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沙特建國(十二)

達卡暴動、加爾各答暴動、穆斯林游擊隊襲擊德里、孟買工人罷工聲援......一道道電報,如雪片般涌入唐寧街,全英國報紙都被來自印度的消息佔滿,短短半個月印度獨立運動如被人潑了盆汽油,瞬間燎原。

到底怎麼了?

一清早,秘書就將壁爐生的旺旺的,可這依然驅散不了麥克唐納內心的寒意。事情到了這個程度,他已經明白,只要稍有差池自己這個首相就要下臺了。

想當初他能將斯坦利鮑德溫擠下臺,依靠的就是向民衆許諾增加就業促進經濟,然而今天經濟不僅沒能恢復,反而在中美的聯手下出現重大危機。更糟糕的是,戰爭竟然也來了!時至現在,他都想不通楊秋到底爲什麼如此強硬要進入沙特?要知道目前的石油價格比汽水還便宜!何況就算那片沙漠下有石油,到底值不值40億民元還很難說。而且從波斯灣運回中國本身費用就不便宜,僅單艘5萬噸級油輪的造價就已經相當於一艘萬噸級輕巡洋艦。

“先生。”亨德森敲開房門。走進辦公室後他微微一愣,眼中的麥克唐納站在窗戶旁,眼窩深陷血絲明顯,連那頭捲髮都有些凌亂,足見對方的心亂到了什麼程度。心底不禁嘆了口氣,將一份關於中國石油產量的報告遞過去:“這是辛克萊的報告。”

麥克唐納沒有說話,或許是接連不斷的壞消息已經讓他失去說話興趣,接過文件自顧自看了起來。辛克萊領導的MI6總算有點樣子了,這份多達五十五頁的報告詳細分析了中國石油和石油化工業。

從報告看,中國國內有四大陸上油田,分別是漢江、玉門、新疆和貝爾加(湖),此外還有庫頁島、安集延奇米翁等小油田。四大油田的產量都已經突破2000萬桶(1噸約等於7.3桶),最高的貝爾加油田於去年底達到4012萬桶,全國陸上石油產量爲1.2億桶。

海灣石油公司中國最大的海外石油商,蘇門答臘米納斯及其周邊地區的年產量已經突破2000萬桶。沙特加瓦爾油田去年是400萬桶,再加上華辰石油公司控制的呂宋和西婆羅洲等一些小油田,每年大約可獲得2500萬桶。

這樣算,中國目前每年石油產量約爲1.5億(約合2050萬噸)桶。

作爲對比,1930年美國的石油產量是9億桶。蘇聯1.4億桶。墨西哥6200萬桶,東歐(匈牙利和羅馬尼亞)5800萬桶。作爲擁有最廣袤殖民地的大英帝國本土石油稀少,但隱形數字卻很大,其中英國波斯石油公司(伊拉克北部和波斯)爲4500萬桶。英荷殼牌公司僅婆羅洲一處就高達6000萬桶,再加上控股的墨西哥、非洲等小油田,實際上每年石油產量也能達到1.2億桶左右。

看似中國已經成爲世界第二大石油生產國,但其實情況卻很糟。

首先,他的所有大油田都分佈在西北和東北。不僅直接面臨日蘇威脅,油品質量也很差,運輸和提煉成本高昂。其次,運輸始終是大麻煩,目前能聯繫這些油田的只有隴海線和環中國鐵路北線(原西伯利亞鐵路和土西鐵路)。雖然耗費巨量人力物力將鐵路改爲雙線,還開始鋪設超長石油管道,並從今年起修建中貫線,但要想運到全國每個角落還不可能。

但這不是他的錯,實在是中國太大了。即使楊秋再強再厲害,限於資金技術等等原因也不可能在20年內讓鐵路和公路鋪滿國家。按照一位參加過玉門油田建設的英國石油專家的說法,玉門油田每桶石油的成本是美國墨西哥灣和蘇門答臘的2倍,這就是說即使使用油輪運輸,海外石油成本實際上也不會高於其國內油田的成本。

當然。想要搞到中國石油和工業的詳細數據很難,楊秋對這些數據保密非常嚴,光是去年就有十幾位因私自對報紙,或偷盜工業數據的官員被逮捕甚至槍斃。所以這些數字是MI6從油田運輸量和冶煉能力上推測出來的。但即使再上浮百分之二十,這點產量對蓬勃發展的中國工業也是遠遠不夠的。據MI6找到的那位參加過中國石油建設的專家說。到1940年中國石油需求將可能達到5.8億桶,也就是說至少要在目前基礎上翻4倍!

4倍!這是什麼概念?就是說即使中國國內現有油田產量提高三倍,因運輸和提煉成本高昂等原因,海外石油供應依然不可短缺的。更要命的是,楊秋崛起後用武力和強硬手段打壓一切國內矛盾,全心全意發展經濟的行動,已經徹底激起這個古老國家的活力。經濟發展速度甚至超出其本人的預期,光是海運業,截止去年註冊的船隻總噸位就高達510萬噸,僅此一項就需要消耗天量石油。

所以連MI6的報告都說,經濟危機其實是救了楊秋。如果沒有這次強行急剎車,或許楊秋要面對的就是經濟過熱,基礎建設卻滯後而產生的強烈社會矛盾,現在他卻能通過危機調整修正,然後加強基礎設施和教育的投資。

這傢伙真是好運!

麥克唐納心底暗暗苦笑,抖了抖手中的報告深深嘆口氣:“太晚了。”

是太晚了!坐在對面的亨德森最明白這三個字的意思,如果情報部門能早點提供這份報告,那麼就不會有沙特危機,英國會強忍下這口氣。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戰略的最高境界就是威而不打,始終卡住對手脖子讓他們緊張,所以控制着楊秋所有海外石油通道的英國完全沒必要這麼快撕破臉。但歐戰後情報預算的減少,遲鈍、傲慢自大和虛榮心導致對外部世界的漠不關心,最終忽視了這份重要的數據。

現在......後悔太遲了,楊秋已經把勢力圈分割的爭奪上升到對中國的敵視和近5億人口發展的扼殺,他的“石油通道紅線論”徹底激起了中國的怒火,也讓英國在中國人心中的形象一墜千里,成爲扼殺他們使用汽油、購買車輛,享受自由富足生活的最大敵人!

可以預見,如果不能取信中國確保他們的海外石油通道安全。那麼即使楊秋不想戰爭,國內和輿論壓力也會迫使他鋌而走險!在北京清華大學的演講與其說是爭取和平發展的宣言,不如說他同樣已經沒有退路。所以麥克唐納再嘆口氣,摘下眼鏡用力揉揉鼻樑,氣息虛弱的問道:“亨德森。印度怎麼樣了?”

“很糟。”

達卡和加爾各答暴動的事情已經傳遍世界。無論是規模還是成堆的士兵屍體都讓英國上下格外不安。亨德森同樣非常擔憂,說道:“東孟加拉已經處於無政府狀態,特里將軍的援兵現在根本不敢上街。據他說,整個地區都被穆斯林游擊隊和暴徒籠罩。至少需要再給他一萬士兵才能恢復秩序。”

“加爾各答呢?”

“海軍已經派遣巡洋艦前往,但周邊鄉村都被佔領,人員和物資損失非常大!那位沃爾特爵士已經給我來過電話,他們在加爾各答的兩家銀行全部被搶,損失超過600萬磅.....。”

“沃爾特?那個金融販子!他還有臉提損失?!我們和美國關係那麼僵。一半都是他們惹出來的!”心緒不佳的麥克唐納得知沃爾特.羅斯柴爾德竟然還在計較區區幾百萬的損失,氣得狠狠一拍桌子。他這幅樣子也讓亨德森很無奈的撇撇嘴,當初羅斯柴爾德家族對美國動手他們這些人都是知道的,只不過此事有利英國纔沒干涉,反而還推波助瀾狠狠剪了美國的羊毛。可大家都沒想到纔過去一年,美國就反咬一口,和楊秋這頭狼一起將經濟危機嫁禍到英國和歐洲。

現在說什麼都晚了!麥克唐納發泄完後,擡頭看看亨德森問道:“亨德森,你說......是誰幹的?”這句話剛脫口。他卻有些後悔這麼問了。和預想的一樣,亨德森聳聳肩膀無奈地攤開手:“先生,還有能有誰呢?”

的確,此次暴動出現的時機實在是太蹊蹺,恰好選在中國運輸機用雞蛋砸羅德尼號後的最緊張時刻。如果說背後沒中國勢力他們是絕不會相信的。問題是就算找到證據,除非中國軍隊進入印度,否則控制議會的保守黨爲政治利益會不會願意通過和另一個大國的戰爭還很難說。

麥克唐納張張嘴欲言又止,這幅摸樣讓亨德森很奇怪。難道他決定主動退縮?正要說話時,前者似乎下定決心般。重重說道:“亨德森,你幫我兩個忙。”

“什麼忙?”亨德森很奇怪。

“請斯坦利爵士來一下,再去一次北京。”

“先生,您怎麼將他找來了?”去北京亨德森不奇怪,事情到這個地步,面談一次是必須的,但邀請斯坦利後果可就極其嚴重了!要知道斯坦利是前首相,他所在的保守黨與工黨向來不和。找他來幹嘛?難道讓保守黨出面解決危機?這樣做工黨的臉面豈不是全沒了?

他皺皺眉,去看麥克唐納疲倦的眼角,腦海中陡然升起一個想法,心臟猛地沉到了底,急聲詢問:“你準備辭職!”

麥克唐納揚起老眼,呆滯片刻後才慢慢點點頭。不辭職能怎麼辦?沙特危機遙遙無期,印度暴亂後英國開始捉襟見肘,就算能打贏,也會失去對印度的控制權!何況阿富汗還有虎視眈眈的蘇聯。

如果不想戰爭,唯一的辦法就是主動辭職承擔所有責任,這樣才能找到一個讓雙方都能下臺階的機會!

想到這些,麥克唐納嘴角的苦澀是怎麼擦都擦不完了。博弈到最後居然是這個結果,他怎麼都不甘心。

亨德森差點跳起來,剛要提醒這可能導致工黨內部崩潰時,辦公室大門再次被推開。秘書神色凝重的走了進來,拿出電報:“先生,是弗里曼總督(印度總督)的電報。昨天晚上,錢德拉出現在詹謝普爾,並率領游擊隊佔領塔塔鋼鐵廠!他已經當衆宣佈成立印度獨立委員會,孟買的所有報紙都刊登了這個消息!”

“印度獨立委員會?”轎車向總統府駛去,後座上的詹森將報紙遞給司徒雷登,苦笑道:“我們的楊秋先生終於出手了!但他似乎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這樣下去英國將毫無退路。”

借最近的新教育計劃,司徒雷登逐漸成爲美國駐華人員中的重要成員,他對印度暴亂也很擔憂,但卻沒納爾遜那麼緊張,說道:“大使先生多慮了,我不認爲英國會選擇戰爭。對他們來說如果戰爭爆發,陸地上的勝算並不大。即便是最終勝利,除非推翻楊秋徹底瓦解中國的武裝力量,否則就要面臨印度的徹底獨立!這一點我們知道,他們更清楚,除非他們能說服日本或蘇聯出兵,否則只能接受沙特協議。”

詹森很詫異他有這樣的結論,問道:“約翰,你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現在他們都已經沒有退路,更找不到臺階!雖然沒有證據說印度事件和楊秋有關,但事實上這是大家都知道的秘密!這一點,已經嚴重傷害英國,如果繼續忍下去,那麼麥克唐納政府就會垮臺!”

“我認爲您忽視了一件事。”司徒雷登身着西裝,多年和中國教育界打交道,讓他身上多了幾分中國文人的氣質,笑道:“那就是楊秋先生是否真的想進行戰爭!您不該忘記,在中國和英國之間還夾着一個未知的蘇聯,印度陷入戰爭得利的會是他們嗎?或許,但蘇聯人絕不會坐視不理,斯大林在阿富汗已經吃虧,如果印度動亂人民陷入疾苦,就會成爲莫斯科推行GC主義的最好機會。

楊秋很清楚,除非中國國防軍進入印度領土,否則沒人看好印度人的獨立能力。但如果派出軍隊,那麼所有支持他的人都會倒向英國!所以......他不會那麼傻。至於您說的退路,呵呵......請恕我直言,您現在去見他,不就是給大家一個臺階嗎?”

“約翰,你應該成爲外交家!”詹森哈哈一笑,推開門向北京總統府走去。

第976章 流血的地中海第757章 清晰的世界第458章 大國之路(一)第525章 浩浩蕩蕩去東京第1015章 遠方的消息第356章 算賬的來了第817章 合圍(1)第803章 超級“炸彈”第888章 激戰暹粒第672章 沙特建國(四)第170 暗戰滇桂黔(四)第22章 洋錢賺不賺?第309章 蓋州,我的命!(五)第557章 給你個機會第352章 后羿第358章 組建西路軍第791章 戰波斯(一)第389章 夜色第571章 再打小螃蟹第209章 攻心第357章 東方的納粹第985章 彷徨和決心第951章 首戰次大陸(四)第72章 同盟會的大腿第720章 萌動(五)第707章 甦醒第481章 貪婪的日本第1047章 希特勒的反擊第119章 一個混成協換一個人第786章 戰略空軍第618章 精銳對老兵(二)第312章 國家的抉擇第2章 非法武裝第341章 刺客橫行(下)第399章 訪美第887章 海騎兵第358章 組建西路軍第591章 開始鬧騰了第973章 十度對火炬第820章 合圍(4)第33章 釣魚的人第667章 航空報告第721章 萌動(六)第11章 百日鏖兵(上)第713章 叛逃(三)第972章 強音(下)第929章 日本的反擊(完)第416章 點燃的火焰!第340章 刺客橫行(上)第809章 中亞大會戰(1)第701章 瘋狂(三)第375章 爆炸(四)第440章 背叛(三)第741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202章 決裂(上)第340章 刺客橫行(上)第524章 大米引發的血案!第337章 轉折第355章 發動機和杜拉鋁第298章 打個大西瓜啊!第594章 南洋大暴動(一)第141章 雙雄爭西南(二)第1047章 希特勒的反擊第487章 中亞的風(六)第750章 蘇德靠近第788章 咆哮的斯大林第125章 保稅區的想法第436章 大缺口第1077章 結束(上)第941章 關島,戰旗飄揚(九)第603章 南洋大暴動(十)第306章 蓋州,我的命!(二)第290章 神話破滅(九)第48章 崛起的一天(三)第995章 颱風(四)第1015章 遠方的消息第864章 朱可夫的反擊計劃第157章 石原莞爾來考察了第1034章 挺進烏拉爾(上)第287章 神話破滅(六)第50章 崛起的一天(五)第708章 風雷起第351章 東北,軍管!第216章 最堅實的基礎第828章 莫斯科的麻煩第329章 男兒向天笑(七)第779章 帝國之瘍(七)第941章 關島,戰旗飄揚(九)第127章 南京城的聲音第651章 高興和失落第730章 希特勒的戰略第854章 世界之潮第315章 狂躁(下)第25章 軍人,當爭!第361章 棉紡換生絲第924章 日本的反擊(二)第1014章 卓凡的刀第852 轉折(七)第175章 一戰定西南(五)第1011 閻寶航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