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目標

“聽說了嗎?那些丘八爺要去法蘭西幫洋人打仗了。

“法蘭西?就是在招工的地方?”

“是啊,廣州、香港和南洋那邊的報紙全都在說這事,聽說是楊司令親口下的命令,準備派百萬大軍,還要御駕親征呢。”

“放你孃的烏拉屁,御駕親征?你當還是滿清國呢。”

“那有啥?現在全國上下誰不知道大總統就是皇帝,楊司令就是太上皇。太上皇御駕親征有啥不行?”

“得得,這有啥好爭的。倒是派兵......是真是假?好不容易過安穩日子,又要打仗不是自找沒趣嗎?再說了,庚子年八國聯軍那會這些洋鬼子可沒少禍害我們,幫他們打仗這不是拿咱的命和貼洋鬼子冷屁股嘛!會不會是見到日本人在楊司令手下吃了癟,眼看到現在連個說話的人都找不出就故意下個套害我們吧?”

“別胡咧咧,我那個侄子上月剛從日本回來,聽說洋鬼子本意是要日本派兵幫他們,可小日本如今自身難保,大街上天天有人抗議派不出兵,所以就想拉着咱入夥。”

“這可糟了,我家二小子已經去法蘭西船廠當工,這要是打起來豈不是......。”

擔憂、焦慮、詫異、看戲。即將再次迎來農曆新春之際,無數種心情夾雜在關於中國將向歐洲派兵的流言中不可自拔,消息開始在全國茶館酒肆飛速傳播,人們越說越玄,最後好事者還編出洋人要送給楊司令幾百個工廠,幾十個西洋美女換取百萬大軍的謠言。

謠言歸謠言,這段時間的遠東卻難得安寧。日本510暴動的餘波還未散盡。由於始終找不到合適人選最後竟然搞出了一個臨時皇族內閣,由閒賦在家的閒院宮親王出任臨時首相直至政治角逐結束。日本皇室在國內的威望還是足夠的。所以陸海之爭。首相之爭等等都從激烈衝突轉爲暗裡較勁,至於元氣大傷的憲政會卻因爲實在沒人已經無望獲得下任首相提名。

但在英美眼中,出現一個皇族內閣卻是日本民主化的嚴重倒退,所以歐洲與日本的關係並沒隨着金剛號前往印度洋巡邏而改善。暫時無力的國家也影響到雄心勃勃的日本海軍。除了寥寥幾艘軍艦外再也看不到往日太陽旗橫行的畫面,反倒是民國海軍一改消極防禦策略。主動出擊填補東北和西南太平洋勢力真空,尤其是駐紮在三都澳的第二艦隊更是時常出沒昔日較少去的南洋海域爲商船護航。

整個15年下半年至16年春,遠東地區最大的事件無疑就是中國政府向法、俄輸出勞工和中意法三國在奧匈帝國卡波雷託cnl船廠事情上的協作。

上海公共租界美國領事館內。有着一臉絡腮鬍的新任美國駐華公使芮恩施站在窗前靜靜望着兩艘搭載三千餘華工的遠洋輪駛出黃浦江水道。漢格爾在旁莫不作聲。作爲民主黨中堅定地光榮孤立政策支持者,他從心裡不喜歡這個威斯康星大學出生的共和黨干涉派,那些共和黨控制的石油鋼鐵和軍火販子最近一直在鼓吹宣戰論,試圖讓美國參與到歐戰以便或許更大利益。

而這種思想也被芮恩施帶來中國,作爲如今置身事外的兩個最大國家(指人口和疆域)他提交國書時就側面向黎元洪建議中德斷交,試圖用推動中國出兵。還秘密聯絡日本。讓這兩個有潛力成爲世界性大國的國家互相對立,最終漁翁得利實現美國主導下的大亞洲戰略。

漢格爾對此深感不滿。他的工作表面是華爾街代言人幫助國內攬取更大的經濟利益,但並非外交上的白癡,他明白目前氾濫中國乃至遠東的民國參戰消息完全是楊秋故意放出來的,他這是在試探國內對出兵的反應,也希望藉此讓封閉數百年的國家明白中國和世界息息相關。那個年輕人在政治上的手腕已經越來越純熟,很多時候不需要親自講話就能利用一些小動作引導外界,然而這種純熟卻是漢格爾最擔心的,尤其是他在贏得中日戰爭後出現了逐步擺脫美國,實現對外多元化外交的策略。

“20法郎。”芮恩施打破沉沒,指着漸遠的海輪嘴角有些輕蔑:“用20法郎的藉口派遣勞工輸出力量,漢格爾閣下,您的那位朋友看來非常在意歐洲。”

“大使閣下(民國正式得到承認後,各國駐華公使升格爲大使),20法郎在美國並不算什麼,但對這裡的家庭來說卻是一筆非常可觀的收入,在這個國家還有很多人生活在赤貧線以下,有些人需要這些錢養家餬口。”漢格爾皺皺眉,對這種話裡有話的問題他很不喜歡,提高了一些聲音:“在我看來,這是一筆非常合算的生意。楊秋用五十萬勞工提升了中法關係,法國政府還需要爲其中五分之一的人傳授基礎工業知識,等他們回國後就等於白白撿到十萬非常棒的初級工人。”

芮恩施扭過頭,他能看透漢格爾的眼神看出內裡的不滿,但他不會像前任嘉樂恆那樣去解釋,繼續問道:“聽說他們從意大利手中買下了衆多設備?”

漢格爾點點頭,卡波雷託事件在歐洲引發小小轟動,一度導致中德奧三國關係緊張,但由於擔心激化矛盾將中國徹底推入英法懷抱,所以最後在民國政府秘密補償部分錢款後德奧只得捏鼻子認下。在這個大背景下,通過金錢糧食和女人攻勢,外交特使王正廷代表民國政府與意大利達成糧食換機器協議,以提供價值300萬英鎊的糧食買下包括cnl船廠和一家中型鋼鐵廠在內的大量設備,並用運送勞工的船隻帶回國。而且在此次事件中,意大利駐軍還秘密向民國政府移交了包括參加過聯合力量級戰列艦設計和製造的船廠技術團隊在內的170多位奧匈工程設計師和他們的家屬。當然,秘密補償和設計團隊的事情還是絕密,包括漢格爾在內的人都並不清楚。

面對突然惡化的西線戰局,此次風波很快淹沒在炮火中。但漢格爾對此卻非常擔憂,因爲這次事情中法國的態度非常曖昧。突然開始好轉中法關係是美國最擔憂的。兩家甚至還在不久前正式簽署了《長春漢陽-施耐德鋼鐵合作協定》。由法國提供設備入股建設目前亞洲最大鋼鐵廠。楊秋借北方不穩需要實施軍管的藉口,遲遲不向美國開放這片市場卻將法國引入,讓華爾街遺憾的同時也開始擔憂這會不會是楊秋拋棄美國選擇歐洲的先兆,並開始向漢格爾爲首的美國駐華商務代表團施壓。要求進一步確立中美市場貿易協定。

芮恩施卻不在意這種事情,在他眼中利用歐洲全面收縮的機會確立美國在亞洲領導者地位才最關鍵。他更關心另外一件事:“我們親愛的遠東朋友有消息了嗎?他已經離開南京半年了吧?”

楊秋的確離開南京中樞快半年,從八月視察包頭開始就進行一系列環北方視察,似乎要把自己置身出兵謠言之外。相比更加着急的英法。芮恩施也非常期待與他早日會面推銷自己的出兵論。漢格爾自然也希望和他聊聊,不管最終他是否會向歐洲派兵參戰,加深和確立中美貿易關係同樣非常重要。

“ge公司代表上午從成都發來電報,他這周都會視察我們與中國合建的水電站項目,預計下週將回到武昌過年。”

芮恩施並不想給楊秋留下急吼吼感覺,攤開手笑道:“那我們也享受一個美好的中國假期。等待他回來。”

噼裡啪啦再次響起的鞭炮聲中,楊秋終於結束漫長的北方視察回到武昌。和去年相比今天三鎮更加忙碌。得益於向法國派出勞工後中法關係的提升,也爲換取中國參戰英法都開始有意加強貿易訂單向遠東傾斜,去年年初顧維鈞和伍廷芳訪問美國後也按照楊秋提出的“三來一補”策略,從美國挖來一批代加工訂單,由美國提供原材料和技術,中國出廉價勞動力的辦法加速工業學習和工人培訓速度,這些因素重疊後的唯一後果,就是導致國內工廠連假期都不得不加班加點全力以赴。

在大把大把花花綠綠的鈔票前,資本家們無一例外把勞動力壓榨到極致,如果不是民國政府強推最長十小時工作制,估計全國立刻會出現一片要求工人開工20小時的工廠。還好隨最早在漢陽出現的三班倒制度開始被全國大小工廠紛紛仿效,用換人不停機的辦法日夜開工趁機賺錢。

蔡公時帶回的財政部數據顯示,15年民國經濟數據雖然沒有去年靠瘋狂出口技術和得到中日戰爭紅利那麼高,但也正式突破10億大關。全國各類註冊的各類大小工廠從1911年的272家首次突破2000大關達到2355家,其中國家控股的礦山、電廠、化工、金屬加工等等關係國計民生的企業達到117家,私營主要還集中還水泥、棉紡、糧食、木材加工和小商品等輕工領域。在財政好轉後財政部終於拿出了氣魄,光鐵路、道路和橋樑建設16年預算就高達4億民元,新成立的改革發展委員會也首次明確將電力、交通、鋼鐵和通訊作爲優先項目,爲此甚至還將海軍庫存的十幾臺蒸汽輪機調走用於建設一批重要的火力發電廠。

這輪全國經濟大潮中楊秋並沒干涉,正如徐秀鈞所說,目前是借歐洲快速膨脹的好機會,別管造什麼只要工廠越多越好,他巴不得一夜弄出上萬家。資源礦石也是能賣就賣換取硬通貨,至於產業過剩什麼完全沒必要考慮,因爲這輪經濟**是外向型的,國內市場這塊基本沒動,何況就算增加這麼多工廠,其中大半還都是又小又破技術不足的低劣代加工廠,真正的私營和國營大企業依然稀少可憐,可以完全忽視某一行業膨脹後的惡果。所以他的心思還集中在即將開始的訪歐旅程和參戰時間選擇上,即使按照老規矩來漢陽轉轉腦海裡也盤旋着這個念頭。

宋子清也不知是不是聽了蔣方震的建議,第一時間拉着張文景以拜年名義趕回武昌。抵達漢陽時,楊秋正在靶場上實驗劉慶恩開發的半自動步槍,同時回來的蔡鍔正和蘇洪生在旁邊聊天。後者已經將漢陽交給劉慶恩改任建設中的長春分廠總經理,正巧回來過年聽說新步槍弄好就來觀看。

能親手摸到中國第一支半自動步槍楊秋也非常興奮。要知道爲了省錢他可從未將半自動步槍和通用機槍這些吞子彈怪獸拿出來過。所以這款步槍和歷史上的原型幾乎一模一樣,僅有的變化就是使用了12式步槍的槍托和不容易滑手的扁圓型槍栓,子彈依舊採用國防軍制式的7.62*51無底緣步槍彈。

彈簧鋼技術的獲得,交易的德國克虜伯特種鋼配方都讓自產半自動步槍成爲可能。唯一問題就是太重。5公斤的槍實在不適合亞洲人體格,而且由於射速最高能達到每分鐘50發。肩膀需要連續承受大威力子彈的後座力,槍口跳動很大也導致連續瞄準很困難,所以就連用過德國毛瑟98步槍的老兵都非常痛苦。除此之外槍口和槍機防沙塵簡單借鑑日本38式步槍防塵蓋設計也不適合。內置固定彈倉射擊完畢後不能清晰提示士兵。

儘管以楊秋的眼光看設計還有很多問題。儘管世界第一支半自動步槍出現在德國,第一個大規模裝備的是墨西哥1908步槍,但不可否認這是中國槍械史上一次巨大飛躍,也給了他裝備半自動步槍的契機。

出生偵察兵的楊秋很清楚半自動步槍裝備所需的條件,這其中不僅僅是槍支本身的問題,而是財力和整個武器系統的問題。財力不用多說了,至於系統問題也比較複雜。因爲從東方人體格來看。要想半自動步槍連續射擊並保持較高命中率,必須改進子彈採用中間威力彈藥,可要改7.62*39中間威力子彈製造就必須將全軍制式全部替換。因爲沒有軍隊後勤部門願意同時使用同口徑兩種威力子彈,這會嚴重導致後勤錯誤,最終出現部隊需要大威力子彈時送來的卻是短39子彈,或者要39子彈卻送來長51大威力子彈。

最佳解決辦法是採用不同口徑,比如需要威力的機槍繼續使用大威力子彈,步槍採用小口徑子彈,但小口徑子彈不是說造出來就能用的,首先必須在發射藥突破確保裝藥減小威力不減,這點上楊秋毫無辦法,因爲資料機中都是軍工圖紙,像材料、工業設施等等技術非常稀少也根本沒發射藥技術,要不然他也不會用寶貴的外匯買那麼多技術工業設備。而且改口徑就必須徹底換掉目前全部的生產線!在國家並不富裕的情況下非常不合算。那麼有沒有辦法克服呢?有,一種比較少見的半裝藥子彈。也就是減少51倍徑大威力子彈發射藥,在外形不變的情況下彈頭塗上特殊顏料以區分全裝藥和半裝藥子彈,後果是發射藥減少會導致彈道發生變化,需要通過長時間實驗適當修改彈頭外形。

反正也不着急裝備,所以他趁宋子清兩人試射步槍的機會,提出先使用半裝藥子彈並慢慢從51子彈過渡到39中間威力彈藥的計劃,步槍上也提出了改進建議,最後還按照非常熟悉的56式半自動步槍畫出結構草圖交給劉慶恩,這使得後世沒趕上好時機的56式半自動步槍民國版提前很多年出現。

這些都是後話。

四人回到楊家後,宋子清立刻把蔣方震的原話說了遍。其實楊秋早看出兩人的來意,替他們倒上茶後對蔡鍔笑道:“鬆坡,你這個老同學什麼時候也學會躲在後面了。”

蔡鍔和張文景躲在沙發裡直白眼,心道還不是學您這套東西。宋子清也很擔心後勤,繼續說道:“我覺得百里的建議很有道理的,英法有完善的後勤保障能力,還有美國在背後悄悄幫助,我們出兵不用太操心後勤。俄國在這方面很糟糕,西伯利亞、烏拉爾等地雖有足夠糧食,但鐵路和天氣糟糕連自己軍隊都供應不上,怎麼又能保證我們的需要?”

他看眼張文景繼續說道:“此外,參戰的規模有多大也是個問題,歐戰畢竟不同於上次。所需的彈藥和物資大約是對日時的五倍,所以文景和徐秀鈞年底前計算過。如果投入五個步兵師我們目前的財力可以支持兩年。如果十個師只能支持一年,二十個師的話......文景要向您辭職了。”最後這句話讓四人都不禁莞爾,張文景更是笑道:“我辭職不打緊,大不了回漢陽找劉慶恩弄個差事。可要是前線軍需不足,子清你這個參謀長就要被罵死了。”

有了蔣方震和宋子清在前面。蔡鍔也終於說出自己考慮很久的事情:“除了後勤外,我們也要有其它打算!俄國國內上月又出現大罷工,從陸徵祥發回的電報人數超過20萬。頗有日本510暴動前的跡象。如果出兵就必須提前做好應變準備。一旦俄國國內局勢惡化是立刻撤出還是武裝干涉都是問題!

我同意百里的說法,我們和俄國存在必然的地緣政治衝突,這種矛盾目前還看不到調解的可能!但干涉也不能說做就做,現在國家財力不具備一棍子打死俄國的可能,貿然干涉只會加深與俄國的矛盾,從而導致將來更大的衝突。何況我們現在與日本已經無法共存。如果北方也不寧的話兩線夾擊必會出現,除非......。”

“除非得到英美支持對嗎?”楊秋替他說出了答案。

蔡鍔點點頭:“沒有英美支持。我國目前的國力擋不住兩線戰爭,只有讓英美限制住日本投鼠忌器,纔有機會干涉俄國。”

楊秋深吸口氣。中國從來就不缺戰略家,數千年的朝代更迭,孕育了數以百計千古名將的土壤上怎會沒有一些有遠見的人物?蔡鍔和蔣方震就是最佳寫照,在一團迷霧時就能通過種種跡象看出俄國必然要內亂,而且還看出干涉所需要的必須外部條件!沒有開始就考慮如何結束,這纔是他們能傲視民國羣倫緣由。

但他們畢竟不是自己,沒有能看穿未來的目光,當窮黨取得政權並媾和德國簽署佈列斯特和約後,英法會何等怒火中燒!在目前悄然改變的戰局面前,一旦歷史繼續按照軌跡運行,苦難更重的法國必然會尋求對俄國是實施外部干涉將俄國拖回戰爭,在自己沒有力量的情況下他們也肯定需要能干涉俄國的人物出現。歷史上中國無力,日本急於吸收青島和山東,所以直到戰爭快結束才搞出捷克軍團,但現在與俄國有漫長邊境線接壤的中國已經穩定並擁有一定實力,所以他們肯定會有別的想法,這也是他突然改變態度加強對法關係,並決定先訪問法國的目的。

實踐證明,中國這樣一個缺乏技術、還沒走出封建被世界拉開很多年的國家想要迎頭追上就必須要靠外部輸血,先是德國後是美國,現在又是開始改善的法國,只有把自己不斷打造爲西方世界代言人這個角色,纔可能獲得更大利益。

光這點就足以讓他作出出兵選擇。

但宋子清和蔡鍔他們的擔憂也沒錯,北方之行後大家已經對道路徹底失望,上萬人作戰或許還能咬牙堅持,一旦涉及幾個師甚至軍級別的戰鬥就完全抓瞎了。歷史上日本除了迫於美國壓力撤出西伯利亞外,也因爲補給線過長被蘇聯游擊隊搞得焦頭爛額不得不撤出十萬大軍。自己又不是神仙,麾下也沒有動輒幾百萬能看住每寸補給線的軍隊,所以出手後也會遭遇這些情況。所以從開始他就沒打算陷入這個泥潭,走到地圖前手指忽然從庫倫直插西伯利亞鐵路線上最重要中轉點,被譽爲貝爾加湖明珠的伊爾庫茨克要塞。

這個動作讓宋子清和蔡鍔豁然起立,眼睛一下子透亮通明。事後沒人知道這個小聚會上楊秋做出怎樣的解釋說服了三人,只有當苗洛帶着一臉喜氣走進屋時,才聽到自己男人這樣一句話:“確保控制這裡至少五年!切斷俄國歐洲方向和西伯利亞的聯繫,給北方發展爭取五年沒有任何外部干擾的緩衝期。”

第548章 簽字吧,別耽誤我的時間!第343章 苛刻第1026章 大戰役(十)第424章 戰西線!(五)第296章 太慢了!第878章 鐵流滾滾(下)第883章 搶(四)第177章 一戰定西南(七)第34章 軍火交易第698章 兩個人的戰爭之--攪動風雲第324章 男兒向天笑(二)第671章 沙特建國(三)第312章 國家的抉擇第924章 日本的反擊(二)第794章 戰波斯(四)第630章 十年計劃(下)第415章 兩難第602章 南洋大暴動(九)第360章 一個時代結束了第875章 美國捲入倒計時第641章 日本的解決之道第503章 國家的角逐(十三)第646章 我是總統(上)第947章 首戰次大陸(一)第562章 走向大海第736章 戰略誤判(五)第153章 鋼鐵夢想第93章 新機槍和工業第416章 點燃的火焰!第1026章 大戰役(十)第751章 各有目標第640章 陣痛第452章 你們把我賣掉好了!第961章 摧毀塔蘭託!第765章 南海狂瀾(七)第828章 莫斯科的麻煩第605章 拖人下水第577章 搭上胡佛的線第541章 有錢和沒錢(下)第917章 突襲(二)第80章 血火武勝關(下)第1059章 歹毒第533章 遙遠的消息第189章 我們擔心日本海軍第1068章 警報再起第692章 出手試探第798章 戰波斯(八)第601章 南洋大暴動(八)第858章 開幕第110章 贏了!第1019章 大戰役(三)第135章 他們要幹嗎?第880章 搶(一)第59章 相同的安民告示第372章 爆炸(一)第600章 自治運動的開始第663章 老少齊出第397章 自由世界的新成員第227章 單刀直入第345章 碉堡車橫行第1076章 開始第583章 華人自治區計劃第824章 合圍(8)第835章 火燒半城第900章 開羅(六)第825章 合圍(9)第504章 國家的角逐(十四)第127章 南京城的聲音第54章 崛起的一天(九)第150章 國家農場和特區第361章 棉紡換生絲第408章 怎麼打第387章 風起烏拉爾第347章 俄國的信(下)第116章 大借款第553章 破壞和豐收第302章 從天而降的雞尾酒第649章 第二波,掃人!第229章 大膽的吳佩孚第149章 清室退位第362章 國社(一)第1075章 行動地四零四章 塞瓦斯托波爾的故事中第103章 對賭第719章 萌動(四)第418章 不太好的開始第160章 趁火打劫的真多第884章 搶(完)第405章 塞瓦斯托波爾的故事(下)第467章 裁軍和理財(上)第622章 培養財團,從洗錢開始第151章 王士珍的憂慮第792章 戰波斯(二)第195 殺機!第224 又是王佔元第655章 陽謀天下(四)第34章 軍火交易第22章 洋錢賺不賺?第674章 沙特建國(六)第683章 沙特建國(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