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會師關中(一)

秋,酷暑漸消。/首/發

雖然有秋老虎之說,但在北疆,立秋之後的天氣,已經開始轉涼。

公叔繚在立秋到來之前,終於抵抗不住這蕭瑟秋時的肅殺之氣,在:衍城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劉趕回:衍,出席公叔繚的葬禮。

不僅僅劉,還有涉間、蒙疾李成等人,都紛紛趕來參加。

而叔孫通,在月末時抵達廣武城。隨他一同抵達的,還有十幾個儒生隱士。其最有名的,是早年間隱居在商山之的四位賢人。

東園公唐秉、裡先生周術、綺裡季吳實、夏黃公崔廣……

這四個人,都已過了古稀之年,然則精神矍鑠,談吐有度,學問堪稱高深。

關百姓稱此四人爲‘商山四皓’!

劉乍聽叔孫通介紹的時候,也不禁大吃一驚。商山四皓之名,他聽說過。歷史上劉邦曾想要更換太,於是呂雉就讓他的兒劉盈請商山四皓出山,一下就打消了劉邦的念頭。

劉邦說:“太連他們都請了出來。足以見羽翼豐滿。廢立之說莫要再提。”

由此可見。商山四皓在當時地名氣。

但劉聽叔孫通介紹說:“這四人曾經是秦朝地博士。後因焚書之事。憤而離開咸陽。遁入商山之隱居。我費了好大地口舌。他四人本不想出山。可後來聽說要投地是唐王。就立刻答應下來。並且有聯絡了許多老秦官員。一同前來投奔……王上。您如今可是大大有名。”

劉很清楚。叔孫通說地‘名’。是指他發明程公紙。創隸書字地名聲。

秦末時期地士。秉承了戰國儒生地高傲之氣。不會向強權低頭。

之所以二話不說前來投奔。想必就是看了劉這程公紙和隸書留下來地名聲。畢竟這紙張和隸書地出現。有助於化地推廣。商山四皓這四位老者會來投奔。也證明了劉士人當。已經享有名聲。更重要地。是他四人帶來地十幾名吏員儒生。也緩解了劉+人手不足地窘境。

叔孫通隨着劉,一同來到了:衍城,出席公叔繚的葬禮。

公叔繚一輩無兒無女,所以劉+讓劉秦以弟的身份,充當公叔繚的嗣。

出殯的時候,劉劉巨兄弟親自擡棺,劉秦大幡,司馬喜開路,涉間蒙疾李成等人,披麻戴孝。

從:衍城一路,登上了杭金山。

這也是公叔繚地遺願:他希望自己能葬在這杭金山上,鳥瞰廣袤無垠的原大地。

總之,公叔繚的這場葬禮,極其隆重。

在公叔繚下葬之後,劉下詔,命人在杭金山上修築唐王陵。這也是這個時代的一個習俗,從登上王位那一天開始,就要準備修建王陵。只是此前劉+覺得不太吉利,一直藉口說沒有合適的地方推託。本來,葬於關是最好地選擇。可劉卻覺得,這杭金山也不算差。

按照堪輿學來說,杭金山是回龍穴,有雙龍環繞。

北面是滾滾大河,難免有昭王長城。兩龍環繞,屬於風水寶地……劉+並不是很明白風水,但覺得日後真能葬於杭金山上,與賢人爲伴,守護北疆,應該也算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吧……

於是,隨着杭金山唐王陵開始營建,王太后王陵,也隨之確定了下來。

+夫人說:“既然我王願葬於杭金山上,哀家也要葬於杭金山,日日夜夜與王兒相伴,方爲美事。”

這可不是詛咒,而是一種禮法。

王太后陵和唐武王陵,也就是劉的父親,早已戰死在單父地劉夫王陵,合二爲一。

劉夫的屍首早已經化爲枯骨,不見了蹤跡。所以整治衣冠冢,先行下葬,待來日與王太后合葬。

唐王陵的確定,也代表着劉氏唐國,徹底站穩北疆之地。

劉杭金山只停留了七日,便急匆匆的離去了……

已被冊立爲西唐王地劉秦則留下來,繼續爲公叔繚守陵。按照古法,劉秦需要在這裡守陵滿一年,才能離開。爲了不耽擱劉秦的課業,叔孫通建議,請商山四皓爲劉秦的老師,在杭金山授業。

劉秦此前所學,多以公叔繚爲主,是法儒並修。

就能力上,劉秦已繼承了公叔繚的衣鉢,學得是術;而商山四皓能力上比不得公叔繚,可是在學問方面,卻比公叔繚高明,玄儒並修,教授給劉秦的課業,也將由術,轉化爲一個‘道’。

術是謀略,運用……

道,則是說的大原則,大方向。

先秦時稱‘道術’,可不是後世所說地神仙手段,而是原則和運用的法則。

若論學問,劉今還比不得劉秦。

但他很高興,劉秦能夠學習這些原則和謀略之法,對於他地未來而言,這無是一次重要補充。

商山四皓也非常高興,能夠教導劉秦。

畢竟,劉秦是西唐王,日後會成爲西唐王,甚至可能會成爲天下帝王。

能夠有這樣一個學生,對於他們日後的學術推廣,無有極大地好處。從另一方面而言,這也是劉+對他們的看重。

———————————————

劉必須要回廣武城,因爲還有許多事情,等待着他去做。

公叔繚地離去,對於他而言,更多的是一種出自於失去了一個好參謀,好輔佐者的失落和悲傷。而這種悲傷,遠不似劉秦那種發自內心的傷心。

畢竟,公叔繚是劉秦三年來的老師。

陸賈在經過一個月的努力之後,終於回來了!

他帶來了兩個消息……

“王上,咸陽已經承認了西唐的復立。”

對於這樣一個消息,劉倒不會太過於吃驚。

在他看來,趙高把諾大的大秦帝國,鼓搗成現在這個樣,已經是焦頭爛額了。此前,他妄圖藉由公嬰的事件,奪取章的兵權,然後將二十萬秦軍帶回關,固守四方門戶。可不成想,章邯做的更乾脆,直接投降了……這樣一來,關之地,還能剩下幾多的兵馬呢?

劉仔細計算過。

藍田大營,駐守十萬都尉軍。

這恐怕是趙高手最後一部分人馬了……至於咸陽城地一萬尉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咸陽的尉軍,已經不是當年和劉一起,隨行護駕的尉軍。

那些尉軍,隨着章在渭水河畔擊潰張楚大軍之後全部出關,在山東征戰。這兩年下來,一萬尉軍基本上也剩不下多少人……三四千?也許連三四千人都沒有。

尉軍出關,也就代表着咸陽必須重組尉軍。

而新建的尉軍,不論是從戰鬥力還是軍師素養而言,遠遠無法和早先的尉軍相比。

好吧,再算上關零零碎碎的散兵遊勇,恐怕也超不過二十萬人。以這二十萬人,想要守住關?只怕是困難重重……如果換個人,比如李斯,也許可以守住,但趙高,怕是不行。

這就是能力上的差距!

劉這個時候,復立唐國,請求依附,由不得趙高反對。

他微微一笑,“想必那閹貨,一定提出了什麼要求吧。”

陸賈也不禁笑了,“王上猜測不錯,那閹貨地確是提出了要求。他要王上自雁門出兵,復奪太原等地。”

“那你怎麼回答?”

“臣當然不會同意……”

陸賈說:“王上如今,當以儘快消化接收新得兵馬和燕趙三郡爲主。若這個時候王上出兵,定然會引發山東諸侯的警惕。一來王上覆立唐國,聲威正盛;二來嘛,王上乃是天命之人。

所以,當務之急不是出兵,而應該固守雁門,整治燕趙三郡,同時分化諸侯。”

劉+點頭,示意陸賈繼續說下去。

“那陳餘無才無德,只不過佔着一個復立趙王的名頭,不足爲慮;司馬有才無德,雖臣服楚項之下,卻遊走於趙楚之間。可知其人,頗有野心,當利用之,令司馬與楚項交惡。

齊王田榮,坐擁三齊之地,又是齊王田之地,屬王室宗親,與項氏素有不合。

且那齊王麾下大將彭越,與王上頗有交情,加之王與其結拜,何不請求與三齊結盟呢?”

又是遠交近攻之策,又是合縱連橫之術……

但這些老套的計謀,往往有着非凡的效果。

劉思忖片刻,“與三齊結盟倒是一條妙計,不過如今時機尚不成熟,可抓緊頭兩件事情。

你不同意出兵雁門,那趙高又如何說?”

陸賈說:“閹貨見這驅虎吞狼之策不得逞,於是又提出,讓大王率部入關,協助關防禦諸侯。”

“入關?”

劉一怔,眉頭緊蹙。

“老陸,你以爲,我是否該入關呢?”

陸賈先是點了點頭,然後又搖了搖頭。

“大王當然要入關……這關之重要,大王應該很清楚,賈自然無需贅述。得關則得天下,公叔先生想必也和您提起過。不過大王要入關,卻不是現在。如果大王要輔佐老秦,現在入關自然無礙;可若是大王想取而代之,此時入關,卻沒有足夠地名頭,所以不當去。”

“名頭?”

劉異的看着陸賈,“什麼名頭?”

“一個足以讓四百萬關百姓,心悅誠服的跟隨大王地名頭。”

劉,似有所悟。

“那你如何回覆趙高?”

陸賈笑道:“無他,賈只用了一個字,那就是‘拖’!

我告訴趙高,大王願意入關協助防禦,只是如今新近復國,兵馬糧草輜重都需準備妥當,纔可以入關作戰。所以,我向趙高討要了三個月的時間,大王在這三個月,可伺機而動。”

三個月?

劉微笑着點了點頭。

他先讓陸賈下去休息一下,然後在房間裡呆坐了片刻,起身走出書房,漫步於花園之。

歷史上,率先攻入關的,是劉邦。

但劉邦是如何攻破,劉已經記不太清楚了……

他甚至想不起來,劉邦究竟是在何時攻入的關。即便是知道,如今這狀況,也未必有用。

歷史,已經改變了許多,至少因爲劉存在,許多事情已經面目全非了。

那麼下一步如何行動,就需要劉自己斟酌。

花園裡,傳來了一陣歡聲笑語。

卻是呂王姬兩人,陪着老夫人,在花園裡的一座涼亭閒聊。

薄女和趙女,照顧着劉元瘋跑。已年過十三歲的劉元,亭亭玉立,頗爲動人。

劉上了涼亭,看着奔跑的劉元,心神突然間一陣恍惚。依稀間,他看到了呂雉,正向他開心地笑着。

用力的甩了甩頭,劉+再看去,依舊是劉元。

“+,你怎麼了?”

劉+在呂身邊坐下來,輕聲道:“我沒事,母親莫要擔心。”

“,你想起姐姐了嗎?”

劉頭,向呂看去。

卻見呂地眼睛微微發紅,“其實,我昨天也差點認錯了人,還以爲是姐姐回來了……阿,我們現在算是立足於北方了,可是姐姐卻一個人,孤苦伶仃的在單父,娘前兩天還想她……”

呂口地‘娘’,不是夫人,而是呂夫人。

劉聲道:“等過些日,我派人在杭金山上再修一座墳陵。等時局平穩些了,把阿雉的屍骨移過來吧。杭金山雖說苦寒,可將來一家人都在,總好過他一個人,孤單單住在單父。”

“嗯!”

呂輕輕應了一聲,然後擡起頭,看了一眼挺着肚,坐在夫人身邊地王姬。

“嫂嫂,安期先生有沒有說,何時會生產啊。”

原來,王姬已壞了七個月的身孕,肚變得老大。

劉巨自從知道她有了身之後,就變得格外安靜,也不似平時那樣,天天地練武打熬力氣。

“大概十月!”

王姬的臉上帶着一種很慈愛的笑容,但旋即又露出一抹懷念之色,輕聲道:“卻不知道信如今過的怎樣了……這一轉眼就過去了兩年,也曉得他在蜀郡過的好不好,倒是頗有些想念。”

+夫人說:“既然如此,那就讓信回來!”

而後又對劉:“大王,你過兩日寫封信過去,讓信回來吧。”

劉+點點頭,“我回頭馬上派人入川……嫂嫂放心吧,曼兒前些時日送信過來,說信在那邊過地很好,如今已經是一軍主將,呵呵,頗有大哥的風範呢。我這就去下詔,調他回來吧。”

王姬連連點頭,面帶一絲溫暖笑意。

劉起身,正準備離去。

就在這時,突見

着嘴,跑到一棵大樹旁乾嘔不停。

薄女如今已經成了劉的妾室了,自然也就引人關注。見她這般情況,呂釋之地妾室趙女連忙過去。劉和呂也急急忙忙上前,關切的詢問薄女的狀況,卻見薄女,粉面生暈……

趙女在呂耳邊低聲道:“夫人,看薄兒這樣,怕是有了身孕吧。”

說着,她偷偷看了一眼旁邊的劉。

呂一怔,目光旋即,落在了劉身上……

—————————————————

武關,位於丹水之畔,與函谷關、蕭關和大散關並稱‘秦之四塞’。

遠在春秋時,武關就已經存在,不過當時名爲少習關,到了戰國時期,才改成之爲武關。

北依少習山,南瀕險要。

關口就坐落在兩山峽谷間的高地之上,夯土築城,略呈方形,以磚石砌成卷洞。

關西,一馬平川。

而關東,沿山腰蟠曲而過,崖高谷深。

正七月初,武關城外,喊殺聲震天。一隊隊身着土黃色衣裝的楚軍,立於武關之外,向關隘發起兇猛的攻擊。不過由於地勢窄小,大隊人馬無法通過。所以楚軍是一隊隊的衝鋒,武關城上,已經被染成了紅色。

張良站在車上,凝武關城上。

“軍師,不能再打了!”

盧綰眼看着一羣羣士卒倒在血泊,忍不住上前勸說,“再這麼打下去,武安侯辛辛苦苦攢下的家業,可就沒有了!”

張良手握車攔,指關節發白。

“盧綰,若再敢動搖軍心,休怪我軍法處置!”

他厲聲喝道,可是心裡面卻有些發苦。他何嘗不知道,劉邦手地實力並不算強橫,如今這十萬大軍,也是征戰南陽後,輾轉得來,戰鬥力並不算特別強橫。如果時間足夠,張良絕不會這樣瘋狂的攻擊。他喜歡以巧取勝,運籌帷幄,謀劃全局,而非揮軍作戰,衝鋒陷陣。

項羽被拖在了河北,對於劉邦而言,是一個絕好地機會。

這種機會,可說是錯過了就不可能再有。如果等項羽從河北脫身出來,攻破了關以後,劉邦恐怕就危險了!項羽地野心,張良看得很清楚。而如今楚王勢弱,根本不可能節制項羽。

張良劉邦,必須要謀出一條路來。

反正這大勢所趨,若能佔領地關,劉邦就能再有斬獲。

如今,連劉邦都上去督戰了,這戰事已經成焦灼之勢,張良騎虎難下,唯有迅速攻克武關。

“樊噲!”

“喏!”

張良大聲道:“如今武關連續遭遇攻擊,已經成強弩之末。

我給你一隊人馬,一個時辰……不,半個時辰之內,我要你拿下武關,打開城門,你可有把握?”

由於蕭何吳辰的前車之鑑,再加上樊噲和劉關係密切,所以一直受到壓制。

當然了,劉邦也不會明着壓制樊噲,但是卻會用別地手段。他讓樊做護都尉,類似於禁衛軍的性質。看上去是格外看重,你看,我的性命安慰,老婆孩都交給你了……可實際上呢,似莊不識,周勃這些人,都已經掌控一軍,甚至連朱句踐都掌握一軍人馬,遠比樊噲風光。

樊噲也不是不知道這其的機巧,但卻無話可說。

如今聽聞張良吩咐,他立刻應道:“軍師,若不能拿下武關,樊屠願將這棵人頭,奉上!”

“那好,你立刻準備,聽我命令,再行攻擊!”

樊答應了一聲,前去整點人馬。

只見他把身上的盔甲全都脫下,光着膀,一手鐵劍,一手大盾。

“兒郎們,建功立業,就在今朝!”

樊噲好不容易獲得這樣一個出戰地機會,怎可能輕易放過?他麾下的士卒,有樣學樣,紛紛脫下盔甲,清一色大盾鐵劍。當前方又一波兵馬敗退下來之後,張良下令,擂鼓爲樊噲助威。

隆隆的鼓聲,樊噲率部衝向武關。

一幅幅雲梯打向了關城,只見城頭上,箭矢如雨,碎石若同飛蝗。

樊噲一手舉盾,護住了身,衝在最前面。

到武關城下,他用嘴咬住劍身,單手搭在雲梯之上,迅速向上攀巖。一塊塊石頭砸落下來,樊憋着一口氣,用盾牌磕打。盧在軍戰車上,看着樊噲衝鋒,忍不住握緊了拳頭。

要說起來,他和樊的情況有點相似,在劉邦麾下,地位頗有些尷尬。

同樣身處高位,可偏偏手無實權。不過和樊不一樣的是,劉邦對他很信任,但是他地能力……

也正因此,盧希望樊噲能崛起。

畢竟都是從沛縣出來,想當年一起喝酒吃肉的好朋友,看着樊噲鬱鬱寡歡,他心裡也不是滋味。

劉邦策馬而來,“軍師,怎麼讓屠上去了?”

張良一笑,“憋急了的老虎,衝出去更傷人……既然其他人無法攻上去,何不讓樊屠試試?”

劉邦愣了一下,思忖片刻,倒也覺得是這麼個理兒。

於是耐下性,不再就這問題糾纏,而是跳下戰馬,走到一面戰鼓跟前,扯下衣衫,露出膀,裸衣擂鼓。

張良暗自讚歎一聲。

他也滿懷感慨,這世界端地是奇妙無比。

劉邦不同兵法,粗鄙不堪。可偏偏自己只要說出一個開頭,他就能立刻明白自己的想法。

他立刻下令,命麾下軍卒高喊:“劉君侯擂鼓,樊將軍威武!”

被關頭上的巨石,砸的已經快撐不住地樊,聞聽這呼喊聲,心頭不由得涌起一股暖流。

大哥親自爲我擂鼓,我定不能負大哥心意。

想到這裡,雙臂陡然又充滿了力氣,腳下用力,單手向上一抓,攀着城頭嗖的一下就衝上去。鐵劍光毫閃閃,瞬息間把城頭的兩三名軍士砍翻。緊跟着,更多的楚軍士卒登上了城樓,這武關城頭上,殺聲震天……

“破城了,武關城破!”

當一隊隊兵馬涌上武關城頭之後,武關守軍,終於抵擋不住,潰散而逃。

張良深吸一口氣,擡頭看了看天色,緊繃的臉上,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意!

武關城破,關就在眼前……

第311章 道子今何在?第108章 血色(二)第142章 樊噲請命第277章 先手第101章 睢水三害第26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一)第66章 道與技第36章 春夢了無痕第178章 氣死頭曼第224章 蕭何來訪第253章 將行第169章 秦風-無衣第38章 萬歲酒第238章 八大郎中之公子嬰第368章 勢無可擋第271章 何方神聖(二)第117章 法家門徒第313章 九原之爭第一彈(二)第345章 會師關中(十三)第106章 僮縣長第52章 警告第368章 勢無可擋第318章 新篇章第308章 長征(八)第167章 棄子第132章 子不語怪力亂神第356章 江山一盤棋(五)第56章 宋子燕人第344章 會師關中(十二)第327章 龍池斧鉞,劉氏當國(八)第323章 龍池斧鉞,劉氏當國(四)第258章 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五)第332章 女王第134章 從此不信關東人第183章 扶蘇另一面(二)第116章 養士第214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178章 氣死頭曼第3章 沛(一)第80章 有兄名巨第341章 會師關中(九)第304章 長征(四)第302章 長征(二)第37章 四靈紋瓿第141章 徵召第356章 江山一盤棋(五)第226章 事發突然第145章 蒙疾蒙克第17章 任務第315章 九原之爭第一彈(四)第146章 東陵侯召平第275章 陸賈第217章 平陽?嬴邑?第309章 長征(九)第61章 太極崩劍第12章 赤旗書第329章 龍池斧鉞,劉氏當國(十)第277章 先手第58章 回眸第328章 龍池斧鉞,劉氏當國(九)第123章 好漢鍾離昧第227章 周南-關雎第225章 道子出謀第66章 道與技第26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二)第345章 會師關中(十三)第47章 出行第164章 左賢王威武第102章 雷霆手段第322章 龍池斧鉞,劉氏當國(三)第254章 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一)第44章 隸奴(二)第280章 張楚末日第209章 巴蜀風雲(四)第214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342章 會師關中(十)第68章 狗屠車寧第162章 夜半鼓聲第322章 龍池斧鉞,劉氏當國(三)第222章 豎子焉敢妄言第4章 沛(二)第62章 古怪氣象第30章 寶劍鋒從磨礪出(一)第235章 伴駕(五)第26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一)第204章 噩耗第292章 秦同第197章 范陽神醫安期生第2章 白龍伏屍(二)第371章 垓下第174章 決戰河南地(四)第263章 巨熊出擊第342章 會師關中(十)第9章 他是誰?第112章 黃金兩千鎰第9章 他是誰?第337章 會師關中(五)第11章 腳步聲第112章 黃金兩千鎰第348章 會師關中(完)