兵第767章 日本動員了!第606章 蘇俄來了第252章 北國龍牙(上)第678章 沙特建國(十)第383章 出兵時間第90章 總司令第851章 轉折(六)第611章 未雨綢繆第725章 軍備競賽(二)第897章 開羅(三)第681章 沙特建國(十三)第1068章 警報再起第674章 沙特建國(六)第398章 斷交第321章 日德開戰第114章 成都光復(下)第861章 楊六條出爐第624章 白崇禧帶來的好消息第501章 國家的角逐(十一)第1046章 定盟第494章 國家的角逐(四)第15章 悄然開始的變化第81章 孫武的計劃第609章 擁抱穆盟(上)第721章 萌動(六)第509章 爆炸了.....第160章 趁火打劫的真多第272章 條件第688章 德國人要走了第103章 對賭第603章 南洋大暴動(十)第874章 嶽鵬出手第597章 南洋大暴動(四)第142章 雙雄爭西南(三)第1050章 血灑雨林第381章 準備第873章 屠熊的短刃(下)第72章 同盟會的大腿第347章 俄國的信(下)第250章 呂宋資源調查啓動第406章 摟草打兔子第565章 都看上了南洋第798章 戰波斯(八)第587章 南洋!南洋!(三)第431章 戰西線!(十二)第582章 大人物的生意第485章 中亞的風(四)第152章 美洲致公堂的能量第937章 關島,戰旗飄揚(四)第412章 百日鏖兵(中)第746章 帕米爾高原上空的雷鳴!(五)第362章 國社(一)第613章 盜寶引發的後果第125章 保稅區的想法第646章 我是總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